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塔里木盆地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玉柱 《现代地质》1992,6(1):39-4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已有40年的历史,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油气成果。特别是1984年塔北沙参2并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首次重大突破,而后,该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出现了新高潮。从1988年以来又连续实现了新构造、新层位上的新型油气藏的重大突破。笔者从油气资源、构造条件、成藏条件等方面论述该盆地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甘肃省玉门市榆树沟北山基性、超基性岩地质、物探勘查的基础上,对勘查成果存在认识分歧进行探讨,并得到钻孔验证。主要包括榆树沟山及其附近地质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还是蛇绿岩所在的洋壳海盆;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的专属性和系列性,是含铜镍矿及铂族(PGE)矿有关铁质超基性岩,还是含铬铁矿(化)超镁铁质蛇绿岩。高精度磁测和激电组合异常形成机制以及在岩体含矿性评价中的作用,激电异常高激化、中高阻是反映星点状、稀疏浸染状硫化物,还是基性、超基性岩中普遍存在的磁铁矿;CSAMT低阻带是超基性岩体底部岩浆熔离型铜、镍块状硫化矿反映,还是虚假异常"过渡区低谷"。  相似文献   

3.
程迁群  汤俊  何灿  刘传高 《地球学报》2013,34(S1):71-75
新安里镍矿经过四年的勘查工作, 探获一中型镍矿床。新安里镍矿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南段之金平断块中, 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内,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通过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类型初步认为属产于超基性岩中的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 找矿标志为岩体分异程度、构造条件、物化探异常。有助于在云南其它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中寻找同类型镍矿床。  相似文献   

4.
基于东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壤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田空间位置之间建立模型,构造最优的油气资源预测模型. 以土壤54项地球化学指标以及XY坐标值共同作为模型输入层,以样本是否在油气田内(1代表油气田内,0代表油气田外)作为模型输出层,基于随机抽取的油气田内和油气田外各500个土壤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结果显示,多次训练后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0%左右,说明该模型分类效果较好,可用于油气资源预测. 利用该模型获得了松嫩平原11 291个土壤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绘制了油气资源预测图. 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对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地质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技术探测油气田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田的具体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导致在油气储边缘的油(气)水界面附近形成氦与镭(氡)富集。上升的地下水流使上述元素的富集可能反映到近地表部位,呈环状分布于油气储边缘。在油气储正上方则显示这些元素的低场区,这是可能应用核技术勘查油气田的基础。我国和国外在油气田上的实测结果证实了上述论断。  相似文献   

6.
富宁县那纳矿区为铁、铜、镍多金属矿床,矿床受基性-超基性岩体控制。其中磁铁矿体一是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二是赋存于岩体内的灰岩捕虏体中;铜、镍矿体分布于岩体下部膨大部位,前者为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高中温热液交代而成;后者为岩体自身熔离分异而成。建立起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化探勘查模型,对矿区外围勘查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李四光教授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①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成生发展历史及构造体系的划分;②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确定含油气区—选择油气富集带—寻找油气田—评价油气田全过程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沙雅隆起是一个油气富集带;③首次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重大突破;④初步总结了构造体系控油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8.
曹亮  李宏  段其发  周云 《中国地质》2020,47(2):544-54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雪峰山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分布广泛(图1),湖南省陆续开展了几个针对基性-超基性岩镍钴铜金矿床找矿的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通道县长界岩浆硫化物型镍矿为典型代表。目前该区勘查程度较低,矿化控制程度不足,探获资源量小,但  相似文献   

9.
