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释并讨论了湖州和宁波台1993年以来的地倾斜资料,总结了震前有异常显示的6次地震。发现:①异常在现场记录资料中均有显示,异常形态的识别对预报地震有重要的意义;②能观测到异常全过程的倾斜仪与震中的距离基本符合式lgDj=0.303(MS+1.6)给出的监测能力半径,大于这个半径的台有时也能观测到异常,但多为短临异常。如果震前记录到异常的全过程,则利用单台资料可能对地震三要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Ms6.1地震电磁辐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齐  王盛飞 《地震学刊》1997,(2):23-26,34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淋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有为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低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延寿地震台属单点观测,能记录到丰富的前兆信息。文章通过对几次地震前台站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记录数据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探寻倾斜前兆异常与地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观测点周边350km范围内,延寿台竖直摆倾斜在震前有较好的短期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建政  刘辉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7-361
引言1998年8月2日伽师6.0级、8月27日6.6级地震前,位于震中280km东北方向的阿合奇地震台和乌什地震台的地倾斜资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尤其是阿合奇台的地倾斜,在两次地震前异常特点明显。笔者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软件,对这两次地震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并对1998年8月27日6.6级地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预报。1 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阿合奇地震台SQ-70B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1989年开始投入观测,历年来记录较稳定,对其周围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较好的异常对应。1.1 日均值分量异常…  相似文献   

6.
几次中强地震前宁夏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禾青 《内陆地震》1998,12(4):343-348
1989年以来,宁夏周边地区共发生5次Ms≥5.0地震,3次地震前宁夏地倾斜观测资料显示出明显异常。其中2次地震的异常演化过程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乐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澡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地下流体异常与岫岩MS5.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Ms5.6地震前,辽河油田6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该次地震前6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显的趋势异常和短临前兆异常,辐且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异常形态表现为升-降-升型,抽水、注水、气压、温度等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没有影响,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强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美  李开复 《地震研究》1990,13(4):353-360
本文报导了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架设于楚雄观测站的电磁波接收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后出,1985年一1987年4月停记前,以观测站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发生了18次M_L>5.0级地震,有15次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其余3次异常不太明显,当作无异常)。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观测是一种有希望的临震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0.
景泰6.2级地震前后地震波参数异常特征研究1前言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地震学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对景泰6.2级地震前,兰州地震台所观测的地震波参数异常的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单台地震波参数资料可以对地震作出较好的预报。2资料选取我们选取以兰州地震台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时平  王林 《华南地震》1996,16(3):46-52
通过对北部湾6.1,6.1级地震前的震兆分析,认为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出现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兆观测的趋势异常较为突出,但短临异常极少,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手段的趋势异常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准同步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江宁地电新台于1996年开始在新台址处正式观测。经4年的观测资料积累,已具备条件对新台的监测预报效能进行评价。评价表明,江宁地电新台观测资料可靠,观测精度较高。因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Ms6.1地震(△396km)和1997年7月28日南海Ms5.1地震(△360km)前,地电阻率值显示了较好的前兆异常。对台址测区附近(△〈10km)发生的ML2.1地震,江宁地电新台地率也观测到异常变化。由此  相似文献   

15.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6.
徐宝山 《地震研究》1994,17(4):389-395
本文根据江苏省东台市Jiang港农场综合地震测报点微观观测虎皮鹦鹉的实验资料,详细介绍了1985年以来记录到的两次地震前鹦鹉异常反应。并对观测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异常指标的确定,地震前兆异常与非震异常特征及其鉴别方法等分别作了介绍和讨论,还对动物的微观观测可能成为监视地震的一种有希望的短临前兆手段,进行了估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文县地电场观测活动,阐述了文县地电场观测的地质构造条件、地震电信号的"选择性"效应及"敏感点"或"穴位"问题,叙述了文县地电场观测与地震预报尝试的一些过程.文县地电场观测资料的积累和震例分析说明,震前地电场前兆异常信号的确是可以记录到的.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现有资料,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后所观测到的地震前兆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前观测的属远源异常,其与粤闽两省及邻区所发生的几次中强震前的异常无明显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苍山5.2级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枣庄电磁信息台DPJ-Ⅲ、ULF-Ⅲ及JD-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数和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县发生了Ms5.1地震,有6个地电场观测台布设在北京周围.本文阐述了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系统的噪音识别原理及其在地电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首都圈6个地电场台观测资料的研究分析,在所选出的众多震前地电场异常信号中逐一排除,最后选定的5组地电场异常信号基本上被认为是震前地电场前兆异常信号.结果表明:①文安Ms5.1地震前存在着地电场异常前兆信号;②文安地震前地电场异常前兆信号的出现存在着"敏感点"效应;③地电场异常前兆信号在不同的台站存在着不同步出现的现象,并且异常结束至发震时间间隔也不同;④离震中区较近的宝坻台记录到的震前地电场异常幅度较小,而离震中区较远的昌黎台记录到的震前地电场异常幅度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