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赤道几内亚的里奥穆尼盆地是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的中-新生代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个阶段.盆地地层以过渡期盐岩层为界,盐下为裂谷期层序,盐上为漂移期层序.盆地生储盖组合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套,中组合最为有利.盐下裂谷期圈闭类型以断块圈闭和背斜圈闭为主,盐上漂移期以盐...  相似文献   

2.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比较,总结出两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截然不同。研究表明,盐窗比较发育的坎波斯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盐上浊积砂岩,而连续盐岩发育的桑托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对于盐下层系,连续分布的盐岩和圣保罗高地的发育控制了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对于盐上层系,盐相关构造的发育则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从而控制了盐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兰坪 思茅盆地与泰国呵叻盆地同处在一个大地构造带,成矿时代和层位相同,析盐矿物组合类似,母液卤水组成具同源性,兰坪 思茅盆地卤水是自呵叻盆地向北迁移所致;析盐组合变化符合卤水从北向南逐渐浓缩的趋势。呵叻盆地下、中、上盐组所显示的三次成盐旋回中,中盐组在兰坪 思茅坳陷带均有沉积,下盐组在思茅盆地也有沉积,推断该组沉积期卤水浓缩程度低于呵叻盆地,矿石类型将优于呵叻盆地。我国境内找矿有利层位应为下泥砾盐层(相当呵叻下盐组)。  相似文献   

5.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沉积盆地之一。本文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以及其油气成藏组合进行分析,认为乌拉尔造山运动对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造成了深刻影响。盆地东缘盐上层系的生烃条件较差,主要油气来源应为盐下层系。石炭系碳酸盐岩KT-I层和KT-II层是盆地东缘发育的良好储层。下二叠统盐层为区域性盖层,特别是对盐下油气藏起到了良好的区域封盖效果,盐相关构造圈闭类型发育。不整合面、断层和孔、洞、缝等组成复合的油气输导体系。盆地东缘的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盐下层系的"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以及盐上层系的"下生上储型"。  相似文献   

6.
章雨  李江海  程鹏 《地球科学》2021,46(6):2218-2229
南大西洋中段被动陆缘含盐盆地群是全球油气储量快速增长的地区,阿普特阶盐岩的分布及构造变形对该区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前人地震及重磁资料基础上,沿热刺转换断裂带选取圣埃斯皮里图和宽扎这组典型共轭盐盆,平面上在Gplates软件中叠合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板块构造重建,剖面上应用Move软件进行平衡恢复,根据反演结果设计正演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在重力滑脱及重力扩展作用下,盆地内形成了伸展-过渡-挤压的盐构造分带,而底板斜坡倾角、基底伸展量、前缘阻挡、盐上沉积载荷及同沉积速率等因素,造成了共轭盆地间盐构造变形过程的差异性.盐构造变形过程可分为盐构造初期变形阶段(阿普特期-阿尔比早期)和盐构造继承性发育阶段(两期,阿尔比晚期-古近纪早期和古近纪晚期-现今):(1)阿普特期-阿尔比早期,圣埃斯皮里图和宽扎盆地初始为统一盐盆,盐盆东侧强烈伸展,形成伸展区断裂及盐筏,同时盐盆逐渐一分为二并形成外部高地带,盐岩重力变形逐渐减慢.(2)阿尔比晚期-古近纪早期,圣埃斯皮里图盆地外部高地带继承性隆起,盐岩垂向上浮迁移;宽扎盆地厚层盐高原隆起,盐岩越过外部高地带形成逆冲推覆体.(3)古近纪晚期-现今,圣埃斯皮里图盆地基底稳定热沉降,盐构造继承性发育,整个盆地盐岩呈现垂向迁移特征;宽扎盆地靠陆端基底一定规模构造抬升,盐岩向海运输重建,伸展区盐筏进一步发育成盐滚,过渡区及挤压区盐底辟持续上拱,逆冲推覆体继续发育并在盐上层形成大量断裂及褶皱,整个盆地盐岩不断向坡下聚集且构造分带性明显.   相似文献   

7.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 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 自东向西依次为盐焊接带、盐滚带、盐枕带、盐底辟带。盐层控制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变形,以盐层为界,上构造层 主要发育正断层,下构造层主要发育逆断层。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重力变形和差异 负载变形两个阶段,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有紧密联系。乌拉尔造山运动引起滨里海盆地东缘地层发生倾向反转,进而控制 了盐层沉积及随后的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呵叻盆地同处在一个大地构造带,成矿时代和层位相同,析盐矿物组合类似,母液卤水组成具同源性,兰坪-思茅盆地水是自呵叻盆地向北迁移所致;析盐组合变化符合卤水从北向南逐渐浓缩的趋势。呵叻盆地下、中、盐组所显示的三次成盐旋回中,中盐组在兰坪。思茅坳陷带均有沉积,下盐组在思茅盆地也有沉积,推断该组沉积期卤水缩程度低于呵叻盆地,矿石类型将优于呵叻盆地,我们境内找矿有利层位应为下泥砾盐层  相似文献   

