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的选育与家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对虾阶段式种群选育与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三个不同来源的14个凡纳滨对虾(Lito 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为基础进行个体选育、家系选育和家系内选育。共建立了206个不同的凡纳滨对虾家系,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指标,逐渐淘汰了126个生长、抗逆性状较差的群体,在80个家系养殖到150日龄的商品虾期,对各家系的生长状况和畸形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在相同或相近的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畸形率差别较大,150日龄对虾的体质量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最终保留了40个生物学性状较好的群体进行F2代的繁育。创造性地进行了对虾的家系选育和个体选育,并首次将对虾的畸形率作为选育的指标之一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对虾的家系选育体系,为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对虾健康养殖提供了潜在的良种。  相似文献   

3.
采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群体,采用群体自繁或杂交方法获得11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分别对标准化养殖270日龄(留种阶段)后的不同群体和不同性别个体生长性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根据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评估筛选亲本群体,并对体质量性状进行选择效果预估。结果表明,11个群体270日龄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分别为13.52cm和31.05g,各群体间体长和体质量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与体长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系数为0.903;分别对各交配组合雌雄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据各群体的综合评定值大小将所有群体评定为优、良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作为父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ZX♀×ZX♂,而作为母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和SS♀×SS♂;进一步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G1代的综合选择反应为1.927g。本研究可为下一阶段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基础群体的构建提供生长性能资料,加快凡纳滨对虾的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4.
2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0‰盐度范围内,设置9个盐度梯度(1‰、5‰、10‰、15‰、20‰、25‰、30‰、35‰、40‰),比较不同盐度对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全同胞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2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虾家系B03在10‰-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成活率较高;对虾家系B08在1‰-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增长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盐度1‰到15‰逐渐升高,15‰以后逐渐减小.对虾家系B03的成活率整体高于B08的成活率,2个家系均难以适应盐度为1‰和5‰的水体.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家系选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家系的培育是遗传选育种的基础,其生长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等,是家系的表型特征。报道了凡纳滨对虾2个家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凡纳滨对虾家系1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为:W=0.0059L3.2809(R2=0.9931);家系2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974(R2=0.9940),2个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凡纳滨对虾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895(R2=0.9934)。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交配组合,建立中度近交组GM(近交系数大于0.25,家系G1,G2,G3,G4)、轻度近交组GL(近交系数0.0625—0.25,家系Z1,Z2,Z3,Z4),非近交组GN(近交系数为0,家系F1,F2,F3,F4),比较共同环境养殖90d不同近交程度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体质量(BW)、存活率(SR)、高氨氮耐受存活率(SRA)及低溶氧耐受存活率间(SRH)的差异性,计算近交家系相关性状的近交衰退系数,评价近交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N组BW为7.66±2.86g,显著高于GM组BW(P0.05);GL组SR、SRA、SRH间差异近交衰退系数为–6.41%、–13.63%、–11.84%;GM组的SR、SRA、SRH的近交衰退系数为5.30%、–4.73%、–4.77%;Z2的BW最大为8.59±3.85g,G3的BW高于GN组均值;G2家系SR为84.81%±10.37%,显著高于其它家系(P0.05);7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SR近交衰退,62.5%的近交家系表现出SRH近交衰退。结果表明:近交导致凡纳滨对虾生长、高氨氮耐受性及低溶氧耐受性的衰退普遍存在,应避免高度近交个体的产生,近交系数应控制在0.25以下;少数近交家系的生长、存活、高氨氮耐受性或低溶氧耐受性优于非近交家系,推测选择合理亲缘选配方案可加快凡纳滨对虾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分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S1)、幼虾(S2)、成虾(S3)、亲虾(S4)阶段体质量性状的动态遗传效应。结果显示:仔虾阶段和幼虾阶段体质量非条件加性方差几乎为0,成虾阶段和亲虾阶段分别8.856和24.114,条件遗传方差分别为0.075676±0.0101、0.270944±0.0342、14.013±0.4847、25.68467±1.3631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非条件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8.062%、0.9765%、11.308%和24.636%,条件加性方差所占比例为8.132%、1.203%、36.122%和29.581%;仔虾、幼虾、成虾阶段控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性状的累加基因效应中显性效应分别占88.666%、98.664%、85.050%,亲虾阶段控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性状的累加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占遗传方差总量的60.438%;0|S1和S2|S1期间控制体质量表现的基因效应是以净显性效应为主,分别为其遗传方差总量88.666%和98.156%;S2|S3和S3|S4期间以净加性效应为主,分别为其遗传方差总量的70.386%和88.565%。结果表明,随着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进行控制体质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表达呈增加趋势;在凡纳滨对虾养成阶段体质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暗示选择性杂交能有效改良其体质量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文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条件下的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家系收获体重存在显著差异,30、15和1盐度条件下增重最快家系比增重最慢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别高出69.23%、35.29%和27.78%,但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收获体重排序并不相同。