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SAMCF法的攀西地区水系沉积物铂族元素异常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省,具良好的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条件;攀枝花-西昌一带有一个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基本吻合的Pt、Pd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本文根据不同地层单元水系沉积物中Pt、P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用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SAMCF)法提取铂族元素异常,圈出多处Pt、Pd衬值异常区。结合有关铂族元素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通过水系沉积物中Pt、Pd综合异常的筛选,初步优选出8个铂族元素异常找矿远景区和19个Ⅱ类异常区,为进一步开展铂族矿床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海涛 《地质与勘探》2022,58(5):929-939
北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寺沟钨钼矿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蟒岭岩体西缘地区发现的首个隐伏钨钼矿床,其矿床规模达到中型,目前仍在勘查中。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多学科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地质勘查方法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提高了异常解译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在合理运用多种勘查技术方法,充分总结矿区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找矿模式:(1)借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初选找矿靶区;(2)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缩小找矿靶区;(3)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配合槽探工程查明地表及浅部矿(化)体特征;(4)通过物探测深剖面布设,探索深部成矿有利空间;(5)深部钻探验证并预测找矿远景,同时利用钻探地质信息反向约束物探解译,提高解译精度并指导后续勘查工作。以寺沟钨钼矿为典型矿床,在总结地质、化探、物探等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该模型在矿区深部验证及外围靶区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外围靶区正在进行工程验证,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初论盘江流域铂、钯地球化学巨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盘江流域Pt、Pd地球化学巨省的找矿远景 ,对该流域Pt、Pd地球化学巨省内各类地质体的Pt、Pd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 ,该区富集Pt和Pd。Pt、Pd地球化学巨省只是地球原始组成物质不均一性在地表的表现。预测在该地球化学巨省内可找到大型新类型Pt、Pd矿床。  相似文献   

4.
刘春涌  黄诚 《黄金地质》2003,9(4):27-33
为了实现新疆新一轮地质找矿的发现和突破,通过对新疆诸多金、铜等金属矿床发现程序和方法的综合研究,认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种基本方法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可获得最佳的找矿效果。其找矿模式可概括为在区域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有利的成矿区域,开展1:50重磁测量、l:20万和1:5万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扫面;在发现的重磁异常(含Cr的超基性岩,含Cu、Ni的基性-超基性岩)和目标矿种元素及组合异常(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基础上,确定异常源和矿床靶区;针对不同矿种和成因类型的矿床靶区,采用不同的大比例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填图,对确定的矿体或矿化体进行槽探和钻探施工,以期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体。在全部找矿过程中,特别是对内生矿产,每一阶段都必须进行构造分析和找矿标志分析,这是找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独山锑矿集区是中国泥盆系锑矿重要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先后在区内发现探明了1个大型、2个中型、5个小型及13个锑矿(化)点。在系统分析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总结了独山锑矿集区地层及岩性、构造、蚀变、地球化学、遥感、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在半坡锑矿床深部找矿中,运用"CSAMT解译封闭高阻体+成矿断层"地球物理标志,结合钻探工程发现了新的隐伏锑矿体,实现了深部隐伏矿找矿突破。通过综合研究地物化遥异常信息,依据勘查标志,圈定和优选出丰坡外围、弄江—贵修—甲拜—贝达地区、维寨地区三个找矿靶区。在今后综合勘查中,通过探测技术的优化集成和老(矿)点新评,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7.
成杭新等在中国发现了三个规模巨大的Pt、Pd地球化学巨省(成杭新等,1998,2000;Cheng Hangxin等,1999),即川-滇-黔-桂Pt、Pd地球化学巨省、新疆-甘肃-青海Pt、Pd地球化学巨省和西藏鸭鲁藏布江Pt、Pd地球化学巨省,对中国的Pt、Pd找矿引起了广泛关注(赵传冬,2001;李晓敏等,2003;李生盛等,2002;代世峰等,2003;成杭新等,2003;王登红,2003;张光弟等,2002).  相似文献   

8.
农都柯银金多金属矿是与义敦三叠纪火山岛弧的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它的发现是在义敦古火山弧上贵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了农都柯多金属综合异常,为找矿确定了靶区.对异常的踏勘发现了矿化转石,对异常浓集中心的加密土壤测量和探槽验证发现了矿体.在勘查中,利用矿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刁理品 《地质与勘探》2010,46(1):120-127
通过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普晴锑金矿勘查区中的实施,确定各元素异常下限值为Au7×10-9、Sb10×10-6、Cu200×10-6、As30×10-6,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圈定4个找矿靶区,确定了各靶区的主要找矿矿种,对各靶区进行了必要的山地工程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践证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方法在本区是有效的,认识到在当前老矿区外围找矿中成矿元素弱异常、多元素组合弱异常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在此基础上较系统的总结了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1.
红石砬铂矿地球化学异常组分简单,仅发育Pt和Pd的强异常,部分伴生Au异常,不伴生Cr、Co、Cu、Ni、V、As、Sb、Ag、Pb等元素异常。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Pt、Pd的分布和异常模式与铂族矿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及其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有关。矿体出露地表时,Pt、Pd呈强异常分布,异常的w(Pt)/w(Pd)比值与矿石中w(Pt)/w(Pd)比率基本一致;隐伏矿体上方,Pd有明显的浓集,w(Pt)/w(Pd)比值小于地表矿体。表生环境中,Pt、Pd可以呈矿物碎屑、可溶态等多种形式迁移,在疏松沉积物中形成异常。因此,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铂族矿床。  相似文献   

