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Y曲线后发现,桩侧土体在横向荷载达到或接近极限土抗力后会发生塑性流动或软化。因此,极限土抗力的合理取值将影响桩侧土体的稳定性分析。将横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解问题简化为二维解处理,并运用土体塑性极限分析理论,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和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机动许可的应变率场和静力许可的应力场,推导出横向荷载作用下适用于粘性土的桩侧极限土抗力的上、下限解。利用南海某平台场址的工程地质钻探资料,计算了横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极限土抗力的真正极限荷载(Pu),并与由典型的P-Y曲线计算的Pu值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排水抗剪强度较大的土层,由极限分析上、下限解计算的Pu值与由Reese硬粘土P-Y曲线、Matlock软粘土P-Y曲线和Sullivan统一法P-Y曲线计算的Pu值相差较大;在不排水抗剪强度较小土层,由极限分析的上、下限解计算的Pu值和由其它几种典型的P-Y曲线计算的Pu值吻合较好。极限分析上、下限解受深度影响,深度对桩侧极限土抗力的影响是随其增加而逐渐增大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的极限土抗力上、下限解的合理性较好,这对高层建筑、核电站、近海采油平台、海岸码头等建筑工程的桩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桩是地基土在桩靴荷载作用下发生连续的塑性破坏的动态过程,当地基极限承载力等于桩靴荷载时插桩完成。经典土力学极限承载力理论对土体潜在滑动面做了假设,无法有效分析土体内部的破坏过程。本研究应用有限元法(FEM )对插桩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地基土的破坏机制以及中间荷载下土体的应力、应变情况,通过和各理论公式计算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基础宽度与硬土层厚度的比值 B/H越大,下卧软土层越容易发生塑性破坏,极限承载力明显下降,当B/H<0.286时,可以忽略下卧软土层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海固定平台碰撞的准静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增量有限元方法结合极限分析的概念,研究近海固定平台碰撞的静力强度。文中综合考虑了平台结构在碰撞加载过程中的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建立了以广义应力表达的圆管截面的屈服条件,采用塑性节点法(PNM)推导得到了单元的弹塑性矩阵。文中也考虑了梁柱单元的屈曲情况。本文所采用的载荷增量法结合牛顿—拉夫逊迭代,可跟踪加载过程中平台结构上塑性铰的出现,并最终获得平台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某港码头岸坡设计为例,利用极限平衡法和塑性极限分析法对边坡安全系数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改进了港口地区岸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证明了十字板剪切强度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并有效地计算海洋平台等薄壁箱型梁结构的约束扭转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薄壁梁约束扭转极限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基于塑性极限状态分析理论,提出了薄壁梁约束扭转极限状态应力分布假设,将薄壁梁视作为一系列由主要支撑构件和扶强材支撑的板格,推导了薄壁梁约束扭转极限承载能力上限的计算公式.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所提假设和计算公式的精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箱型梁模型和半潜平台的约束扭转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分析,并与非线性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海洋平台等薄壁梁的扭转极限承载力上限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胡康  杨平  刘清超 《海洋工程》2023,41(3):85-95
旨在了解箱型梁在极端循环载荷下的极限强度特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来研究裂纹箱型梁的极限弯矩,分析了5种裂纹模型,探讨了裂纹类型、裂纹位置和裂纹长度的影响。考虑了两种载荷形式应用生死单元法对双向循环弯曲下裂纹扩展进行了模拟;并将由循环载荷引起的累积塑性损伤和疲劳裂纹损伤均考虑在内。无论单向循环还是双向循环,单裂纹模型的极限弯矩均小于双裂纹模型的极限弯矩;单边裂纹是最危险的裂纹类型。进一步分析了极端循环载荷下裂纹箱型梁的极限强度折减机理,得出了极限强度折减归因于这两种损伤的耦合作用的结论,并通过其他箱型梁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刚塑性极限分析理论,按照Hill塑性破坏模式,构建了砂性海床土体运动许可速度场。对饱和不排水砂性海床上浅埋圆形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以及管道的入泥深度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浅埋圆形管道承载能力与入泥深度的上限解答。同时,为了验证本文给出的承载能力和入泥深度上限解答的合理性,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规范中常用的Terzaghi等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证实了本文上限解答与失稳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体塑性极限分析理论,推导一般黏性土地基上矩形基础承载力的上限解。为了证实上限解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数值分析,并分别与Vesic理论解和Salgado et al理论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三维矩形基础上限解能较好地计算黏性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高杰  李昕  周晶 《海洋工程》2016,34(6):74-82
运行在恶劣环境中的海底管道,往往受到内压、轴力和弯矩等复杂荷载的联合作用。腐蚀会导致管壁局部变薄,降低管道极限承载力。为保证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准确预测和分析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塑性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大应变和大变形、应力强化和材料非线性,运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腐蚀缺陷管道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全尺寸管道破坏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腐蚀管道在内压、轴向压力和弯矩相互作用下的失效模式和极限弯矩承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进行了腐蚀缺陷几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内压和初始轴向压力会显著降低腐蚀管道的极限弯矩承载力,并且影响最终的失效模式;在腐蚀缺陷几何尺寸参数中,腐蚀宽度比腐蚀深度和腐蚀长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近海固定平台碰撞强度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近海钢质固定平台受碰撞时的承载能力。从塑性力学极限理论中的上下限定理的对偶原理出发,作者提出用对偶变分原理求解圆柱薄壳极限载荷的新理论,提出用逐步逼近-惩罚线性规划求解空间刚架的极限载荷的新方法。