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灰关联GM(1,N)模型的特大跨径桥梁挠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梁挠度因受混凝土徐变、温度变化、预应力衰减以及动载、振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呈动态且非线性变化。在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温度变化和徐变效应因素,建立了灰关联GM(1,N)模型,并应用于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梁挠度的分析研究中,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较高的精度,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顶升作业监控中,通常只对监测点顶升前后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由于没有考虑梁体的整体性,且观测误差和坐标变化量混杂其中,因此难以准确判断桥梁的位置及姿态的变化情况。在中山桥的顶升作业监控中,笔者基于布尔沙模型对监测点坐标及高程进行统一平差处理,获取桥梁在顶升前后位置、姿态等参数变化量的最优估值,从而为桥梁的安全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正常运营的桥梁进行相关受力动态变形监测,是对桥梁健康状况以及桥梁结构变形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以正常运营的某连续梁桥动态变形监测为背景,结合地基微波雷达和GPS对其进行了动态挠度变形监测,对地基微波雷达和GPS获取的具有工程价值的数据利用EMD算法进行去噪处理,进一步得到更有分析价值不含噪声的变形数据,并阐述了EMD算法的基本原理,选取热、估信噪比分析地基微波雷达数据质量精度,把加速度重构成挠度变形位移图,与GPS监测变形挠度对比分析,发现监测时间段内桥梁动态挠度变化在毫米级,桥梁中间的变形量大于桥梁两侧。为进一步分析正常运营下的桥梁结构变形以及寿命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曾山  曾繁祥  徐兮 《测绘通报》2011,(1):38-39,77
秉持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应用数理统计原理,针对海沧桥的挠度变形检测数据展开分析,进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获取桥梁挠度变形的正确的理论数据,通过对观测值与理论值两两比较研究,最终对桥梁竖向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5.
桥梁挠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挠度预测的复杂性,本文介绍了一种考虑温度因子影响的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并与灰色模型进行加权组合,结合长江某大桥挠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组合模型能明显提高挠度预测精度,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公路铁路两用桥大跨径钢桁梁采用桥位高强度螺栓动态拼接,精度要求达亚毫米级,是测量技术的难点。以沪通长江大桥跨横港沙112m简支梁和跨天生港336m钢拱桥钢桁梁拼装为背景,从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及改造、GNSS网基线解算、工厂制造精度管理、高墩变形应对措施、TS30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精度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复杂施工条件下大跨径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结果表明,控制网投影变形小于1mm,结构变形后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9mm,高程点位中误差为±0.4mm。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合理可行,可供同类型桥梁借鉴。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桥梁挠度测量的重要性,并结合润扬大桥工程中开展的静载试验阐述了三种大型桥梁挠度测量方法,最后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运输,桥梁安全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受桥梁自身承重、桥面移动荷载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挠度不断发生变化,而挠度异常可能会引起桥梁的结构性损伤而产生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挠度异常探测方法没有综合考虑其外部环境和挠度自身变化特征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测量数据的桥梁挠度异常探测方法。利用环境温度、桥面移动荷载及桥梁挠度计算多源测量数据特征并融合,通过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识别异常挠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异常探测精度达到88.18%,效果良好,并且优于其他典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帮助桥梁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桥梁挠度异常情况,从而提高桥梁维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卡尔曼滤波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黄腾 《测绘工程》2010,19(4):47-49
在某长江特大桥桥面挠度变形监测过程中,考虑引起桥梁挠度变化的相关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其中较重要的影响因子后,在传统卡尔曼滤波模型基础上建立改化后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从而完成相关因素的预测预报工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卡尔曼滤波对桥梁挠度变化的预测结果比传统滤波模型更加接近最终实测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有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相机真实俯仰角计算算法,结合图像快速相关匹配与定位算法,可完成桥梁挠度的快速精确测量。通过精度验证试验和挠度对比测试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结果,结果表明:①不考虑目标点真实俯仰角变化的测量方法在距离视场中心较远的位置测量结果中误差较大;②单目视觉方法测量结果与角钢作竖直向下的刚体位移保持一致;③单目视觉方法与GPS测量的挠度曲线变化趋势和测量数值基本一致。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可为今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土木工程变形测量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洪炳隆 《测绘学报》1994,23(4):259-266
