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次中天山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物理量、风云2c红外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8年7月25日17时-26日08时发生在中天山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由天气尺度的冷锋暴雨云团造成,暴雨落区出现在高空西南急流轴南侧,各测站的短时强降水由冷锋暴雨云团中的中尺度雨团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1小时间隔的红外卫星云图及1小时降水量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4-5日鲁西、鲁南特大暴雨的云团特征,云团产生、发展、减弱、再生和暴雨落区与能量场的关系。另外还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展示了卫星云图与常规天气资料相结合,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云团形成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用来区别暴雨天气和强对流天气。加强对云图的正确分析及利用,及时准确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艳  王志利 《山东气象》2000,20(1):52-54
利用天气图、HLAFS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 ,分析了 1 999年 8月 1 1日山东境内的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背景、中尺度流场、物理量场的特征 ,探讨了这次大暴雨的成因 ,所得结果可供暴雨预报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根据天气系统在三度空间的配合和历史连续性,对2010年7月20日05时至21日05时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配合的物理量场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也对各家数值预报的降水落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副高后部切变线产生的降水。  相似文献   

7.
利用GMS红外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逐时自记雨量资料对1998年7月2日恩施全州性暴雨从云团演变、回波及雨团活动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区暴雨的某些中尺度特征,讨论了恩施特定的地形条件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及时空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7-8日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Tbb 资料及云图资料,对2008 年4 月7-8日发生在河南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及中、低层低涡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 Tbb 低值区及红外云图的强对流云团与强降水区域相对应.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1年台风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规资料、HLAFS格点资料和GMS-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对2001年我国台风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热带低压造成的“8.5”上海特大暴雨及0103号台风“榴莲”的强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动力学、热力学和大气层结稳定度等物理因子在这两次强暴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分析结果对实时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27"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UTC资料、NCEP资料、雷达资料、单站资料和风云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5月27日广西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物理量场、云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由冷锋、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引发的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演变、动力学和水汽条件物理因子与暴雨的关系,为今后预测这类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GMS红外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逐时自记雨量资料对1998年7月2日恩施全州性暴雨从云团演变、回波及雨团活动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区暴雨的某些中尺度特征,讨论了恩施特定的地形条件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及时空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micaps为核心,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和T106格点场资料,构造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暴雨预报因子,综合使用卫星云图,T106数值降水预报产品,本地常规资料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制作暴雨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甘肃一次区域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自动站降水、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甘肃东部发生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高空天气形势、多种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数据从不同角度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大陆高压的快速发展西进,切断高原东部的短波槽...  相似文献   

15.
“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月26~29日,江汉平原各地出现了连续3天的暴雨天气.部分县(市)出现了大暴雨。该文利用850hPa、700hPa、500hPa等中低层常规天气图资料和6月25-29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08~08时雨量实况资料。分析了“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的形成原因及特征。结果表明,“99.6”连续性暴雨的产生与中低层低涡切变及长江流域梅雨锋的稳定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 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17.
聂晶鑫  陆晓静  李蓉 《干旱气象》2009,27(2):185-189
用卫星云图、雷达对2008年8月7日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过程跟踪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实况和WRF模式风场资料进行短时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扩散东移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发生强烈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图、0.5°仰角基本速度图和风廓线产品跟踪监测,综合分析预报短时暴雨天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风云2号卫星红外资料在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GMS卫星云图结合地面雨量站资料定量估测淮河流域降水量,并结合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进行暴雨定量预测。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暴雨是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奉更对我省2005年8月12—14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及其反演资料、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几个方面分析此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的成因及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98.5.14闽北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陈世阳 《气象》1999,25(10):43-47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1998 年5 月13~14 日闽北大暴雨的形势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此次大暴雨的成因,所得结果有利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