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6年3月2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根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外【2016】51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申报的《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部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评审,予以立项。项目经费269万元。哈方合作单位是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12,(3):398
为深化合作与交流,加速"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与适应——中—哈联合生态样带研究"项目的实施,2012年5月4~8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专家Nassyrov Russlan、Azimbay Otarov一行两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并开展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5,28(4):525-525
[哈萨克斯坦] 面积:2 724900 km2。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19-26℃。首都:阿斯塔纳(Astana,Fcnfyf)。[土库曼斯坦] 面积:49.12万km2。位于中亚西南部,内陆国家。北部和东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濒里海  相似文献   

4.
生态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严峻,尤以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甚。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包括8个领域的37个项目。其中,"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2016YFC0503700,2016-2020)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项目总体目标为辨识生态技术,构建典型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生态治理技术,筛选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生态技术;找出国外生态技术需求,推介适合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模式。项目设置了6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生态退化分布与相应生态治理技术需求分析;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发;不同类型生态技术识别、演化过程与评价;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关键技术评估;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本专辑将介绍本项目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包括生态技术辨识和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概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技术演化和评估案例等。希望本专辑对同类研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双方逐渐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推进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更加注重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哈萨克斯坦游客的入境旅游优势,并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均消费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构成、入境方式、年内时间分布规律、在华空间分布和出境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文章最后从创新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游客入境条件和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三方面为两国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三十个。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阿拉木图,人口102.3万人。第二大城市是卡拉干达,有60万人。第三大城市是奇姆肯特,35.2万人。其余较大的城市有:  相似文献   

7.
边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在总结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剖析边境旅游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的建设目标、发展重点类型及合作方向,根据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开发难易程度将中哈自由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大核心,四大片区,多个景区",并提出了建设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全力推动中哈双方互相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实施对等的"3日游"免签政策,批准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3日免签"旅游;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3日免签"延长至"15日免签";高位谋划和尝试建设中哈自由旅游区,建成国际旅游商务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  相似文献   

8.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两国经贸合作在中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哈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亚五国总贸易额的62.8%,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区建设的突破点,而且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窗口。通过分析中哈两国对外贸易现状和互补性特点,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经贸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旅游、医疗、人文和金融领域,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松散型模式、制度性模式和功能型模式,通过比选认为功能型模式是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10日,哈萨克斯坦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成立70周年,在庆祝会议招待会上,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院长KALIYEV G院士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主任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研究员颁发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证书。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参加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受气候变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生态退化和草畜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研究哈萨克斯坦草地承载状态对认识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哈萨克斯坦遥感数据和畜牧业统计数据,以生态系统的供给与消耗为基础,分析哈萨克斯坦草地生态系统与承载状态的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哈萨克斯坦牲畜养殖数量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受冻害影响,在2011年数量有所减少,牲畜养殖结构空间差异不明显。(2)哈萨克斯坦草地供给量波动上升,而畜牧业生产消耗量持续增加,导致草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加。(3)2003–2017年间,哈萨克斯坦整体的草地承载状态一直呈现富余状态,但草地承载压力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草地承载压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草地生产力低下的克孜勒奥达尔州、耕地集中的南哈萨克斯坦州和北哈萨克斯坦州,并逐渐向农牧交错区和半荒漠带推进。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人口、市政建设等各种原因考虑,全世界实施迁都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德国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还有近期的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彬马那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已提出了迁都的动议。韩国继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不久后,又将酝酿已久的行政首都迁移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代云川  李迪强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969-1978
当前,学界对生态屏障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对其科学内涵、基本属性以及识别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生态屏障建设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生态屏障建设的机制有待完善。为此,论文对生态屏障的内涵、识别体系和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厘清了生态屏障的科学内涵,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生态屏障具有地域和功能的双重内涵,表现为特定的空间区位、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防护对象,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具备公共产品属性。在生态屏障建设中,首先需要基于生态屏障的地理区位、主导功能、生态胁迫及不同尺度科学识别生态屏障及其范围;其次,应当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推进生态屏障建设跨区域协作;最后,推进生态屏障建设系统治理,统筹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8,26(1):2-11
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大陆地势变化三级阶梯为基础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宏观构架.遵循地形为主导因素,并结合水热因素的分异,对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分区,共分出3个大区,40个区和66个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开展以亚区为单元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途径及其应着重研究的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开展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及其保护与建设研究可以作为促进山地学科发展切人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地理》2021,44(4):1141-1152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索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变异系数法和多目标模糊隶属度函数分别对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测度,构建综合指数,基于改进的Tapio脱钩分析模型分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并用阈值分析法分析其静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哈萨克斯坦综合城镇化的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的石油开采区及中部与东北部的工业区,低值主要分布于以农业经济为特点的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区域。(2)生态环境综合水平高值分布于以服务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响应度较高的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低值则主要分布在碳排放相对活跃的西部油气开采区。(3)2000—2015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主要为强解耦、弱解耦、强负解耦、衰退性解耦和扩张负解耦状态;总结归纳耦合机理发现,生态环境保护响应度、所处城镇化阶段、农业用水总量和国际外部经济环境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21~28日,应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一行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副所长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等陪同下,与三国科学院院长一起,举行了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外研究基地的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7.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必须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北京山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都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为北京的七山区县,其建设要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作为探索北京山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优化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符合山区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应遵循打破行政界限、生态主导发展等原则,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设生态产业经济带(走廊)、拓展生态经济区地域空间范围、打造中国北部生态经济增长极,以建设成北京绿色崛起先导区和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袁培  刘明辉 《干旱区地理》2015,38(4):805-813
基于哈萨克斯坦1992-2013年能源相关数据,分析该国近年来能源利用效率变动的基本情况,并与我国做出了比较;借助模型工具,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四因素探讨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进一步从动态视角审视能源效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表明:(1) 1992-2013年哈萨克斯坦能源效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0.597 t标准煤·(104元)-1,高于2013年我国的能源效率水平0.701 t标准煤·(104元)-1,且两国都处于能源效率低水平的国家行列。(2)从长期来看,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每降低1%,能源效率则会分别提高3.17%、1.85%、1.26%,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每提高1%,则能源效率将提高0.25%。(3)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费结构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冲击效应呈倒U型分布,分别是缘于边际递减效应与技术自身滞后性及回弹效应,且方差分解表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贡献最大。哈萨克斯坦能源效率变动趋势与我国有类似规律,说明在能源价格改革和能源结构调整领域内,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有共同的难题,有进一步合作的需要,这些结论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能源合作领域开辟新空间,为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领域合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40-46,39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出现了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的现象,由食物价格上涨引发了消费物价指数的暴涨,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社会抢购粮食风潮和社会动荡。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谷物出口国,第一大面粉出口国为什么会受到全球粮食危机的冲击,导致国内粮食价格快速且大幅度的上涨。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的波动指数的研究,表明了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动具有特殊的规律性的显著特征,提出了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受供求关系、自然灾害、国际市场传导、农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道,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综合竞争力。首先对比分析了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系统梳理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物流业及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所在,包括自然与区位条件优越,农产品"绿色通道"领先,中亚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口岸物流辐射面广,国内外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提出重点建设乌苏、和布克赛尔、巴克图口岸等5大物流园区。解析了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建设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和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区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最后总结了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