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李福胜  张仲 《广东气象》2013,35(3):40-44
根据海口市1951—201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海口市近60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海口春冬两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和年降水有增多趋势,年降水增多趋势和夏季基本一致,无论增多还是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春季降水有2~3年、13年的主周期,夏季降水存在3~4年、8年的主周期,秋季降水存在3~4年、7年的变化主周期,冬季降水存在2~3年、6年的主周期,年降水有2年、8年的主周期。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及年降水未发生突变,秋季降水突变时间在1956年附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加格达奇2004—2013年年最高、最低气温和地温与年日照、降水、蒸发关系的分析,得出2004—2013年年最高气温出现日期和年最高地温出现日期均在5—8月份,年最低气温出现日期和年最低地温出现日期均在1月、11月、12月。年降水总量越多,年日照总量和年蒸发总量就会越少,年最高平均气温和年最高平均地温就会越低,年最低平均气温和年最低平均地温也会越低,年降水总量越少,年日照总量和年蒸发总量就会越多,年最高平均气温和年最高平均地温就会越高,年最低平均气温和年最低平均地温也会越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采集自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限3个采样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树芯样本,研制其树轮宽度年表。与区域内6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宽度年表与6月平均气温相关较好,最高相关系数达0.675(p<0.0001)。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温度的重建方程,调整自由度后的方差解释量为45.6%(1962~2012年)。过去359年来,阿勒泰地区平均气温变化存在7个偏暖(1667~1681年、1714~1728年、1747~1779年、1787~1800年、1862~1887年、1935~1968年、2000~2012年)和6个偏冷阶段(1682~1713年、1729~1746年、1780~1786年、1801~1861年、1888~1934年、1969~1999年)。并存在5个温暖年、54个偏暖年、252个正常年、37个偏冷年、以及11个寒冷年。6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830年(22.35℃),最低温度出现在1985年(17.87℃)。功率谱分析显示该重建序列存在30.0年、7.4年的显著准周期(p<0.05)和6.4年的较显著准周期(p<0.10)。  相似文献   

5.
根据佛冈县气象站1957~2011年55年日照时数资料,用线性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M-K检验和滑动平均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佛冈县日照时数年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佛冈县55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96 h/年,并且年代际变化明显。最大值为1963年的2 181.7 h;最小值为1961年的1 387.1 h。1957~1970年前期日照时数较多,1975~1990年日照时数较少,2005年以后开始较少。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年日照总时数主要有准12年的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至1985年前后还存在7年左右的周期。年日照时数在1966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事件对郑州年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州近50 年降水资料和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影响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少、影响年的次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大;如果有连续几年的拉尼娜影响年,郑州将有一次大的洪涝年。  相似文献   

7.
基于1951—2009年西安市和1959—2009年蓝田县的平均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周期、气候背景等相似法,找出2009年的气候最佳相似年来制作其后期气候预测。结果表明:西安近59a、蓝田近51a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西安市城市化效应明显;与2009年气候相似的年份为1968年和1987年,且1987年为最佳相似年,以1988年各月要素实况值作为2010年预测值。经验证此相似法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1~1998年旱涝灾害影响资料,划分了旱涝灾害年型,并分析了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在厄尔尼诺当年、次年及反厄尔尼诺年,干旱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旱年占旱年总数的61%,涝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涝年占涝年总数的65%;厄尔尼诺年旱年频率大于涝年频率,反厄尔尼诺年旱、涝年频率相当;弱、最弱及最强的厄尔尼诺开始年涝灾影响为主,中等及偏强厄尔尼诺开始年以旱灾为主;厄尔尼诺开始年与次年旱涝影响趋势相一致的频率达92%。  相似文献   

9.
树轮纪录的500年来青海地区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境内不同区域的3条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青海省1479~1991年共513年的夏半年降水序列,分析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与1961~1990年降水平均值相比,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以这513年的平均值为基准,自1479年以来,青海地区主要经历了10个相对干期和11个相对湿期,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期有3段分别为1544~1584年(41年)、1667~1719年(53年)、1936~1991年(56年),干期的持续时间都较短.最大墒谱分析发现存在25.0、11.5、4.8、3.7、7.7、6.2、2.2、2.4、2.0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
1954-2010年商丘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3年12月-2010年11月的年、季降水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降水量、冬夏季降水量在增加,春秋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年降水量在2003年,冬季降水量在1997年、春季降水量在1992年、夏季降水量在2003年、秋...  相似文献   

