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东生  朱海之 《地质科学》1959,2(6):178-181
三门系,是我国第四纪的地层之一。三门系的命名是根据在河南三门峽所看到的剖面而起的。最初正式应用三門系見于1923年出版的“中国北部之新生界”一书,到現在已有36年的历史了。許多年来不少人对三門系的地层、动植物化石、沉积和其遭受的新构造运动等都做过研究。可是关于三門系的时代,三门系的上、下界限,以及三門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等問題却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自建国以来在生产建設中大量地貭工作的开展及許多新資料的陸續发現。  相似文献   

2.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流人海的黄河发育,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黄海陆架的演变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是综合反映东亚构造地貌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大地质事件。从宏观上看,只有晋豫间的三门峡基岩河谷被贯通,才称得上黄河干流形成。现今黄河三门峡水库区是经典的三门系分布区,古三门湖的粗碎屑沉积物来自北边的中条山和东南边的帽山。以三门系沉积终结为标志的古湖消亡,是东流黄河得以形成的前提。山西平陆黄底河地层剖面,相当完整而正确地表示了三门系的层序和层位。湖相和河湖相三门系的最高层位应为厚的36m的白砂层,其上盖有薄层砾石并发育浅红色风化壳,上覆无明显古土壤层的黄土。白砂层从黄底村向东尖灭,向西增厚,其中见砾石透镜体和粘土夹  相似文献   

3.
从汾河谷中观察与从潼关以下黄河谷中所见者相符即此二谷中第四纪地层显然分为二段在下者为三门系其时代为上新统之上部或更新统即洪积统之下部在上者为主要黄土(以後续成者不计)其时代属更新统之中部或上部在汾河谷之中心山门系砂砾较多每呈洪水冲积之状但在岸旁斜坡则成黄土例如插图3A 所示者其黄土之下部似实与三门系相当盖此带红色之黄土中曾得含有?齿类骨之结核此物昔曾见于甘肃陕西黄土之底部而呈曾经搬移之状可见含此之层当在真正黄土之前动物骨中又有一种与泥河湾所见同凡此皆证明其非真正黄士也因此可知三门系同一时代能呈不同之状态在三门者为河成在泥河湾者为湖成而在汾河谷中则又见其有洪水冲积及黄土状之二态为三门系之下为蓬蒂层)Pontien)亦能呈诸状态成土状时则为含三趾马之红土成洪水冲积老汾河峡谷及河南新安陕西榆林曾见之潼关含Melania 之层为其湖成态茲将蓬蒂期三门期及黄土期三期之各种变态列表如下蓬蒂期之蜗牛往往较大壳呈被溶状中有方解石结晶壳色深褐若黄土中之蜗牛则常极洁白热河以北达贲诺尔在三趾马红土以上复有白色土层亦含三趾马此系局部特别现象蓬蒂三门黄土三期为同一地质现象之错见或复见即北方各大流域之?成及充积是也三期间之分隔则似前二期间视後二期间为较显  相似文献   

4.
滑坡成因机制是深入认识、合理评价与有效防治滑坡的关键难点,其中黄土滑坡成因机制一直是中国工程地质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利用DEM,Quick bird影像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完成了宝鸡市区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详细编录与GIS制图,结合典型滑坡的钻探、物探成果,利用第四纪地质的最新成果,重建了渭河河谷构造地貌演化过程、查清了斜坡地层岩性组合、获得了新近系黏土地层工程地质特性参数和活动断裂的特征,初步建立了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的概化模型。初步研究认为:(1)宝鸡渭河北岸在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古地形由北向南渐低,古地貌由山前冲洪积平原向古三门湖变化,且古三门湖逐渐消亡,早更新世晚期现今渭河形成且主流总体向北偏移,直至全新世偏离北岸,形成现今地貌格局的地貌演化过程。(2)黄土塬边渭河北缘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正断裂系,其不仅是地下水的导水通道,而且为滑坡后壁和次级滑面的形成提供了可追踪的软弱结构面。(3)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古、老滑坡是在渭河侧蚀和地下水作用下,追踪断裂面沿新近系硬黏土界面或硬黏土层内部发生的地堑地垒式多级坡基旋转、坡体平移或复合型滑坡,是受新近系三趾马红土或三门系黏土地层和断裂控制的特殊类型黄土滑坡。  相似文献   