12.
在杨柳坪Cu-Ni-PGE矿田进行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该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指示元素有:Pt、Pd、Cr、Ni、Cu、Co、Ag、Cd、Sb、Pb和Zn,异常具有空间分带特征,即:从矿床向外的异常元素依次为Pd、Pt-Cr、Ni-Co、Cu-Cd、Ag-Zn-Pb、Sb.因此在筛选1:20万区域化探异常时,不但要考虑成矿元素的异常强度和规模,而且还要考虑其它指示元素的异常强度和规模.同时也说明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可作为铂矿区域普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C), trace element and platinum-group element (PG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the Nayong area,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polymetallic Ni–Mo–PGE mineraliz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umerous elements are enriched in the polymetallic ore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nearby black shale, particularly Ni, Mo, Zn, TOC and total PGE, which can reach up to 7.03 wt.%, 8.49 wt.%, 11.7 wt.%, 11.5 wt.% and 943 ppb, respectively. The elemental enrich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Zunyi and Zhangjiajie areas except that the Nayong location is exceptionally enriched in Zn. Where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observed between the ore elements of the polymetallic ores, no such correla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 black shale. These positively correlated metallic elem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Co–Ni–Cu–PGE, Zn–Cd–Pb and Mo–Tl–TOC.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se elements suggest that Proterozoic and Early Palaeozoic mafic and ultramafic rocks, dolomites and/or Pb–Zn deposits of the Neoproterozoic Dengying Formation and seawater could be the principal sources for Co–Ni–Cu–PGE, Zn–Cd–Pb, and Mo–Tl–TOC,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patterns of PGEs with Pd/Pt, Pd/Ir and Pt/Ir indicate that PGE enrichment of the polymetallic ores is most likely related to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fic rocks. In contrast, PGE enrichment in the black shale resembles that of the marine oil shale with terrigenous and seawater contributions. Our investigations of TOC, trace elements and PGE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multiple sources along with submarine hydrothermal and biological contributions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ymetallic Ni–Mo–PGE mineralization in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across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大量的以Fe,Cu,Pb,Zn,W,S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铅锌矿床便是其中之一。文章通过对维宝矿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化探异常特征,以及铅锌矿赋矿地层、产出特点、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分析,认为维宝地区具备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Pb-Zn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归纳出铅锌矿床的找矿标志,建立了铅锌矿床的经验找矿模型;指出了区内铅锌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床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伍军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10,31(3):449-455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预测潜在大型矿集区是寻找大型矿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在全区共圈出面积大于1000 km2银的地球化学省40个, 其中具有良好Ag-Pb-Zn综合异常的有31处。内蒙已发现的4处大型银矿有3处位于地球化学省内, 已发现的11处中型银矿有10处位于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内, 这说明大型银矿与地球化学省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型银矿区银异常强度(异常内银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利用面金属量模型和地球化学块体模型对31处潜在的大型银矿区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金平断块及其矿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臣兴 《云南地质》2002,21(3):256-265
金平断块是哀牢山成矿域东南地区最有利的成矿带,成矿与断裂带关系密切,矿带的展布亦严格受构造控制。金平断块可划分为四个元素异常集中区,集中了金、银、铜、铜镍、铜钼、铅锌、铌钽、铂钯等金属矿产和元素异常。每一区有不同的元素组合及矿产。目前,金、铜镍、铜钼等已进行开发利用,铜、铂钯、铌钽、铅锌等已获找矿信息,矿床潜力巨大,矿业开发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成矿理论研究及矿床综合评价滞后,极大阻碍该区矿业开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相似文献   

18.
张洁  杨柯  赵传冬  刘应汉  成杭新 《现代地质》2015,29(6):1371-1376
与基性-超基性岩相比,我国的峨 眉山玄武岩具有高含量的Pt、Pd地球化学背景。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分辨出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Pt、Pd地球化学异常,是我国Pt、Pd找矿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在贵州西部开展的1∶5万 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采用岩石背景衬值法可有效区分岩性和矿致Pt、Pd异常。在红岩村附近茅口组灰岩与玄武岩接触带及北东向断层的复合部位圈出了浓度分度清晰的As、Sb、Hg、Pb、Cr、Ni、Pt、 Pd组合异常,推测在该组合异常下方可能存在一个赋存有Pt、Pd矿的隐伏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脉)。  相似文献   

19.
青城子矿田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永坤 《地质与资源》2002,11(2):109-118
对青城子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元素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形迹进行研究,探讨青城子矿田的成因,表明青城子矿田属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并提出青城子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以及元素的水平、垂直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临安西天目地区地处早古生代扬子被动陆缘和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陆缘构造叠加区域.该区发育碳酸盐岩建造,有大量的脉岩出露,环形、放射状断裂构造发育,具有面型蚀变及铜、铅、锌、金等多个矿(化)点;重磁等物探信息显示,该区深部发育EW向深断裂和隐伏岩体;化探扫面揭示,区内钨、钼、铋、铜、铅、锌、金、银、砷等元素背景高;自然重砂调查反映,白钨矿、铅族、钼族等重砂矿物组合具有异常显示.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及物、化、重砂异常等信息,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低温热液型钨、钼、铜、铅锌、金银等多位一体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