某海港码头的钢引桥受外轮碰撞,钢桁梁结构受到严重损伤,为精确描述和确定该引桥的操作程度和变形情况,为经济赔偿和工程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需进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和严密的变形分析,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工程的变形观测及其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包括用极差法和数据探测法进行观测值的质量检验和粗差剔除,采用试验修正法确定不同类型观测值的权以及钢桁架梁的局部和整体变形分析等,上述成果已作为重要技术资料用该工程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元素,其外观设计更加现代化,尤其是造型美观的空间弯扭钢结构桥梁备受青睐,这对复杂桥梁的设计、加工制造和精益建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与技术挑战。本文以全球首例弯扭钢塔斜拉钢构体系桥——新首钢大桥的全数字化建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字化设计、绿色智能建造及精密测控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实现了基于“骨架+模板”的非一致倾斜空间扭转钢塔节段与变截面高腹板主梁精细化、参数化协同设计,并通过可调参数、虚拟预拼装及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保障了桥梁各构件的高精度制造与钢塔节段的高精度无应力架设。  相似文献   

14.
Bridges located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vulnerable to rockfall accidents, posing a threat to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afety in these regions. Under the coupling effect of complex environments and engineering disturbances, integrated rockfall risk simul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canyon bridge structural protection in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hases. One of the main scientific challenges in rockfall risk simulation is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ockfalls and the topography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 during consecutive contacts. To systematically simulate the integrated bridge rockfall risk,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multivariable elements coupled with rockfall risk environments and scenarios is required.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d a VGE-based integrated rockfall scenario simulation method that uses the “associated representation—integrated modelling—interactional simulation” core strategy. Our method constructs a virtual rockfall risk environment by fusing multisource data to represent rockfall factors that induce rockfall disasters, hazard-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elements at risk. We design rockfall scenarios under different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al rockfall risk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enabl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integrated rockfall risk, providing realistic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disposal of emergencies, and reducing the harm and losses caused by such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新建了大批复杂钢结构,其结构复杂,建筑体量巨大,在钢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进行精确的钢结构拼接和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需要获取钢结构部件上的特征信息。传统钢结构建筑物的安装与检测获取特征信息困难,延误施工工期。三维激光扫描可以通过大范围密集扫描快速获取钢结构的点云数据,经过处理可以获取钢结构的特征信息。本文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大型钢结构圆盘构件节点坐标获取为例,介绍了钢结构点云数据的获取和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几何位置关系的构件节点坐标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坐标系下的钢结构构件特征,从而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跨海桥梁高程基准传递的技术难题,该文阐述了GPS高程拟合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程拟合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出了GPS高程拟合的技术要点及提高拟合精度的措施。提出了基于二次多项式曲面的跨海桥梁工程GPS高程拟合方法,利用港珠澳大桥工程区域内的21个高精度GPS水准点建立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并用另外7个点进行检核。结果显示:模型的内符合精度为±8.7mm,外符合精度为±12.4mm,2个海中测量平台控制点的拟合高程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放样大有关联,测量工程与测量仪器也在不断更新,促使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越来越高。结合某高铁枢纽火车站施工放样项目,详细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测量机器人智能施工放样的方法。针对异形钢结构钢梁狭窄设站空间受限及钢结构工程施工速度快等问题,阐述了基于测量机器人设站方式及详细的放样方法与步骤,利用移动终端直接在BIM模型上选取放样点,并利用仪器自动追踪功能简化了放样流程。BIM模型与测量机器人的相结合,实现了点位的快速放样,极大的提高了放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