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9年7月曾发生过5.5级地震并伴有海底火山喷发的伊豆半岛以东近海震群。最近,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主任研究员笠原敬司等人的研究小组采用人工地震波勘探法查明了这一带的详细地质构造,发现伊东市地下有古代的侵入岩等。防灾研究小组使用的是可控振源法。这种方法是用载在起震车上的振动器振动地面,使其产生人工地震波,用地震仪测定人工地震波  相似文献   

2.
1989年10月旧金山地区地震后最令人可怕的景象是由煤气管道引燃而后在整个街区肆虐的大火。要是警报系统能在地震袭击一城市之前一二分钟响起警报,就能减轻这类灾害。警报可安装在诸如公用事业公司等关键场所,以便预先把煤气总管道关闭。美国全国大概有五六位科学家正在研制这种实时地震警报系统。这些系统依据的原理是:地震波要比无线电波传播得慢。通过卫星传送,这些系统能把重要设施与测量地面运动的仪器联接起来。在麻省理工学院,由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教授托克索茨(M.N.Toks(?)z)领导的小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震国,尽管历史上曾记录了许多地震灾害,但是这种地震灾害并不是仅仅留在过去的记录之中,而且也是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灾害。专家们已特别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将会给首都圈乃至其周围地区带来很大灾害的大地震,还有可能发生东海地震和南关东地震。从防灾的观点出发,准确预报东海地震和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朝日新闻》1977年3月9日报道,为了探索袭击首都圈的直下型地震,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千叶县沼南町开钻用以观测地震的深井。井深二千五百米,准备安装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和倾斜仪,以期捕捉地面上多振动等障碍而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微小变化。作为预测直下型地震的重要手段,测地学审议会和地震预知连络会再三催促开钻用以观测地震的深井。4月底完成钻井工程以后,紧接着就  相似文献   

5.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北京地区有5个以上记录台站共76个地震事件,计算北京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平均值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发现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北京地区地震波速比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因此,依据北京地区地震的波速比变化特征,可以为首都圈地区发生的中等地震提供一定程度的跟踪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6.
第三篇概述了震源机制与海啸警报的关系,指出:地震海啸同逆断层或正断层有关,而和走滑断层无关;为提高海啸警报的准确程度,必须在海啸警报系统中增加震源机制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学技术厅自1981年开始的六年计划中决定发展综合性地震防灾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发展地震预报技术的同时,把可能造成的地震破坏限制在最小限度之内。其内容是: 1.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利用光通讯方式发出大地震的警报,使人们有可能紧急避难。 2.地震发生后,通过遥测技术捕捉次生灾害的扩大情况,进行适当的避难引导。 由于地震波速度大约每秒4公里,比之光速的每秒30万  相似文献   

8.
以东京煤气公司为例,论述了高、中、低压煤气管网的地震实时防灾系统-感震自动隔断系统,地震警报系统、无线电远程监视与操作系统、远程煤气泄漏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MS9.0地震和2013年11月23日3个典型地震(近震、 远震、 深远震)为例, 对泰安地震台JCZ-1甚宽频数字地震仪及LaCoste-PET重力仪的地震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两套仪器的设计频率响应范围各有侧重, 其对地震波信号的采集能力也有所差别, 信号频谱分布也有所不同, 即地震仪卓越周期较重力仪偏小, 谱能量向高频方向集中, 而重力仪的频谱分布平坦且较地震仪响应周期大. 地震仪和重力仪对长周期地震波信号的响应仍有对应性和可比性, 对1 s以上的地震波信号均有响应, 对远震波形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 宽频带地震仪和重力仪对地震波响应的特性, 为重力观测中阶变突跳等异常变化性质的判定提供了物理学指标, 对形变观测中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的认识及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引起洼里井水位振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言 地震学家对井孔记录地震波这一现象的兴趣由来已久,Blanchard用浮子作为地震检波器,用地震仪滚筒作为记录器,对水位地震波动进行了最早的研究,他得到浮子位移与地面运动之间的比值可以表示为  相似文献   

