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钻孔应变资料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着同震应力触发的思路,提出了利用钻孔应变观测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的方法. 这种反演是在对当地断层活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的基础上,依据位错理论进行的. 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对算法和程序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对各影响参数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保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考虑到实际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这样的反演结果可能反映的是当地被触发的断层活动的主要影响或综合效果. 作为尝试,对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触发的北京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反演.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SD10503)—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一个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97E1142)——郯庐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分析研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性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利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方法,评价了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本项研究成果为淄博市城区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性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李军  沈军  向志勇  吴传勇 《内陆地震》2009,23(2):206-214
以2004~2007年开展的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之地震危险性评价专题所取得的新资料为基础,重点对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活动性和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进行评价.西山断层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中期曾有强烈的活动,最新的活动错断了距今39~16 ka的地层,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活动性减弱,没有错断全新世地层,所以为晚更新世断层.该断层晚更新世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5~0.06 mm/a.西山断层具有发生直下型地震的能力,估计其潜在最大地震震级为6.5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位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井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其影响相对较弱。(3)福州盆地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裂。(4)福州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但发震概率较小。(6)福州盆地地震危害性较弱,地面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性不大。(7)开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查询显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用密集钻孔应变台网监测强震前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地震学报》2014,36(4):738-749
提出了地震前兆研究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个案. 地震前兆研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对个案的观测严重不足.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仍然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应该不失时机地在那里建立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网.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是我国发明的、 已经可以与地震仪和GPS相提并论的观测仪器. 对地震前兆研究而言,钻孔应变观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本文认为: 钻孔应变观测点应该建在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 应该在钻孔选点和仪器安装两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观测点建设的成功;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最重要的是数据自洽; 钻孔应变观测不必追求很深; 观测点建设不必进行绝对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1~1999年首都圈重力测网的重力测量资料,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断层初始运动模型,利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北京地区4条活断层的活动参数(走滑、倾滑、引张)。反演结果表明:在1991~1999年间,北京地区活断层的运动性质均以走滑和垂直升降为主,兼有伸展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约为2 mm/a。北京地区北西走向断层反演的运动特征为左旋走滑正断层,北东走向断层反演的运动特征为右旋走滑正断层。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动性模拟方法及太原地区地震活动性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欣  周仕勇  杨婷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4):1433-1445
本文改进了地震活动性模拟方法,使模型可以使用GPS反演得到的断层滑动速率的结果作为应力加载,进行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模拟.选取太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模拟并分析太原地区地震活动性.计算太原地区长达2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进行分析发现模拟结果的震级频度关系与实际观测资料具有相似性.太原地区的震级大于6级的模拟地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年平均发生率为0.0129a~(-1)的Poisson过程对比,当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检验时,置信水平达到99.0%;然而,单一断层的强震的时间分布与相应年平均发生率的Poisson分布并不完全相近,部分断层拟合置信水平为90%左右,部分断层置信水平接近为0.这一结果表明,用Poisson过程估计太原地区长期地震发生率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单一断层上的地震危险性不是十分合理.地震危险性模拟结果显示,太原盆地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复现周期为4000年.  相似文献   

10.
鲜水河断裂带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西部,具备活动剧烈、地震频率高的特性.根据鲜水河断裂带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经典位错理论,本文采用蚁群算法反演了康定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鲜水河断裂带主要以左旋走滑为主,滑动速率由北西段到南东段逐渐减小;(2)康定地震前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为正断层,但震后表现为逆断层,原因可能是该地震改变了短期内断层活动形式;(3)地震发生后,该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依然很大,可能表明该地区应变能没有得到全部释放,地震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