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京巿东郊19 km处,是当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截止2010年6月30日,矿床保有资源储量为:铅锌矿石量(111b+122b+333)487.8万t,黄铁矿矿石量(332+333)385.7万t,另外其中的铜、金、镉、镓、铟等均可综合利用。从1948年谢家荣先生在栖霞山工作发现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98%的单一银矿石储量赋存于鄂霍次克-楚科奇和东锡霍特山脉火山带内。含银的综合性矿床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因为俄罗斯约有3/4的银产自这类矿床。主要银储量含于铜、多金属和铜—镍综合性矿床中。从综合性矿床矿石中实际上只回收了呈细分散状含于矿石矿物中的那一部分银。  相似文献   

3.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糜棱岩铜-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成矿后的变质作用达到高角闪岩相 ,并经历了 3个阶段的变形。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主矿体内分布有 30多条矿石糜棱岩带 ,它们大多数平行或近于平行块状硫化物矿层 ,少数产在矿体附近围岩中。带中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均遭受了强烈的剪切变形 ,其中黄铁矿以碎裂为主 ,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显示强烈的塑性。矿石糜棱岩比块状硫化物矿石明显富集铜、金、银等元素 ,其铜、金和银平均含量分别达1 1 .0 0 % ,1 .74g/t和 2 35g/t,相对于块状矿石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5 .3、5 .0和 4 .6。这些金属的高度富集主要是因为矿石糜棱岩受到了后期流体的叠加。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矿石糜棱岩中的金属一部分来自块状矿石 ,另一部分来自块状硫化物矿体之外。韧性剪切和流体叠加均发生于矿床退变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肖书明 《地质学刊》2009,33(2):198-198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江苏苏州鸡笼山铅锌银矿普查”项目日前通过评审,提交的333类铅锌矿石量、锌铁矿石量以及磁铁矿石量分别为3.12万t、52.12万t以及2.65万t,矿石累计57.89万t。其中伴生有铜、银、锡、铋、镓、镉等多金属,并且具有一定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塞德里克(Cerro Rico)矿床位于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城,波托西城拥有居民50多万,是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二位的城市,地理坐标为南纬19°37′,西经65°45′。在波托西城已开采的塞德里克银矿床中储存着大量的银。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1991年发布的数据,该矿床的矿石储量达8.28亿t,含银150250 g/t,平均200 g/t,锡0.3%250 g/t,平均200 g/t,锡0.3%0.4%,平均0.35%,按回收银60%,回收锡50%和日采  相似文献   

6.
容量法测定方铅矿中高含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1,20(2):147-149
报道了采用HNO3-H2SO4-HF溶样,KI容量法测定硅、铅含量较高样品中高含量银的方法。试验了滴定反应的酸度条件。在1.6mol/L HNO3介质中,银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银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8%-100.4%。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92%(n=11)。该法可溶解含硅银矿及角银矿中的银。方法已被用于测定矿石中高含量银。  相似文献   

7.
吕夏 《河南地质》1997,15(1):61-66
采用人工重砂,光薄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综合方法,查明铁炉坪银铅矿床中的独立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和溴氯角银矿等7种。在原生矿石中,银黝铜矿为主要银矿物,并以包裹体形式分布在方铅矿之中,在氧化矿石中,辉银矿,自然银,溴氯角银矿等均占一定比例,矿石的银主要赋存在独立银矿物之中。银矿物粒度细小,形态复杂,选矿时宜采用浮选或浮选一重选联合流程,对氧化  相似文献   

