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论述计算平均海面的原理和方法,以便确定出我国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利用给定验潮站的海面19年的每小时记录,按照每天24小时观测直接平均和X_0、Z_0、N_0、G_0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度可达1mm,基本满足区域大地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引言 我国沿海包括岛屿的高程测量,过去普遍采用海面水准法(即平均海面同步改正法),测量已知站(长期站)到未知站(临时站)的高差,这种方法求得的高程是从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起算的。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与中国沿海其它验潮站平均海面高程并不相同,有海面地形之差。人们认为青岛验潮站平均海面起算的高程称正常高h,正常高是从似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程异常ζ就是似大地水准面高,它不具有物理意义。现在常采用的GPS测高法求得的高程(大地高H),是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大地水准面可用重力法求得,具有物理意义,但精度不高,需要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和  相似文献   

3.
浙江海面变化的灰色模型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影响海面变化因素的影响力度,指出影响浙江海面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建立了海面变化的灰色气温模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若未来百年全球气温再上升1.5-5.5℃,浙江海面将对应上升24-78cm。灰色模型模拟还显示,未来平均高潮位于上升速率明显大于平均低潮位上升速率,潮差将逐渐增大,在相同平均海面升幅的情况下,未来海面上升对  相似文献   

4.
许家琨 《海洋测绘》2002,22(5):16-19
通过分析我国沿岸多年来已有的当地平均海面资料,以及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联测成果,研究了主要验潮站当地平均海面的高度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近海大地水准面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对浙江近海当地平均海面的高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研究了求取当地平均海面高程的方法,以解决当前海岸地形图和水深图的高程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较为简便的计算平均海面的公式。用本文建议采用的公式(8)计算了正规半日潮港、不正规半日潮港、不正规日潮港、日潮港以及浅海半日潮港的潮位资料,其结果与用24小时潮位高度取平均值,和鲁斯特提出的计算平均海面的公式计算结果比较,年平均值相差小于0.3厘米,月平均值相差一般也均在0.6厘米之内。可见,完全满足实用上和潮汐推算等有关方面的需要。此外,本文还讨论半潮面和平均海面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赤军 《海洋测绘》2001,1(3):14-18
高程基准与海面倾斜密切相关,它已经受到大地测量学界和海洋学界的重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大地水准的测量精度,指出了大地(几何)水准与沿海验潮资料的不符是由于海面的倾斜;分析了海面倾斜主要来自海流、海水密度分布、台风引起的破碎波等的作用;提出并根据海水异常密度的分布计算出大地水准面的改正,实质上它反映了海面的倾斜,该量占大地水准测量结果的三分之二,这说明密度的扰动乃是我国近海海面倾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赤军 《海洋学报》2002,24(5):19-25
海面倾斜与高程基准密切相关,它已经受到大地测量学界和海洋学界的重视.进一步讨论了大地水准的测量精度,指出了大地(几何)水准与沿海验潮资料的不符是由于海面的倾斜;分析了海面倾斜的机理,其中包括海流、海水密度分布、气压、台风引起的破碎波等的作用;提出了用海水异常密度的三维分布计算大地水准面的扰动,实质上它反映了海面的倾斜,该量占大地水准测量结果的73%,这进一步说明密度的异常乃是我国沿海海面倾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Geosat高度计数据提取东海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重力势等势面,它反映了地球形状及海面重力场异常特征,对大地测量学及海底探矿意义重大.本文利用Geosat高度计50个ERM周期共2.3a的数据,对包括东海区域的20°~40°N,120°~140°E海域进行了大地水准面反演计算.本文采用时间平均处理法有效地抑制了高度计数据中含有的由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高度偏差,并用两种计算模型得到了东海大地水准面.计算出的大地水准面可反映出某些小区域海底特征,但与大尺度海底地形相关较差,这主要是由地壳均衡补偿作用引起的.对计算误差分析得出,采用模型-1和模型-2得出的大地水准面中残留的轨道误差分别为10.8和5.6cm,与OSU91A大地水准面模型偏差分别为37.6和42.2cm,时间平均处理使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海面高度偏差降低了7倍.  相似文献   