盐度30、15和1下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6.67%、82.33%和52.67%,盐度1的存活率与其它2个盐度下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存活率排序也不相同。不同盐度下各家系间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盐度30、15和1下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60.78%、61.70%和86.59%,家系2和家系8的产量在3个盐度中均排名在前三位,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盐度下的家系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选择来自75个家系的6000尾凡纳滨对虾个体进行为期96h的耐低溶氧试验,测定其生长性状和耐低溶氧性状。利用线性动物模型估计了凡纳滨对虾收获时期生长和耐低溶氧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11和0.48±0.15,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89和0.95,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P0.05)。凡纳滨对虾耐低溶氧性状的遗传力为0.07±0.03,表现为低遗传力水平。生长性状(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和耐低溶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14—0.18和0.11—0.13,表现为低度线性正相关,但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耐低溶氧性状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的估计值较低,分别为0.02±0.02和4.87%。体长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分别为0.65±0.18和7.22%;体质量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分别为1.13±0.31和11.07%,表明第一代对生长性状的选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全球三大养殖对虾名优种类之一。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养,到1998年大量引进凡纳对虾亲虾和幼体后,华南地区兴起了养殖热潮。在1999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广东、海南、广西凡纳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10×104亩(1亩=666.7m2),集约化防病养殖产量普遍达到5~9t/hm2,年产量高达10~20t/hm2,其养殖面积约占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60%,普遍获得了比养殖斑节对虾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继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之后的又一养殖对虾种类。从凡纳对虾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避免斑节对虾因病害而造成养殖业全面萎缩的情况在凡纳对虾养殖业中重演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美国夏威夷海洋硏究所等单位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技术进行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和家系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无特异病原(SPF)凡纳对虾亲虾,在全球对虾养殖产量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关键是种虾的选择和家系的培育。 Garcia等(1994)利用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了凡纳对虾种群的遗传标记研究,发现种群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因而有潜力进行凡纳对虾良种的人工选育。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目前养殖凡纳对虾不同群体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筛选与优良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凡纳对虾优质种苗的鉴定、选育和今后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贝类,开展耐高盐新品种选育对平衡不同地区缢蛏良种养殖意义重大。本研究对不同家系缢蛏幼贝进行高盐胁迫,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缢蛏耐高盐性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缢蛏家系间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表型值差异较大,体质量变异系数达15.53%。不同家系对高盐耐受性差异较大,家系间死亡率范围在0~100%。胁迫实验共持续9 d,各家系缢蛏首粒死亡时间在第1~9 d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家系内缢蛏死亡时间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不同个体间高盐耐受性差异也较大。缢蛏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时间主要在胁迫后第8 d,第9 d部分家系死亡率高于80%,说明缢蛏对高盐耐受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该阈值会开始或大量死亡。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缢蛏存活时间和生长性状为正相关,其中存活时间与缢蛏壳长、体质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缢蛏存活率与体质量、生长速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而言,壳长较长和体质量较重的缢蛏个体耐高盐性能较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生长优势。本研究揭示了缢蛏的高盐耐受性及...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17对微卫星标记对4个许氏平雌本所生家系进行初步鉴别。结果表明,17个位点在家系#1中可以获得的雄亲等位基因数为1—2个,家系#2扩增的雄亲等位基因数为2—5个,另外2个家系中扩增的雄亲等位基因数为2—4个,未出现6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情况,初步断定,家系#1为一雌一雄交尾的全同胞家系,家系#3和#4是一雌二雄交尾的半同胞家系,而家系#2为一雌三雄交尾的半同胞家系。本文结果可为今后建立以家系为基础的许氏平遗传图谱构建、生产性状的遗传力估算及选择育种体系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估计了大菱鲆收获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选育遗传进展。数据共包括3个世代(G0,G1,G2)的508个全同胞家系10952尾个体。G0,G1,G2的体重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1±0.08,0.18±0.09,0.17±0.07;世代间估计遗传力为0.19±0.04。每一世代母本和共同环境效应分别为0.10±0.04,0.14±0.04,0.13±0.03;世代间为0.12±0.01。G0和G1世代选择差分别为,18.24g和21.19g。对应的G1和G2世代的遗传进展为22.06g,11.93g;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36%,3.52%。连续两代选择之后总遗传进展为10.10%。以上结果说明针对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项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受精技术, 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选育家系的构建与标准化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 选取养殖、野生和日本3个群体的红鳍东方鲀进行定向交配, 并对红鳍东方鲀早期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二、三、四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 红鳍东方鲀亲鱼产卵量大, 对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十分有利; 从4次数量标准化看, 每次各家系内鱼苗数量都较为集中, 各阶段各家系的成活率也较高, 但存在部分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 经过4次数量标准化, 成功构建22个父系半同胞家系, 48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对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拟解决方法, 为大规模建立红鳍东方鲀家系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牙鲆是太平洋西岸海水养殖、捕捞和自然增殖的主要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病害多、生长慢,针对这一问题,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牙鲆选择育种。