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茎苔虫属(Caulibugula Verrill, 1900) 隶于唇口目、无囊亚目、双胞科(Cheilostomata,Anasca, Bicellariellidae)。茎苔虫的群体系由分节的长茎(stem) 和丛状分枝构成。每节为一空个虫。空个虫的前膜细长,侧壁有钙质加厚(Calcareous thickening)。附根一般由茎部始端的空个虫分出。泡状体(vesicles) 或有或无。分枝双列(很少单列),通常呈扇形。大多数种类扇形分枝始端的第一个虫与其后续个虫稍有不同,常呈倒圆锥形。普通个虫(ordinary zooids) 系双胞型(Bicellariella-type) 或草苔虫型(Bugula-type)。双胞型个虫呈陀螺形,前膜短但刺长;草苔虫型个虫细长形,前膜长但刺短而少,或无刺。鸟头体皆有柄,着生位置因种而异,吻和颚骨皆呈尖形,或全无鸟头体。卵胞或有(口上卵胞hyperstomial ovicell) 或无。 茎苔虫属的种可分为两组:一组种的扇形分枝的普通个虫为双胞型,如桑给巴尔茎苔虫C. zanzibariensis (Waters);另一组种为草苔虫型,如杯茎苔虫C.caliculata (Levinsen)。 Busk(1884)把具有双胞型个虫的种归于双胞苔虫属(Bicellaria, s, l.), 而Levinsen(1909)则把具有草苔虫型个虫的种放入草苔虫属。但是由空个虫构成的分节长茎是这类苔虫所特有的稳定特征,因而具有这一稳定特征的种,不能归于双胞苔虫屈和草苔虫属,只能归于茎苔虫属(Harmer, 1926:457)。 茎苔虫属的成员通常栖息在近岸浅海,有的种从潮间带至水深100多米皆有分布,多数为热带-亚热带种,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和南部、印度、非洲东岸、中国和日本。此外,还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和大西洋沿岸(佛罗里达、卡罗来纳、巴西)等地。 本文系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搜集的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后写成,共报道10种,其中3种为中国首次记录,6种为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相似文献   

2.
1985-1986年作者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投放于胶州湾灵山岛的人工鱼礁上获得许多苔藓虫标本,从中发现了唇口目(Cheilostomata)三个新种,本文为其描述。其中刺轴缘孔苔虫(新种) Smittina spinigera sp.nov.也发现于山东半岛北岸和浙江沿岸水域。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1975年3-5月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的西沙群岛生物调查,获得不少苔藓动物(Bryozoa)标本,发现其中有五号标本与以往报道的粗胞属(Scrupocellaria Van Beneden,1845)内各已知种显著不同,经研究确认系两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整理山东胶州湾和福建厦门五通湾及东山湾的底栖多毛类环虫时,发现白毛虫科(Pilargiidae)合甲虫属(Synelmis)的一个新种,共有37个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现将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多毛纲龙介虫科(石灰虫科)Serpulidae的分类区系,除吴宝铃和陈木(1985,1991)、陈木和吴宝铃(1978,1980)发表过6个新种以及杨德渐和孙瑞平(1988)作过一些常见种报道外,迄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作者近年来调查补采的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共鉴定龙介虫科盘管虫属28种,其中11种为我国首次记录、1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掌苔虫属(Genus Kinetoskias Danielsen,1868)隶于唇口目、无囊亚目、双胞科(Cheilostomata, Anasca, Bicellariellidae),除南极海域、地中海、加勒比海未见报道外,各地都有记录,但多数种类在北极海域分布较广(Kluge,1953)。掌苔虫系深海类型,有的种能栖息在水深4670米的深海海底。掌苔虫的个虫系草苔虫型(Bugula-type),与草苔虫不同处是个虫始端不分叉。掌苔虫和茎苔虫(Caulibugula Verrill,1900)的群体都由一根长柄和分枝部分构成,但掌苔虫的长柄为膜质;无任何钙质沉淀,仅由一空个虫(keno zooid)构成,而茎苔虫的长柄分节,由许多空个虫构成,往往有钙质加厚,因而两属极易区分。掌苔虫群体分枝的分歧方式属于Harmer的模式7(见Harmer,1923:326,pl,16,fig.7),即双列分枝在分歧时,两个内个虫(inner zooids)F和G分别由轴个虫(axillary zooid)E相连接,轴个虫产个虫F和G,它伸到与个虫A对应一侧分枝的始端,个虫B不参与个虫数目的复分(图2)。 掌苔虫虽系深海类型,但有的种深度分布范围很广,如Kinetoskias arborescens栖息在水深19-1229米,K.smitti分布在水深65-1210米,S. mitsukurii则分布在水深20-3400米(Kuge1953、1962;Menzies1963)。 掌苔虫的群体借助于膜质长柄插入海底淤泥,由长柄始端分出的微细附根附着在砂粒等基质上。个虫由于特殊的个虫牵引肌(flexor: Zooidal muscles)的伸縮彼此间能活动。鸟头体皆侧位,都长在个虫自由缘上,或位于个虫中点(mid-point)。或位于中点以上(cephlad of the mid-point),或位于中点以下(caudad to the mid-point);有的种鸟头体长在特殊阶梯状突起(step-like process)上,但有些种类无此阶梯状突起。  相似文献   

