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日晒盐场结晶池中筛选到1株产C_(50)类胡萝卜素的红色极端嗜盐古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棒状,最适生长盐度为250,最适生长pH为7。表型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判定,该菌属于极端嗜盐古菌盐红菌属Halorubrum,命名为Halorubrum sp.Sp1(16S rRNA Genbank登录号为KF697239)。根据紫外-可见光扫描特征光谱,确定该菌株主要色素为C_(50)类胡萝卜素。pH 8时单位细胞色素积累量最大,在盐度150~30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单位细胞色素积累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耐盐菌,菌株形态呈杆状,长1.5~2.0 μm,宽0.5~0.7 μm,属革兰氏阴性菌,生长适温为4~55 ℃,最适为35 ℃;pH测试范围为4.0~10.5,最适为7.0;测试NaCl浓度为0~5.13 mol/L,最适为0.86 mol/L,该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经16S rDNA鉴定该菌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命名为Halomonas sp. YD-7.该菌与菌株Halomonas sp. ANT9086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8.1%,有可能是新种.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温度、盐度和氧气的适应范围广.该菌株还具有很强的耐受和去除Mn2+的能力及一定的耐受和去除Cr6+的能力.表明该菌在污水处理与生物修复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培养盐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与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积累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盐度变化而改变:在适当盐度(60~90g/L)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在较低盐度(30~60g/L)或较高盐度(90~150g/L)下,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说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盐度逆境适应酶.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及物质积累关系密切: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时,盐藻细胞密度大,同时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也多;随着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均逐渐降低,但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进一步升高时,盐藻蛋白质积累又有增加,可能在盐藻体内有逆境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口10个站位样品,采用HM培养基和ZMCA培养基分离培养耐(嗜)盐菌,通过PCR方法获取15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其中,由HM培养基分离获得136株菌株,可划分为33个分类单元(OUT),分属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芽孢杆菌纲(Bacilli)3个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为优势耐(嗜)盐细菌;靠近海岸的站点M5-1,N6-2和M4-1耐(嗜)盐细菌均属于厚壁菌门,而远离海岸的站点耐(嗜)盐细菌均属于变形菌门。以ZMCA培养基分离获得的20株菌株分属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可划分为10个OTU。由HM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株中,70.5%属于耐盐菌,29.5%属于中度嗜盐菌;由ZMCA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株均为耐盐菌。HM培养基分离得到的136株细菌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性分析表明,亚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仅为硝酸盐还原菌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5.
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秋茄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文卿  林鹏 《海洋学报》2000,22(3):49-54
对长时间和短时间盐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n candel)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片肉质化程度等与盐胁迫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盐胁迫和长时间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肉质化程度等随盐胁迫强度的提高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短时间盐胁迫下,随基质盐度的提高,SOD活性(fw)变化呈“U”型,在盐度15~20处叶片SOD活性最低,MDA含量变化不明显,电解质渗透率和叶片肉质化程度先升高而后下降,在盐度20处最高;在长时间盐胁迫下,SOD活性先随盐度的提高而提高,当盐度高于10时又随盐度的提高而下降,而MDA含量随盐胁迫程度的提高而下降,电解质渗透率和肉质化程度却上升,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红树植物秋茄具有不同的耐盐机制.膜脂过氧化不是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膜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盐单胞菌属一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即墨市大桥盐场的底泥样本进行微生物的可培养研究,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的中度嗜盐菌YC-SA28T.16SrR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YCSA28T可能为γ-变形菌纲盐单胞菌属的新种,通过系统分类学研究发现,YCSA28T的16SrRNA序列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盐单胞菌属模式菌株Halomonas ventos...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海中度嗜盐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近海中度嗜盐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产酶特性,从天津、山东、江苏、福建、海南等地近海采集样品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得到108株中度嗜盐菌,其中有26株至少产一种酶。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将26株菌鉴定为细菌域的Halomonas、Idiomarina、Virgibacillus、Pontibacillus、Oceanobacillus、Halobacillus和Marinilactibacillus属的菌株。它们与相应属的模式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7%~100%不等,其中有些菌株可能代表不同的分类单元。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分离的26株中度嗜盐菌13株产蛋白酶,19株产淀粉酶,13株产酯酶,4株产纤维素酶。其中6株产3种酶,11株产2种酶。研究结果表明中度嗜盐菌具有系统发育和产酶多样性,同时蕴藏着较多新的微生物类群,为嗜盐微生物资源应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盐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12、24和48h),该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盐度为100,适宜盐度范围为20~110。在盐度过低(20)和过高(110)的胁迫条件下,盐生杜氏藻PSII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显著降低。该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盐度100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与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可通过PSII荧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该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还对盐胁迫下盐生杜氏藻的响应机制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盐微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盐藻SOD的盐适应性与物质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分析了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盐藻SOD活性及其与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积累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120 g/L的盐度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SOD活性极显著地增强,说明盐藻SOD是一种高盐适应酶.盐藻SOD活性与细胞密度及物质积累关系密切:在SOD活性为0.710×108 cells-1·min-1左右时,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的积累量都最高,而在SOD活性较低或较高时,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的积累量都较低.可能适当盐度下SOD的活动较好地保护了盐藻体内物质积累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烟台海域中度嗜盐菌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东烟台海域中度嗜盐菌的分布情况及种群特征,从烟台近海盐场采集的土样和水样中利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得到22株中度嗜盐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比较,选取其中的9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中度嗜盐菌分别属于7个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薄壁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刘氏菌属(Liuella)、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其中菌株YTM-8、YTM-12和YTM-13可能是潜在的新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烟台海域中存在有较为丰富的嗜盐微生物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类型的嗜盐菌资源。  相似文献   

11.
