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家称他为"老轨",有人视他为"靠山",他是谁?虽然7年来一直在"蛟龙"号深潜现场,他却从没见过一次潜水器的布放与回收,这又是为什么?他是刘军闯海的真男人刘军,男,1966年生,从1984年上船任机工到现在,他在中国海监船上、在茫茫大海上,为中国的海洋事业默默付出了31年。从2008年起,刘军开始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向阳红09"号轮机长。刘军依靠精湛的业务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没有让老化的船舶机械耽误中国载人深潜一分钟;他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3,(1):30-47
近日,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组织专家、学者,以投票方式评选出的"2012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7000米、中国歼—15战斗机成功着陆、起飞"辽宁舰"等重大海洋科技进展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3.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4日成功冲击7000米下潜深度,再次创造历史。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专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蛟龙"号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记者:"蛟龙"冲击7000米成功,作为海洋局局长您现在心情怎样?刘赐贵:我非常喜悦、激动和自豪。喜悦的是"蛟龙"号海试队经受住了考验,出色地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的预定下潜任务;激动的是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甲午海战结束两个甲子之时,我们深切缅怀为国牺牲的英烈,也为建设海洋强国充满激情、肩负责任。伴着亚丁湾护航、"辽宁"舰下水、歼-15成功着舰、"蛟龙"号深潜……,我国的大航海时代再次掀开崭新的一页。海洋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本研究在此抛砖引玉,剖析了海洋经济、海洋与气候变化,以及海洋与军事的密切联系,本系列重点就两个方面展开研究:1中国南海岛礁建设(波浪能评估的研究进展;重点岛礁的风候、波候特征;风力发电、海浪发电提高岛礁的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2第一岛链的波候观测分析(朝鲜半岛周边海域——日本周边海域——琉球群岛——台湾岛周边海域)。为经略海疆、迈向深蓝、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学支撑、辅助决策,为海洋权益维护、国防建设尽绵薄之力,助力"海之梦"、"中国梦",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5.
随着7 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阶段的圆满收官,以及4 5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交付使用,我国在载人深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为加强东亚国家在载人深潜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发挥地缘优势,形成合力,缩短与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文章提出了依托国家深海基地建立东亚载人深潜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东亚载人深潜科学考察与深潜技术应用机构调研和互访,举办东亚载人深潜合作与交流峰会,构建科学、高效、稳定的合作与交流运行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东亚载人深潜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的构想,为促进东亚地区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月1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上试验队乘坐“向阳红09”船从江苏省江阴市苏南国际码头出征,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6):F0002-F0002,1,2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完成后第一时间,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视频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作为我国船舶科学研究骨干科研院所,其科技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小水线面双体船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深海科技项目10多项,在载人深潜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海洋通报》2015,(3):282
<正>根据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工作部署,学会拟于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地点待定)召开学术年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信息专业委员会将联合海域和海岛分会、潮汐与海平面专业委员会设置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并组织征文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征文主题以"海洋信息助推海洋强国建设"为主题,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就如何发挥海洋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支撑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讨和交流,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随着蛟龙探海7000米的开始,深潜器这个常年被"锁定"在专业领域的名词,逐渐被大众所了解。当"蛟龙"号一次次地打破深潜纪录,并最终定格在7062.68米时,人们对深潜器的好奇也在不断加深,这个在海底遨游的"大家伙"到底有什么能耐?它和它的"近亲"潜水艇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1.
李科 《海洋世界》2012,(7):46-49
2012年6月24日,神九飞船在太空成功对接天宫一号,与此同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传来捷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深潜突破7000米,最深达到7020米海底。宇航员和潜航员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由来自全国16个单位的100多名科技人员、潜航员、船舶技术保障人员和“蛟龙”号潜水器、“向阳红09”载人深潜试验母船组成,承担着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载人深潜的海试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期间累计下潜100余次,形成和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应用保障体系和专业的应用人才队伍。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中运行与保障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针对其中设备与备品备件管理、运行作业管理、拆检总装管理、数据资料查询与利用等方面的重要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与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资源、作业成果以及经验积累传承之间的高效衔接与复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装备运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文章提出的载人潜水器运维体系能够为我国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载人潜水器、远程缆控机器人(ROV)、水下自治机器人(AUV)等重大海洋装备的运行与保障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重点推介     
<正>编者按2015年,国内外海洋界大事不断。1月19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抵达毛里求斯靠港补给。本航段是"蛟龙"号首次到西南印度洋执行科考任务,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成功开展9次下潜,平均下潜深度2850米,创下了中国深海科考多项第一,取得众多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21,(2):F0003-F0003
《海洋世界》杂志创刊于1975年,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系统刊群。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编辑出版,是国内唯一一本面向社会公众宣传与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学知识、传播海洋文化的科学传播期刊。杂志以年轻人的视角诠释海洋科学,探讨海洋时事事件,放眼海洋与世界;以认识海洋为起点,以热爱海洋为基础,以探索海洋为路径,以实践海洋为追求的办刊理念,不断深入探索人与海洋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倡导积极、健康、科学、生态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21,(1):F0003-F0003
《海洋世界》杂志创刊于1975年,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系统刊群。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编辑出版,是国内唯一一本面向社会公众宣传与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学知识、传播海洋文化的科学传播期刊。杂志以年轻人的视角诠释海洋科学,探讨海洋时事事件,放眼海洋与世界;以认识海洋为起点,以热爱海洋为基础,以探索海洋为路径,以实践海洋为追求的办刊理念,不断深入探索人与海洋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倡导积极、健康、科学、生态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国家投资重大深海装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文章分析研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安全保障管理特点,针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蛟龙"号管理技术要求,提出了"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的构建方法,在"蛟龙"号海试与试验性应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管理规定、实施办法、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组成的多层级"蛟龙"号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大洋37航次的试验性应用,充分证明该体系建设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我国其他深海装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海洋技术学报》2022,(6):123-124
<正>《海洋技术学报》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类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前身为《海洋技术》),双月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唯一以刊载海洋技术进展与应用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期刊。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国际海域(公海)总面积约为2.517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最大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政治地理单元;国际海域的海底蕴藏着多种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同时国际海域多半位于深海,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蛟龙"号于2012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载人潜水器的特点及其在深海海洋测绘中的重要作用,详细论述了美、法、日、俄等国的载人潜水器在深海海洋测绘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海海洋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