8.
官地银金矿床的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在矿石颜色、矿物粒度、矿物组合和银金赋存状态均有明显差异。因此,氧化矿石在采矿和选矿上只能采取单采单选的方法。通过官地银金矿床银的物相、铅锌物相和铁锰物相的试验研究,来划分氧化带的范围和确定其埋深。官地银金矿床是应用物相锰来划分氧化带,即锰氧化率=Mn4+/TMn×100%,当锰氧化率≥25%时划为氧化矿,<25%时划为原生矿,这一试验研究成果为官地银金矿床选择采选方案提供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广南某金矿浸出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92-493,496
阐述云南广南某金矿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基础上,对该金矿矿石进行了全泥氰化试验和柱浸试验可行性研究。实验研究表明:A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1.9%,氰化钠耗量为255g/t;B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09%,氰化钠耗量为310g/t,试验结果证明该矿样为易浸矿石,试验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阐述梅县嵩溪银锑矿床矿石特征,包括: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物共生组合、主要金属矿物特征与矿石组构、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以及矿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从多方面信息探讨了矿床成因。概括地论述了该矿床银锑矿石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钟魏铅锌矿是我省的一个小—中型硫化物矿床,矿石中伴生的有益组分有:银、铋、镉、镓、铟等等,其中银的含量较高,分布广,具有一定规模。对矿石中的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矿石的经济价值。目前世界上银产量的75%主要是以生产铜、铅、锌的副产品加以综合利用的。因此,探讨矿石中银的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铁帽型金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经济效益很高:可以露采,一般不需要碾磨,不需焙烧,用氰化法或混汞法易于提取金(有时用简单的淘洗法也能富选出金).因之工业上对其品位的要求也较原生矿石(岩金)为低.由于在铁帽之下可能发育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和原生硫化物矿床,因而可供综合开发.但人们往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中部的普韦布洛维乔(“老村庄”),开始只注意坑采产于早一中白垩世之火山岩中的原生矿.原生矿石主要由黄铁矿、硫砷铜矿、砷黝铜矿、含铁的闪锌矿和金-银矿物组成.原生矿石含铜1.43%、含锌1.4%、金3.75g/t、银26.1g/t,矿石储量为2111万吨(约75吨金、500吨银).  相似文献   

13.
高凡金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中低温金(银)矿床,对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自然金、石英,黄铁矿,银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方解石等矿物标型性研究,得出了高凡金(银)矿床的矿物标型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指导该矿床深部的找矿工作及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14.
佛子冲含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子冲中温热液型含银铅锌矿床银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部分来源于围岩。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岩浆、构造和围岩性质的控制;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银含量为35×10 ̄(-6)—59×10 ̄(-6),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中的银以均匀分散态存在,少量以显微的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主要富集于方钻矿中;矿石中银矿物的出现和富集与矿石的结构构造和方铅矿含银量高低有关;银在矿床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正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梁冬云 《矿物学报》2001,21(3):534-536
某热液沉积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石伴生丰富的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石银的赋存状态有着其独特之处,银赋存与铜矿物密切相关,银主要以较罕见的硫铜银矿矿物形式产出,嵌布于斑铜矿微裂缝中。  相似文献   

16.
银—铋—镍—钴—砷(铀)五元素矿石主要产于德国的Joahanngeorgenstadt等一些地区,其他产地有匈牙利、瑞士、加拿大、美国、南非、墨西哥、法国等地。其中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科博尔特—古甘达(Cobalt—Gowganda)地区最著名,研究得也比较详细。该矿床于十九世纪发现,含Ag从20(地表)到685(地下)g/t,平均130—230g/t。地表矿脉最富的矿石含自然银块体重达726kg,是北美最富的矿石。矿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元素金和银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位,但对矿石起到了加富作用。通过对钻孔薄片和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早期矿化中Au和Ag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出现独立矿物,Au含量明显高于Ag;晚期矿化形成了复杂的Cu-Au-Ag-Te-Bi矿物,矿石呈浸染状和脉状叠加在早期矿化之上,以银矿物为主,与多种碲铋类矿物共生,主要银矿物有碲银矿、铋-碲银矿(?)、银-辉碲铋矿(?)、银-硫铋铜矿、银金矿等。晚期矿化规模不大,但对于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宅铅锌矿位苏州市西郊城隍山花岗斑岩岩体东北端,通安桥—光福—潭山多金属成矿带。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和矽卡岩型矿床。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银(金)矿物,可综合回收利用。勘探阶段根据矿石银组合分析,认为以含银方铅矿为主,初步查明有自然银、银碲化物以及含银的硫盐矿物微粒。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蔡劲宏 《矿产与地质》2007,21(2):196-199
研究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对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成份、粒度、嵌布特征进行测定和统计,并进行了矿石中银的物相分析和银的平衡配分。根据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银主要以伴,共生形式存在于有色金属矿床中,银主要呈独立矿物产业,少量呈离子吸附银,类质同象银或非晶态银产生;银矿物的粒度与嵌布特征与矿床成因有密切关系,铅,锌,铜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在矿石中的分配银矿化强度,银矿物粒度,嵌布特征和矿化组织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