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动力学及其与对流层大气相互作用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环流和行星波动力学、热带平流层大气波动及其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平流层大气环流变异对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异的影响及其动力过程、平流层大气数值模拟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大气的长期演变趋势预估等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的振荡现象、重力波在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和全球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平流层长期的变冷趋势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现象,表明了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值模式中平流层模拟性能的提高,最终都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首先用资料诊断分析了全球变暖前后,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变化。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前后,热带低频振荡的强度、分布、传播及周期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ISO活跃区及强度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气候变暖有缩小ISO强度季节差异趋势;气候变暖后,纬向东传波的大气季节内振荡能量增加,而西传波的能量相对减少;偏暖阶段,ISO振荡主周期相对分散,特别是较长周期的小波能量明显增大。然后利用动力学分析及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了热带低频振荡与海温的联系,对热带ISO的数值模拟进一步发现,大气模式与海洋模式耦合时,所模拟的热带季节内振荡较强;热带低频振荡的变化可能与全球变暖后海温场发生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非对流云的气候资料分析和个例分析表明:(1)非对流云有季节变化,也随海陆分布的不同而变化,还与大气三圈环流及季风等密切相关。由于它们的相关性,在大气环流模式(GCM)中对非对流云的模拟必须与提高模式其他部分的模拟能力相辅相成。(2)产生于中高纬度大范围上升气流的非对流云,由赤道辐合带积云对流所致的高空赤道地区的卷云与卷层云和形成于副热带冷海水上空的层云与层积云是新一代大气环模式显式预报的3类主要非对流云。这3类非对流云均是大尺度的,GCM的网格能显示分辨,但在垂直方向如何提高GCM的分辨率问题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3)在GCM中如何模拟冷海水上空的层云和赤道ITCZ所对应的大范围卷云和卷层云是十分困难和必要的。(4)通过对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非对流云系的个例分析,可以认为在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中,应显式预报行星大槽及赤道辐合带所对应的非对流云系。在模拟这些非对流云系时,应考虑它们的生消过程、平流过程与辐射过程。由于一段时间内大气环流模式尚难以分辨锋面与α中尺度的气旋,因此有必要在GCM中参数化这些系统,或采用更小的网格距。至于对非对流云所对应的降水参数化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观测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GCM的嵌套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将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环流模式(GCM)单向嵌套,对我国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严重洪涝进行模拟试验,并与GC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对降水场的模拟结果较GCM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这是由于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能够更真实地描述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因而能更准确地模拟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气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分辨率的GCM模拟在高原地区的不足,文中指出,与GCM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比GCM能够更有效地模拟区域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对区域气候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1.研究古气候和气候变迁问题的一个有力的途径是实施数值试验。目前,在数值模拟试验中,广泛地使用了大气环流模式(GCM)。对气候平均场和短期气候变化的模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结果。这些显示了 GCM 广泛应用的前景。2.无论是谱展开,还是差分方法,基本方程组都被转化为一个强迫耗散的自治的或非自治的非线性系统。古气候和气候变迁的问题,是气候学的课题。当我们用数值模拟的途径去  相似文献   

6.
混合云在GCM气候模拟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且适用于大气环流模式(GCM)的冰云辐射参数化。利用该参数化和UGAMP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混合云在GCM气候模拟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云的相态变化及其所产生的反馈作用对模拟的气候状态有显著的影响。在高纬地区,云的相态变化可使地气系统净辐射增加。而在热带则使净辐射减少。  相似文献   

7.
李崇银  肖子牛 《大气科学》1993,17(5):523-531
本文通过用IAP GCM所作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外强迫在全球大气中激发的响应.结果清楚表明,同赤道地区的热源强迫一样,中高纬度地区的外强迫也可以在全球大气中产生低频遥响应;通过低频波列EAP,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寒潮异常可以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运动及全球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对30—60天振荡的强迫激发来讲,地球大气的气候基本态是极为重要的,热带大气对于全球大气的低频振荡活动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 II.GCM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类似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AMIP)的数值模拟,将实际观测的海表水温(SST)资料引入模式进行40多年的数值积分,得到长时间的大气环流模拟结果。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无论是大气中的主要涛动和遥相关型,还是重要大气环流系统都极为清楚地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10~20年准周期振荡和可能的30年以上的准周期振荡;而且上述主要环流系统的形势及其年代际变化大都与实际观测资料所给出的结果相一致。顺便分析中国东部气候的模拟结果,年代际变化特征(包括60年代的气候突变)也很清楚,并同大气环流变化配合十分合理。结果也表明,同研究季节和年际变化一样,大气环流模式(AGCM)数值模拟也是研究大气环流和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森林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及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基于大气边界层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一个森林植被效应的陆面物理过程和二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过程和局地气候效应方面的数值模拟试验。所得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果表明 ,应用该模式可获得植被温度、植被冠层内空气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 ;森林下垫面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比湿、湍流交换系数的时空分布和日变化特征。该模式还可应用于不同下垫面 ,模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 ,这将为气候模式与生物圈的耦合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气环流模式在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中时间分辨率较低的局恨性, 以及气候情景的要求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需要, 结合GCM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生成了中国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逐日情景, 其中包含了可能的气候变率信息, 可与作物动力模式等气候影响模式嵌套,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可能变化, 及气候变率变化的可能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年际气候变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峰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6,20(5):524-532
