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区张夏组沉积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的特点,共划分1个三级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14个五级旋回层序和58个六级(米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序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加深—间断面为界。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该时期的海平面具有高频率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2.
该区张夏组沉积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的特点,共划分1个三组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14个五级旋回层序和58个六级(米级)旋回层序。各级顺层序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诹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加深-间断面为界。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该时期的海平面具有高频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上部地层的分布,受控于沂沭断裂(F4和F3断裂),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各区岩性、岩相雷同,只是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特点。根据岩性,沉积相序变化及界面特点,将该套地层划分为1个三级、4个四级、14-18个五级和60-80余六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的均由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进积系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间断-加面为界。通过  相似文献   

4.
山东沂水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上部地层的分布,受控于沂沭断裂(F4和F3断裂),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各区岩性、岩相雷同,只是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地层记录旋回性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特点。根据岩性、沉积相序变化及界面特点,将该套地层划分成1个三级、4个四级、14~18个五级和60~80余个六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序均由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进积系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间断-加深面为界。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对比,三级、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因受沂沭断裂的影响,区内地层分布并非原始沉积位置所在,由于地方性因素,造成了五级或六级旋回层序数量上的差异。对于三级旋回层序而言,由早期→晚期,随着沉积环境由陆棚盆地→深潮下带→浅潮下带变化,海水由深→浅;沉积速率由小→大;沉积物质由页岩→瘤状灰岩、泥灰岩→鲕粒灰岩→藻灰岩变化。张夏期各地海平面变化趋势相同,均具有高频率振荡特点,为一个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5.
冀中中奥陶统高频率旋回层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及路线观察,河北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群的高频率旋回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并与层序地层学术语可以对比,由低到高为;六级旋回──韵律层;五级旋回──准层序;四级旋回──准层序组。这些由米兰柯维奇驱动力所控制的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具有不同岩石组合特征,反映了高频率旋回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组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海  单学东 《辽宁地质》2000,17(3):219-224
辽西金岭寺-百山盆地土城子组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组合。据其岩层垂向叠置规律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可划分出两个三级旋回层序,五个四级旋回层序,十六个五级旋回层序及若干个六级旋回层序及旋回层序所对应的冲积扇、滨湖、浅湖、最大泛期、风成沙漠及辫状河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的有规律叠置,构成了土城子组两个湖扩张-湖萎缩沉积序列,其顶、底为明显的不整合。通过对旋回层序和层序界面的横向追索,建立了辽西金羊盆地土城子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旋回层序,3个三级旋回层序及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同时也反映了该区石炭纪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8.
贾强  吕大炜 《西北地质》2009,42(2):108-115
在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技术手段,识别出聊城地区的晚古生代沉积7种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原因和特点。其中,三级海平面主要受冰川消融作用影响,四级海平面变化则是由三级海平面变化起主导作用或地表潜水位降低导致地层基准面下降而产生的;海平面震荡和沉积物供给变化成为五级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总结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基准面旋回耦合关系.发现三者具有一致性,长期基准面受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形成了三级层序.四级层序并受控于四级海平面的变化,形成了体系域。五级基准面旋回受控于五级海平面变化,形成小层序。  相似文献   