9.
星载测高仪可以实时测量从卫星到瞬时海面的距离,对这一距离进行各种误差改正后,就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目的。 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一距离信息中提取大地水准面和海面地形。鉴于这两种信息在一定波长上是相互迭加的,因而分离海面地形和大地水准面就变得非常艰巨了。过去人们都是采用从平均海面中减去大地水准面的直接方法来分离的,后来人们又采用整体求解法(即同时确定海面地形,改善重力位模型及减小轨道误差)来分离。但这一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测高技术的一些发展背景,继而对人们惯用的分离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提出了改进海面地形与大地水准面可分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中国近海及邻域精度较高的海面地形,同时尽可能减少滤波对海面地形精度的影响,提出了联合卫星测高潮汐分析与XGM2019e地球重力场模型确定海面地形的方法,首先通过T/P系列(包括Jason-1、Jason-2、Jason-3)卫星测高数据潮汐分析得到沿迹点平均海面高,从中扣除根据XGM2019e重力场模型计算相应沿迹点上的大地水准面高得到沿迹点海面地形,最后通过Kriging插值和Gauss滤波得到研究区域内30′×30′海面地形模型。与DTU22同区域海面地形对比整体差异为±4.49 cm,与沿岸长期验潮站实测海面地形对比整体精度为±4.56 cm,高精度的海面地形为研究海流的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实用测的海上和层平均风剖面数据和温度剖面数据,通过数据回归和迭代方法计算出了在不同大气稳定情况下的海面阻力系数。得到了与前人理论计算一致的结论:海面阻力系数随海面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海面风速小于13m/s时,不能认为气温剖面外推到海面的值与海面水温的是一致的。这样若用海气温差作为衡量海面上方大气的稳定程度,难于得到上面给出了理结论。这一点同前人的理论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浙江沿海岛屿众多,其高程基准一般采用当地平均海面。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明确规定: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近几年来,对平均海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大大超出了大地测量学和海洋学的范畴。研究并了解当地平均海面的变化及其对岛屿高程精度的影响,对进行沿海岛屿调查测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国家三角点已控制了沿海各地;特别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3.
应用1993~2002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经沿迹潮汐调和分析方法,提取Sa分潮调和常数。由调和常数内插得到南海及邻近海域分潮波模型。根据潮汐模型计算了各季节平均海面距平并进而计算了平均季节环流,初步分析了海面高变化和季节环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远距离实时差分GPS的精度和作用距离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机载激光测深仪开发现状(3一27)(3一46)综述海洋专题测盆发展海洋测绘高新技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万里海疆话领海第八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纪要(1一3)(3一2)(4一2)海洋平均重力异常计算与精度估计全球重力场信息系统(GGFIs)的主要功能(2一11)(4一18)海洋大地测盘海底地形测里T叩ex测高卫星简况苏禄海和棉兰老海海面动力地形起伏异常机制初探测高卫星径向误差的频域及空域特征计算验潮站平均海面的两种方法的比较海面系统及深海潮汐仪(编译)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  相似文献   

15.
分形方法分析和预测月平均海面水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昱华 《海洋预报》1995,12(1):49-54
本文用分段变维分形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30°N、125°E坐标点处1949~1975年各年月平均海面水温资料,给出各年分形分布的平均分线数D.应用分形方法还给出了某些情况下适用的,根据任一点处1~8月月平均海面水温预测9~12月月平均海面水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域无缝垂直基准面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椭球面、大地水准面、平均海面和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定义。系统分析了潮汐基准面和大地水准面不适合作为无缝垂直基准面的原因,及以椭球面作为无缝垂直基准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建议选择WGS84椭球面作为我国海域的无缝垂直基准面。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近海存在着海水密度变化与海面地形相关的规律,以及华南沿海(包括厦门)由于大气扰动使沿岸平均海面升高的现象,研究了多年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日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一次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的有关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潮汐40年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本文分别对潮汐的分析、推算,潮汐谱估计,平均海面,潮波理论和数值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潮汐分析、推算已有100多个分潮的模型可供应用,交点订正系统除利用f、u的11个公式外,还根据W.Horn的j.v模型,利用D.E.Cartwright新的引潮势展开推出59个j、v公式,后者理论上更为精确,它反映了近代天文学研究进展的成就。平均海面提出一种随机动态分析、预测模型,能比较可靠地求出平均海面长期变化趋势,并能对未来几年内作出月平均海面的预报。潮波理论结合中国海实际,研究潮汐摩擦规律及其效应,已能说明中国海主要分潮波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变化,潮波数值计算和模拟取得很大的发展,有些在建港和海洋开发利用中已经得到应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潮汐表的编算水平高、范围遍及各国主要海港,受到用户的欢迎。总起来说,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工作,经40年来的努力,从总体上说达到了国际水平,某些方面居领先地位。但整个潮汐的观测站网、仪器装备、监测水平和精度,仍有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在本文的第Ⅰ部分已谈到,用24小时平均的方法计算日均海面具有计算简单、对频率低于1周/日的波动的减弱效应小和对太阳分潮系滤波完全的优点.同时它一直是日均海面常规计算工作中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计算结果一直作为标准的基本资料而保存和出版,因而是最容易获得的日均海面数据.我们也曾指出这种资料中所存在的问题.亦即它们仍包含着可观的全日、半日或更高频率的潮汐成份.同时频率低于1周/日的振动在滤波的过程中被部分地减弱了.本文将更详细地研究这些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沿岸多年来已有的当地平均海面高程资料和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联测成果,分析并研究了福建沿岸主要验潮站的当地平均海面的高程情况和变化趋势,对福建沿岸当地平均海面的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福建沿岸与浙江、广东沿海平均海面高程的连续性和与我国海区平均海面高程的一致性,论述了当地平均海面高程的应用方法,以解决福建沿海海岸地形图和水深图的基准统一及高度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