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一、前言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大气是胶体状态的,在大气中悬浮着云滴、雾滴或冰晶,也含有尘埃微粒。一些模拟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理论模式,通常把大气作为有时有云存在于其中的混合气体来描述。在大气和气候的能量收支平衡中,人们普遍认为云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因子,但是关于云量在气候上的作用,取决于什么特殊机制,还存在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本项目是在中国气象局云物理基金资助下完成的。它是通过模拟冰核活化环境对大气冰核(或人工冰核)浓度进行观测,研究冰核活化机制,为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的设备。该设备由大气气溶胶粒子滤膜取样器、扩散云室及...  相似文献   

3.
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不同类型云的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loudSat的2B-CLDCLASS-LIDAR云分类产品和2B-FLXHR-LIDAR辐射产品4 a(2007-2010年)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单层云(高云、中云、低云)和3种双层云(如:高云与中云共存、高云与低云共存以及中云与低云共存)在南半球中高纬度(40°-65°S)的云量、云辐射强迫和云辐射加热率。其中云辐射加热率定义为有云时的大气加热率廓线与晴空大气加热率廓线的差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盛行单层低云和单层中云,其云量分别为44.1%和10.3%。并且,中云重叠低云在双层云中云量也是最大(8.7%)。不同类型云的云量也显著影响着其云辐射强迫。单层低云在大气层顶、地表以及大气中的净云辐射强迫分别是-64.8、-56.5和-8.4 W/m2,其绝对值大于其他类型云。虽然单层的中云在大气层顶和地表的净辐射强迫也为负值,但其在大气中的净云辐射强迫为正值(2.3 W/m2)。最后,讨论了不同类型云对大气中辐射能量垂直分布的影响。所有类型云的短波(或长波)云辐射加热率都随高度升高表现为由负值转为正值(或由正值转为负值)。对于大部分云,其净云辐射加热率主要由长波云辐射加热率决定。这些研究结果旨在为模式中云重叠参数化方案在区域的适用性评估及改进提供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兴家 《气象》1987,13(7):27-28
一、概述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所造成的一种现象。在航空上,云既能妨碍飞行活动,危及飞行安全,又可以增加战术上的有利条件。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云的情况,特别是测出云的高度,对分析天气预报和直接保障飞行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气象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其它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云的生成及其变化是大气中各因素综合反映的产物。因此,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可予示未来天气的变化。我站自一九六六年起建立了天物象观测方法,在观测中,把云的观测作为予报天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年来的实践中,初步模索出一些云与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于报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继合  陈颖 《黑龙江气象》2010,27(4):40-40,44
<正>1引言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或(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是大气物理过程的宏观反映。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辨别云状、云量、云高及选定云码,掌握其演变规律,对飞机航行、人工影响天气和天气预报都有重要意义。本人就多年的测报经验和教训,总结了云观测及编码经常  相似文献   

8.
陈万奎  严采蘩 《气象》1982,8(4):15-17
云是大气中水汽相变的产物,又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云并不一定产生降雨,因此,研究降雨云的概率,对大气中水循环或利用卫星云图估算地面降雨以及人工影响云雨的研究都有实用意义。 根据地面和高空的云物理观测,降雨不仅来自低  相似文献   

9.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所造成的一种现象。由飘浮在空中无数小水滴、小冰晶组成。云的形状、数量、分布和演变,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正确地判定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对于了解空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以制作天气预报,保证飞行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四川气象》2000,20(1):48-49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 (凝华 )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 ,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 ,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 ,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 ,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预报天气的重要手段。但是 ,近几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云的观测日趋简单化 ,如Ns、Ac云中Aclent、Accast、Ci云中的Cinot、Ciunc和Csnebu及Cc云 ,现在很难看到 ,有的…  相似文献   

