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与港口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安筱鹏  韩增林 《热带地理》2001,21(3):276-281
综合物流是现代社会对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实现运输的全球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综合物流因此也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组织体系。港口作为综合物流时代连接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重要节点,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综合物流也加快了港口功能的演变,现代港口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最后论述了如何加快我国物流体系及集装箱港口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才 《地理学报》1999,54(B06):65-75
图们江下游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央部位,中、俄、朝三国毗邻,是东北亚地区实现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交汇点,是未来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俄、朝的港口群与广阔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西怕利亚与远东的腹地紧密相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多国合作与联合开发则是图们江下街区域开发的最佳模式选择,跨国自由经济贸易区是其最高的地域组织形式,为此,需要依据经济区域的发展规律,不断协调地缘经济关系,促进这一跨世纪工程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长江沿岸港口物流发展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沿岸22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单元,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尼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2004-2014年沿江港口物流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沿江港口物流发展地带性差异显著,东、中、西部港口群整体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递减,而发展增速由东向西递增;个体层面上各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等级结构特征;沿江港口物流及其三个子系统的发展差异均呈逐步缩小态势,对港口物流整体发展差异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支撑、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营子系统;沿江港口物流发展重心逐步向长江中上游偏移,港口物流发展空间格局趋向分散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化趋势、港口集疏运网络的持续优化、港口腹地竞争的多领域发展和港口物流区际合作的深化是沿江港口物流发展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都市区港口物流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双波  曹有挥  吴威 《地理研究》2013,32(8):1448-1456
以上海港口物流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港口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演化规律,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0 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港口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总体呈集聚化和郊区化特征,中心城区仍是港口物流企业集聚的主要区域,但企业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郊区企业所占比例则不断上升。不同类型港口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处于价值链低端的运输仓储型企业倾向于向郊区转移,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综合服务型企业仍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但已显现出郊区化端倪。上海港口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受到港口功能演变、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商务支撑条件、城市规划及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港口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区位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瑞  蒋天颖  王帅 《地理科学》2018,38(5):691-698
以宁波市为例,基于港口物流企业空间数据,运用冷热点分析和泊松回归等方法,研究宁波市港口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宁波市港口物流企业呈现向心集聚性,圈层分布格局明显。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工业区是集聚热点区域;②港口物流企业集聚特征明显但整体集聚程度下降,表现出在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工业区持续集聚和沿主干道路向外围区域蔓延扩散两大趋势;③不同类型港口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有明显差异:货代型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商务区,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临港分布,运输型企业选择临近沿交通干道布局,综合型物流企业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区位倾向;④ 政策因素、土地价格、城乡差异、临近港口、经济潜力和工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港口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而交通便利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京唐港港口腹地及腹地物流形势,并对于京唐港运输货物构成及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京唐港港口腹地和物流分析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京唐港港口腹地及腹地物流形势,并对于京唐港运输货物构成及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北极海冰消融情景下东北航道通航性能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增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加速,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提上日程。本文针对2030—2070年俄罗斯8个重要港口通过东北航道到达白令海峡的通航性能,采用6种CMIP5气候模式在2种排放情景下的海冰数据,以及PC6破冰船和普通商船2种船型,分别对最优航线、通航时长、可通航里程以及通航成本4项要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随着时间变化,各条最优通航线路逐渐集中有序,普通商船的通航能力显著提高,到2070年拥有和PC6近似相等的通航能力;② 俄港口到白令海峡间的运输时长每过10 a下降14 h,其中圣彼得堡港运输时长下降最为显著。到2070年,俄港口与白令海峡的经度差每增加1°,该港口的运输时长下降0.4 h;③ 未来50 a,东北航道可通航里程平均每隔10 a增加166 km,其中圣彼得堡港可通航里程的变化模式和平均变化模式最为相近;④ 从北冰洋港口出发的航线通航成本每10 a下降1万美元,商船在高浓度排放情景下总通航成本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合海冰变化情况,俄中西部港口具有巨大的资源运输潜力。本文量化并评估了东北航道在未来海冰消融情景下的通航性能演变态势,为东北航道通航以及北极港口贸易情况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刘旭  陈喜波 《地理研究》2010,29(8):1407-1415
明代自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兴建北京城,大规模的营建工程次第展开并累朝持续进行。北京城市营建工程对木材产生了巨大需求,而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木材绝大多数来自南方广大地区,由此产生了大规模的木材物流实践。本文以川木采办为例,从物流角度梳理川木从采伐、加工、运输乃至存储等物流过程。明政府在木材采办中组织大量人力进行采伐,综合使用各种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各种物流技术手段,合理采用运输方式运输,巧妙安排运输时间,高度重视木材存储等,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在物流实践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成就,因此明代北京城市营建木材采办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半岛港口资源的农产品外贸物流空间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强省,既有丰富的农业物源,又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基于港口资源的农产品物流统筹规划,将农产品外贸物流纳入山东区域物流的框架体系之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农产品物流的增值服务功能,提升山东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农产品产地物流、中转物流及港口物流供应链的集成化系统,以适应农业产业体系建立的国际化合作与竞争之要求,探索农产品外贸物流的空间布局及优化问题就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与闽台港口物流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与台湾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高雄-厦门、高雄-福州海上试航和“两门两马”小三通直航发展态势,指出两岸试航的局限性和港口物流直航的必然性。综合分析鹿特丹、新加坡、安特卫普、釜山、汉堡等世界著名港口物流发展经验,提出对闽台两岸港口物流对接具有可供借鉴经验。针对闽台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两岸港口资源整合,建立台海港口群;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口物流对接;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构建环台湾海峡临港工业走廊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飞  张克  董锁成  李泽红 《地理研究》2021,40(11):3063-3072