7.
唇口目、无囊亚目的枝室类苔虫(Division Cellularina)通常包括5科:小隔苔虫科(Farciminariidae)、粗胞苔虫科(Scrupocellariidae)、双胞苔虫科(Bicellariellidae)、戎胞苔虫科(Euoplozoidae)和端口苔虫科(Epistomidae)。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从底栖拖网和潮间带搜集的标本中,已发现小隔苔虫科1属1种,粗胞苔虫科5属31种,双胞苔虫科8属41种,端口苔虫科1属1种;戎胞苔虫科至今尚未获得标本。Mawatari[1973:Studies on Japanese Anascan Bryozoa.2.Division Scruparina. Bull. Nat. Sci. Mus. Tokyo,16(4):605-624.] 提出把 Brettia 属和 Eucratea 属从微室类的Scrupariidae中分出,归于枝室类。根据这两属的出芽类型及群体的一般特征。它们与 Scruparia 属区别显著,而与枝室类的 Bugulella 属、Beania属近似。因此我们认为, Mawatari的意见是可取的。由于我们至今尚未获得 Brettia 和 Eucratea 两属的标本,故本文不予论述。 粗胞苔虫科是枝室类苔虫的两个大科之一;种类十分丰富。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直立或稍松散葡匐,通常在分枝分歧处有关节。个虫多列或双列。前、侧鸟头体通常存在。除三胞苔虫属 Tricellaria Fleming,1828外,背面都有振鞭体或鸟头体,刺通常存在。口上卵胞。本科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前膜上面覆盖一根盖刺(scutum),它是刺的变形,其形状多种多样。 在研究枝室类苔虫时,首先要弄清它们分枝的分歧方式,亦即弄清个虫在分枝分歧处的排列方式。所有枝室类苔虫在分枝分歧处群体结构大致相同,但个虫排列方式各异。一支双列分枝的分岐是通过个虫数目的一分为二来完成的。分岐进行的方式,一般是母节间部(parent internode)相对应的两个连续交替的个虫各自接续两个末位后生个虫(distal successor zooids)。为叙述方便,可用字母统一标注与分歧有关的个虫。A是准备分歧的两个交替排列的始位个虫(proximal zooid),B是与A连续交替、位于分枝另一侧的末位个虫(distal zooid)。E是与分枝中轴密切相关的后续个虫(successor zooids),称为轴个虫(axillary zooid)。C和D是“Y”状分枝的一枝(子分枝daughter branch)的外列个虫,分別是A和B的直接后续个虫,在形状上它们与A和B一致。与A和B的区别在于它们彼此分岐,以便让其他两个后续个虫E和F嵌在它们中间。E来自A,位于A的内侧,F来自B,位于B的内侧,也就是说,群体分枝分歧后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个虫来自不同的个虫:F来自B,G来自E。这是双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图1:2)。 粗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与双胞苔虫科不同。在祖胞苔虫科,末位个虫B发育成为单列,从始位个虫A分出两个子个虫C和E,因此与A接续的不是B而是C和E。C是A的末位后续个虫,在A的外侧分出,发育成为单列。E是A的始位后续个虫,在A的内侧分出。E分出个虫F和G,因此从A长出完整的分枝。此分枝与群体分枝具有相同的外列和内列,分别称为B列、C列,而G和F分别形成A侧枝的内列和B侧枝的内列。因此,粗胞苔虫科在群体分枝分岐时产生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来白同一个虫,轴个虫E产生F和G(图1:1)。 不同种类分岐方式不同。分岐方式在区別种属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就本文涉及的种类,将粗胞苔虫科的分歧类型概述如下。 粗胞苔虫科有9属,在我国已发现5属。  相似文献   