11.
云对云中大气臭氧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个较详细的气相光化学和液相化学耦合的箱体模式, 研究了云层对云中大气臭氧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因子来考虑: 因子A (云的辐射效应), 由于云的存在改变太阳光辐射通量, 使得对流层光化学反应减弱或增强, 从而降低或增加臭氧浓度; 因子B(云的吸收效应), 云层中液态水对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 (NOx、NMHC、自由基等) 的直接吸收作用; 因子C(云的液相化学效应), 吸收进入云中的物质发生液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大气臭氧浓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因子对云中臭氧浓度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 并且与云层的物理结构有密切关系。讨论了云的吸收及液相化学效应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云层与气溶胶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胡丽琴  刘长盛 《高原气象》2001,20(3):264-270
云通过辐射过程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起着特别显著的调节作用 ,是影响天气、气候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子。近年来 ,有云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异常吸收”又成为云—辐射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热点。有云大气的短波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计算 ,从理论上探讨了若干因素的组合对大气吸收的综合影响。在计算中 ,同时考虑了不同太阳辐射波段、不同太阳入射天顶角、不同云顶高度以及不同下垫面的影响 ,并考虑了包含大气分子、气溶胶和云滴的吸收与散射 ,以及在近红外波段大气自身的热辐射等过程 ,阐明了云与气溶胶在不同波段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维辐射传输模式分析非均匀云对天空辐射场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娟  吕达仁 《大气科学》2009,33(1):168-178
为了解非均匀分立云体分布状况下的天空辐射场与无云晴空辐射场的差异, 本文借助一个三维辐射传输数值模式SHDOM模拟了离散云块分布条件下的天空辐射场分布, 重点分析不同云况分布情况下“非云”大气的辐射分布特征, 并将该区域与无云晴空大气辐射场的相同区域进行了比对。工作主要从辐亮度以及450 nm/650 nm的辐射比两参数入手进行讨论。研究发现, 相对无云晴空大气, 云的存在会对周围“非云”大气散射辐射产生影响, 影响程度与云量、云及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参数相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云量不太大的条件下, 无云视场空间的大部分辐射值与无云晴空相比变化很小, 集中在±2%之间。这一结果表明, 已有的一维均匀大气辐射传输模式运算结果所得云与非云相元的判据基本适用于非均匀分布的有云大气。另一方面, 模拟结果表明我们也完全可以利用非均匀有云大气中的无云视场观测结果进行大气气溶胶等晴空大气光学特征的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明康 《气象》1983,9(5):28-30
扩散云室原是在核物理学中为提供过饱和条件以检测高能粒子而使用的,后来也用于研究过饱和度很小的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和系统地测量云凝结核浓度。 因云室内的空气或处于静止,或处于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言文 《气象》1977,3(1):19-20
云是人们经常见到的气象现象。云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观测,云是一团悬浮着大量微小水滴和冰晶的空气。水滴和冰晶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μ)到几十微米之间,浓度每立方厘米一、二百个到一、二千个。所以,弄清楚空气中形成大量悬浮微小水滴和冰晶的原因与条件,也就了解了云的形成。 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水汽与大气中的其他成份不同,它在实际存在的大气温度变化时,可以由气相转变为液相或固相。这三种相态可以互相转变,这种相变是云  相似文献   

16.
对流层气溶胶和云的大气辐射加热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申绍华 《大气科学》1991,15(6):89-98
本文利用建立的辐射模式研究了在一般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有云气溶胶大气的辐射加热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云和气溶胶对大气的辐射加热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依赖于云的状况(云高、云厚和云内含水量)以及气溶胶浓度的大小、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气溶胶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地面降水诊断方程对降水过程的定量诊断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崔晓鹏 《大气科学》2009,33(2):375-387
降水, 尤其是强降水 (暴雨), 对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然而由于同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 因此, 对降水的研究与预测十分困难。过去有关降水的研究大多关注水汽及水汽辐合 (输送) 的影响, 对与降水有关的水汽收支研究较多。Gao et al.(2005a) 率先将大气中水汽和云中水凝物 (云水、 雨水、 云冰、 雪及霰等) 的变化方程结合起来, 得到一个地面降水诊断方程, 从而可以将与降水有关的大气中水汽和云的演变过程在同一框架下定量地分析研究。本文利用一套21天长度的热带云分辨尺度模拟资料, 通过计算地面降水诊断方程中的局地水汽变化、 水汽辐合辐散率、 地面蒸发率以及云的变化率等各项, 分析了这些物理过程对降水的贡献, 指出局地水汽和云的变化率、 水汽辐合率, 地面蒸发率等均对地面降水有重要贡献。区域平均资料分析表明, 若水汽辐合与局地大气变干共存, 则产生强降水; 若存在水汽辐合但局地大气增湿或者存在水汽辐散但局地大气变干, 则引起中等强度降水; 若水汽辐散与局地大气增湿共存, 则造成弱降水。将降水划分成对流和层状降水进行分析发现, 对流降水率一般大于层状降水率, 水汽辐合是对流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 而局地大气变干则是层状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区域平均局地大气变干主要发生在降水性层状云区, 而最强的局地大气增湿则发生在对流云区和晴空区; 最强的局地云的消散发生在层状云区, 而最强的局地云的发展发生在对流云区。  相似文献   

18.
余楠 《贵州气象》1994,18(3):19-19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或雪粒。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它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当时大气均各种物理状况,因此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必不可少且非不重要的项目。借助}云的观测,对于间接地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观测将给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云又是一目测项目,因此如何正确的观测、识别云状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自已在工作中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9.
马振骅 《气象》1977,3(9):20-20
雷暴云是在不稳定大气中产生的强烈对流性天气现象,尤其是与中尺度天气系统(冷锋、切变线、辐合线等)相联系的雷暴云发展更为旺盛,并形成雷暴带。庞大高耸的雷暴云自地面附近一直伸展到对流层上部的稳定层大气中,甚至顶部  相似文献   

20.
低重力下云物理实验室的简况报告,原载美国气象学会公报1979年第一期。作者是M.H.Davis,H.Weickmann及R.E.Smith等有名望的云物理学家。此报告是1978年8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气象学会云物理委员会的年会上,由H.Weickmann提出的。报告的目的是向委员会成员介绍美国宇航局大气云物理实验室(ACPL)当前的状况。我们感到这对我国关心大气云物理实验的同志来说也会感兴趣的。原报告因篇幅所限只是定性地介绍大气云物理实验室的概况。大气云物理实验室是一个通用的研究设备,由通用电力公司为美国宇航局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设计并建造的。该实验室是在航天飞机上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