9.
在巴楚地区露头高频层序研究及塔中地区钻测井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162井和塔中43井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进行了滤波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小波时频分析以及调谐处理,识别出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高频旋回。结果表明:斜度(黄赤交角)旋回最为明显,周期为37.0 ka,是以向上变浅为主的六级米级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主旋回平均厚度在台地边缘相带的塔中162井及塔中43井中分别为4.55 m及3.97 m,在巴楚地区半局限-开阔台地相带中为2~4 m;95 ka的短偏心率周期是形成五级准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大致代表四级准层序组形成时限的413 ka长偏心率周期在地层记录中表现并不明显。据高频层序叠置关系分析及平均主旋回个数初步估算,塔中-巴楚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形成时限大约为4.92 Ma,塔中43井鹰山组层序OSQ2受后期构造隆升而被剥蚀约192  m。结合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发育时限(413 ka)及其叠置关系,以及与其调谐的小波变换曲线特征,初步将塔中-巴楚地区鹰山组层序OSQ2划分出12个准层序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包含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信息,是反映气候变化生成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层序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在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厚近万米、延续时间达10亿年左右的地层,划分为4个一级超层序、17个二级大层序、6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划分和识别建立在米级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基础之上。旋回性沉积记录的研究,为中、上元古界“系”的划分和建立提供了基本资料,一级超层序与银河年旋回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系地层中普遍发育高频层序,且与四级、五级层序界面伴生的早期岩溶作用对油气储层的改善十分关键,然而基于测井资料如何客观的识别和划分高频层序是学界不断探索的难点问题。论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T1井,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Th/U (钍/铀)比值曲线,使用滑动平均滤波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展了高频层序研究。结果表明,Th/U比值曲线滑动平均滤波处理后,能清晰、客观地反映沉积旋回,其比值的增加指示沉积水体加深、泥质增多,比值减少指示沉积水体变浅、泥质减少;该井良里塔格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和32个五级层序,三~五级层序分别与小波变换得出一维离散曲线的振荡趋势非常吻合,四级和五级层序极有可能分别反映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中地球偏心率长周期旋回(0.4 Ma)和短周期旋回(0.1 Ma);连井对比表明塔中地良里塔格组下部的三级和四级层序发育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受控于良里塔格组沉积前古地貌形态;储层发育段均与四级、五级层序界面有关,塔中地区东部更易发育有利的储层。研究结果对于依据测井资料开展碳酸盐岩高频层序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建立区内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进而预测礁滩相储层分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常呈1∶4的叠加关系,反映了地层记录中的米兰柯维奇性质,即单个米级旋回层序与短偏心率旋回(周期为10万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形成于中二叠世中晚期。通过分析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露头剖面岩性特征、对比广元上寺长江沟露头剖面碳氧同位素变化趋势与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将茅口组划分为2个可全盆地追踪的Ⅱ型三级层序,并分析了茅口组三级层序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钻穿中二叠统茅口组典型井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曲线开展频谱分析,识别出多种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高频旋回,并计算出茅口组沉积的平均速率及沉积时限等相关参数。最后,采用数字滤波消除掉其他次要旋回因素的影响而仅保留与主控因素相关的旋回信息,建立茅口组的高频层序划分方案。结果表明,茅口组三级层序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控于构造升降及全球海平面变化;茅口组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明显,其中长偏心率旋回(413.0 ka)和短偏心率旋回(123.0 ka)分别是形成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和五级层序(准层序)的主控因素,与之对应的平均旋回厚度在龙17井区分别为13.44m和4.31m,在安平1井区分别为16.03m和4.68m;茅口组大约发育15个四级层序,其发育时限大约为6.11Ma;根据构造背景曲线和长偏心率旋回曲线的叠加曲线划分高频层序,其高频层序界面更加接近实际地层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鸡西—勃利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对鸡西—勃力盆地与龙爪沟盆地进行了层序划分,可分五个级别的层序,一至三低频层序主要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四、五两个高频层序,主要受气候和局部构造控制。文中简要地叙述了一、二级层序的构造事件及相当的群、组,并以三级层序为主线较详细地论述了三、四级层序的控制因素,岩与岩相特征,古气候条件,层序形成时限以及四级层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从SX97孔分析深圳沿海近3万年来海平面及气候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深圳地区SX97孔进行沉积物岩相分析和磁性测试的基础上,结合Fe元素含量、石英和粘土矿物含量变化,对钻孔进行了高频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可以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准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每个层序代表了一次海平面的升降旋回。四级层序的海退沉积与末次冰期的后期对应,海平面下降最大时期是末次冰期最盛期(LGM)的反映,时间大约在21ka B.P.左右;海侵沉积对应着气候的回升,发生在约13.8ka B.P.。在四级层序的海退沉积中,包含2个五级层序,实质上反映了两次气候的暖、冷旋回,但从时间上无法与Heinrich事件相对比。在四级层序的海侵过程中,包含4个比较明显的五级层序,也是4次比较明显的气候变化旋回。其中,从五级层序4的海侵开始到五级层序5的海侵结束,时间约从6.5-2.3ka B.P.,是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之后从2.3-1.7ka B.P.是气候相对变冷时期。这些主要气候事件与我国其他地区的非同时性,反映了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等对深圳地区气候变化的多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对该区的含磷岩系——洋水组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旋回),结合层序界面及层序的归纳描述,确定了层序类型,并认为洋水组是一套海进体系域中由一系列低级别退积型沉积层序(旋回)组成的高级层序(Ⅰ级))。  相似文献   

17.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层序与旋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1997,22(5):449-455
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层序,近年来,由于层序地层学资料的大量积累,研究者们对层序的划分引起民关注,提出众多的不同层序划分方案,级别、命名与时限都各有不同,为了保证全球的可对比性,统一层序划分是前提,根据前人和自己的资料,对层序和旋回了划分:一级层序,时限为60-120Ma;二级层序,时限为30-40Ma;三级层序,时限为2-5Ma;四级层序,时限为0.4-1.5Ma;五级民序,时限为  相似文献   

19.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应嘉一—嘉二、嘉三—嘉五两大地质时期。根据岩心和测井解释进一步识别出了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这两个三级层序都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沉积相都经历了由开阔环境向局限环境的转变。因此嘉陵江组含开阔台地和半局限—局限台地两大沉积相,同时可识别出6种亚相及20种微相。四级、五级层序在广大的台地区具有可比性,纵向上滩体位置变化不明显。嘉二1和嘉四1这两个时期处于特殊的海平面升降旋回阶段,台内滩相较发育;嘉一到嘉二期和嘉三、嘉四到嘉五期,经历了由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沉积到局限台地相的膏岩、白云岩沉积两次大的相变,构成两轮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0.
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由于缺乏生物化石,岩性、电性变化小,利用传统的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很难精确地划分层序。自然伽马能谱测井Th、U、K曲线的突变点能指示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其Th/U和Th/K曲线不仅能够反映沉积时的氧化还原环境,还可以反映沉积水体的变化,将沉积旋回记录下来。再通过小波变换技术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不同级数的小波曲线。以GT2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Th/U曲线进行多波基分解,对比发现Dmeyer小波为最优选。结合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对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小波曲线Th/U-d8分析,总结出2种层序划分地质模型,并将洗象池群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同时选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小波曲线Th/U-d7和Th/U-d6曲线对四级和五级层序进行精细划分,共划分11个四级层序和25个五级层序,分别以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刻画了沉积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该研究有助于对川中洗象池群进行精细的层序划分,推进其沉积演化与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