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知明  许坤等 《地质学报》2002,76(3):317-324
本文通过对辽西朝阳地区含鸟化石层附近侏罗-白垩系蓝旗组、土城子组、义县组地层共1252块古地磁样吕的测试与分析,建立了以上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序列,发现蓝旗组、土城子组地层的磁极性序列具有频繁的正、反极性、而义县组则为单一正极性,结合现有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对比国际中生代地磁极性年表,表明土城子组的磁极性序列相当于提塘期、基末里期、牛津期和卡洛期,其主体的地质时代应属晚侏罗世(J3),土城子组底部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J2);并且根据义县组含鸟化石层以上层位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认为义县组含鸟化石的正极性带可与M16正极性时相对应,义县组含鸟类化石层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早期,辽西白垩系/侏罗系界线很有可能位于义县组/土城子组之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西及邻区白垩纪不同剖面的磁性地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国际中生代地磁极性年表,指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的地质时代至少应老于M13正极性时(129.6Ma)所对应的地质年代,介于131.71~142.27Ma之间。综合研究表明,Swisher等通过沉凝灰岩中透长石Ar-Ar法测定的义县组含鸟化石层的同位素年龄(124.6±0.2)Ma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与生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主要包括金岭寺群上部土城子组和热河子群下部义县组。保护区鸟类化石群保存完好,仅“核心区”2km^2就共采出鸟化石约800枚,已鉴定出6属8种,创下了古鸟类研究史上鸟化石数量最多,鸟化石层位最多,埋藏密度最大的纪录,同时它们与7门18纲27类化石共存。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丰宁县北部侏罗系义县组底部首次发现鸟类化石。经对比研究,该鸟类与始祖鸟特征极为相近,但具明显进化,与新鸟亚纲存在显著差异,应为古鸟亚纲的一个新种新属,命名为丰宁河北鸟。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生代鸟类化石的首次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桂林  杨有世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4):444-448,417
河北省丰宁县北部侏罗系义县组底部首次发现鸟类化石。经对比研究,该鸟类与始祖鸟特征极为相近,但具明显进化;与新鸟亚纲存在显著差异,应为古鸟亚纲的一个新种新属,命命为丰宁河北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产于中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的一件鸟类化石标本。该标本中等大小,具有许多原始今鸟型鸟类的共同衍征;同时该标本也具有一个区别与其他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的长吻:吻长超过整个头骨长的70%;前颌骨前端尖而下钩,向前超出下颌前端,下颌齿骨前端直,仅上颌骨和齿骨上具有牙齿,代表了原始今鸟型鸟类一个新的属种和一个新的生态类型,因此建立了一个今鸟型鸟类新属种——张氏觉华鸟(Juehuaornis zhangi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7.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新发现中生代珊瑚化石23个属种和层孔虫化石5个属。这些化石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因此不属于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查果罗玛组和中二叠统下拉组。根据沉积特征与古生物特点,本次主要研究的地层应对比至侏罗系上统吐卡日组,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上段夹碎屑岩,表明本套地层处于稳定的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生物礁的发现表明吐卡日组也是措勤盆地一个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相似文献   

