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1,5(1):36-41
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周期图分析、震级—频度关系等六种方法分别讨论渭河盆地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得出预测结果:(1)渭河盆地今后一百年内(即2078年前后)有可能发生Ms≥5.0级的地震,而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2)Ms=5.0—5.5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67年和154年左右;(3)自1400年以来,5.0级以上的地震活动存在着510±10年、250±10年、120±10年、80±10年和170±10年的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世界数字化台网(GDSN)的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1981年1月23日道孚、1985年8月23日新疆以及1981年1月18日日本本州等七个发生在不同构造区的大地震在1—10秒周期下的源谱(ω);汇集了本文作者用相同方法计算得到的发生在消减带、活动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不同地区大震的另外31个矩震级M_W≥6.4的源谱(ω)及由P波最大振幅求出的体波震级。将新疆及道孚地震与消减带相同矩震级地震的平均源谱相比,其M(ω)值在10秒周期下与其差别不大,而在1—2秒周期下前二者的(ω)值则高出2—3倍。这一结果相当于应力降高3—5倍。 本文计算出了上述消减带和板内地震在0.1到1Hz的频率范围内的log(ω)-longω的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69和-1.26。由此值及10秒周期下的(ω)平均值,可估算出消减带及板内地震在上述频率内不同矩震级M_W下的源谱振幅值(ω)。 通过对25个倾滑型地震在周期T=1.43秒下的源谱振幅和体波震级进行最小二乘回归计算得出:log=0.91m_b+11.60,式中的单位为N·m。对走滑型地震m_b的修订后,得出中国板内走滑型地震的经验公式为log=0.91+11.87。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3年7月共发生M_L≥3.0地震5次(见下表)。地震主要分布在平原带和山西带南端,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7月3日山西曲沃发生的M_L4.3地震。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的18.6年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全球分为15个研究区,用1900~2009年MW≥7.0地震目录,统计分析了各区大地震与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得出15个研究区中有10个区,大地震存在统计意义上的18.6 a周期:活跃段为12.4 a,平静段为6.2 a;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南、西、东4大区的大地震,不仅有这样的周期,而且其地震活跃段的时间存在一定规律.用第6个18.6 a(1991~2009年)期间的大地震,检验据前5个18.6 a(1900~1990年)地震目录所得18.6 a 周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发现有这种周期的地区多数的周期性是稳定的.大地震18.6 a周期的可能成因有: (1)18.6 a潮波通过调制日潮和半日潮调制大地震; (2)上地幔内流体的潮汐(地内潮)作用; (3)18.6 a潮波通过影响地球自转变化调制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30%以上的领土为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的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地震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特点。其表现是,地震相对平静期(延续100年±20年)内积累能量,然后更替以活跃期(延续20年±5年)。哈萨克斯坦造山区最后的一次地震活跃期是在1885-1915年,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N35°~40°,λ108°~125°)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晋冀蒙交界地区,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89年共发生M_L≥4级地震15次,其中唐山老震区为6次,占40%,山西地震带、张家口  相似文献   

7.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0,22(4):345-351
川滇地区 MS≥ 6.0的地震多聚集成带、成团 ,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 .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 98°~ 1 0 5°E,2 1°~ 34°N)可划分成 7个小区 .每个小区历史上都发生过 MS≥ 7.0的强震 . 1 970年以来该区发生的 1 0次 7级以上地震 ,分别出现在 5个小区内 .经研究 ,这 5个小区中强震发生的时间与累积频度间均符合幂函数或指数关系 .通过内符检验 ,表明其对每个小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  相似文献   

8.
我国1′×1′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精度地确定我国陆海任意点的似大地水准面高(或称高程异常),其基础是先建立相应区域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高程异常数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内插软件确定.本文阐述了建立我国陆海1′×1′高程异常数字模型的数据、方法和步骤等.分别采用全国854个(一、二级网和A、B级网点)和75个(地震监测站点)高精度GPS/水准点作为外部检核点,对该数字模型进行了精度估计,结果表明:由该数字模型确定全国任意点高程异常的精度,东部地区分别为±0.18 m和±0.13 m,西部地区分别为±0.30 m和±0.22 m,全国总体精度分别为±0.23 m和±0.17 m.比规划的±0.5 m精度指标提高了1倍多.少部分区域达到了厘米级精度.由1′×1′高程异常数字模型及相应软件确定任意点结果的速度一般在2s内.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地区。本文通过对山西带北端局部地区的历史地震及现今地震活动分析,对该区的地震趋势作一初步估计。一、资料的选取 (一)地区范围根据文献[1]对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的结果以及北三省地区震情监视的需要,本文选取东经112°30′—116°00′,北纬39°00′—41°00′的山西带北端,作为讨论范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1998年10月份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5次,其中ML≥3.0地震3次,震级最大的是10月16日22时唐山ML≥3.1地震(见表1).本月地震频度明显低于上月.震中主要分布在唐山余震区、首都圈中部及山西带的西北部,其他地区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对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影响及有关含义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8年华北地区的GPS监测资料处理,初步分析表明:①华北地区(山西断陷带以东地区)水平形变在汶川地震(Ms8.0)临震前数个月及同震时段(震后数个月)内整体有序且与地震相关的差异变化不明显,基本上继承了上一时段(2004-2007年)的运动方式;②从震后偏离上一时段运动方式的偏离结果来看,汶川地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西断陷带的南端,此外也发现华北地区似乎有微弱的动态变化,其东北地区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背景变化,东南与西北地区略有加速的迹象.从信息显著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信息的信噪比不高,所以有关讨论则更侧重于可能性或形变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山西地震带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资料,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该带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似,综合分析了该带地震地质、地震活动和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初步估计了该带未来强震活动的趋势。主要的估计结果如下: 从1993年到2015年间,在山西地震带将可能发生一个M_s=6.2±0.4地震,其可能地点有三个,若依发震可能性大小的顺序排列将是:(1)霍县~洪洞一带;(2)大同~怀仁~应县~浑源所围地区;(3)灵丘以东至涞源断裂两端所围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地震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分析方法和极大熵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相似文献   

