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炎  张家澄 《气象科学》1992,12(1):39-47
文章介绍了1989年夏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试验中基地中心的系统硬件设置,加密观测站网,GMS卫星实时接收和图像处理系统,数字化雷达站网,短时预报中心工作站及产品,短时预报业务工作流程,预报技巧评分等。通过与中心气象台互封闭式地作预报结果的比较和一些实例分析,指出建立VSRF系统后对强对流天气的预瞥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并超过美国PROFS 1983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预报制作到决策服务全过程自动化,预报方法有相似预报,规则预报、方程预报三各,最后集成输出预报结论,并提出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台风数值预报是防台减灾的关键,而集合预报是体现和减少数值预报不确定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台风集合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涉及初值集合扰动、模式扰动技术以及基于统计的台风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对全球几个主要集合预报系统的发展及我国的区域台风集合预报系统做了回顾。最后,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和提出了关于台风集合预报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5.
较系统地概述了中国气象局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及描述模式初值和模式自身不确定性的集合预报扰动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了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Pr Ediction System)全球集合预报的奇异向量初值扰动方法、GRAPES区域集合预报的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初值扰动方法和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方法、GRAPES全球/区域集合预报模式不确定性的随机物理过程倾向项扰动方法和动能后向散射随机补偿方法等研究成果,介绍了GRAPES全球/区域集合预报业务系统构建参数设置和预报性能,最后分析了GRAPES全球/区域集合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插值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杰  陶云 《气象科学》2000,20(4):516-521
本文针对经典插值预报方法存在的不足,遵循插值预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插值预报的一种新方法,此方法的实质是考虑了预报系统中不同预报因子对系统的最后演变结果的不同作用,将此方法应用于云南18个测站五月雨量的预报中,结果表明,此方法无论在历史预报方面还是在外推预报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境气象生活指数的概念,指出环境气象生活指数的开发主要是运用气象学、天气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理论和业务技术方法,采用现场观测、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等手段,依赖基本气象业务系统,探讨气象条件对人们的生活、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南宁生活指数预报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引用他人已经建立的预报模型、参照中国气象局文件建立预报模型、统计分析建立预报模型、经验预报模型也在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文章指出南宁生活指数预报系统要求的最低环境为586/133,16M内存,120M硬件空间;建立在W indow s 9X/NT/2K/XP操作系统上,开发工具为V isua l B as ic60;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为数据录入模块、预报结论修改模块、参数设置模块;系统的预报流程和使用步骤也进行了介绍。文章还通过对部分指数的预报准确率分析评估了系统预报效果,评估表明系统预报总体效果良好。最后文章讨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集成预报方法,将天气学诊断、雹云数值模拟、雷达回波参数判别三种预报方法的结论经(0,1)化处理,分别作为预报因子,根据三种不同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给出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调整组合成雹云临近预报方程。结合三峡近坝区5年的降雹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外场试验检验表明该集成预报系统预报准确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86,(6):11-14
本文以长沙六月暴雨预报为例介绍一个新的天气预报专家系统,下面简称为M系统。 M系统的建立,首先,是在总结专家预报经验和预报思路的基础上,综合了气象台站现行使用的各种预报方法的经验,编制成预报流程;然后,在人工智能和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M系统的知识库和不确定性推理系统,较好地模拟了人脑预报的思维特点;最后,采用了一种新颖的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书写了M系统的程序,已在IBM-PC/XT微机上实现。该系统使用方便,它不仅可以快速地做出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同时,还可以列出预报依据和推断思路;并且,便于知识的增、删和修改,使系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天气动力统计方法,对T106 L19数值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辽宁夏季暴雨预报。首先将影响辽宁夏季降水的环流分为特定、低涡、台风型,再根据天气动力学逐型选取显著预报因子,最后进型建立进步判别预报方程。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本预报系统完全客观、自动。对1997、1998年汛期的暴雨过程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天气动力统计方法,对T106L19数值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辽宁夏季暴雨预报。首先将影响辽宁夏季降水的环流分为特定、低涡、台风型,再根据天气动力学逐型选取显著预报因子,最后逐型建立逐步判别预报方程。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本预报系统完全客观、自动。对1997、1998年汛期的暴雨过程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应用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单粘要素等资料,选取预报因子,模拟预报员的思路,运用逻辑推理和产生式规则按片或县建立预报规则,最后进行预报集成。结果表,系统简便,实用、准确。  相似文献   