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战略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加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析、野外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分布格局,剖析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了中国对外耕地合作开发的主要问题,探索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莫斯科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鄂毕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阿穆尔河流域与贝加尔湖流域等地。中蒙俄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和高产耕地面积分别占经济走廊的60%和74%左右;而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未利用耕地面积占俄罗斯未利用耕地面积的近50%,占中蒙俄经济走廊未利用耕地面积的95%左右。今后应高度重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开发,推动中蒙俄耕地与农业合作自由化发展,可探索在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等地率先开展中俄毗邻重点耕地国际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农业自贸区建设,扩展延伸经济走廊耕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共建多元稳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农产品物流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13.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大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大连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大连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港口物流的两个衡量指标港口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港口吞吐量对经济增长和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经济增长和港口吞吐量的方差贡献率,经济增长对港口物流的方差贡献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长三角港口物流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士琳  曹有挥  蒋自然  王佳韡 《地理科学》2017,37(11):1624-1631
基于港口物流协调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性判别模型,对长三角13个港口物流发展协调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长三角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以上海港为核心,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和南京港为副中心,其余港口为重要补充的多层次港口物流规模等级结构;港口物流协调发展层次总体偏低,以低水平协调型为主,且港口物流发展协调度与综合发展度间存在紧密联系,呈现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港口物流协调发展偏离方向集中化特征不明显,制约不同港口物流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大区别,同时就物流运营发展滞后型、城市支撑发展滞后型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型港口分别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业的合作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港口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阔、物流企业众多以及省区间差异较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背景、现状及展望等3方面对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沛然  王成金 《地理研究》2019,38(9):2254-2272
长江流域是中国相对完整的经济区,依托长江的煤炭运输一直是支撑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长江流域港口的煤炭运输职能对揭示长江港口在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刻画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港口的煤炭运输格局与演化过程,重点分析煤炭进出港空间格局演变,归纳主要特征,测度空间集散水平并总结演变规律。借助区位商和进出港系数,分析了长江流域煤炭运输职能空间分异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不同运输职能之间的空间关系。基于不同阶段下港口煤炭运输的空间特征,本文凝练了长江流域港口煤炭运输的空间模式,全面总结了煤炭运输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以此,为长江流域港口的建设与功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转化博弈视域下图们江合作通航的困局与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图们江实现国际通航,对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图们江国际通航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运用转化博弈思维与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对图们江国际通航合作中的问题与出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图们江国际通航受阻是俄朝寻求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反应,而俄朝之所以采取非合作策略,其深层根源是地缘政治优先与战略均衡思维及其之上的多维利益考量,以及法理性制约;②在图们江通航问题上的非合作博弈的现实,最终导致了中俄朝3个沿岸国的绝对收益最差、群体收益也最小,陷入与社会期望完全相悖的社会两难境地。③结成合作大联盟是图们江通航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这必将为联盟群体带来最大化效率,其成员的效率也是最大的;④联盟结构与联盟成员的目标取向与实现路径正好相反,而个体收益水平与合作策略的选择之间也非简单线性相关,这就导致大联盟结构必然是非稳定的;⑤由于缺乏结成大联盟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强化机制,必须借助外部强制力,诸如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和转移支付手段等,建立起合作博弈的社会机制体系,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交流和研讨"寒区水科学、寒区水利、跨界水资源"等相关问题,第6届寒水会议将于2013年8月5-6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会期两天。本次会议以"寒区水利及中俄合作"为主题。地处寒区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流经中、俄、蒙、朝四国,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界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货物结构的中国沿海港口运输职能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  王成金  金凤君 《地理研究》2018,37(3):527-538
采用2013年中国沿海各港口的分类货物吞吐量数据,从综合性/专业化、职能规模、职能地位等视角判别其运输职能类型,并探究综合性/专业化与港口规模的关系,既考虑港口自身的货物结构,又兼顾各类货物在全国沿海港口体系中的地位。研究发现:港口的综合性/专业化与港口规模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规模越大,综合性特征越显著,反之,专业化特征越突出;煤炭、金属矿石、石油、矿建材料等大宗货物是沿海港口的主要运输职能,尤其是煤炭运输在绝大多数沿海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港口形成专业化职能的核心要素;各类货物作为主要货种和优势货种的空间分布不尽相同;根据是否具有突出职能及综合性/专业化判别,沿海港口可以划分为六种运输职能类型。  相似文献   

20.
周欢  黄金  邹筱 《热带地理》2023,(10):1917-1928
以深圳市为例,基于“流空间”视域研究城市内部物流网络,将货车GPS数据作为物流“流动数据”,结合社区发现模型,识别城市内部重要物流节点及其空间联系特征,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城市内部物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深圳市内部物流联系整体偏弱,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联系特征,具有显著极化发展态势,形成物流活动西进西出而物流设施居中分布的错位布局;物流联系“异质相吸”特征明显,不同类型节点的物流活动更趋向于朝特定区域流动;城市内部物流网络依赖于“机场-工业区-港口-物流园”廊道的联系纽带作用,形成以廊道为轴心线向周边扩散的物流廊道网络模式。由此,从重塑物流空间、调整规划编制、培育新增长级等方面提出促进城市内部物流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支撑打造城市物流发展的“深圳样本”,并助力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物流枢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