9.
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燕鸟(Yanornis)化石.该新型化石具有燕鸟的典型特征,如齿骨直且约占头骨全长的2/3、每侧约含20枚牙齿,颈椎细长,异凹型.愈合荐椎包括9枚脊椎,前肢约为后肢长的1.1倍.近端脚趾较其它趾节长和粗壮.然而,该新型化石部分特征又不同于燕鸟的模式种——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如其肱骨三角肌脊强烈发育,约为肱骨长度的一半.尺骨、桡骨及手部近等长,均长于肱骨.耻骨联合部较短,与尾综骨等长,不到耻骨长度的1/6.腓骨较长,约为股骨长度的4/5,约为胫跗骨长度的2/3.跗跖骨较短并完全愈合,不及胫跗骨长度一半.根据该新型化石的独特性及其与义县鸟、松岭鸟和马氏燕鸟的特征对比,笔者建立了燕鸟一新种——国章燕鸟(Yanornis guozhangisp.nov.).此外,国章燕鸟(新种)颈部还保存有3条鱼化石,这一特殊现象为研究燕鸟的生活习性和发育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义县组底部层位发现恐龙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含有丰富的以热河生物群为代表的生物化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义县组沉积夹层中陆续发现珍稀鸟类、小型兽脚类恐龙中华龙鸟,以及原始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但是有关珍稀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上下层位关系、沉积环境和时代归属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区地调中心从1999年10月开始,对辽宁省北票市-义县之间的义县组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不仅确定了珍稀化石沉积层在地层层序中的确切位置,而且在珍稀化石沉积层以下,即义县组底部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发现大量反鸟类。最近本文作者又在辽西朝阳大平房九佛堂组发现了一新始反鸟。根据一具有头骨的完整的始反鸟骨架,建立一新属种:棘鼻大平房鸟。新鸟与其它已知中生代鸟类不同,区别在于个体中小型,鼻骨上具有明显棘突,以及胸骨具有长和短两侧突。反鸟类是早期鸟类最繁盛的一个分支,分异性十分明显,新鸟的发现不但是鸟类史中惟一具鼻骨棘突的鸟类,而且又给早期鸟类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材料。中国辽西九佛堂组一新的始反鸟@李莉$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110034 @段冶$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北票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暂盆地。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票和义县地区义县组综合对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辽西北票、义县两地区的义县组层位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两地区义县组典型剖面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北票四合屯地区含鸟珍稀化石层位——尖山沟层及以下层位的义县组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及以下层位可比,而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的其他层位不可比。这两个地区义县组关系的确定,对深入研究辽西地区义县组顶底时代、火山活动规模和强度以及沉积一古生态环境的横向变化等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西部义县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以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包括珍稀鸟类等)化石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人们对义县组的地层层序、化石层位、地层厚度以及地质时代均有不同认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笔分析了义县组的火山作用和火山活动规律,认为义县组主要由下部基性一中基性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和上部酸性、偏碱性火山活动旋回组成,并对义县组进行了分段,发现了义县组的一系列火山机构,恢复了当时的古地貌和古地理特征;指出义县组的各化石层位分别处于同时期的两大古湖泊的不同部位,可以大致相互对比,论述了义县组的基底、盆地性质和地层厚度,义县组的时代有可能是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底界可能是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一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一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珍稀化石层位对比及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以火山-沉积地层为主体,具有4个火山活动亚旋回,生物化石主要形成于第一、第二、第四亚旋回期间,构成了3个产出层位.以中华龙鸟、孔子鸟、辽宁古果为代表的珍稀化石组合产在义县组二段中,形成于125~127Ma期间.枕状熔岩、淬火岩等特殊岩石的出现和高频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北票、义县地区的含珍稀化石沉积层(义县组二段)都处于相对较深的湖盆沉积环境,表现为湖扩展体系域沉积,两地含珍稀化石沉积地层层位基本相当.义县组形成于135~120Ma期间,属于早白垩世.多方面证据表明侏罗系-白垩系界限应当置于义县组底界.  相似文献   

17.
段冶  张立君  李莉  程绍利 《世界地质》2006,25(2):113-119
辽西是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等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论述了辽西大平房—梅勒营子盆地九佛堂组含珍稀化石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珍稀化石层自下而上包括有:九佛堂组第二段的喇嘛沟层、第三段下部的黄花沟层及第三段上部的原家洼层。根据所含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将联合乡小鱼沟和胜利乡南炉一带含鸟类、翼龙类的化石层与喇嘛沟层对比,胡家营子、八棱观和车杖子一带的含鸟类、翼龙类的化石层与原家洼层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连海  顾玉才等 《江苏地质》1999,23(3):T001-T005
对最近轰动世界的我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系统结果表明,中国是目前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产地和化石发现最多的地区,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晰鸟亚纳(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不久即分为两大支系向前演化,孔子鸟(Confuciusornis)和辽宁鸟(Liaoningornis)的发现证明,始祖鸟(Archaeopteryx)只是鸟类进化的一个旁支,不是最早的鸟类,孔子鸟代表鸟类向飞行进行的主流,辽宁鸟是目前今鸟亚纲最早的代表,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渐变和突变同时并存,鸟类的历史应大大向前推移。  相似文献   

19.
在修建四合屯封闭地质长廊所进行的大规模系统挖掘过程中,对主要含化石层位进行了精确划分与对比。重点对鸟化石层进行了清理,查明了8个珍稀化石层位,即7个含鸟化石层(包括2个鸟与恐龙化石共存层)和1个恐龙化石层。确定了含鸟化石层位与实地挖掘剖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辽宁西部上侏罗统义县组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任东  郭子光 《地质论评》1997,43(5):449-459,T001
根据丰富的,最新的野外地质资料,对辽宁西部锦州和义县地区晚侏罗世义县组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以《国际地层指南》的多重地层划分观点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义县组岩石岩层单位。根据最新的原始鸟类以及昆虫,鱼,爬行类等生物化石研究结果,认为义县组的形成时期限于晚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