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栉孔扇贝体内寄生的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传统海水养殖贝种,养殖范围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但是,近年来因病害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扇贝大规模死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进行多年,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病原感染实验及病原分离纯化等研究初步认为类立克次体是扇贝(包括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病原生物[1~4].在用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时发现一种具囊膜的病毒粒子,本文首次报道栉孔扇贝体内该球形病毒纯化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山东沿岸夏季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在对夏季高温期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山东沿岸栉孔扇贝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和种质等方面分析了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认为大规模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订养殖导致养殖环境的老化或恶化及栉孔扇贝抗逆能力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期,海区饵料明显不足,栉孔扇贝本身消耗增大,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加剧及病原体大量滋生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养殖的栉孔扇贝进行了较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栉孔扇贝养殖集中海区长岛县亚美扇贝养殖场为定点调查和样品采集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栉孔扇贝各养殖期的死亡率和可疑病原生物检测,同时对pH、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环境理化因子进行连续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在养殖初期幼贝阶段死亡率较低,随后死亡率逐渐升高,至8月24日月死亡率达最高点71%.9月份以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至10月份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对环境理化因子的调查显示,pH、溶解氧、盐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与扇贝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温度变化与死亡率似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高温(月平均23℃以上)可能是养殖栉孔扇贝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通过对可疑致病性生物因子的调查研究及病理学观察表明,栉孔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其中原核微生物类立克次体(RLO)在养殖过程各生长阶段均可检出,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扇贝死亡率呈现一致的趋势.在病原病理检测中,发现RLO的大量感染与组织细胞严重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在病原生物检测过程中,除RLO以外还发现有类枝原体原核生物(MLO)和类病毒(VLP)寄生.RLO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说明RLO是栉孔扇贝重要的病原菌.结合感染率和死亡率、感染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以及感染实验的结果分析,认为类立克次体(RLO)可能是栉孔扇贝养殖过程中大量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贝类养殖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量占中国海水养殖总量的80%以上,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贝类的大规模死亡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导致栉孔扇贝(C·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因是一种球形病毒(贺桂珍等,2003;王崇明等,2002),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是其大规模死亡的重要诱因(张福绥等,1999)。在多种胁迫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贝类抗病力下降、病原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大规模死亡。因此,系统地研究贝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环境胁迫作用的响应是十分必要的。胁迫反应指胁迫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问题的对策与应急措施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在对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了解决栉孔扇贝死亡问题的对策和应急措施,包括坚持可寺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意识,实施“外延稀养”战略等对策和改良种质,增强抗逆能力,切实合理降低养殖密度,研究死亡原因和防病措施,开展多元化养殖,建立浅海持续养殖示范区,保护栉孔扇贝自然种群和建立扇贝良种场等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在我国栉孔扇贝养殖业中出现了单产降低、品质下降、大面积死亡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养殖新品种。对于养殖贝类来说 ,性成熟往往导致生长抑制、抗逆性下降和肉质下降。目前广泛开展的多倍体贝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产生不育的三倍体 ,充分利用三倍体的不育性和生长优势 ,为海水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栉孔扇贝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证实栉孔扇贝三倍体具养殖实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 farreri取自青岛太平…  相似文献   

7.
华贵栉孔扇贝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海产贝类的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受到环境中化学信号的严格控制 ,环境中的某种或某些物质(如K 、儿茶酚胺、微生物黏膜、大型藻类、成贝贝壳等 )可被幼体识别[2],或对幼体有吸引作用 ,诱导其发生附着和变态。一旦环境中缺乏诱导物质或没有合适的附着基时 ,幼体只能继续浮游 ,并最终死亡。因此 ,研究贝类幼体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 ,显然对提高人工育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nobilis)是热带亚热带种 ,在福建和广东沿岸已形成规模化养殖。本文研究该种幼体的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 ,期望对人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核糖体RNA转录间区域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沿海海域 ,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近些年来 ,广泛的半人工采苗 ,人工育苗及苗种转移等养殖活动增加了各种群间的交流 ,从而给各种群种质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 ,近几年来扇贝的养殖业出现了病害流行、养殖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使人们迫切要求进行优质良种的培育 ,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求对各种群的遗传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近些年来 ,运用等位基因酶电泳方法开展了栉孔扇贝的遗传变异研究[4],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但由于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于1998年7-9月,在发生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山东工岛县和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选取濒死的栉孔扇贝,通过组织病理分析和电镜观察,发现大量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和类立克次氏体。病理学研究表明,寄生原核生物造成栉孔扇贝组织细胞严重病变,可能是引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贝类养殖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量占中国海水养殖总量的80%以上,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贝类的大规模死亡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导致栉孔扇贝(C.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因是一种球形病毒(贺桂珍等, 2003;王崇明等,2002),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是其大规模死亡的重要诱因(张福绥等,1999)。在多种胁迫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贝类抗病力下降、病原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大规模死亡。因此,系统地研究贝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环境胁迫作用的响应是十分必要的。 胁迫反应指胁迫因子引起的机体在生物体、组织及分子水平上的行为学、细胞学和生化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多种行为反应(Bayne et al.,1975)。贝类胁迫反应尤其是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免疫反应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相关报道很少。本文作者综述了国际有关贝类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