11.
重叠地震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95年4月21—23日菲律宾地区连续发生5次Ms≥7.0的地震时,地震波叠加在一起,佘山地震台利用台上各类性能的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进行分析,以求得各次地震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震波及干扰信号在覆盖层与基岩分界面的衰减差异实验,分析了基岩类台基对地震波及干扰信号的选择性抑制的机理,提出台基抗干扰品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昭通地震台的抗干扰改造为例,给出利用多套地震仪测定台基抗干扰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地震仪可以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波信号等相关信息,为快速确定地震参数提供观测资料。但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宽频带地震仪遇到强震时经常会超出记录量程,无法完整的记录地震波波形;(2)在地震和海啸预警研究中,地震仪数据通常需要积分为位移量计算震级和海啸高度,但受仪器倾斜、旋转等因素影响,积分结果会引入许多误差,难以获得准确的地壳形变信息。以上问题都会给地震参数特别是震级的快速准确确定带来困难。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14.
加利福尼亚综合地震台网(CISN)正在为加利福尼亚州开发一种地震预警(EEW)示范系统。在加利福尼亚综合地震台网震动警报(ShakeAlert)项目中,正在检验3种算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台网的地震警报系统(ElarmS)的地震预警系统。在过去的3年中,ElarmS算法经历了大量重新评定和解决技术与方法的若干挑战。在新的生产级产品,即ElarmS第2版(简称ElarmS-2或E2)中,对算法的改进扩大到适用当前地震台网的布局,改进了硬件和软件的性能,提高了预警处理速度和警报的准确性。E2设计为模块化的代码,由改进关联器的新事件监测模块组成,可以更迅速地与少数触发关联匹配,同时也增加了几个新的警报过滤检查,从而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虚报。本文概述了这个新的在线实时系统的方法,总结了其性能。从2012年10月2日到2013年2月15日的在线操作性能来看,平均而言,在所有加利福尼亚发生的地震事件中,ElarmS系统在初至P波到达后8.68±3.73s发布预警。这一时间在台站仪器密集地区减少了2s。震级和发震时刻的标准差为0.4级和1.2s,定位误差中值为3.8km。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29次地震(MANSS3.5)中,E2成功检测到26次,发布了两次虚报。E2现正传送警报给震动警报系统,由震动警报系统发布给测试用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国的“针对所有危险的统一公共警报系统”进行了概述。作为人类在警报响应领域研究方面的新认识,该系统以针对某一特定危险的警报系统为基础,使用了标准的术语和统一的协议,针对所有危险及时发布警报。它通过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全国性合作,使更多的人获得警报信息,采取正确行动,最终防止危险成为灾害。  相似文献   

16.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7.
经验和专家的分析告诉人们:即使在大地震前20秒钟发出警报,也可以大大减少人口伤亡。 本文讨论的地震警报系统,充分利用了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比破坏性地震波(主要是横波和面波)快得多的特点,当90公里以外发生大地震时,可以在20秒前发出紧急警报。在1976年唐山地震时,假如天津市已建立了这种系统,可在大震前24秒发出警报;而北京市,则可在大震前28秒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18.
赵仕万 《华南地震》1989,9(2):34-38
近十年来,日本地震观测网有较大的改善,通过遥测汇集地震记录已相当普及。气象厅的包含东海近海和房总近海的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全国观测网;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包含东京周围三个深井的南关东、东海的高灵敏度观测网;连结九所国立大学几乎覆盖全国的微震观测网,都各自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整备着。在国立大学的观测网中,从各自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输入到各地地区中心,相邻的其他大学观测点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遥测记录,进行自动处理(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自动测定震源),处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东大地震研究所的数据库,可以从各地区中心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19.
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泰名  李世愚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327-4340
地震发生时的动态应变场,在研究地震触发、地震破裂、地面破坏、水文和岩浆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和现有的惯性地震仪观测的物理量不同.前者可以直接记录到地震发生时震源辐射的应变(应力)波,而后者记录到的是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地震频率的应变测量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①测量震源机制解理论预言的辐射4象限分布;②测量库仑应力变化;③换算成动态应力以评估地震烈度;④测量地震波的能量密度;⑤测量地震断层形变加速和形变局部化过程.用惯性地震仪的记录虽然在理论上也可以解算出动态应变值,然而种种原因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很大,往往不可接受.应变张量地震仪若能与现有的惯性地震仪配套起来,形成大规模台阵,则有可能推动应变地震学的诞生,在地震观测和地震学科领域引起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冈田义光教授及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研究协调官员们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日本首都圈直下型地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