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矿区GPS网坐标转换的高崩溃污染率抗差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崩溃污染率抗差估计,将GPS网由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成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不仅能识别不稳定的地面基准点,而且对所产生的形变大小能作出近于实际的估计,从而保证了求得的坐标转换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引言测距网图形是由中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组成的。现行《大地形变测量规范补充规定》中给出的计算测边网图形闭合差及其限差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PS水准对几个重力场模型计划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验。利用WDM94模型编制了华北地区不同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图,讨论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该地区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总体形态和本区地壳厚度呈镜像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梯度带和本区3种不同地形的分界带(华北平原,太行山区,鄂尔多斯块体)一致,其中115°(E)分界带和我国东部的主要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取得的进展是其测量精度已可与VLBI及SLR相媲美,由于这样的发展及GPS具有使用方便经济的特点,作为强有力的工具而被用于研究全球大地测量学及地球动力学,GPS测量监测全球板块运动,监视海平面上升,建立地球(参考)框架等等。  相似文献   

5.
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介绍了一种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方法。依据一组点间的几何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可以判别这一组点是否相对稳定。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且给出了一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笥。该方法还可用来判别某些GPS点是否位于同一构造体上。  相似文献   

6.
论地面垂直变形监测中应用GPS技术的可能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GPS技术传递高程基准时需要知道精确的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差。但在垂直变形的特定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高程的变化而不是高程本身。提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可用站坐标系下的U分量变化代替水准测量高差的变化。分析了这一方法的可能误差和大小。根据1995~1998年连续4年的GPS与精密水准笃比观测,验证了方法的实际精度,表明在地面沉降监测中有可能用GPS技术代替精密水准传递高程基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陆缘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东南地区11822个重力数据、以Stokes理论为基础,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处理远区影响,计算了中国东南陆缘2.5‘×2.5’格网重力大地水准面,其结果与福建、山东的GPS水准相比较,精度分别为±0.124m和±0.062m。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国家重力控制网重新平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1985重力基本网和一等网的有关情况,探讨了国家重力控制网重新平差的必要性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用GPS复测结果计算地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云  帅平 《中国地震》1999,15(1):23-24
详细地叙述了用GPS和应变数据计算地壳水平速度和水平应变率的方法,这一方法满足变形协调性条件。用全国和大华北地区GPS网的多期观测数据进行了试算,获得了一系列地壳水平运动和应变率场分布的图像。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GPS能够有效地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2)所述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其计算结果比直接测量结果提供了更多的有关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地形变资料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应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正交曲线坐标中应变张量的定义,得到了用大地坐标的椭球面上计算应变的方法。由此可直接利用GPS或其他3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位移或其他形变量计算地应变。这一方法克服了利用平面坐标作计算的限制,无投影误差影响。本文给出了用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1995 ̄1996年椭球面上的位移求得的应变量。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1993年GPS观测成果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线性回归、符号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93年完成的跨青藏高原首期GPS网39条基线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对单基线观测中误差、重复观测基线互差及异步环闭合差的精度分析,认为由16个观测点组成的跨青藏高原GPS监测网的基线平均相对精度达0.1ppm。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13.
李延兴  赵承坤 《中国地震》1998,14(2):116-125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法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的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地震应变率,建立了地震矩张量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以GPS网的边长为观测量,建立了边长变化率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将表达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的分量展成麦克劳林级数,建立了以地震应变率和GPS边长变化率为观测量,以转动函数的麦氏级数系数为待定系数的矛盾方程组。最后,讨论了联合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时间服务器——GPS同步钟赵华冯玉华张志中(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GPS同步钟的特点GPS同步钟是根据国家地震局“台网改造”项目而研制的新一代基本台网时间服务器。目前我国各地震台站均采用BPM授时方式,有些台站由于受...  相似文献   

16.
GPS测站的海洋潮汐改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RS3.0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对我国沿海地区GPS测站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潮对我国GPS测站的影响由东至西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影响远远大于水平方向,对东南部沿海的影响一般可达厘米量级。海潮改正对GPS基线解算的实例表明,这一影响不仅反映在基线向量上,而且也反映在基线分量上。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青藏体北缘跨以形变测量场地图形状态的基础上,论述了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及新的图形设计的主要内容:(1)以GPS控制整个断裂、以水冷、测距、基线、重力等测量手段监测各个场地测点形成的三维地形物重力变化信息;(2)断层水准、重力按新的标石裂线阵设;(3)断层水平形变可根据运动状态的不同,按“走滑型”和“倾滑型”布设;(4)场地水冷、重力定期水准、重力联测,场地水平没距网定期与区域GPS网联测,  相似文献   

18.
用GPS测量数据模拟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视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绘制了河北省文霸网流动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观测对网区及周边地震的反应.重力异常呈现下列特征: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2年左右,变化量值在几十微伽;异常主要形态表现为持续下降,震前转折;邢台5.4级地震和文安5.1级地震前网区重力场均出现了显著的、连续的高值异常区;网区内的文安5.1级地震的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的高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