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斑节对虾弧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患弧茵病的养殖斑节对虾作作了细菌学分析,取典型症状的淑死对虾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保种,并将分离菌进行回接感染,发现有很强的致病作用,且产生与自然发病相拟的症状,从感染弧菌病的病虾体内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和保种,经栓验发现,分离菌和回接感染后的再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有动力,对O/129弧菌抑制剂敏感,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阳性,不利用乳糖,蔗糖,蜜二糖,能利用柠檬酸盐,甘露醇,果糖和半乳糖,在无盐的蛋白胨水和10%NaCl的蛋白砾水中不生长,在3%,6%,8%NaCl的蛋白砾水中生长良好,吲哚反应呈阳性,V-P反应呈阴性,赖氨酸脱酸酶,鸟氨酸脱羧酶,明胶酶和淀粉酶试验呈阳性,β-半乳糖苷酶,色氨酸脱氨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反应呈阴性,可还原硝酸盐,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a parahaemolyticus.  相似文献   

2.
发光细菌一新种──青海弧菌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于1985年8月从青海湖产的青海裸鲁体表分离到70株发光细菌,通过表型特性分析,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凝胶双向扩散试验,以及G+C摩尔百分比测定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70株发光细菌在表型特性,免疫学特性等方面彼此高度相似,但与已知的各种发光细菌有显著差异。鉴定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sp.nov.。典型菌株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3.
用平板涂布法从集美海边分离到381株细菌,用平板划线法或点种法检验这些海洋细菌对两株病原弧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拮抗作用。从中挑选2株对海水养殖动物病原弧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X75和GZ46。对拮抗菌(GX75和GZ46进行了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GX75对9株指示菌中的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和坎普氏弧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GZ46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坎普氏弧菌有较好的桔抗作用。在营养肉汤中,测定了GX75和GZ46的抗菌作用,表明(GX75和GZ46对副溶血弧菌拮抗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弧菌毒力基因水平转移与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弧菌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与其它病原微生物一样,弧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息息相关,毒力基因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的物质基础。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拟态弧菌V.mim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等人类和水生动物病原弧菌的多种毒力因子编码基因的种类,以及毒力基因的种间与株间水平转移和毒力株进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水生动物病害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开展毒力基因多样性研究与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军  徐怀恕 《海洋与湖沼》1998,29(4):353-361
于1996年4—5月,在青岛丰城地区一些对虾育苗场发生大规模爆发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中国对虾幼体,尤其是蚤状幼体。死亡率高达80%以上。从自然发病及人工感染患病濒死中国对虾幼体中分离出38株细菌,研究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对中国对虾幼体的致病性。结果表明,38株分离物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为杆状或短杆状,极生单鞭毛运动,不发光,氧化酶呈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TCBS平板上生长,菌落呈黄色或绿色,对弧菌抑制剂0/129(150g/ml)敏感,此均为弧菌属的典型特征,属于弧菌。其中26株细菌被归为同一类群,参照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1994年,第9版)鉴定表明,该菌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最为接近;另外,Biolog系统鉴定表明也为哈维氏弧菌,因此定名为哈维氏弧菌。利用浸泡感染法以2.5×103—2.5×107cfu/ml浓度的细菌感染不同发育时期(无节幼体期、蚤状期、糠虾期和仔虾期)的中国对虾幼体。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感染中国对虾幼体的无节幼体晚期、蚤状期和糠虾早期并导致其大量死亡,而在仔虾期感染死亡率较低,并且2.5×104cfu/ml以上浓度的病原菌即可导致蚤状幼体严重感染死亡,由此可见,所分离的致病菌对中国对虾蚤状期幼体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养殖近江牡蛎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 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 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 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 和B1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yogg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素、枸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敏感。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温度30,35,40℃下生长良好,但4℃不生长。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从患病的杜氏(鱼师)肾脏分离出Y-1菌.人工感染试验,当注射9.0×107CFU/尾时,Y-1菌可致试验鱼100%死亡;注射9.0×106CFU/尾时,死亡率为5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菌.Y-1菌为革兰氏阴性,有动力,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还原硝酸盐,氧化酶、触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Y-1菌应为弧菌Vibriosp..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基糖甙类、呋喃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脂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海洋蛭弧菌及其基因资源,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一株属于嗜盐噬菌弧菌(Halobacteriovorax)的海洋蛭弧菌DA5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 并与其他8株蛭弧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 DA5基因组大小为3.27Mb, GC含量为36.5%, 预测编码基因3175个。在DA5基因组中注释到303个基因具有直系同源蛋白簇分类, 与代谢通路相关基因1239个。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 DA5符合海洋蛭弧菌基因组的基本特征, 与其他8株蛭弧菌共有467个同源基因家族, 而DA5特有基因为266个。DA5中与细胞运动相关基因62个, 其中编码甲基受体趋化蛋白、鞭毛蛋白、鞭毛马达及其开关蛋白基因均与嗜盐噬菌弧菌BAL6_X的对应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对DA5全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和功能分析, 为深入研究其捕食特性和作用机制, 并更有效地利用其防控海水养殖细菌病害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溃疡症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性 :革兰氏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淀粉酶、明胶酶阳性及脲酶阴性 ,可还原硝酸盐 ,不能利用柠檬酸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MR阳性、V .P实验阴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O/ 1 2 9敏感 ,0 %和 1 0 %胰胨水中不生长。经鉴定该病原菌为亮弧菌ⅡVib riosplendidus-Ⅱ。还对亮弧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非常敏感 ,这些药物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应用芽孢杆菌调控虾池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监测了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后的养虾池水体和底泥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以及水体浮游微藻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应用芽孢杆菌对养殖环境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对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底泥异养菌和弧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促进浮游微藻的平稳繁殖。芽胞杆菌通过这些作用抑制了水体中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促进了虾池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有利于虾池的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12.
以纯培养的鳗弧菌作为抗原,探讨对虾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卵黄抗体(IgY)的制备技术,以及IgY在对虾体内的代谢及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弧菌病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鳗弧菌对蛋鸡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产蛋鸡经免疫后,血清与卵黄中很快出现抗体,而且卵黄中的抗体水平要高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IgY对鳗弧菌的感染有可靠的保护作用,IgY经口服后很快到达直肠,继而血淋巴、肝胰脏中也出现抗体,并可持续12~24 h;投喂IgY的试验组对虾在7 d内的死亡率为15%,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对虾的同期死亡率(为60%)。  相似文献   

