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广贺  张旭等 《地球科学》2002,27(2):181-185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GC/MS)、柱层析分析方法、浊度法和微生物脱氢酶法,确定土壤残油污染物的构成、油污土壤优势降解菌、残油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残留在淄河滩土层中的石油 烃类主要由沥表肝质、胶质构成,占总烃类的60%-80%,经过90d生物降解试验,残油降解率仅为20%,污染土层中的主要优势菌为球菌和杆菌,菌群鉴定为黄假单胞菌(Xanthon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 )等。据微生物脱氢酶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变化可作为衡量微生物活性变化的 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菌根真菌是真菌与植物之间特殊的联合共生体,利用菌根真菌修复土壤,尤其是修复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正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菌根真菌是土壤真菌的一种,但与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相比,其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大的忍耐能力,并且能利用土壤中大多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来获取能量。综述了近20年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研究,讨论了菌根真菌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可能机制,并探讨了从引入固氮菌、外源细菌两个方面对菌根调控以提高修复效果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菌根真菌生物降解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菌根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过硫酸盐已经被广泛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乙醇汽油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去除该类污染物。前人研究乙醇汽油污染修复多数停留在自然修复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究去除地下水中乙醇汽油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深入了解乙醇对降解苯系物(BTEX)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研究使用新的修复方法。文章通过批实验探索了过硫酸盐氧化法对乙醇汽油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以及Fe2+活化和过硫酸盐添加方式变化对乙醇汽油中苯系物(BTEX)和乙醇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后的过硫酸盐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BTEX,但会抑制BTEX的生物降解作用;当有乙醇存在时,过硫酸盐能够优先氧化BTEX,其去除速率明显高于乙醇,这与单纯生物降解作用相反。在过硫酸盐投注总量一定时,分批添加更有利于BTEX的去除,但对乙醇去除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该研究为过硫酸盐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在地下水乙醇汽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是当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土壤石油处理方法。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定量化各因素对彼此的影响,探求促进正向作用、抑制负向作用的途径,为各因素制定适宜的施用时间顺序以及施用量,以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笔者设计了本文中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因素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在土壤石油处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最优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变化。  相似文献   

5.
PRB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设计了6个可渗透反应屏障(PRB)反应器,分别对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滞留时间、反应介质、DO、NO-3 、SO 2- 4、pH、Eh等因素对PRB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滞留时间直接相关;零价铁对复杂的不可生物降解或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简单有机物的转化起了重要作用,经过反应器后使ρ(BOD5 )/ρ(COD)值从初始0.32增至0.5~0.79,增强了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不同的辅助反应介质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降水较少以及地下水超采,北方地区大部分河流基流匮乏,河水主要来自未经深度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水水质难以达标.在这些地区,利用河流漫滩土壤和含水层的天然净化能力,建立近自然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是净化河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介绍侧渗系统净化机理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示范工程研究索须河土壤-含水层对河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室内试验表明该处土壤及浅部含水层对氨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稀释、吸附和微生物等作用;通过对示范工程典型剖面上的监测井观测表明该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受降水补给的土壤和含水层使得河水中的氨氮硝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在地下水中很难被去除,只有少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成N2.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行之有效,可应用于类似索须河的北方河流.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问题,文章综合考虑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扩散、吸附解吸、分配和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建立了土壤-水环境体系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并编制了RBCA有限元程序,预测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浓度分布变化趋势,探讨了模拟参数κd、κ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参数的变化对污染物达到平衡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可为定量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归宿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同时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土壤/沉积物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壤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生物降解的菌种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微生物性质和包括氧、营养物、温度、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等环境因素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指出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某种特殊污染物、特殊污染降解菌种和单一条件下辅助降解方面,引入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实际不符的降解假象。因此,自然条件下石油烃生物降解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生物曝气技术对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去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模拟,按照试验场地地层现状进行实验室缩放,研究微生物在含水层介质为砾砂、粗砂和中砂中的迁移速度以及含水层介质吸附的微生物量。选取苯和二甲苯作为目标石油污染物,研究生物曝气技术对被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其去除污染物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介质中的迁移速度从大到小为砾砂、粗砂、中砂;介质吸附微生物量的顺序从大到小为中砂、粗砂、砾砂;生物曝气4个月后,苯和二甲苯去除率分别为86.4%和81.7%,BS对中砂层中的苯和二甲苯去除效果好于砾砂层和粗砂层,苯的去除效果好于二甲苯。由挥发机制去除的污染物为46.24%,生物降解去除的污染物为36.98%,BS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规律预测及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过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各子过程,包括:吸附/解吸、土壤屏蔽、扩散和生物降解,利用模型,预测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规律性及处理时间、处理终点;利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地现有处理方式的情况下,经过8年处理,土壤中4-Cl-PCBs不低于69.4%被降解的可能性为75%,此时土壤中能够继续污染外部环境的4-Cl-PCBs部分不超过10.9%的可能性为75%;土壤中4-Cl-PCBs全部生物降解完毕所需处理时间不超过16.20年的可能性为75%,最后被土壤不可逆屏蔽的残余物不超过20.9%的可能性为7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及污染物去除定量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强 《水科学进展》2011,22(1):112-117
利用构建的东风港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浓度和典型单次降雨历时及降雨量,对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缓冲带,坡度越小,其滞缓径流和土壤水力渗透的能力越强,19 m长的2%坡度缓冲带径流初始出水时间比5%坡度缓冲带延长了7.3 min,两者的渗流水量比值达到1.74;不同坡度缓冲带渗流氮磷污染物去除量显著高于径流,2%、3%、4%和5%坡度缓冲带对于氮磷污染物的渗流去除量与径流去除量的比值分别为2.32、2.15、1.82和1.64;坡度的变化对缓冲带净化面源氮磷污染物效果的影响显著,坡度越小,缓冲带渗流水量越大,其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去除负荷也越高,2%坡度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污染去除负荷分别是5%坡度的1.56倍和1.66倍,2%坡度缓冲带对TN、NH3--N、TP的单位面积去除负荷均最高,分别达到0.661 g/m2、0.672 g/m2和0.044 g/m2。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并且与索氏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SE完全能取代传统的索氏提取方法。对固相萃取(SPE)柱净化的不同填料进行了实验筛选。比较了浓硫酸磺化法和SPE柱净化法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的净化效果。优化了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净化条件。当样品基质比较复杂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结合固相萃取柱的前处理方法,能得到很好的净化效果。土壤样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用加速溶剂提取结合固相萃取前处理过程的回收率为68%~106%,精密度小于7.7%。  相似文献   

13.