本文利用IAP GCM 20年的模式输出结果,计算了海平面气压、表面气温和降水的年际气候变率,并与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以考察模式模拟年际变率的能力。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再现了观测变率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这说明大气内部动力-物理相互作用过程对年际变率有重要影响,而模拟值的偏低则显示了模式中未包括的某些外界强迫因子如海温和海冰年际变化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气对冬季南海海表水温月异常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铭  王铁 《气象科学》1999,19(4):360-365
本文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二层大气环流模式(IAP—GCMⅡ),对冬季南海海表水温月异常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讨论了相对该异常的南北半球响应波列及其与大气指数循环韵律的关系。研究表明,南北球中高纬500hPa响应波列的产生是由于南海海表水温月异常改变了大气原有指数循环韵律的缘故。本文还发现,当南海海表水温月异常时,大气中存在三个明显的温度低频振荡响应,其对气候预测有一定的预报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气象》2019,(7)
正《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李崇银院士从事大气科学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该书收集了李崇银院士及其学生依据国家需求在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发表的综述文章和在大气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论文。可供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14.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崇银  贾小龙  董敏 《气象学报》2006,64(4):412-419
用国内外两个较好的大气环流模式、在观测海表温度的强迫下进行了长时间(1978—1989年)的数值积分,然后对数值模拟结果与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清楚表明,模式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中有30%—40%是来自于模拟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均方根误差。尤其是,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均方根误差的分布形势与总的均方根误差的分布形势几乎完全一致。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动能的模拟结果与NCAR/NCEP再分析资料的比较分析表明,其差异也十分明显,说明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也还比较差。因此可以认为,大气季节内振荡在天气气候模拟中极为重要,而如何在数值模式中模拟好大气季节内振荡还需要进行很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更实际客观地模拟天气的发展变化,在胡志晋教授的一维时变积云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大气与积云群的发生、发展及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保留了原模式所有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维积云时变套柱模式。此模式不仅能模拟积云,还可以模拟积云在层状云中发展变化,以及模拟环境大气具有辐合辐散场时积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珊 《广西气象》2001,22(3):46-48
为了能更实际客观地模拟天气的发展变化,在胡志晋教授的一维时变积云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大气与积云群的发生、发展及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保留了原模式所有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维积云时变 套柱模式。此模式不仅能模拟积云,还可以模拟积云在层状云中发展变化,以及模拟环境大气具有辐合辐散场时积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滤波模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裕福 《大气科学》1983,7(3):328-334
近年由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成功,激发了人们用动力学方法做长期天气预报的兴趣。美国Spar等和Caverly等用大气环流模式分别进行了一个月的积分试验,其中一些例子获得了成功。苏联Marchuk等也提出了一个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并认为在简化条件下可用来做月到季的平均温度距平预报,但现在还未看到预报结果发表。因此,总的来看长期数值天气预报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8.
积云对流和云物理过程调整对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IAP) 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 结合观测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IPCC AR4) 大气模式集合平均结果, 以大气辐射通量为例, 诊断分析了物理过程调整前后模式对气候模拟的影响。旧版本SAMIL对大气辐射通量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 经过大气辐射过程、 积云对流和诊断云等物理过程的调整后, 新版本SAMIL模拟的全球辐射通量的年平均结果与观测的偏差大幅减小, 其中大气顶能量收支的年变化及其平均值与观测更为接近。在积云对流方案调整基础上, 通过对诊断云物理方案的进一步调整, 新版本SAMIL对云物理量模拟更为合理, 在赤道辐合带等区域,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单一积云对流物理过程调整引起的云宏观和微观属性不匹配问题, 能模拟出夏季气候平均辐射通量的全球分布特征, 尤其在东亚区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研究还表明, 在热带和副热带对流活跃区域, 当前SAMIL中积云对流过程偏差对辐射通量的模拟偏差有很大影响, 而模式中较为简单的诊断云方案也会将云宏观物理量模拟偏差带入云微观量模拟中, 也是主要偏差源之一。本文结果表明, 要继续提高SAMIL的模拟性能, 急需更新云物理参数化方案以改进云辐射过程的模拟, 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积云对流和云物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 并作进一步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模式气候的球谐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模拟的气候场用球谐函数作波谱分析,得到了全球500hPa高度和海平面气压在不同截断时的波谱特征以及由CO2倍增(2×CO2)引起的流场变化。与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模式气候作分析不同,球谐波谱分析能清晰显示大气波动的物理图像,尤其是全球大气低频波。另外,试图通过分析2×CO2和1×CO2时的模拟环流,解释造成全球增暖的环流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2003年东亚夏季风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由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组成)对2003年东亚夏季风季节内振荡(ISO)的模拟性能。通过与观测海温驱动单独大气模式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东亚夏季大气ISO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2003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态分布,模拟的中国东部尤其是江淮地区大气ISO活动较单独大气模式更为显著。同时,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大气ISO经向上北传的传播特征,模拟的江淮流域降水处于活跃和中断期时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降水和环流异常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较单独大气模式都更为合理。相比于单独大气模式,耦合模式对大气ISO模拟的改善,一方面与其对气候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相关对流层底层风场模拟的改善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包含海气相互作用,因而对低频降水与海温和水汽辐合位相关系模拟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