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forty-six marine phytoplankton isola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cclimated reproduction rates of 46 marine phytoplankton isolates were measured in six salinities ranging from 0 to 45%. Estuarine species tolerated low salinity better than the oceanic species, coastal species being intermediate in their tolerance. The estuarine and oceanic species had salinity tolerances appropriate for their environments, but most of the coastal species tolerated salinity much lower than that from which they were isolated. This characteristic of coastal species may be a relict of selection pressure during the most recent glaciation or the result of gene flow being dependent upon central genetic populations located in bays and estuaries.  相似文献   

12.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1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和32组;摄食率32时最高,16时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时最高24时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川鲽白化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海水盐度(16、20、24、28、32、36、40、44)对紫血蛤(Sanguin-olaria violace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紫血蛤按壳长分为大(50 mm以上)、中(40~50 mm)、小(小于40 mm)三种规格.结果显示,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在盐度为36取得最大值,三种规格紫血蛤的耗氧率最大值分别为1.11、1.25和1.57 mg/(g.h),排氨率最大值分别为62.34、83.89和104.68μg/(g.h);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降低,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血蛤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养殖驯化7 d后的累计死亡率以盐度44组为最高(55%),表明44可能是紫血蛤的耐盐上限.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16.
盐度、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分别测定了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滤水率的影响.对盐度梯度分别为24,28,32,36和pH值分别为7.0,7.5,8.0,8.5,9.0 梯度下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在盐度24~32范围内滤水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32~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小,盐度28和32时滤水率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在pH值7.0~9.0范围内,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变化迅速,呈现一个峰值变化,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日本鳗鲡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和酶学方法,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试验场研究了盐度对平均体长为25.1±5.6cm的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生长及其血清溶茵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实验持续60d.实验设置了5个盐度梯度(盐度5、10、15、20、25)和对照组(盐度0),每梯度设3个平行组,各组盐度和pH值保持一致.日本鳗鲡血清中免疫酶活力指标:碱性磷酸酶、溶茵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实验的第7天和第14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盐度5组相对增重率最高(279.78%±28.37%),其次是盐度10组(278.74%±22.25%),盐度15、20、25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234.39%±21.28%、230.28%±26.31%、228.01%±29.29%.对照组相对增重率为233.20%-4-25.18%,盐度5和1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第7天和第14天,盐度10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25.05U/dm。和251.11U/dm’,其次是盐度5组,分别为221.76U/dm。和236.01U/d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和第14天盐度20、25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随着盐度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第14天,盐度20、25纽溶菌酶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SOD回落至对照组水平,而各组AKP较第7天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盐度和pH值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及pH值对鮸鱼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鮸鱼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1~26,鮸鱼幼鱼耗氧率逐步上升,26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pH值对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05),pH6.5~9.0鮸鱼幼鱼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在此范围内pH值的变化对鮸鱼幼鱼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O:N比值也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26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H8.0时,O:N比值最低;不同盐度和pH下鮸鱼幼鱼平均O:N分别为24.258,22.378.鮸鱼幼鱼主要以蛋白质为能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次.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不同盐度下(15、20、25、30和35)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对饵料中氮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盐度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氮、生长氮、粪便氮、氮的饵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它们均有随盐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到达最大值后(盐度30左右),又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排泄氮随盐度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盐度对氮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日本刺沙蚕的最佳氮生长盐度为28~29.实验结果还显示日本刺沙蚕在适宜盐度下获得较高的氮生长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氮摄食和氮的饵料转化率.盐度对日本刺沙蚕氮收支各组分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排泄氮的比例在盐度25时最小,而后随盐度的升高或降低都明显增大,这与生长氮和粪便氮比例的变化趋势相反.粪便氮的比例变化并不剧烈,范围为7.50%~9.41%.因此,排泄氮的比例和生长氮的比例主导着日本刺沙蚕的氮收支模式.日本刺沙蚕在5个盐度下的平均氮收支方程为100CN=49.01GN+42.45UN+8.54FN,其中,CN为摄食氮;GN为生长氮;UN为排泄氮;FN为粪便氮.此外,作者还对水生动物氮收支的模式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河蚬组设6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并测定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加,当上升到一定盐度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20时,缢蛏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57L/h、5.38mg POM/h和0.72%。盐度10时,光滑河蓝蛤滤水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46L/h和0.53%,摄食率在盐度15时达到峰值3.80mg POM/h。盐度5时河蚬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峰值,分别为0.39 L/h和2.48 mg POM/h,同化率在盐度0时已达到峰值0.51%,并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盐度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3个摄食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