8.
作者继续整理1977年在西沙群岛采集的鱼类复殖吸虫标本,共得4科19种,其中有7新种。分别描述于后(新种的鉴定见表1)。其它为地区或宿主新纪录(种名见表2)。测量一律用毫米,卵子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近海进行的海洋综合调查(1958—1960年)时,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研究材料,其中蟹类很占优势,仅玉蟹科(Leucosiidae)就有70多种。其中,在已整理完毕的16种玉蟹(Leucosia)中,共发现5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拟小孔苔虫属Microporella和斑孔苔虫属Fenestrulina均隶于唇口目Cheilostomida有囊亚目Ascophorina皮壳次目 Lepraliomorpha裂孔超科Schizoporelloidea拟小孔苔虫科Microporellidae。这两个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拟小孔苔虫属具有鸟头体,而斑孔苔虫属无鸟头体。我们在研究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时发现,中国一些学者以前所报道的“纤毛拟小孔苔虫”并非 Pallas(1766)所鉴定的种,而是包括不同于纤毛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iliata Pallas,1766的5个不同的独立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拟小孔苔虫属的5个新种:空穴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vacuatus sp.nov.、小筛网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ribellata sp.nov.、无齿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inermis sp.nov.、异北方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antiborealis sp.nov.和项链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monilifera sp.nov.。这5个新种与纤毛拟小孔苔虫的主要区别是:5新种的口刺为2~6根,除无齿拟小孔苔虫的口上卵胞仅具一列边缘孔外,其他4新种卵胞前表面还有分散的穿孔;而纤毛拟小孔苔虫的口刺为6根,口上卵胞细颗粒状,无穿孔。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前人所定名为“马氏斑孔苔虫”的种并非 Audouin(1826)所描述的种,而是4种不同于马氏斑孔苔虫 Fenestrulina mallusii Audouin,1826的独立种,其中两种不属于污损苔虫的范畴,另外的两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斑孔苔虫属的两新种,即中华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Sinica sp.nov.和东方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orientalis sp.nov.。这两个新种与马氏斑孔苔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新种口刺均为4~6根,受孕个虫有2根裸露的口刺;而马氏斑孔苔虫的口刺为2~3根,受孕个虫无裸露的口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报道了秉氏米虾和它的两个新亚种。秉氏米虾的标本采自于福建。其两个新亚种的标本采自于相邻的两个省,即浙江和江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为:浙江米虾的额角短,上缘齿少,且小而密。江西米虾的额角也很短,上、下缘均无齿。  相似文献   

12.
紫菜一新种——少精紫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宝福 《海洋与湖沼》1981,12(5):447-451
多年来,在青岛沿岸采到属全缘紫菜组的一种紫菜,其形态特征特别是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囊器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前人所记述近缘种类的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列紫菜(P.seriata Kjellm.)等种。根据精于囊器在叶片上分布的特征及其分列式并与有关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证实这种紫菜为一尚未记述的种类,现定名为少精紫菜Porphyra oligospermatangia Zeng et Zheng Baofu,SP.nov.  相似文献   

