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秦岭新生代安康月河盆地是北西向石泉-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西北端弯月状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的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三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了盆地最大扩张量(1.45km)和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2.9km),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秘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房县拉分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秦岭新生代房县盆地是北西向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东南端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3期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盆地的最大扩张量为2.73km,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为3.57km,并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房县盆地整体地形南陡北缓,古近系广泛发育,前第四纪地层向南倾斜。其南部边界的青峰断裂带在古近纪正断作用明显,北东向白鹤断裂的正断和北西向安康-房县断裂的左旋控制青峰断裂的范围和盆地的东西边界。房县盆地是典型的半地堑断陷盆地,经历了拉张-挤压-差异升降的过程,现今仍发育温泉群,时有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遥感解译、现场地质地貌调查,获得了房县盆地内及控盆边界断裂活动、河流阶地、夷平面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内断裂早第四纪有一定的活动,晚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活动迹象;控盆断裂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晚第四纪活动稍强,活动性质以正断为主,表现为隆起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盆地新构造活动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南北差异隆升,新生代地层整体往南倾斜。  相似文献   

5.
安康盆地是我国典型膨胀土分布区。由于膨胀土的胀缩效应致使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重点对安康盆地三种类型膨胀土的物质成分、微观结构和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安康盆地膨胀土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正>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承担的"河南省临宝盆地古近系油、气及页岩气调查"项目,日前在汝州市开始实施。临宝盆地位于我省汝州、宝丰、郏县境内,是河南省重要煤、铝(黏)土矿产地。据了解,在汝州市开展油、气、页岩气资源调查,源于2015年3月提交的《河南省临宝盆地煤二维地震概查报告》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叠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叠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及邻近区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大陆地壳受力屈曲失稳的观点出发,较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图象、应力场、区带划分及时间涨落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及邻区地震活动归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区西部网络,位于川鄂边境、江汉洞庭和南秦岭地震小区的交接部位,主要涉及安康-房县、新华-咸丰、远安、南漳-荆门、钟祥等区域性的地震带,区内以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主要地震构造网络。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表明,未来20年内仍处在可能有较强地震应变释放的时段,其主体活动区在川鄂边境地震小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庐枞火山岩盆地铜多金属矿分布现状及盆缘构造、次火山-侵入岩等控矿情况,分析比较了盆地西南缘天头山金(铜)矿床成矿和找矿地质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内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印尼-巴新中-古生代叠合盆地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叠合盆地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了盆地结构构造解析、油气地质条件对比以及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纪,多板块相互碰撞导致众多叠合盆地发育;但中-古生代,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得叠合盆地群均主要发育二叠系和侏罗系2套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受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早-中侏罗世,三角洲发育在澳大利亚板块西北缘,导致宾都尼(Bintuni)盆地、波拿巴特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砂岩储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角洲迁移至澳大利亚板块北缘,导致巴布亚(Papuan)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油气展布受盆地结构控制,“宽冲断、窄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冲断褶皱带地层变形相对平缓的构造单元中;“窄冲断、宽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渊斜坡带上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中。   相似文献   

11.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2.
Llanos盆地是南美洲重要的前陆盆地,从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利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搭建层序格架,研究了层序沉积充填;再利用储集物性、岩石组分、排驱压力等资料,分析了Carbonera组储盖组合条件。研究表明从中生代至今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形成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裂谷-弧后裂谷(三叠纪-白垩纪)、早前陆盆地(古新世-早始新世)、前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始新世-早中新世)、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中新世-现今)。依据构造沉积演化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将中新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其中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高位体系域(HST)和海侵体系域(TST)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据地震相、砂地比和岩性资料编制Carbonera组高位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图,在图中识别出多个主河道,并认识到海平面变化呈上升趋势。Carbonera组砂泥旋回是有效的储盖组合,同时上覆Leon组是盆地内具良好封闭性的区域盖层。盆地中部和北部Carbonera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代晚期以来后期改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缘和内部在中新生代都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周缘存在挤压逆冲推覆和拉张断陷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改造作用。在盆地北部,盖层中的构造受到了基底断裂的控制,正断层、逆断层和由基底断裂控制的挠曲构造等有规律发育,根据构造的发育特点将盆地北部分为东胜、三眼井、准格尔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榆林和定边—绥德构造区。自侏罗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萎缩消亡和周缘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挤压隆升剥蚀和拉张隆升剥蚀3大构造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是中新生代多期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两郧断裂构造解析与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现场调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利用构造解析法分析总结了两郧断裂的基本构造样式、构造变形序次和离散走滑(拉分)型盆地、汇聚挤压型剪切弯曲等相关构造特征;定量估算出两郧断裂中西段第四纪的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密切。提出了晚侏罗世以来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洛阳-济源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和磁力场特征及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断裂构造分布与油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研究区油气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洛阳-济源盆地内重力低是由中生界-新生界引起,重力高是由前新生界或前震旦系基底隆起引起;盆地内发育的断裂按走向主要有近东西(包括东西、北东东、北西西)向、北东(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包括北北西)向3组断裂,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这2组断裂最为发育。断裂构造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断裂不仅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及原动力,而且改善了上三叠统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同时可为油气的成藏提供良好圈闭条件。研究区有3个油气有利区、2个油气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彰武盆地构造发展可分为8个阶段。早新华夏系属成盆期构造体系,控制了以八道壕煤系为代表的晚侏罗世九佛堂组的聚煤作用;北西构造系同沉积构造控制了彰武盆地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中新华夏系等成盆后构造通过后期形变控制了盆地内现今煤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百色盆地早第三纪中、晚期(始新世、渐新世)含煤建造的影响作用,以及百色盆地下第三系的含煤性、煤层富集地段,指出那读段、下百岗段是百色盆地含煤性较好的层段.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大汶口盆地是我国著名的蒸发岩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膏、岩盐等沉积型矿产。岩盐赋矿地层为古近系官庄群,控矿构造为同生正断层。通过对盆地内岩盐K,Mg等常量元素、δ~(34)S同位素特征以及盆地内盐泉卤水镁氯系数、钠氯系数进行分析,总结出盆地内蒸发岩是在相对封闭、还原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元素特征、镁氯系数及钠氯系数,总结出盆地具备成钾条件并确定找钾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
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
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
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
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
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