14.
吴开统  刘杰 《山西地震》1992,(2):3-7,64
本文以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为依据,详细分析了山西带的地震活动资料,认为其具3个特点:①地震强度大频次高;②地震重复性强;③大震都发生在华北活跃期的后期。对目前山西带的地震危险性用应变能曲线进行了估计,认为当前山西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以分区而言在38°N以南为M7.2左右,38°N以北则为M6.7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2011、2011—2013、2013—2015年GPS形变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方法、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计算获得北天山东部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结果,重新认识北天山东段构造区的现今活动特征,探讨应变场三个周期空间分布特征与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的内部联系。结果表明:(1)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与应变场强度在时间上表现为“弱-强-弱”的变化特征,主应变率以NNW或NNE向的主压应变为主,第一、三周期N-S向主压应变较小,约(1~2)×10-8/a,第二周期变化显著增强,约(1~6)×10-8/a,第三周期滑动速率显示北天山东段呈“强[(2.2±0.4) mm/a]-弱(不明显)-强[(3.0±1.0) mm/a]”的右旋走滑特征;(2)地震可能更易发生在面应变率场等值线四象限中心区域或正、负过渡区的高密度梯度带内部,这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利用GPS资料观测到的形变前兆;(3)强震更易发生在剪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或边缘区;(4)相对于面应变率与最大剪应变率等应变场物理量,主应变率更适用于在块体运动方向与性质上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区域地震重复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陆型地震的长期危险性研究,七十年代有了新的途径,即借助于对活动地震构造带(区)的定量化研究,将地质学和地震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计算地震带(区)或断裂带的地震重复周期,并以此综合评定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即基于这一思路,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利用文献和文献的方法,具体计算了南黄海海域(32°—34.5°N,120°.5—123°.5E)M_s≥5级的地震平均重复周期。并以此评定该区域的地震趋势,这将有利用对该区的地震活动监视和沿海资源及滩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地震学     
这份报告总结了过去三年中地震学的进展。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它们都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类地震包括发生在俯冲板块边界上地震空区中的较大地震和大地震。1985年3月3日智利瓦尔帕莱索地震(M_S=7.8,M_W=8.0)发生在有充分资料证明其大震周期为86±10年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上一次大地震发生在1906年。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地震(M_S=8.1)  相似文献   

18.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活断层的古地震复现期与最后一次7.0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相比,巴里坤纸房—秦大汉活断层、托里活断层、沙湾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霍尔果斯活断层及吐鲁番盆地中央活动断裂带为预警式活断层,有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即未来北天山地震带与西准噶尔—阿尔泰地震带是有强震危险的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复现期一般比南天山地震带与帕米尔—阿尔金山地震带长。4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589±2年。塔吉克斯坦—新疆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139±1年  相似文献   

19.
刘静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7):2181-2189
基于GPS TEC数据,对1998年1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MS≥6.0地震临震电离层扰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震中上空及周围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震前15天到地震当天时序变化趋势较相似,5个方向都观测到了震前3-5天负异常稍高于正异常的现象.按震中±10°、±20°、±30°不同空间尺度分析震前0-15天TEC变化,研究表明临震电离层异常最明显的区域并不位于震中的正上空,而是向磁赤道方向偏移,空间影响尺度大约为±15°左右;正异常在震前14天、10天震中西南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区,负异常在震前5天震中东南方向较明显.最后,应用静电场假设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最大地震震级(m_x)是地震危险性和风险分析中的一个关键参数。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大地震表明,大多数现有的估算m_x的方法都存在不足。此外,m_x本身定义也不明确,因为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范围,如果只使用现有的数据而不把它与时间间隔相结合,通常不能将其推断出来。在本研究中,用研究时段内的可能最大地震震级m_p(T)取代m_x。m_p(T)不仅包含震级极限的信息也包含极端事件发生率。使用锥形古登堡—里克特(TGR)分布为环太平洋俯冲带估计了m_p(T)。对两个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参数,即β值和角震级(mc)的估计是通过最大似然法与构造矩率约束得出的。需要较小地震的发生率来补充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分布。采用整个地球模型,即m≥5地震发生率的全球高分辨率估计,来估计这些发生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m_p(T)的不确定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环太平洋俯冲带可以在250年的时间间隔生成m≥8.5的地震,在500年的时间间隔生成m≥8.8的地震,在10 000年的时间间隔生成m≥9.0的地震。利用基于浊积岩研究的10 000年古地震记录为卡斯凯迪亚俯冲带补充了有限的仪器记录地震数据。我们的结果显示,该地区500年周期预计有m≥8.8地震;1 000年周期预计有m≥9.0地震;超过10 000年的周期预计有m≥9.3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