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膨胀土和可液化砂土;地面沉降是影响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研究,对正确认识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环境条件技术支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工程地质条件在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不可忽视。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得出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软土和粉(砂)土层分布等。本次评价对地下空间分空间域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选择淤泥质土厚度、粉砂土分布、地下水腐蚀性和比贯入阻力作为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大小。根据对综合评分值Z的分值大小进行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制约和影响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大兴规划新城地质载体、地下水环境及不良地质作用等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因素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HP-Fuzzy法),将研究区浅层、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4个区,为新城的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持。研究表明:Ⅰ级区基本不受地质灾害危害,较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土层是较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Ⅳ级区受活动断裂危害,需加强抗震设防;而其余2个区均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需针对其不良工程地质特性,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 15m)、次浅层(15~ 30m)、次深层(30~ 50 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评价德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研究工作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建立了由16个评价单因子组成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估结果将德州市中心城区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内的地下空间划分为“可充分开发”、“不可充分开发”、“慎重与限制开发”三个等级区,并结合城市建设及环境条件,基于GIS平台开展了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状况,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合理途径,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技术经济等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宁波东部新城浅层(-15~0m)和中层(-30~-15m)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东部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等级分为Ⅱ级较适宜和Ⅲ级较不适宜,并根据不同的适宜等级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为宁波东部新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颜翠翠  康凤新  韩建江  杨询昌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3-67z1044
正基于GIS平台,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对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最小埋深、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水质、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岩性组合、软土厚度、粉土、砂土液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及开发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制约与影响。在分析珠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成果以及通过钻探、物探等技术方法形成的大量基础数据,识别并掌握地形地貌、断裂破碎带、地下水类型、岩土体类型、岩土层可开挖性与支护性(分浅层、中层和深层)等地质环境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珠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分层评价,划定了地质环境适宜性优良、较好、中等、较差地区。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3)
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发展迅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关系甚密,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咸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了影响咸阳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历史文化保护等评价因子权重,定量评价了咸阳市浅层(0~15 m)、次浅层(15~30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程度。结果表明,浅层及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75. 2%、55. 3%,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市浅部和中部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消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向深层发展和延伸。本文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已有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最后分别针对深基坑工程和隧道工程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深基坑工程和深部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至适宜性差。该成果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平 《江苏地质》2005,29(1):46-49
介绍了国内外和南京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南京市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现状。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中应重视和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地质研究主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双  孙璐  殷秀兰  孟晖 《中国地质》2017,44(5):901-912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地质研究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应涵盖城市地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地球关键带相关问题研究等,强调学科交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徐友宁 《地质通报》2008,27(8):1235-1244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正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目标,需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8年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简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意义和方法、现状与进展,提出了今后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旨在推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水工环地质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的一些情况,主要论及到基础地质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地下空间开发、水资源管理、岩土工程、环境保护和管理及工程地质编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全球规模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历程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系统,讨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生态与环境安全等领域工程地质研究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地质基础研究与多学科多源知识融合、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开展云南广南1∶5万旧莫幅、董堡幅、马街幅、那洒街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与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构造条件,查明了工作区主要富水区,并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了地下水分区区划;实施了"探采结合井"及地下河开发,服务于地方抗旱成效显著,并总结了应急抗旱找水打井模式;查明了干旱与石漠化是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工作的开展为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复兴村金矿将进入矿山建设开发阶段,矿山开采会引发边坡及采空区稳定性问题。预测潜在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南丘陵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田钢  夏江海  杨波 《中国地质》2019,46(3):447-454
地下工程设施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和安全。节能来自于地下的恒温环境,安全来自于封闭的环境,很少人为的干扰。本文基于杭州市西湖一带山体结构特点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提出华南丘陵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具体阐述了如何保持优秀生态环境的科学问题,可利用地下空间的分类和特点,可利用地下空间的调查内容和方法。针对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南丘陵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