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对照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CH) , 统计了世界警报处的技术( W) 、北京天文台七十年代技术(B7) 和九十年代技术(B9) 同时期的短期预报效果提出了评价预报技术效果的Q 指数, 它综合反映了报准的正效果和误报的负效果利用Q 指数, 对上述典型预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 并据之提出了改进预报技术的具体科学途径特别指出, 短期预报技术思路应做重要转变: 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应作为改进后技术的基本成分; 把现在直接预报太阳活动的水平, 转变为预报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桂萍 《地震》2010,30(1):1-9
从地震预测预报的时间范围、 与基础性学科的依赖关系、 以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等不同角度, 简要分析现今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的三种不同分类; 从地震的科学与社会双重属性,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一般科学技术规律和社会需求形势; 结合地震预测预报分类及影响其发展的科学与社会因素, 讨论我国地震预报发展思路。 认为当前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提出坚持多路探索, 建立“长中短临与震后”的分析预报工作体系, 加强技术创新与储备, 推进物理性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发展途径, 并就其必要性、 科学思路、 基本内容和基础条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钦忠 《地震学报》2014,36(3):500-513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 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 日本地震、 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 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地震预测与预报,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8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测的能力和水平,地震预测的任务性与探索性的关系,单科预测与综合预测的关系,测震学科与前兆学科的差异性,地震前兆监测技术发展与地震预测需求的关系,提出了地震预测探索的科学思路及地震分析预报人员的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7,23(3):211-224
从"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的角度讨论了世纪之交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际进展。"统计预测"包括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统计地震学",以及统计物理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经验预测"包括搜索可能的前兆异常的尝试、建立将可能的前兆异常现象与地震孕育过程联系起来的简单模型、发现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现象,以及地球介质变化的动态监测试验;"物理预测"包括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模型、地震断层带性质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及对震源的直接探测和钻探。讨论了"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之间的关系,对"把经验预测或统计预测变成物理预测"的发展战略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推进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简要分析了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科学难点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认为地震预测研究需要长期攻关,需要有长期的稳定的支持计划。目前推进地震预测科学进步的障碍点可能在于中期(几年尺度)强地震危险地点的确定,若在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就为最终短临预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应强调理论创新和观测技术进步;坚持发展地震预测试验场;经验性预测与物理预测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地裂缝的时空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安市地裂缝的时空预测预报问题。在时间方面的预测预报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泊松旋回模型、灰色理论的Verhuist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得到了地裂缝的活跃周期:长周期为90—140年,平均为114年;中等活跃周期为10—14年,平均为12年;短周期平均为1年。空间预测采用了信息量方法,预测精度为81.6%。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侧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5,21(1):103-112
本文从国际组织、国际计划、科学出版物、主要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实际地震预测与地震前兆检验等方面,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侧面,这些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间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从“低谷”走向新的发展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9.
R值用于地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0,16(3):256-262
在回顾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推导,给出了预报指标“有异常”与“无异常”状态下预报的震发生的R值及其相互关系,多异常状态下地震发生的R值分布计算及其与方法总的R值的关系及在异常取值间隔与预报时空尺度不一致的情况下R值的正确计算与预报方法等结果,最后讨论了与预报评分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应该懂得,关于地震预测的可靠理论必须依赖于地球自身提供的证据,在没有收集到大量确切证据之前,要想正确建立这样一种理论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日地水文学与灾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涌泉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20-428
研究地球水文变化的日地物理成因和规律的日地水文学(Solar-TerrestrialHydrology),用于水、旱灾害预测多次获得证实.本文从日地水文物理基础、长江淮河22年周期性大洪水、黄河大洪水和太阳活动关系、太阳活动双重衰减期北方大旱、17世纪日地水文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对暴雨洪水中短期影响、台湾海峡两侧大暴雨洪水落区转移、全球最大洪水日地水文研究以及学科发展和应用前景九个方面,对中国近70多年来的主要成果加以回顾和总结.基础科学、高科技和应用紧密结合,促成对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新学科,是当代科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这里又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收集的大量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起步和发展,目前的现状和水平;分析了大量地震虚报和误传事件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提出了地方地震工作部门应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系逻辑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逻辑学科。它的早期萌芽,曾带来数理逻辑的繁荣和发展。而今,它又在系统化综合化的春雷声中复萌,并获得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本文在思辨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逻辑的基本构想,介绍了笔者由此对地震预报的有关研究和进展。这些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涉及中长期和中短期预报。本文先介绍中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或区域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完成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工作,依据丰富的现场调查资料和震害预测信息建立了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建成后的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所能实现的功能。应用GIS技术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在地震应急决策中起到辅助决策作用,而且对于日常城市管理也是十分方便的。该系统的开发对其它城市防灾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决策方法,借助于震害数据库及震害预测方法的完善和灾度划分标准的科学化,我们可以通过该方法对是否作地震短临预报进行合理化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珠海(磨刀门)大桥震害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J004-89)对珠海(磨刀门)大桥进行了抗震鉴定,结果表明大桥满足7度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抗震加固及设计新大桥时可供选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邹其嘉  张少泉 《地震学报》1989,11(2):191-197
本文从我国的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出发,综合几个无震虚报和有震漏报的实例,分析了一次预报变成社会行动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要全面评价地震灾害及其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文中根据我国几次地震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绘制了地震震级与经济损失关系的曲线以及预报造成损失的曲线,并引进地震代价指数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预报的发布,对不同震级应有所区分,地震预报的震级应有一下限,依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六级以下地震不宜向社会发布预报,相应地应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概率增益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人 《地震》1998,18(4):331-336
对各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预测方法的概率增益K的评估,是应用地震预测综合概率增益模型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各种尺度地震预测方法可分为空间增益,时间增益和时空增益三种类型,初步研究了概率增益K的评估方法,给出预测状态概率评估概率增益K的关系,并得出地震预测方法的R值评分与概率增益K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