11.
珠海年降雨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4,他引:8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珠海市40年(1961—2000年)的年降雨量和气温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珠海的年降雨量存在比较完整的明显准22年的周期振荡,它有两个降雨偏少中心(1960—1970年和1980—1990年)和两个降雨偏多中心(1970—1980年和1990—2000年),历经40年的全过程,因而具有长期预测意义。还有其它22年以下的较短周期振荡,但多不具全局性变化特征。从对28、12和4年周期的小波方差随时间变化来看,28年周期存在两个突变点(1974年和1987年),而且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从12年和4年周期看,降雨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2.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极端旱涝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湖北省孝感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孝感市近50年来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孝感市年平均气温总体以0.017℃/年的速率上升,其中冬、春季上升幅度最为显著,夏季呈微下降趋势。年代际尺度上40年以上的周期振荡起主导作用,年际尺度上主要表现为准4年、准2~4年或准3年的周期变化。1997年是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的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1988年和1989年两年的5月1日-8月31日500hPa位势场格点资料,分别对应着青藏高原西北侧多雨年和少雨年。根据Hayashi提出的时空谱分析方法,对多雨年和少雨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河上游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气温、降水量及唐乃亥水文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年气温、降水量、蒸散量等气候要素及流量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1—2014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升温速率明显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河曲下游增多趋势明显,年降水量近10年增加速率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蒸散量变化不明显;近10年年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丰水年增加,枯水年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雨量、气温等资料,按照《贵州干旱标准》中的5 d滑动等方法分析比较2013年和2011年两次严重夏季干旱的特点:前期1—6月的降水量2 a都偏少,2011年偏少得更多;2013年入旱时间各地差异较大,干旱的时间长短不一,2011年入旱时间较集中,干旱的时间较长;干旱期间降水量2011年偏少得更多;2013年的干旱多数地区于8月结束,2011年结束于9月底。总体来说,2011年为特重夏旱年,而2013年是重夏旱年,2011年的夏旱灾害较2013年的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湛江、韶关气候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7,他引:12  
利用MHAT小波函数分析了湛江和韶关两地近50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多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并对其气候突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气温变化包含了16年、4年和2年的振荡周期,其降水具有11年、4年的周期变化特征;而韶关的温度序列只具有5年、3年的高频振荡周期,降水变化则包含了11年、7年、4.5年的周期振荡。经气候突变的分析检验,湛江、韶关的气温及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江年最高水位及流域气象测站的气温、降雨量资料,运用阶段性分析、M-K检测和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西江年最高水位与流域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江年最高水位、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各序列都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三个序列在1950年之前和1993年之后分别都是显著正距平,而1950—1965年及1980—1991年分别为显著负距平。流域年平均气温序列发生了显著增暖的突变,但西江年最高水位和夏季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年最高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在20~40年、5.0~5.7年和2.4~2.5年周期上,与夏季降水量在10~40年、4.4~5.7年、2.9~3.6年和2.1~2.2年周期上都呈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气温和降水百年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谢庄  王桂田 《大气科学》1994,18(6):683-690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20年气温和150年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1)年和季的平均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一致性,1920年是个转折点,前期偏低,后期偏高。(2)冬、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近20年来呈偏低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呈持续偏高趋势。(3)年、季极端气温差值距平1972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72年以后以负距平为主。50年来差值持续变小。(4)北京与中国东部、北半球、全球平均气温在1920年以前趋势相同。1920年以后,北京和中国东部的趋势相同,而和北半球、全球有着明显的差别。(5)北京的年降水从50年代至80年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云贵高原东部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11年和2013年4-9月逐日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积温干燥度公式和视水汽汇公式,对2011年(拉尼娜年)汛期(4-9月)和2013年(中性年)汛期(4-9月)云贵高原东部干旱天气的基本特征和环流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汛期平均降水量比2013年汛期少,但均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2011年汛期降水量偏少,主要是4-5月和7-9月的降水贡献大,2013年汛期降水量偏少,主要是7-8月的降水贡献大,且积温干燥度指数较好地反映了2011年和2013年汛期的干旱程度。2011年、2013年汛期的南亚高压均偏强、面积均偏大、东侧脊点位置均偏东,但2011年汛期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面积均比2013年汛期的偏强、偏大,是2011年汛期干旱天气比2013年汛期偏重的重要原因。孟加拉湾、南海以及西太平洋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偏弱是云贵高原东部2011年和2013年汛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且云贵高原东部上空的水汽辐散中心与其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的水汽输送异常减少对2011年和2013年汛期干旱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云贵高原东部2011年汛期700 hPa层上的水汽辐散比2013年汛期的强,导致其降水量比2013年汛期的少。视水汽汇揭示了2011年汛期干旱程度比2013年更严重的事实。500 hPa环流场、700 hPa水汽输送场对于云贵高原东部较长时间的旱涝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