5.
汾渭盆地在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发育巨型内流湖泊——三门古湖。三门组是三门古湖内沉积的一套河湖相地层,同时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生代陆相地层单位。三门组沉积结束是指示黄河贯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对三门组命名地三门峡盆地黄底沟剖面的研究显示,其岩性特征及地层时代与汾渭盆地内其他次级盆地的三门组明显不同,这不利于三门组的划分和对比,也导致了学术界对黄河贯通三门峡时代的争议。最近,我们对三门峡盆地东部平陆县张村镇后沟村出露的三门组做了详细的沉积特征和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1)三门峡盆地三门组的地层特征和时代(2.7—1.6 Ma)与汾渭盆地内其他次级盆地基本一致,指示黄河袭夺三门古湖的时间大约为1.6 Ma,与其他证据揭示的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间一致;(2)之前作为三门组命名剖面的黄底沟剖面可能因黄河的侵蚀而缺失了三门组,修订后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指示该剖面可能保存了上新统游河组和上中新统灞河组。三门组在三门峡盆地多个剖面均有出露,本文建议将地层连续、界线清晰、出露最佳、有详细古地磁定年且交通便利的后沟剖面作为三门组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6.
唐俊 《探矿工程》2007,34(1):18-20
三门江大桥水中主墩系高桩承台,采用钢吊箱围堰法施工,利用简易的型钢拉压柱作为吊箱的吊挂结构,将吊箱吊挂在钻孔桩钢护筒上,施工操作简便,降低工程成本,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三门组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河三门峡水库北岸的山西省平陆县黄底沟剖面 ,较完整地保存着古三门湖湖相沉积记录。经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 ,古三门湖沉积起始于吉尔伯特负极性时中期 ,大约在 5MaB .P .;结束于布容正极性时晚期 ,结合热释光年龄 ,大约在 1 5 0kaB .P .。鉴于这套地层均属古三门湖沉积地层 ,按照岩石地层学的命名原则 ,依然称之为三门组 ,并根据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为三段 :上段以砂层为主 ;中段以粘土层为主 ;下段为底砾石层。黄底沟剖面是已知的记录古三门湖发育起始时间最早、结束年代最晚的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8.
“三门系”地层的这一名是40年以前由丁文江及瑞典人安特生命名的。在这40年过程中,曾有不少的中外专家来此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解放以后,伴随着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来此研究这一问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但在这样长的日子里,却未得出一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地区三门群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河三门峡水库北岸的山西省平陆县黄底沟剖面,较完整地保存着古三门湖湖相沉积记录。经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古三门湖沉积起始于吉尔伯特负极性时中期,大约在5MaBP;结束于布容正极性时晚期,结合热释光年龄,大约在150kaBP。鉴于古三门湖沉和只地层从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延续至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岳乐平 《沉积学报》1996,14(4):148-153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  相似文献   

11.
浙江杭州地区孝丰—三门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西走向的孝丰—三门湾断裂是浙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断裂。该断裂第四纪以来表现为左旋走滑,并水平断错了北东走向的萧山—球川断裂和东西走向的昌化—普陀断裂。这三条断裂交汇于杭州地区并造成了钱塘江的拐弯。在孝丰—三门湾断裂与北东走向断裂的交汇处曾有多次地震发生。通过在孝丰—三门湾断裂(杭州段)上布设的4 个探槽,发现该断裂附近存在一系列近于东西走向及北东走向的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这些断层活动可能是由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引起的,并调节着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减弱断裂附近应力,降低区域地震危害性。采用了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来限定断层活动时代,并采用孢粉测年对OSL 年龄进行验证。依据OSL 年龄,探槽所揭露的断层活动均发生距今1.65 万年之前,存在两次断层活动,分别发生于1.65~1.97 万年和4.2~5.12 万年。孝丰—三门湾断裂在晚更新世有所活动的认识对于杭州地区乃至整个浙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日,汝南县三门闸国土资源所在对三门闸街道办事处提名的村干部候选资格审查中,发现候选人存在违法用地行为,当即在国土资源部门资格审查栏中签注土地违法情况,并上报街道选举指导组审核。由此,六里庄村的1名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在土地部门资格审查中被否决。  相似文献   