13.
王绍武 《海洋与湖沼》1981,12(2):142-147
原新糠虾属Proneomysis属于糠虾科Mysidae糠虾族Mysini,它的第2触角鳞片披针形,周围具羽状刚毛,末节小,顶端圆形;尾节末端完全,无缺刻,呈三角形或舌状,与刺糠虾Acanthomysis近似。但雄性第4腹肢外肢由3节构成,第3节末端具2根带小刺的长刚毛,与后者显著不同。这个属自Tattersall,1933建立以来已知共14种,其中除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丛集球虫(顶复亚门:类锥体纲:丛集球虫科)是头足类消化道中一类常见寄生虫,在福建连江海域以及浙江南麂岛周边海域采捕到的中华蛸(Octopussinensis)盲囊及肠组织内发现一丛集球虫新种,命名为多刺丛集球虫Aggregata octaculeata sp. nov.。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中华蛸体内的多刺丛集球虫存在配子生殖阶段和孢子生殖阶段,其中,孢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呈近球形或椭球形,长径653.6—806.5μm,短径588.1—787.1μm。孢子囊为卵球形或椭球形,长径22.4—26.1μm,短径20.5—24.6μm,孢子囊壁为双层,外部光滑,内层多刺。孢子囊内子孢子呈卷曲状,数目范围8—13个,子孢子长度为22.2—28.6μm,宽度为3.0—5.0μm。基于18S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证实该物种隶属于丛集球虫属,并高度支持了属内[(中华丛集球虫A. sinensis+A. octopiana)+A. eberthi]+多刺丛集球虫A. octaculeata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86年5月在四川省渠县渠江(属嘉陵江水系)采得小形蠕虫一种。运用Gussev氏的标准及林慕恩氏修订方法分类的研究表明,寄生于任氏华鲮鳃上的这种小形蠕虫系单殖类指环科多基虫属一新种,定名为华鲮多基虫Dogielius sinilabe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重庆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两种新紫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岸线漫长,南北环境条件各异,特别是水温,变化很大,紫菜种类较多,已报道过的有十一种。现在,我国人工养殖的紫菜,在长江以南主要是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在长江以北主要是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养殖对象的种类,必然不止上述两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紫菜种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便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地最适宜的紫菜养殖品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紫菜生产事业创造条件。我们在全国沿海地区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尚未报道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中国对虾弧菌病原菌──产气弧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3年8月,从山东省昌邑县下营镇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血淋巴内分离到多株细菌,其中2株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经50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为产气弧菌Vibiogazogenes。其主要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弧状,极生单鞭毛,产生红色素,氧化酶呈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淀粉酶,明胶酶为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利用木糖,水杨苷,山梨醇发酵葡萄糖产气,利用柠檬酸盐  相似文献   

18.
Yamaguti于1938年建立副分性吸虫属Paragonapodasmius,特征为虫体外无明显包囊,不成对在一起,雌雄异体,没有腹吸盘,生殖孔在口吸盘以后身体腹面中央。雄虫数量较少,身体短,两睾呈前后排列,体内具有退化的雌性器官。雌虫卵巢与卵黄腺分别始自身体两端,子宫有3个盘曲,体内没有雄性器官的残余,寄生在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Euphrasen)的鳍上,以在背鳍上为多。在整理过去采集的标本时,发现鲈鱼体内的一种囊双科吸虫,虽只找到雌虫,按其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异稚虫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铃  陈木 《海洋与湖沼》1966,8(2):163-167
我们在整理中国海底栖多毛类环虫时,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发现了稀见的异稚虫属(Heterospio)的一个新种。异稚虫科(Heterospionidae)是1965年 Hartman 建立的,目前只有一属两种。这一科的主要特征是体后区腹部的体节极长,几达前区胸部体节的数倍以至数十倍。迄今除南加利福尼亚及大西洋新英格兰外,尚未见到产于世界其他海域的报导,因此异稚虫在多毛类中被视为稀见的种类。第一个异稚虫 Heterospio longissima 是 Ehlers 于1875年在西爱尔兰发现的,因其口前叶与围口节间伸出一对粗大的腹面具沟的触角,故置于海稚虫科(Spionidae)内。1944  相似文献   

20.
南海深海软骨鱼类四新种一新属一新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8月4—18日和1980年4—6月在珠江口外南海,水深350—1000米处,采得软骨鱼类多尾,经鉴定其中有4新种,1新属和1新科,即中华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sinensis Chu cI Hu sp.nov.(猫鲨科Scyliorhinidae),南海施氏鳐(新种)Springeria nanhaien sis Meng et Li sp.nov(鳐科Rajidae),斑纹扁红(新种)Urolophus marmoratus Chu,H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