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阳—抚顺地区位于国家地震强烈区划图中的七度地区范围内,为该区的城市规划和场地选择,必须很好地解决地震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地震背景及危险区予测,2.强震效应的场地工程地质分析,3.该地区主要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及其评价。文章表明,该区存在三个5—6级地震危险地区。通过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应用地面运动反应分析理论和方法,确定了该区地面运动基本参数和场地动力特性的分布规律。最后,对场地条件及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做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抚顺两城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影响做出了予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 3/4级地震、常德北太阳山7级地震、澧县6级地震、大庸6级地震和澧县—安乡6 1/2级地震组成,相应的地震地质背景是江汉—洞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剩余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若考虑地震-构造相关分布为“Z”字型,则该地震事件的主控构造——太阳山断裂带东断裂具左旋走滑的力学机制。根据区域地震—构造相关发展过程,常德大震事件可视为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的前震序列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工程场地动力分区评价(即地震影响小区划),是在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岩土动力特征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等对地震动影响的反应程度,从而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其成果可做为建筑抗震设计、工程加固、震害预测与对策的制定及土地合理利用和总体规划布局的依据.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城工程场地为例,进行了工程场地动力特征研究与分区评价及震害预测(即工程场地地震影响小区划)。  相似文献   

4.
场地地震效应浅析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与评价,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涉及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型、建筑结构和材料品质等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应是场地地貌形态和地层结构特征等。简言之,对建筑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可以近似用对场地土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与评价来替...  相似文献   

5.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的变化特点,并与1988年11月6日澜沧7.6级地震前的倾斜潮汐因子异常形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黄海6.1级地震前存在着潮汐因子异常,但异常形态与澜沧7.6级地震前的潮汐因子异常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7.
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是强震区城市发展规划、抗震防灾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本文在研究秦皇岛市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潜在震源区及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该市工程场地划分为规则网格,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计算出各场地在各不同年限内所遭受到的不同地震危险性概率水平。最后,编制出了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使用的,按50年10%给定概率水平的秦皇岛市地面运动加速度预测图。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勘察场地类型的划分,分析了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存在的问题。依据西安地区地形地貌类型及地层沉积差异,将西安地裂缝三类勘察场地划分为3个亚区(Ⅲ-0区、Ⅲ-1区和Ⅲ-2区)。Ⅲ-0区位于西安北郊,地貌单元为渭河河漫滩及Ⅰ级阶地,目前尚未发现地裂缝;Ⅲ-1区位于西安西郊,地貌单元为Ⅰ级洪积台地;Ⅲ-2区位于西安东郊,地貌单元为浐河、灞河Ⅰ级阶地;Ⅲ-1区和Ⅲ-2区地裂缝研究程度低,是西安地裂缝三类勘察场地研究的难点所在。根据Ⅲ-1区和Ⅲ-2区大量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地质钻探,提出Ⅲ-1区宜采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工程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控制钻孔间距不宜大于40m,孔深宜为80~100m;Ⅲ-2区由于存在厚层可对比的卵石(圆砾)层,可仅采用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建议控制钻孔间距为60~80m,孔深60~70m。  相似文献   

9.
软塑状红粘土是建筑地基中常见的一种软弱地基土层,目前通常采用直径500mm左右的CFG桩进行加固处理。但由于很多场地软塑状红粘土只是局部发育,需要处理的范围较小,如果采用直径500mm的CFG桩,桩机设备较大,进退场费用高,而采用小直径水泥碎石桩则具有大幅度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及设备小、进退场费用低的特点。文章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小直径水泥碎石桩的处理方法,并对其方案设计和工艺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红粘土软弱地基中采用小直径水泥碎石桩具有较大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京津冀地区214个强震台捕获的2020-07-12唐山市古冶区5.1级地震加速度波形记录,统计分析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变化的特征,绘制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将近场6个土层台记录的线弹性反应谱与我国抗震设防反应谱进行比较,采用传统谱比法分析近场局部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将观测的谱加速度与国内常用的几种地震动预测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其归一化残差,研究中、远场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幅度和主要作用周期的影响,给出各周期谱加速度的空间展布,并结合场地环境分析中场地震动被显著放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郑州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等水体环境同位素的分析,着重阐述了郑州市矿泉水中同位素氘、氧-18、氚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同位素结果及矿泉水成因问题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对数据建设的要求,以及郑州市基础地理数据及城市管理数据现状情况,结合郑州市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建设一体化作业流程,将1∶500航测地形图、1∶1 000正射影像制作、城市部件测量、地理编码调查、以及数据综合建库等内容,按照其关联性进行流程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它充分利用了数字化航测成图、城市部件采集与建库、地理编码采集与建库在作业工序上的交互性,为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城市管理专题数据采集与建库提供了保证,满足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地籍测量等对基础空间数据的迫切需求。实践证明,一体化数据建设方案充分反映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共享可能性,既加快了数据建设进程、拓展了数据建设内容,同时又保证了数据建设质量,是一种可供借鉴应用的数据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部分已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情况,对郑州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讨论。郑州市地热资源分南、北两区,南区为三李—郭小寨浅源热异常区,地热埋藏较浅(60~180m),温度较高(40~47℃),成因属隆起断裂型;北区为郑州市城区深源热异常区,地热埋藏较深(800~1300m及以下),温度相对较低(38~45℃),成因属沉降盆地—构造断裂型。文中还对郑州市地热田的储、盖、通、源条件及其形成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郑州市金水路立交桥基础桩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装备、工艺、组织管理和施工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根据前兆观测估计地震危险性概率的问题,给出了单学科观测异常区和多学科观测异常区地震的危险性概率的评估方法。利用3 个先验概率值,即地震背景概率—P(B)、孕震条件下某学科观测发生异常的概率—P(Ai/B)、非孕震条件下某学科观测发生异常的概率—P(Ai/B),就可计算:①异常区有震概率(也称有震报准概率)P(B/A) 或P(B/ ∩ni= 1Ai) 和异常区无震概率(也称虚报概率)P(B/A) 或P(B/ ∩ni= 1Ai);②非异常区有震概率(也称漏报概率)P(B/A)或P(B/ ∩ni= 1Ai)和无异常无震概率(也称无震报准概率)P(B/A) 或P(B/ ∩ni= 1Ai)。通过几组模拟数据的计算,可初步得出结论:①对于单学科观测,降低非孕震异常概率,即减小干扰,可提高报准概率;②多学科观测同时出现异常,将提高报准概率,但漏报概率也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 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 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 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模型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接收断层参数和断层面有效摩擦系数等不同模型参数,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在考虑不同模型参数条件下,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增量(同震及震后)约为3~7 kPa,尚未达到地震触发阈值10 kPa。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九寨沟地震的发生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及地壳流变结构。分析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破裂模型的选取对2018年汶川地震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导致前人研究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化水库自1982年蓄水后发生频繁的微弱地震,主要有6个小震群,延续时间长达7年,但由于震级很小(最大震级Ms1.7),对电站运行无影响。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过程中,但微震仍可能继续一段时间,故地震监测工作应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区的地下热水来自增温地层,在使用电法勘探确定热水层位和埋深时,用五极纵轴测深法与对称四极测深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69????1976???????????????????3??7?????????????????????????Щ????????: ??????????????????????????????????28 km;?????????????????????????????α??????????????????;?????????????????????????????λ???????;??????????????3??????????????????????????????????????????????????????????????????????????????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