13.
L-精氨酸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添加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nei),测定其血淋巴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其对病原体的抗病力.结果显示: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NO含量,且变化趋势与NOS、AKP活性升高趋势相一致;中等剂量(质量分数为1%)L-arg显著提高血淋巴液中SOD和ACP活性,但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低剂量(质量分数为0.5%)L-arg对血淋巴液中SOD(高剂量除外)和ACP活性影响不显著.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后,中剂量L-arg组(1%)对虾死亡率最低,高剂量(1.5%)、低剂量组(0.5%)次之,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各剂量L-arg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L-精氨酸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L-精氨酸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  相似文献   

14.
Penaeidin from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ha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dies of animals. The relativ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rough time, the mRNA expression profile of penaeidin in the muscle and haemoeyte tissue of Chinese shrimp infected with vibrio (Vibrio anguillarum) and WSSV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e pathogens infection experiments produced similar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different tissues while different expression profiles appeared in the same tissues infected by different exterior pathogens. In vibrio infection experiments, a “U” like expression profile resulted. Expression levels of ponaeidin increased and surpassed the non-stimulated level, indicating that penaeidin from Chinese shrimp has noticeable antimierobial activities. In WSSV infection experiments, the expression profile appeared as an inverse ““““U““““ with the expression ofpenaeidin gradually decreasing to below baseline level after 24 h.The expression of antimierobial peptides gene in mRNA level in response to virus infection in shrimp showed that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ofvirns to haemoeytes and microbial to haemoeyte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Decline of ponaeidins expression levels may be due to haemoeytes being destroyed by WSSV or that the virus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ponaeidins by yet undiscovered modes.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penaeidin in response to exterior pathogen and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profiles between vibrio and WSSV infection provided some clues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innate immune mechanism in shrimp.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室前期克隆到的中国明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基因(Fc-SPH)(GenBank登录号:DQ318859)为基础,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Fc-SPH基因成熟肽区域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复性分析,并对获得的重组目的蛋白开展了抑菌活性及微生物清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成功获得了大量有活性的对虾Fc-SPH蛋白(rFc-SPH),活性研究显示rFc-SPH对大多数受试菌种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可以加速中国明对虾清除体内外源微生物的速度。作者推断Fc-SPH即可以作为一线防御应答效应物直接参与虾类的先天免疫活动而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调理作用促进血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和杀灭。  相似文献   

16.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海水鱼类病原菌,有23种血清型,其中O1—O3为主要的致病血清型。我国海水养殖鱼类鳗弧菌的血清型种类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和收集自海水养殖鱼类的31株鳗弧菌临床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16S r RNA基因序列、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旨在系统了解存在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的鳗弧菌血清学型及耐药特征。首先用API ID32E生化反应鉴定系统对鳗弧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未能将待测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然后测定鳗弧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聚为一簇,与鳗弧菌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99%—100%),据此可将临床菌株鉴定为鳗弧菌。以鳗弧菌O1—O5血清型标准菌株为O抗原制备兔抗血清,采用玻片凝集反应对鳗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属于O1、O2、O3、O5血清型菌株分别有16、5、3、1株,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存在3种血清型的致病性鳗弧菌,O1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用ATB药敏检测系统检测鳗弧菌对2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菌株对7种抗生素(林可霉素、夫西地酸、甲硝唑、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3种抗生素(红霉素、原始霉素、泰洛星)的耐药率为94.4%(34株),有83%以上的菌株(30株)对12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鳗弧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鳗弧菌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弧菌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褐点石斑鱼脱鳞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陵水新村港网箱养殖脱鳞病濒死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体内分离到3 株优势菌株XC08061、XC08062 和XC08063, 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这3 株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测序分析, 确定均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其中, XC08061 对体长为12~14 cm 褐点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5.8×102 CFU/g 鱼体质量。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在所检测的25种抗菌药物中, 仅对新生霉素、头孢噻肟、先锋必/舒巴坦、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庆大霉素6 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8.
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病原创伤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多家虾蟹养殖塘混养的矛尾复虾虎鱼(砂nechogobius hasta)大量死亡.从病鱼深层溃烂组织及肝脏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虾虎鱼的半数致死量(LD,0)为1.63×10^6cfu/g。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分离...  相似文献   

19.
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1  
1996年5月24日-6月14日,8月1-19日,分别在青岛的两个养殖场采集海捕产卵后中国对虾亲虾和养殖中国对虾,采用人工添加氨氮并检测对虾和抗菌有关因子的活力的方法,进行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浓度较高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数目减少,其结构也有变化;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溶菌和抗菌活力都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