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当前热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高低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并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资金、资本、技术、劳动投入、经济、社会和环境产出七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03-2009年间中国270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结果显示:1)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长期普遍较低,其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综合效率;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显著,长期保持"大分散—小集中"的总体特征;3)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是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且资本投入已呈负相关;4)以0.9为城市环境治理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界线,可将270个样本城市分为高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HT-HS型、高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HT-LS型、低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LT-HS型、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的LT-LS型4类,且各类城市数量HT-LS型>LT-LS型>LT-HS型>HT-HS型;5)以冗余度大于20%为界,将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优化模式分为保持现状型、资金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节约型5个发展模式,且近半城市宜采取维持现状型和四管齐下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综合效率无效,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无效。通过与纯技术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对比发现,纯技术无效的原因是前期投入较大,没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因此,要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有效发展,当前阶段不必考虑加大投入,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已有投入来增加产出,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利用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优势,将郑州市的货物流通有效转变为航空货物运输货源。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地理科学》2015,35(10):1247-1255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①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性湖泊,单体湖泊开发增多,湖泊旅游产品多元化。②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偏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景区较多;分解效率中,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解释能力强于规模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72,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③ 根据效率得分将38个湖泊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技术进步提升型、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提出了不同效率类型景区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邮政电信业务量作为投入变量,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2009年中国经济效率的静态空间格局。发现纯技术效率要好于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不变状态下的技术效率(TEcrs)方面,DEA 有效的省份只有16个;在规模报酬变动状态下的纯技术效率(TEvrs)方面,DEA 有效的省份有18个;从规模效率(SE)上看,DEA 有效的省份也是18个。从中国内陆31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的情况上看,全国层面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存在差异。文章对各个省份资本、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信息化等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各省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邮政电信业务量作为投入变量,选取地区生 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2009 年中国经济效率的静态空间格局。发现纯技术效率要好于技术 效率。在规模报酬不变状态下的技术效率(TEcrs)方面,DEA 有效的省份只有16 个;在规模报酬变 动状态下的纯技术效率(TEvrs)方面,DEA有效的省份有18 个;从规模效率(SE)上看,DEA 有效 的省份也是18个。从中国内陆31 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的情况上看, 全国层面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存在差异。文章对各个省份资本、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信 息化等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各省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李郇  徐现祥  陈浩辉 《地理学报》2005,60(4):615-625
尝试采用DEA测评中国202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效率,进而探索中国城市效率在1990~2000年间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城市效率较低,而且呈现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行政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另外,进一步把城市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发现中国城市的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但规模效率是影响中国城市效率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规模效率在1990~2000年的下降抵消了利用效率、纯技术效率上升所带来的影响,造成目前中国城市效率普遍较低。因此,从规模效率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分区域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佛肇地区、港澳地区、深莞惠地区和珠中江地区,广州、深圳和珠海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2)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但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大于规模效率。其中,2000年小型城市纯技术效率较高,大部分城市规模效率普遍不高;2005年后土地扩张速度加剧,规模效率普遍达到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成为核心因素。3)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政策制度、政府作用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土地效率的主要驱动力。基于驱动力的差异性,需要从严控土地面积过度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环境效益、加强区域空间整合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化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陶卓民  薛献伟  管晶晶 《地理学报》2010,65(8):1004-10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测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自1999-2006 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效率特征。研究表明:① 1999-2006 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效率偏低,未能充分挖掘出现有资源的潜力,旅游投入总量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② 1999-2006 年旅游业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658,现有技术使用的有效程度较低,技术进步的潜力较大。③ 各省区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后发优势,技术效率低的省份技术进步效率增长较快。④ 中国各省份TFP增长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依次降低的格局,区域之间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距并呈现扩大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投入要素比例,整合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业的创新体系,加快技术进步,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倾斜政策等建议,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国旅游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因而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5-2014年中国290个城市市政设施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综合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仅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纯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并呈缓慢增加趋势。规模效率增长较快,且高于城市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效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2)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其他区域,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且与人口规模呈现正相关。(3)2005-2014年城市综合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生产率变化指数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特征不显著。