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四川地区地震和前兆观测台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各类连续观测资料,积累了一批宝贵的震例;在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和指标的研究,包括观测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地震波分析,综合预报和现场工作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9次中强地震前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中短期预报;同时也存在不足和诸项困难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张淑兰  江在森 《地震》2004,24(10):98-102
着重介绍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西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磁绝对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情况。利用地磁场等变线大台距差值法,在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多年的震例总结,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有中短期、短临异常显示,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于1979年开始建设“第二代”深井地下水观测网以来,就已注意到观测动水位(实质是流量)的前兆变化较之静水位更为明显,并强调对地震“敏感点”的观测研究。本文介绍的河北省河间县马17号井就是这类映震“敏感点”的典型实例。该井自1981年投入观测以来,其动水位变化对周围发生的10余次5级以上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前兆反映,尤其是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5.3级地震前据此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实践表明,马17号井是反映区域应力场的“敏感点”。深入探讨其映震敏感的机理,寻找并监视多个敏感点的动水位、水氡、水溶气体及深部离子成份的变化动态,可能不失为突破中强地震预报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4.8级地震中短期预报是辽宁省继海城地震、营口地震,彰武地震后又一次较好的预报震例。此次震前有一定的前兆显示,在总结和分析对比中等地震预报主要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辽宁省中强地震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要综述了近30年来四川地震监测、科研和预报工作的进展。观测台网从无到有,由疏到密,从“土”到新,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各类连续观测资料,积累了一批宝贵的震例;获得地震地质、观测系统研制和建设、地震学和地震预报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成功实现10次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其中6级以上地震预报成功6次。经统计,四川地区实现6级以上主震的短临预报比例0.43;川、滇两省区5.5级以上主震的短临预报实现比例0.39,均远高于这一时期世界其他有监测预报能力地区的地震预报水平。同时也指出目前地震预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张国民 《地震》2002,22(1):2-8
回顾和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并将其归纳为建立了4个方面的基础,即: 地震预测预报的多学科观测基础;获取了一批中强以上乃至大地震资料的震例基础;建立了经验性预测方法和判据的经验预报基础;初步探索了地震孕育发生的地震预报理论基础。文中还阐述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银川台小口子泉水氡多年观测资料在周边地区地震前的异常形态,发现资料的低值异常对应泉点西北方位的地震。通过研究震前异常形态的共性,结合观测规范,提出异常判定公式,并将以往的震例进行异常判定检验。在日常观测资料分析处理中,运用低值异常判定公式分析银川台小口子泉水氡观测资料出现的短临低值异常,比较成功的取得了两次会商、一次填卡短临异常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磁观测与预报地震方法清理工作在震例分析、研究与预报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结果。说明地磁异常变化是一种有希望的地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通辽波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蒙古通辽电磁波的观测资料,发现该观测项目异常与中强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一定的映震规律性。得出利用电磁波似可进行台预报地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晋2井动水位原始观资料,结果显示,在该井附近中强地震前会出现多次阶变(组)异常.通过贝叶斯估算检验得到理论验证,总结出的预报指标在其后的2次地震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磁脉动预报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5,17(2):253-258
阐述了利用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根据感应磁效应理论,地磁脉动比起常规的地磁观测方法,更能有效地反映震前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震前地磁脉动传递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并取得较好的预报震例.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相继发生5.0级、5.4级、4.8级和5.5级四次中强地震.对于这几次中强地震我们是有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的我省从1973年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共记到省内发生的Ms(?)5.0级地震五次(不包括深震)除1986年龙镇附近发生的四次中强地震外,还有当时属于我省的新巴尔虎右旗的5.1级地震1984年以前,我省小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的嫩江断裂附近和东部依舒带北端的萝北地区西部地区小震频度和强度都高于东部(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盘锦地区深井水位观测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在辽宁省及邻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有很好的前兆信息。通过研究盘锦地区深井水位的多年动态,分析典型震例,并利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等,探讨了水位变化和油田开采的关系,总结了盘锦地区地下水位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14.
刘宝恒 《地震》1996,16(2):202-208
北黄海4.8级地震中短期预报是辽宁省继海域地震、营口地震、彰武地震后又一次较好的预测报震例。此次震前有一定的前兆显示,在总结和分析对比中等地震预报主要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辽宁省中强地震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2021年12月阿克苏断层氢观测点周边300 km范围内,先后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断层氢浓度值出现了8次不同程度的短临前兆异常。通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总结,将已取得的震例划分为波动型、突升型和突升恢复型3种不同类型。利用R值评分法对阿克苏断层氢观测进行预报效能评价,阿克苏断层氢对周边3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R值评分为0.462,预报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5,(3):240-245
深入研究了全国地电台网内M_s≥5.0的45次地电前兆震例,用统计方法按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分别研究其地电前兆特征。 通过研究得到:大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其半径超过200km,在700km以内,异常时间在12—20个月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7.8%;强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大多在300km以内,趋势异常的时间在12个月以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86.5%;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趋势异常时间在180天之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5.0%。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地电趋势异常时间似乎存在着20个月、12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异常时间段。 临震异常类型一般可分为加速型、转向型和波动型三类。对7级和7级以上大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均为50.0%。出现临震异常后1—20天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 1988年11月以来,西部地区先后发生澜沧-耿马7.6、巴塘6.7、天祝6.2级地震。震前都曾依据地电前兆短临异常特征,作过某种程度的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1970年四川大邑6.2级地震后,我省开展了水化城震预报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和几十闪中强以上地震的成功与失败的预报经验和教训。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经过了单个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中多项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和“八五”攻关的从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提取前兆信息对应及预报地震几个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的发展过程,列举了各阶段水化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的典型震例。针对  相似文献   

18.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3,7(2):90-105
新疆的地震预报是1970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在“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走综合预报之路”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设了43个地震台站,投入189套仪器,建成了遍布全疆的地震无线通讯网,开展了历史地震调查和地震烈度区划工作,建立健全了地震会商预报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际地震预报统计分析表明,扣除自然发震概率之后,趋势预报的成功率约0.3,短临预报的成功率约0.1。在前兆台网控制范围内取得了一些震例,说明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但又是非常复杂的。地震预报作为科学难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者简要地讨论了地震观测的间接性和地震异常的离散性、难以区别的地震异常和地壳变动异常、建立在复杂现象基础上的地震前兆以及地震的混沌性对地震预报的影响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进行处理,综合研究了观测的映震能力,通过分析山西5年来5期GPS观测资料,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获得了用形变预报中强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