9.
红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张杰  史卜庆 《地学前缘》2014,(3):155-165
红海盆地是Afar三联点裂谷的一支,属于陆内原洋裂谷盆地,另两支分别是亚丁湾裂谷和埃塞俄比亚的东非大裂谷。通过对红海盆地不同国家地层的对比,建立了红海盆地统一的地层格架。在中新世中期,红海盆地处于封闭洋盆环境,沉积了一套区域性盐层,主要发育盐下和盐上两套成藏组合。红海盆地南北成藏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与苏伊士湾类似,主要是盐下的基底断块、地垒和旋转掀斜断块等构造圈闭,同时半地堑边界断层控制的点源砂体是重要的勘探目标。而南部热流较高,有利目标集中在盐上,主要包括盐底辟构造、盐流动以及沿断层重力滑动在盐上地层形成的构造圈闭及地层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10.
库车前陆盆地与波斯湾盆地盐构造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库车前陆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盐层发育状况、盐构造特征以及盐构造与油气关系的对比研究,认为盐底辟构造与油气密切相关。库车前陆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应注重寻找盐底辟构造,以及与其相关的圈闭。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波斯湾盆地下法尔斯组/加奇萨兰组相似,与霍尔姆兹组不同。根据波斯湾盆地下法尔斯组/加奇萨兰组盐构造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认为库车前陆盆地南部盐层较厚的地区应加强盐下勘探的力度,寻找盐下圈闭。北部山前盐层欠发育地区应注重寻找盐上圈闭,同时兼顾盐下圈闭。库车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应该有很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剩余重力异常图上切一条东西向剖面进行反演,推断岩盐体成因及埋深规模,为下一步评价勘探盐盆地、及钻孔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迎  李江海  章雨  杨梦莲  柳晨  徐海轩 《地质学报》2022,96(4):1182-1196
随着巴西和西非海上巨型油气田的不断发现,盐相关勘探技术进步和数据资料快速积累,深入开展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下白垩统盐岩成因环境及盐构造变形机理的研究,对于基础地质理论发展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下白垩统阿普特阶盐岩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特征,显示了从伸展构造到挤压构造连续过渡特点.巴...  相似文献   

13.
The key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Northeast German basin is the knowledge of its present-day structures. Our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complex geometry and evolution of this basin by the aid of numerical models. To support this task, it was necessary to consider and integrate all available geoscientific information. Based on borehole data, depth maps and on results of isostatic modelling we derived a 3D model of the basin structure. A smoothed map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fter Grosse and Conrad, 1990) completed the data base. By means of 3D gravity modelling, the initial model structure was modified to fit in the geophysical data set.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rtheast German Basin is the presence of Upper Permian Zechstein salt. The salt domes and walls related to the postdepositional mobilisation of the salt layer cause pronounced negative gravity anomalies. This effect is considered as a central problem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causes of gravimetric anomalies,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rustal depth levels. We applied a 3D gravity stripping approach to eliminate the gravimetric effects caused by sedimentary fill of the basin and to separate density anomalies within the sedimentary fill from the influence of deeper levels in the crystalline crust. Complementary, we calculated the down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gravimetric field to the basin floor and compared the outcom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3D stripping. The good fi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gravity anomalies and the measured anomalies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pproach. Additionally, we interpreted the Bouguer anomalies in terms of crust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discuss the model concerning its consistency with other geophysical data considering the first results of the seismic reflection experiment DEKORP BASIN96.  相似文献   

14.
刘训  付德荣 《地球学报》1986,8(2):13-36
本文通过湖南衡阳盆地主要地层剖面(主要是白垩系)沉积特征的描述,探讨了盆地内沉积相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由此来认识盆地内沉积建造的演变过程及由其所反映的盆地构造演化方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盆地在燕山阶段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喜马拉雅阶段时期盆地形成以后因挤压而受到改造,形成了一系列逆掩断层和推覆体。盆地今天的面貌是这一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4测量电性断面,参照2500m、3000m的MK-1和MK-2基准井,推测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底辟构造,认为勐野井钾盐矿体是沿断裂由深部在挤压构造作用下底辟浅部揉扭流动至浅部地层中,并采用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岩盐体在地下3D结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示意深部岩盐体在拉张和挤压构造作用下,岩盐体沿断层塑流的过程,分析了形成各种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该研究拓展了滇西南思茅盆地的找盐(钾)思路,为思茅盆地未来找钾和勐野井钾盐矿的后期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力梯度反演南海西南海盆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梯度异常反映的是重力异常的变化,其分辨率比重力异常高。重力梯度空间参量图能给出构造倾角和倾面的信息,结合重力梯度剖面和梯度空间参量图可以构建出地下构造的几何模型,进而对一些复杂构造进行解释。本文利用重力梯度异常对南海西南海盆进行了解释,得到大致以西南海盆北东向扩张轴为对称轴的穹隆状构造面。该构造面在西南海盆下6~15km处形成一个密度界面,此界面可能是西南海盆北西-南东向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隆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王京  谢青云  方杰  丁树柏 《物探与化探》1997,21(1):50-57,61
本文以百色盆地为例,着重阐述了重磁资料在盆地早期评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并总结了重磁资料在盆地早期评价系统中与遥感等资料综合研究的方法系列,指出重磁处理系统是盆地早期评价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遥感图像处理、石油重磁处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进行多元信息综合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拉布达林盆地面积大、油气勘探程度很低.由于浅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勘探对深层成像差,难以评价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为了解决盆地主要目的层上库力组底界深度及沉积岩分布不清的问题,对盆地南部二维地震资料开展重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通过在GM-SYS重磁剖面解释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建立重力模型,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做约束条件,消除上覆火山岩的重力干扰,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成功地反演了盆地上库力组底界深度、沉积岩厚度,指出巴彦哈达断陷为有利勘探区,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油气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