(4)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均有提升,且大城市的提高程度大于小城市,小城市大于中等城市。此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基础设施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广西边境民族地区2011—2017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进行跨期动态分析,并运用ArcGIS10.0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各县(市、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整体旅游扶贫Malmquist指数总体处于逐步衰退的趋势,其中规模效率变化指数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次之;3)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分析,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空间集聚态势增强的趋势,聚集程度增加;4)旅游扶贫效率类型主要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少数县(市、区)旅游扶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测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探讨了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重心演化的轨迹与路径,考察了影响演化轨迹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总体不高,变化幅度较小,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景区旅游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投资,有效的货币资本投入是提升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平均效率值总体表现为下降态势,风景区多数处于无效率状态,DEA最优状态缺乏,导致了风景区生产单元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和开发低效状态。② 从重心的整体分布上看,主要位于107°11'~118°37'E 和29°02'~38°55'N 之间,东西跨度约11°,南北跨度约9°;从旅游效率重心演变的轨迹上来看,综合效率的变化轨迹最大,但总体上都是经历了先西偏南再东偏北再西偏南的历程,其中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东偏北的趋势相对较小,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在重心东偏北的趋势上变化较大。③ 针对风景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的剖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发展、信息技术及制度供给是影响效率重心偏移的重要因素,促使了效率动态格局的空间演化,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政府科学调控及资源禀赋改善是促进风景区旅游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视角的水资源经济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磊  吴继贵  王应明 《地理科学》2015,35(12):1568-1574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水资源-经济-环境(WEE)系统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WEE系统的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构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整体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探讨3种WEE效率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别对这些效率间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升WEE整体技术效率的瓶颈在于纯技术效率;区域间的3种WEE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误差相关;技术创新性、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产权结构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不同的作用形式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水资源禀赋和政府重视度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琰飞 《地理科学》2017,37(3):406-415
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星级饭店2004~2014年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星级饭店的技术效率逐年提升,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星级饭店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有所提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旅游人次、产业结构和区域开放度等因素对星级饭店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旅游收入、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则具有负向影响。针对新常态下星级饭店的效率问题,提出要提升饭店发展质量,切实提高技术效率,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饭店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郭付友  佟连军  李平  张慧敏  张春丽 《地理科学》2018,38(10):1681-1689
基于效率演化视角与适应性分析范式,综合采用投入导向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现状格局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各县市尚处于规模扩张与总量增长阶段,仍有众多县市尚未达到最优规模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集聚仍是产业或经济发展的主流;时序演化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生态化发展迟缓,产业规模扩张仍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尚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的县市不断向流域中上游地区聚集,纯技术效率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增加,纯技术效率对其作用不明显;区位条件、路径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酒店业效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省域2002-2013年酒店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序变化上,酒店业综合效率在波动中呈现增长态势,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2)从集聚特征看,酒店业效率的空间集聚性经过了先减弱后增强的变化过程,空间差异性更加显著;(3)从区域特征看,酒店业效率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东北部;(4)从分类特征看,高效率的省份在东部沿海和中南部地区形成一个“S”型集聚带,低效率、低稳定型的省份多集中于我国北部一线;(5)旅游业整体发展规模、市场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对酒店业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依次减弱,共同驱动着区域酒店业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兆峰  徐赛 《地理科学》2018,38(7):1148-1155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对张家界2005~2015年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公路、铁路及民航等不同交通方式探讨张家界对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生产要素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Tobit回归模型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旅游资源吸引力以及铁路客运量和航运客运量在0.01的水平上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因素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大。交通条件的优化对提升旅游交通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且铁路、航运对张家界旅游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公路对其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交通方式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景区内外部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与景区交通无缝对接以及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高张家界的旅游效率,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为张家界实现旅游效率最优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ESDA的河南省入境旅游效率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旅游效率对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DEA模型测度,研究了河南省2010~2015年18个地市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利用ESDA对旅游效率的时空差异演变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河南省旅游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较低,且低于纯技术效率,说明旅游资源的生产规模和投入产出不匹配,需要调整规模。(2)河南省北部地区的郑州、开封和洛阳的旅游效率较高,而河南省南部地区的南阳、信阳和平顶山的旅游效率较低,整体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3)河南省旅游效率高-高集聚的地区主要为郑州、焦作和新乡,2015年旅游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较小,集聚特征不显著的数量达到了77.78%以上。(4)在资本投入要素中,平顶山、南阳和信阳的调整幅度较大,分别需要减少20个、63个、21个星级饭店和34.754、18.020、11.859亿元的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劳动投入要素中,周口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需要调整的幅度最大,分别需要减少27.077万人、23.028万人和19.850万人的住宿和餐饮业职工。(5)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信息技术和对外开放为河南省旅游效率的正向影响因素,其中信息技术的影响作用最大,而交通条件和化为反向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