油气自电法(OGSP)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田上方地表,存在着与油气田对应关系良好的负电位天然场,但在对其观测的过程中,"接地电位"、"日变"等可严重影响对油气自电异常的解释和方法的应用效果.数据采集精度和处理技术问题,已成为影响该方法勘查油气有效性及可靠性的"瓶颈"问题.我们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铜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长义 《地质学报》1998,72(1):76-82
本文根据对中国近30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研究,概述了不同成因类型铜矿的Cu的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影响Cu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的主要因素,认为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并不总是与矿床规模成正比,提出了内生铜矿的勘查地球化学分类,总结了与火山岩、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矿田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评估结果显示,北极油气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阿拉斯加、挪威、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不同国家和地区北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特点不同,在新形势下可能还会发生变化。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俄罗斯北极地区已日渐成为中国重要油气供应地之一。综合分析几个主要北极国家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与中国目前参与北极油气开发利用的情况,对未来中国如何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将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极油气开发的长期合作伙伴,与其开展项目投资、技术入股、航道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我国截止到2011年基本覆盖陆域及部分海域的航磁数据编制的全国航磁系列图为基础,以航磁反映的区域磁场和磁性基底起伏特征为依据,汲取主流大地构造观的划分理念,以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动力学思想为指导,以磁场反映的构造特征为切入点,结合重力、遥感、地质资料对中国陆域构造单元进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4个级别:一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区和造山系,共划分出8个;二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弧盆系和地块,共划分出32个;三级构造单元为盆地、坳陷带(区)和隆起带(区),共划分出85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隆起和坳陷,共划分出332个。本划分方案旨在为油气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及油气勘探提供一份地球物理资料。文中重点讨论了一、二级构造单元界线厘定的磁场依据及与前人划分存在的不同之处,而三、四级构造单元完全依据磁场及磁性基底起伏情况进行划分,并在盆地和坳陷区给出了深度信息,这为油气勘探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借助丰富的航磁信息提示出一些地质构造方面难解现象,供同行专家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abbreviated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prima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u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nergy resource cooperation, including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has undergon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contains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gas, coal, uranium, iron, copper, gold and manganese ore resources. Among these, Africa holds 7.8% of the world’s total proven oil reserves.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Africa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ith an overall low exploration degree and small consumption demand. Nigeria and Libya contain the most abundant oil resources in Africa, accounting for 2.2% and 2.9% of the world’s total reserves, respectively. Nigeria and Algeria hold the richest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Africa, occupying 2.8% and 2.4% of the world’s total reserves, respectively. Africa’s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gypt, Sultan and Western Sahara regions in the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Gulf of Guinea, Niger River and Congo River area in the western Africa. The Russia–Central Asia area holds rich petroleum resources in Russia,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The potential oil and gas areas include the West Siberia Basin, East Siberia Basin and sea continental shelf in Russia,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Caspian Basin in Kazakhstan, the right bank of the Amu-Darya Basin, the East Karakum uplift and the South Caspian Basin in Turkmenistan, and the Amu–Daria Basin, Fergana Basin, Afghan–Tajik Basin and North Ustyurt Basin in Uzbekistan. The Middle Eas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and Arabian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nd the main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clude Saudi Arabia, Iran and Iraq.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s a new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center, with rapid growth of oil and gas demand. In 2012, this region consumed about 33.6% of the world’s total oil consumption and 18.9% of the world’s total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which has been ranked the world’s largest oil and gas consumption center.