芳香烃污染地下水以其污染普遍、危害巨大、去除困难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倍受各国环境学者及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以苯及甲苯作为标示污染物,利用室内饱水含水层土柱,通过对污染带的模拟实验发现,苯和甲苯在反硝化条件下产生生物降解,二者的去除率分别大于77%和88%;反硝化条件下,苯和甲苯显示出降解性差异,甲苯更易于降解;硫酸还原作用可能是苯和甲苯被去除的另一机理,但实验结果显示,NO-3高时,对硫酸还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锰氧化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矿物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21世纪矿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众所周知,铁和锰是自然界中少数但常见的变价元素。含有变价元素和带有表面电荷的铁锰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不仅对有毒有害的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而且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氧化降解作用。利用这些矿物来修复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体现出天然净化作用的特色,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鲜民  王现国 《地下水》2009,31(5):79-82
包气带是地下水补给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通道,因此包气带的性质直接控制了地下水的污染化速度和程度。以洛阳市区洛河河床岩性(以砂砾石为主)以及由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等介质构成的包气带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河床和包气带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并对其天然的自净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论如下:洛河河床岩性对各种污染物(NO3-除外)的净化能力均达到90%以上;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等包气带介质层对重金属(Cu^2+、Pb^2+等)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而对Cl、Cr^6+净化能力则较弱,在短时间内介质中就达到饱和而失去净化能力;在环境条件相近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包气带厚度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污水经过包气带发生较强的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生物化学降解等作用,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1996,(3)
英国一家公司正推广一项可在低温地区使用的利用微生物治理被污染土壤的新技术,利用自然发生的微生物(如土壤细菌、真菌等)将石油制品等有机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最终产物。此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从小型石油产品泄漏到大型石油化工所引起的土壤污染治理,特别适用于低温地区,也可用于常温地带,可大量、方便、快捷地处理被污染土壤,并可用于地下水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汪民  吴永锋 《地学前缘》1996,3(2):169-175
在简要评述其污染特征与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的分布,污染物种类、性质、危害和来源,有机物的物化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污染控制技术。非极性难溶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地下水中危害最大而又最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氯代脂肪烃(CHC)和单环芳香烃(BTEX)构成。多数水溶相VOC's不易被吸附,在地下环境具有很强的迁移性,但在适当条件下可生物降解。非水溶相CHC常在地下水中积聚潜伏于含水层底板,迁移不受地下水流向的控制;非水溶相BTEX则漂浮于地下水表面。非水溶相VOC's很难产生生物降解。VOC's的去除过程复杂,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愈加重视,更多被破坏或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复垦整治。在评价效果时,需要检测酚类等多项污染物指标。采用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酚类化合物直接测定时,存在色谱响应值低、稳定性差、检出限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复垦土地样品基质复杂、干扰因素多、前处理困难等特点,对该类样品的提取与净化方法进行筛选优化。根据酚类污染物检测中浓度范围大、重现性差等问题,对衍生化与非衍生化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提取和净化方法,结合衍生化条件的优化、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复垦土地样品19种酚类污染物(其中2,4,6-三氯苯酚和2,4,5-三氯苯酚,以及2,3,4,5-四氯酚和2,3,5,6-四氯酚,因无法分离而合并计算)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以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提取样品,提取液经浓缩、净化后,由五氟苄基溴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该方法基质加标回收率为73.3%~107.0%,检出限为0.67~3.95μg/kg,相比非衍生化方法的检出限(10~80μg/kg)显著降低;并且衍生物的稳定性更好,色谱响应值更高,各组分表现在色谱图上的峰高(峰面积)更均衡,对于低浓度样品的测定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可为复杂基质土壤样品中的酚类污染物痕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合《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风险评价导则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以武汉某化工厂污染场地为例,探讨土壤中锑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从人体健康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出发,就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锑污染物对成人和儿童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计算,并评价锑污染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废弃场地内污染土壤虽然不属于危险废物,土壤中有机物和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处于相应标准限制以下,但部分区域锑含量偏高,最高质量分数达到1 262.7×10-6,66%的土壤样品锑质量分数大于推荐修复值26×10-6;污染土壤的非致癌风险非常大;污染土壤对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理学影响,场地土壤须进行修复后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前苏联时期,由于进行核爆炸实验等情况,致使前苏联部分地区的河流、土壤和地下水遭受严重放射性污染。对此,俄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数码动态模拟技术对放射性污染进行监视的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