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B及221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的细菌,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证明该两株病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有明显一致性,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淀粉酶,明胶酶阳性及酶性,可达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MR阳性,V,P实验性,发酵葡萄产酸不产气,O/129敏感,0%和10%胰胨水中不生长,经鉴定该病原菌为亮弧菌IIVibrio splendidus-II,还对亮弧菌进行了药敏试验,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非常敏感,这些药物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汕尾地区工厂化养殖的患病和死亡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及养殖海水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杂色鲍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多项指标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并经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证实鉴定结果。在中国大陆,由副溶血弧菌使杂色鲍致病并大量死亡的事件,本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东山九孔鲍细菌性疾病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朝霞  王军  张蕉南  苏永全  黄英  鄢庆枇 《台湾海峡》2001,20(2):193-199,T001
本文分离纯化了1999年春东山县患病九孔鲍的2株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回归感染、药敏试验、病变组织的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此次暴发性流行鲍病的致病菌主要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在所进行的4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2株菌仅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共同敏感,药物联合抗菌试验还表明复方新诺明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有协同作用,氯霉素与复方新诺明等有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yogg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素、枸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敏感。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温度30,35,40℃下生长良好,但4℃不生长。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锯缘青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宁波市青蟹主要养殖海区5-9月间不同症状的病蟹体分离到6株细菌,S9901,S9902,S9903,S9904,S9905和S9906,经感染试验确定S9902、S9903、S9905和S9906均为病原菌;此4株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具1根极生鞭毛,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0/129试剂敏感,为弧菌属种类;经赖氨酸、精氨酸、乌氨酸脱羧酶、蔗糖、甘露醇发酵、6%氯化钠胨水生长、水杨素、枸橼酸盐利用等试验,根据第二代GYZ-9V系统,分别将其归为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4株菌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表现出强敏感性,对诺氟沙星、磺胺甲异恶唑等中度敏感,而对头咆唑啉钠、呋喃唑酮不敏感;中草药五倍子和五味子煎出液对4株菌均 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红鱼“腐皮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可致健康美国红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100%死亡,确认该分离菌为美国红鱼“腐皮病”的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0/129(150μg)敏感,TCBS上生长呈黄色,氧化酶阳性,伏-普二试验阴性,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发酵阳性,甘露糖发酵阳性,阿拉伯糖发酵阳性,肌醇阴性,赖氨酸阴性,精氨酸阳性,鸟氨酸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七叶灵水解阴性,ONPG阳性,有动力,在盐度0~60生长,80和100不生长,30~40℃生长,4℃、45℃不生长,鉴定该菌为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粘菌素B、四环素、痢特灵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咽、庆大霉素、菌必治不敏感;对氟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利福平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bb4为哈氏弧菌(V. 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对1龄皱纹盘鲍进行侵染实验,获得如下结果:20℃条件下,供试菌及其胞外产物粗提液注射处理均可致受试鲍死亡,浓度2.5×107 cfu/mL 的 bb3与2.0×107cfu/mL的bb4悬液注射可分别引发43.33%和78.02%的受试鲍死亡;供试菌株的致死毒性与注射弧菌的总量正相关,与受试幼鲍的壳长、全湿重负相关;注射或浸泡-创伤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导致受试鲍死亡,并且因注射供试弧菌而死亡的幼鲍软体部组织被健康鲍取食后也可引发取食者死亡;从侵染实验死亡的受试鲍软体部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得到这2种供试弧菌。上述结果表明,溶藻弧菌 bb3和哈氏弧菌bb4是皱纹盘鲍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 bb3、bb4均已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测试的20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是这2株弧菌同时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但bb3和bb4却对8种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8.
锯缘青蟹“黄体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纪荣兴  黄少涛 《台湾海峡》1998,17(4):472-476
从患“黄体病”锯缘青蟹的心脏血淋巴分离出一株细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菌数9.0×107个/只,该菌可致锯缘青蟹死亡。该菌的主要特征是:革兰氏阴性,无动力,短杆状,大小为1.0~1.5μm×1.5~2.0μm;不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木胶糖、果糖、甘露醇;还原硝酸盐、氧化酶和触酶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尿素酶和醋酸钠阴性,鉴定为非液化摩拉氏菌(Moraxellanonliguefaciens)。该菌对某些磺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弧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患弧茵病的养殖斑节对虾作作了细菌学分析,取典型症状的淑死对虾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保种,并将分离菌进行回接感染,发现有很强的致病作用,且产生与自然发病相拟的症状,从感染弧菌病的病虾体内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和保种,经栓验发现,分离菌和回接感染后的再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有动力,对O/129弧菌抑制剂敏感,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阳性,不利用乳糖,蔗糖,蜜二糖,能利用柠檬酸盐,甘露醇,果糖和半乳糖,在无盐的蛋白胨水和10%NaCl的蛋白砾水中不生长,在3%,6%,8%NaCl的蛋白砾水中生长良好,吲哚反应呈阳性,V-P反应呈阴性,赖氨酸脱酸酶,鸟氨酸脱羧酶,明胶酶和淀粉酶试验呈阳性,β-半乳糖苷酶,色氨酸脱氨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反应呈阴性,可还原硝酸盐,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a parahaemolyticus.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在浙江省发生的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皮肤溃疡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特征.以4株分离菌作代表,显示人工感染结果为100%的试验鲈鱼死亡,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测试,96915-1等菌株应归属于弧菌属中的哈氏弧菌(Vibio harveyi).这些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