作者也推导了变截面、线性运动强化材料的两端刚固梁的力-位移计算公式。最后全面地综合分析和计算了平台结构受碰撞时的三种变形(腿柱局部变形,腿柱总变形及整个平台的变形),从而获得平台的塑性变形能。本文为设计师进行固定平台的碰撞直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和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升式平台插桩是地基土在桩靴荷载作用下发生连续塑性破坏的过程,当地基极限承载力等于桩靴荷载时插桩完成。经典土力学极限承载力理论对土体潜在滑动面做了假设,无法有效分析土体内部的破坏过程。因而,研究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对单一地层中插桩时地基土渐进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Skempton、Terzaghi公式计算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同时对插桩深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罗强  栾茂田 《海洋工程》2013,31(6):30-36
在主应力方向的旋转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存在着非共轴现象。基于屈服角点结构非共轴理论,建立了一种非共轴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子程序UMAT,将该模型运用到有限元数值计算中。首先,对中密砂单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及其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然后,针对偏心荷载作用下条形浅基础荷载-变形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对荷载-位移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共轴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增长速度滞后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的增长速度;在地基变形的初期,非共轴现象比较明显,主应力方向的减小速度要滞后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的减小速度;随着地基沉降的增加,非共轴现象逐渐减弱;非共轴模型与共轴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应变硬化情况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高应变法对某专用码头大直径钢管桩进行动力量测及CAPWAPC法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及该地区停锤标准,供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非黏结柔性管接头安装时,由外管套扣压变形而引起的接头排气孔变形问题,研制了新型非黏结柔性管接头,不仅避免了排气孔的变形,而且提高了排气孔处的结构强度。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管接头的扣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新型管接头的结构设计合理有效,从而为非黏结柔性管接头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强  贾虎  栾茂田 《海洋工程》2014,32(4):72-81
在土体主应力方向的旋转过程中,主应力方向与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存在着非共轴现象,非共轴现象对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二次开发,将角点结构非共轴理论应用到有限元程序ABAQUS中;对密砂单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共轴现象及其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圆形浅基础作用下饱和密砂地基荷载-变形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离心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非共轴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共轴现象对浅基础地基荷载-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当选取合理的非共轴塑性模量时,非共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有限元法在海洋结构管接头应力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种能较好地模拟管接头结构、基于三维等参元和三维相对自由度壳元的组合模型的有限元格式。为减少工作量和提高计算效率,还采用了子结构技术。T型和Y型接头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两者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17.
法向承力锚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深海工程的系泊基础,其极限抗拔力是锚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指标。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法向承力锚的极限抗拔力,其一是基于塑性上限分析理论;其二是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方法。与已有的经验公式相比,所建立的计算模型不仅可考虑海床土性质,还能反映锚板定位(嵌入深度及角度)以及系缆力角度对锚极限抗拔力的影响。在与已有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还特别对锚板的嵌入深度、角度以及系缆力角度变化对极限抗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一个塑性环—梁模型来模拟海底管道在屈曲传播过程中的纵向过渡段,利用能量原理,借助一些计算技巧,导出了屈曲传播压力.过渡段长度以及塑性铰位置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通过迭代技术求得了屈曲传播压力和过渡段的长度。由于考虑了纵向过渡段塑性弯曲的影响,作者提出的模型较以往的环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文中对不锈钢和铝两种材料的管道,以及不同的几何尺寸,分别进行了计算,所得的结果比以往文献中所得的预测值更接近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电化学腐蚀原理,制备不同均匀腐蚀程度的海工高强度结构钢NVD36试件,对腐蚀试件进行了拉伸试验,得到了钢材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钢材NVD36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屈服应变、极限强度、峰值应变、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极限应变)都在逐渐变小,屈服平台长度和强化应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强屈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当腐蚀质量相同,试件出现明显点蚀时,NVD36钢材的拉伸性能有所退化。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建立了腐蚀后海洋结构钢应力-应变三折线模型,并对拉伸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7]中所提出的穿越埋设管线的模型基础上,根据共振条件,讨论了海底管道的极限冲刷长度的计算问题。为实际使用方便,文中给出了有关系数表格,且以计算例题说明其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