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0,(13):22-24
日食和月食是体现日、地、月关系的比较常见的天文现象。2009年为全球天文年,各种天文现象彷佛在庆祝似的一起来凑热闹。去年全球有一次日环食、一次日全食、一次月偏食及三次半影月食现象,其中7月22日上午的日全食,全食带起自印度,横贯我国西藏南部和长江流域,最后结束于南太平洋,成为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奇观。  相似文献   

2.
熊曳  陈实 《地理教学》2011,(14):46-48,61
一、Stellarium简介 Stellarium是一款虚拟星像仪的计算机软件。它可以根据观测者所处的时间和地点,计算天空中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的位置,并将其显示出来。它还可以绘制星座、模拟天文现象(如流星雨、日食和月食等)。Stellarium可以用作学习星空知识的教具,它拥有高质量的画面,可以为一些章节的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Stellarium本身也可以作为地理多媒体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3.
天文辐射是辐射计算、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重要的起始参量,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使实际起伏地形下获得的天文辐射与水平面上获得的天文辐射有一定差异。确定实际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是比较困难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建立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 m×100 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分析了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2)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年总量平均为481.7~13 041.8 M J/m2,1月、7月天文辐射分别为0.0~1 244.7 M J/m2、0.0~1 264.8 M J/m2。(3)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虽然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1月比太阳高度角较高的7月相对较大,但因为7月水平面获得的天文辐射的强度相对较大,7月局地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依然显著。因此,贵州高原起伏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4):F0003-F0003
2009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中国河南告成观星台列第二位。这九大神秘古观象台分别为:1.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2.中国河南告成观星台。3.韩国庆州瞻星台。4.墨西哥奇琴伊察天文台。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1,(4):64-64
2011年农历辛卯兔年即将到来。天文专家介绍说,同农历庚寅虎年一样,即将到来的农历辛卯兔年也是平年,只有354天。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农历兔年从2011年2月3日开始,到2012年1月22日结束,共354天。  相似文献   

6.
刘南威  李竞  李启斌 《地理科学》2005,25(6):748-753
从航海天文角度研究了《郑和航海图》的价值。《郑和航海图》是中国古代航海经验的结晶,它既是郑和等人航海实践的记录,又是宋、元时代牵星航海经验的总结。文章推算出牵星术"一指"相当于天体高度的1.9°。同时考证出以"指"为量度单位起源于战国时期,证明中国的天文导航技术由来已久,且独具特色,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8,(5):46-46
据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证实,两名研究人员周旭和朱镇熹,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攀上南极大陆之巅“冰穹A点”,这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登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在该点安装并调试了我国首架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并建立起一座天文自动观测站(PLATO)。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共同参与。目前,两人已随队安全撤离冰穹A,望远镜已可与卫星和地面配合,实现自主工作。在接下来的近百天内,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长时间夜幕笼罩正是光学观测和图像拍摄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李红华 《地理教学》2011,(24):48-49,22
天文学是一门充满奥秘的学科,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兴趣所在,特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开展天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抬头仰望可以引起他们无限遐想的星空,可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无穷奥秘的兴趣。开展天文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天文知识、天文制作、天文观测,以及通过参观、访问、宣传等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校实践,谈谈中学开展天文社团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 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 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有幸参加了今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七日在北京西山饭店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地震、天文、气象、空间、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地球物理、海洋、水利和地理十一个学会联合发起的。正式代表一百八十人,列席代表十一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马世骏、黄汲清、马杏垣、叶笃正、王缓琯、何泽慧、胡厚宣、翁文波、黄秉维、程裕祺、罗钰如、周秀骥等参加了会议,不少科学家作了专题报告。提交给会议的二百多篇论文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五类:天文地质、天文因素与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端、学校地理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地理教科书的涌现,几乎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步.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材料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了解到,随着第三批天文学家奔赴南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我国在南极冰穹A建立天文台的目标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丁树荣 《地理教学》2010,(7):34-37,39
2009年7月22日,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在大约5个小时之内,日食带横扫过东半球。月球的影子首先降落在阿拉伯海上,然后穿过印度经西藏中部向我国的长江流域、东海和琉球群岛等区域移动。……这次日全食既是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壮观完美的一次日食,也是公元2132年前全球日全食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正由薛凤旋教授和刘欣葵教授撰写的专著《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发行。两位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北京数百年作为国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史,发掘了北京规划建设的中心理念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提供了许多规划和建设北京的独到见解。(1)作者认为,明堂聚集了观察天文和气象、厘定历法、祭祀、颁布政令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建都的原始模型,都城是在明堂之基础上发展来的。作者从都城的宏观选址、城廓的方向、都城内部  相似文献   

15.
对等辐照方位与建筑朝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计算并分析了墙面可照时间和天文辐射日总量及其随坡向的分布,从中发现,存在东西对称的方位,在该方位上墙面的可照时间或天文辐射日总量在冬夏半年各自对应的太阳赤纬时都相等,称之为对等日照方位和对等辐射方位,统称为对等辐照方位,并且,在对等辐照方位以南的各方位上冬半年的可照时间(天文辐射日总量)大于夏半年对应太阳赤纬时的值,而对等辐照方位以北各方位的情况相反,因而对等辐照方位可作为适宜建筑朝向选择的临  相似文献   

16.
Authorwar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利用它的超强编辑环境,再配合图像、声音和视频处理软件.可以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多媒体课件。在此以“日食与月食”的制作为例.介绍一下利用Authorware创作课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重庆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结合DEM引入天文辐射和高程,研究了重庆地区的多年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并采用独立于观测站外的气象哨的多年月平均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天文辐射和高程的气温分布模拟,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形遮蔽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天文辐射的引入较好地把地形对气温要素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是对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山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09,(11):39-39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世界。中国科学院应苏联天文委员会之邀,组织南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对这颗人造卫星进行观测。10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钱学森、赵九章等著名科学家建议我国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于希贤 《地理研究》1986,5(3):95-99
我国地理学史的专著较少,近四十多年来一共出版过四部《中国地理学史》 (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书籍。最早问世的是王庸先生的《中国地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八年之后,此书于1955年再版。作者在“再版的话”中说:“在这十八年中,没有同类的书出版过”。此书的宗旨是“宁受钞袭之议,不作明快宽博之论”。这表现出作者笃实的治学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由于时代局限,纂集的功夫多,而对其引证的文献,进行地理学的研究较少。但此书毕竟是第一次简述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文献。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独立的专论,地理知识往往依附于诗歌、行记以及天文、医药、宗教、玄学(哲学)以及各种经世致用的著作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