13.
杨强铭  纪晓玲  文润琴 《气象》1998,24(6):36-38
在建立MOS预报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时资料库中所提供的各种气象信息,开发应用多种预报方法以及有关实况、气候背景资料、对MOS预报结果逐步进行人机交互订正,最后生成对外发布的宁夏各地3 ̄7天中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4.
周曾奎 《气象》1986,12(3):19-19
江苏省气象台研制的“天气预报专家系统”(包括江淮气旋预报系统、梅汛期暴雨短期预报系统、台风预报系统),最近在南京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有12位高、中级专家参加了鉴定。 “大气预报专家系统”课题组在会上详细报告  相似文献   

15.
王黉  李英  吴哲红  郭鹏 《气象科技》2019,47(4):600-607
大风作为常见且影响严重的天气现象,可在各类天气系统和地形综合影响下产生。全面认识其机理和预报方法,对风灾防御和风能利用都有很大帮助。本文梳理了我国气象观测和业务预报关于大风定义、大风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台风等主要灾害性系统大风分布情况。之后简述雷暴、台风、冷空气等系统产生大风的机理,以及复杂地形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局地大风的影响,概括了不同系统大风预报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大风研究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计算分析了1990-1999共10a 5-8月南宁市单站地面压、温、湿及探空各层风、温、湿等物理因子,通过逐步消空找到预报因子线索,进而分析得到对南宁市5-8月强对流暴雨预报指标,最后对预报因子指标简单投票方法集成,建立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预报系统,2004年试用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唐洵昌  周曾奎 《气象科学》1991,11(3):331-337
短时预报的重点是中尺度系统所反映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种天气的特点,为解决定点、定时、定量预报和快速传递的要求,我们研制了“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将探测、预报、通讯和服务作为一个技术总体来考虑,在现有的气象技术设备条件下,和以往积累的大量短时预报经验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多个功能模块和分系统,最后组合成一个业务系统。这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技术发展的现状,又具有一定的预报水平和业务化能力。在业务中投入试验证明该系统既实用又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预报结论客观化的特点,是省级气象台预报业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广义位温、湿热力平流参数、热力螺旋度、热力散度垂直通量、广义湿位涡、力管涡度、热力力管涡度、二级位涡、对流涡度矢量和波作用密度等宏观物理量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个例分析表明,这些动力因子与降水系统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对地面观测降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这主要是因为:(1)这些因子能够描述降水系统的动、热力垂直结构等共性特征;f2)这些因子大部分包含广义位温,而广义位温又与凝结潜热和相对湿度有关,因而这些因子也能描述降水系统的水汽场结构特点。以这些动力因子为基础建立了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以GFS预报场资料为基础的单动力因子降水预报方程,然后根据其与观测降水的相关性,定义权重函数,对多个动力因子的降水预报进行权重平均,最后得到集合动力因子的降水预报。该预报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多个动力因子的优势,比较全面地反映暴雨过程的共性特征。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检验表明,集合动力因子的降水预报评分略高于全球预报系统(GFS)模式自身的降水预报评分,表现在降水落区预报方面,集合动力因子的预报效果略优于GFS模式的自身预报,然而,在降水强度预报方面,集合动力因子和GFS模式都略有过度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计算量小,容易移植,可以提供降水预报产品,为预报员做暴雨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即时预极(Nowcasting)是指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监测并对0—2小时内的天气作外推预报,甚短期预报(very-short-range forecasting)是指0—1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未来20—30年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两种预报出现和迅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现在和将来要求预报的内容(时、空强度)愈来愈具体,而造成强烈灾害性天气,很多是尺度很小、生命期很短的中小尺度系统。这种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一般只有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不能用一般的短期预报方法解决,而只能依据雷达、卫星和地面中尺度网等资料,根据实况和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概念模式来外推或预报出天气未来演变位置。在外推中还要考虑其它因子影响(如地形、边界层等状况)来估计天气系统的生消和加强过程,因此还要现代化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本文摘自 WMO 第621号技术报告(1983)。  相似文献   

20.
目前,集合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的主要支撑。然而,由于数值模式本身的限制与不完善以及集合系统存在初值扰动、集合大小等方面的局限,常存在预报偏差。不同预报模式通常具有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初始条件等,导致其预报能力各有不同。为此,如何纠正预报偏差以及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不同模式的预报信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广受关注。近年来,利用统计理论与预报诊断,基于多个集合预报系统的多模式集成预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有效消除预报偏差从而提高天气预报技巧的一种统计后处理方法。针对气温、降水和风3个最基本的地面气象要素,首先依据预报形式将应用范围较广的简单集合平均、消除偏差集合平均、超级集合、贝叶斯模式平均、集合模式输出统计等加权或等权平均多模式集成技术,分成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两大类,并做系统介绍。最后,讨论使用和发展多模式集成技术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考虑参与集成的模式个数、发展降水及风速分级预报模型和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式集成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