本文利用筛选和培育的F1、F2代牙鲆家系核心群体,构建了F3代家系52个,在生长到196d时,对家系1 560尾鱼苗全长、体宽、体质量、全长日增量和体重日增量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和计算,获得7 800个数据。采用"加性-显性"线性模型、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计法(MINQUE)对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加性方差分量、显性方差分量、随机方差分量、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亲本加性效应、杂交随机效应等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202、1206、1226和1211家系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同时显著高于其他家系。以上5个生长性状的加性方差分量比率为(0.099±0.01)~(0.24±0.02),显性方差分量比率(0.30±0.02)~(0.31±0.02),随机方差分量比率(0.48±0.02)~(0.61±0.01),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0.099~0.24,广义遗传力0.38~0.54,以上遗传参数均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综合比较18个亲本5个性状的加性效应预测值,发现F0917、F0908、F0905、F0915、F09125和KS(韩国牙鲆)亲本在5个性状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正向效应(P0.01),其他亲本5个性状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向加性效应。对42个杂交组合显性随机效应进行预测,D(2×6)、D(2×18)、D(3×4)、D(7×12)、D(7×14)和D(8×13)6个杂交组合在5个性状上都表现为极显著(P0.05)正效应,利用这些杂交组合建立家系将促进牙鲆以上5个性状的生长。本文研究结果,为牙鲆优良家系的建立及新品种的培育初步筛选出了性状优良的亲本、杂交组合和家系,同时为牙鲆进一步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鲪半同胞家系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优良的黑鲪(Sebastes schlegeli)养殖新品种,作者于2005~2007年以采捕于荣成、日照、青岛和长岛的4个黑鲪野生地理群体及2006年荣成群体选育的F1代为亲本,采用杂交选育和半同胞家系选育的方法,从2009年到2011年成功构建了6个杂交群体和41个半同胞家系。采用比较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其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个选育群体和半同胞家系间体重差异较大,体长变化较小。综合筛选获得2个优良杂交群体和10个优良半同胞家系:RCF1、WCF1为2009年最优杂交群体,CC2、QQ1、QC1、CC1为2010年最优半同胞家系,2RZ1、F27、F29、F28、F26、F23为2011年最优半同胞家系。当以种源(即杂交亲本)为单位时,RC、WC为2009年最优种源;QQ、CC为2010年最优种源;2RZ、F1为2011年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7.
以2代选育群体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构建21个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全同胞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30日龄和80日龄施氏獭蛤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结果显示:施氏獭蛤早期发育过程中壳长生长速度较壳高快,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范围为0.96~0.98,表型相关系数范围为0.77~0.96,均...  相似文献   

18.
The inability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to tolerate low temperatures is of major economic concern in temperate climates,as it reduces their growing season and leads to over-winter mortality.In this study,the heritability of body weight under low grow-out temperature and cold tolerance in F.chinensis were first investigated and estimated using 88 ful-sib families,which might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in Chinese fleshy prawn breeding programs.The heritability for body weight under suitable and low temperature of F.chinensis were both moderate(0.158 0±0.307 5 and 0.132 0±0.026 9 respectively);the lar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approximately 21%) and moderate estimate of heritability for body weight indicated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selective breeding.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 for cold tolerance was low(0.019 2±0.023 5),and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zero(P0.05).A weak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cold tolerance and body weight was also estim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also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zero(P0.05).Thus,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conducted on the more accurate heritability estimate of cold tolerance and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its in F.chinens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of breeding goals.  相似文献   

19.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不同月龄数量性状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平衡巢式配对的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半同胞家系30个,估计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对3、4、5月龄的所有家系的家系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及体宽共9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运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尼罗罗非鱼3、4、5月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3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较大为0.73—0.21,4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21—0.06,5月龄尼罗罗非鱼数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值为0.25—0.05,尼罗罗非鱼各性状的遗传力随着月龄增长而减小,遗传力在3月龄最高,4月龄和5月龄较低并接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尼罗罗非鱼选择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