13.
黔桂交界龙胜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上部丹洲群三门街组玄武岩系内部产出条带状流纹英安岩,与玄武岩共同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流纹英安岩具有过铝质、钙性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样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弱负Eu异常。玄武岩与流纹英安岩均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初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的特点,指示其形成于伸展裂谷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确立,结合已经发表的年代学数据,对正确进行黔桂地区地层对比、构建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青白口纪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琦 《广西地质》2013,(3):42-46
三门海天窗群景区和大石围天坑景区一样,是广西乐业-风山世界地质公园最为核心的景区。  相似文献   

15.
在对陕西渭南宋家北沟露头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对 35 个样点的初始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测试、介形类化石分类及对化石表面纹饰特征描述等,整合前人在同一剖而研究的古地磁、孢粉、盐度等资料,从多角度探讨宋家北沟新近-第四纪三门组的古环境演化,梳整了三门组下段至上段气候由温暖湿热到寒冷干燥等古环境演变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沿海(特别是河口港湾)富营养化已成为当前海洋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典型海湾--三门湾为研究对象,对三门湾湾内(SM-3)及湾口(SM-17)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研究,采用210Pb对SM-17沉积柱进行年代测定,建立年代标尺.通过对两个沉积柱多化学指标变化特征(有机碳、总氮、总磷和生物硅分布特征、生源要素...  相似文献   

17.
刘瑾  陈兴强  王平  李廷栋 《地球科学》2020,45(7):2673-2683
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内发育的河湖相三门组沉积,记录了上新世-更新世的盆地沉积历史,对认识区域古环境及盆地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个盆地三门组地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物源重建,发现2.8~2.6 Ma盆地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2.8~2.6 Ma渭河盆地由深湖转为浅湖沉积,水位下降,而三门峡盆地由河流相转为滨浅湖,水位上升.结合前人古地貌重建和区域应力反演结果,认为上新世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相互独立,早更新世两个盆地才连通,湖水由渭河盆地注入三门峡盆地,形成统一的三门古湖.对比区域构造事件和物源分析结果,认为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导致秦岭的抬升,可能是盆地及其水系演化的触发动力.   相似文献   

18.
渭南沋河宋家北沟剖面上部为黄土堆积,下部为河湖相沉积;包括全新世黄土(0.8万年)、晚更新世黄土(0.8~13万年)、中更新世黄土(13~73万年)、早更新世中、晚期黄土(73~120万年)及早更新世早期(120~250万年)三门组和晚上新世晚期(250~300万年)沈河组上部。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B/M 界限位于第8层黄土(L_8)中,M/G 界限位于沈河组与三门组过渡带的上部;贾拉米诺亚带(J)位于S_(11)—S_(12)层段,奥尔都维亚带(O)位于三门组砂层中。渭南新寺剖面作为宋家北沟剖面的补充,可接续沋河组下部层位,古地磁年龄为280~350万年。  相似文献   

19.
“查岗”     
程龙 《河南地质》2008,(11):28-28
九月五日下午两点左右,在汝南县三门闸国土资源所院内,“吱”的一声,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女士迎面驶了进来。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10,(2):F0003-F0003
西区位于三门县老城区西侧,上三高速公路出口以东,包含沙田洋、马湖洋、岭口、 统建西岙四大区块,入城一级公路、珠游溪贯穿其中,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作为县城的西大门,高速公路的连接点以及进出三门的咽喉,区位优势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橡胶、机电、工艺品、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的工业走廊,工业基础雄厚,但企业用地安排未经科学规划,比较随意、散乱,急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