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China, Indosinian, Malaysia, Australia and India. The abundant European proven crude oil reserves are in Norway, Britain and Denmark and also rich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Norway, Holland and Britain. Norway and Britain contain about 77.5% of European proven oil reserves, which accounts for only 0.9% of the world’s proven reserves. The Europe includes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of the Voring Basin, Anglo–Dutch Basin, Northwest German Basin, Northeast German–Polish Basin and Carpathian Basi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ource rocks, reservoir rocks, cap rocks and traps for the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the potential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targets in the Belt and Road are mainly the Zagros Basin and Arabic Platform in the Middle East, the East Barents Sea Basin and the East Siberia Basin in Russia–Central Asia, the Niger Delta Basin,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and the Australia Northwest Shelf.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theor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resources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陈其慎 《地质与勘探》2018,54(6):1091-1098
从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性、运输通道风险和进口量占世界比例四个指标入手,构建了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00年至20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过去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通过分析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不断提高的原因,研判未来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趋势,提出了提高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建议:一是努力提高核能、太阳能、水电、风能等新能源供应比例,力争到2030年将石油消费量控制在总能源消费的13%以内;二是全力保障中东石油供应安全,持续推进中俄石油资源合作,巩固、提升中亚石油资源供应能力,加强与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石油合作;三是平衡多渠道来源,到2025年,力争进口来源实现中东1/4,俄罗斯及中亚1/4,美洲1/4,非洲及东南亚等地1/4,真正实现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气资源对外依赖度加大,中国的油气勘探已经拓展到深层和超深层领域,并相继在中西部盆地发现了塔河、普光、安岳、靖边、顺北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展示出广阔的勘探前景。中国已探明的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与全球的有很大差异,经典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这类油气田勘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需要完善和发展。通过调研和比较全球已探明的碳酸盐岩和砂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发现它们的油气来源条件、油气藏形成条件、成藏动力、演化过程特征等类同;同时,发现碳酸盐岩和砂岩油气藏的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变化特征、孔渗结构特征、储层物性下限、油气藏类型等有着很大不同。中国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与全球的相比较具有五方面差异:地层年代更老、埋藏深度更大、白云岩储层比率更大、天然气资源比率更高、储层孔渗关系更乱。中国已经发现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成因类型可以归为五种:沉积型高孔高渗油气藏、压实成岩型低孔低渗油气藏、结晶成岩型低孔低渗油气藏、流体改造型高孔低渗油气藏、应力改造型低孔高渗油气藏;它们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分别与地层沉积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地层压实和非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成岩结晶和非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流体改造介质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应力改造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等密切相关。中国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发展的有利领域和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三个:一是低热流盆地浮力成藏下限之上自由动力场形成的高孔高渗常规油气藏;二是构造变动频繁的叠合盆地内外应力和内部流体活动改造而形成的缝洞复合型油气藏;三是构造稳定盆地内局限动力场形成的广泛致密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改造类非常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它们叠加了早期形成的常规油气藏特征,又具有自身广泛连续分布的非常规特征,还经受了后期构造变动的改造;复杂的分布特征,致密的介质条件和高温高压环境使得这类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槽岩体由纯橄岩—辉橄岩组成,具层状构造,韵律结构发育。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普遍强烈塑性变形,具地幔岩结构特征。岩石化学成分既有阿尔卑斯型,又有层状型超基性岩特点;岩体内豆荚状、层状铬铁矿并存,岩体呈现特殊的二重性特征。现认为岩体是由地幔岩部分熔融分凝后的难熔残余物组成的“晶粥”,侵位于地壳内,形成“晶粥体”,经堆积作用成岩。大槽式超基性岩是含铬层状杂岩和铬铁矿的新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9.
低温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其变质演化对于认识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弧地壳的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西南天山造山带发育了世界上少有的经历过深俯冲作用且具有洋壳属性的典型低温超高压变质地质体。近几年来对该造山带中的超高压变质岩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变基性岩和变沉积岩系岩石中柯石英的普遍发现,直接证明西南天山变质蛇绿混杂岩曾经俯冲到上地幔深度,且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与热力学模拟结果一致。柯石英的稀少以及大量不同类型柯石英假像的存在,说明在折返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退变质叠加,只有刚性较大且没有经历碎裂-愈合作用的矿物(如石榴石)才有可能保存柯石英。综合岩相学证据和相平衡计算结果,确定西南天山造山带北部的高压地质体(即哈布腾苏-科布尔特单元)整体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部的高压地质体峰期压力未达到柯石英稳定域。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地体的空间分布特点指示了古天山洋由南向北的俯冲极性。这些基础岩石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揭示冷俯冲带的深部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建立中亚南天山造山带演化的精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震  黎江峰  吴巧生  周娜 《地质通报》2018,37(7):1374-1378
通过文献梳理建立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优化了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衡量出中国天然气安全指数,通过设立高、基准和低3种情景方案,运用PSO-SVM模型对2020年中国天然气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价期内,中国天然气处于不安全程度,天然气安全指数呈现先波动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2)不同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及与之配套的能源政策能够显著影响中国天然气安全发展。建议中国政府加强对天然气等能源政策的干预力度,以便更好地发挥上述政策和措施在提高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