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从实验室现有的斑马鱼(Danio rerio)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了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tg)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抗H3A8。以纯化的单抗H3A8、金鱼Lv与HRP标记的Lv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夹心ELISA,其工作范围为15.6~1 000ng·mL-1,检出限为9.6ng·mL-1,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分别为1.30%~4.99%和2.30%~4.37%,并且金鱼Vtg与Lv的标准曲线几乎重合,表明建立的夹心ELISA可以准确定量金鱼Vtg,并利用建立的ELISA测定了10、100、1 000ng/L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暴露3和21d后雄性金鱼血浆与体表粘液中的Vtg含量,发现1 000ng·L-1 E2暴露3d、100与1 000ng·L-1 E2暴露21d均能显著升高雄鱼血浆和体表粘液中的Vtg含量,E2暴露21d后雄鱼血浆与体表粘液中的Vtg含量较为接近,建议将取样简便且对鱼体无伤害的体表粘液用作今后金鱼Vtg的检测样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5 mg/kg 17β-雌二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肌肉注射,一周后尾静脉取血,离心分离获得血浆,经Sephacryl S-300(高分辨)分子筛纯化卵黄原蛋白,对卵黄原蛋白进行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和糖、磷、脂的特征性基团染色.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诱导大菱鲆产生卵黄原蛋白,以N-ative-PAGE方法计算得到大菱鲆卵黄原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38 ku,以SDS-PAGE方法得出其两种亚基的分子质量分别为100 ku和82 ku.分子筛凝胶过滤能较好地纯化大菱鲆血浆中的卵黄原蛋白.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及其产卵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人工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卵巢发育组织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性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 index,简称GSI)和肝质量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简称HSI)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成熟鱼卵巢发育经历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再到重复发育Ⅱ期;人工养殖条件下,3~5月份大部分鱼卵巢处于Ⅱ期,从6月份开始,其卵母细胞内开始沉积卵黄颗粒,9~11月份,卵母细胞内卵黄颗粒充盈整个胞质,基本达到生长成熟,排卵后至翌年2月份,卵巢进入了退化吸收Ⅵ期或重复发育Ⅱ期;繁殖期GSI达到最高峰;产卵后或重复发育Ⅱ期,GSI显著下降,此时HSI显著升高至全年最高峰;半滑舌鳎在1 a中只有1个繁殖期,进行分批产卵。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长江口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洄游通道,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栖息环境,基于2013~2016年的采样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和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采用VisualC#开发环境、ESRIArcEngine开发组件、SQLServer数据库技术,研发了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以电子海图的地理空间信息框架为基础,实现在线登录、实时调取、更新数据库、输出保护区内生物种群数量及地理空间分布等的可视化信息、统计分析生物多样性指数,绘制相关统计图等功能。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能够统计、分析、查询和显示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地理空间分布信息,提高保护区管理和规划工作的效率,并为长江口中华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不同浓度Fe~(3+)的响应,测定了自养和乙酸兼养小球藻在不同浓度Fe~(3+)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油脂含量,比较分析了兼养小球藻在不同浓度Fe~(3+)下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兼养小球藻比自养小球藻生长速率快,积累的生物量多,在缺铁条件下中性脂含量高。蛋白质组分析显示:在缺铁条件下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含量最低;在缺铁和高浓度铁条件下,热激蛋白、蛋白合成和糖代谢等过程相关蛋白表达都下调,表明缺铁和高浓度铁条件对小球藻的生长都是逆境条件;在缺铁条件下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这可能是由于NO_3~–同化下降,氨基酸合成减少,需要进行氮的回收利用。上述结果表明:在兼养条件下缺铁培养的小球藻可获得较高生物量和中性脂含量;而高浓度铁能促进小球藻生长,但不能提高中性脂含量,对藻细胞也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产红藻R-藻红蛋白光谱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红毛菜纲(Bangiophyceae)和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的30种青岛海产红藻的R-藻红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测定的吸收光谱表明,这些红藻中的R-藻红蛋白可区分成两种光谱类型,即在可见光谱区有两个吸收峰的Ⅰ型R-藻红蛋白和有三个吸收峰的Ⅱ型R-藻红蛋白。红毛菜纲的9种低等红藻全是Ⅰ型R-藻红蛋白。在真红藻纲的高等红藻中有三种是Ⅰ型R-藻红蛋白,其余18种都是Ⅱ型R-藻红蛋白。根据这两种R-藻红蛋白在红藻中的分布,可以看到从Ⅰ型R-藻红蛋白向Ⅱ型R-藻红蛋白进化的趋势,但这种进化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并不存在一条以真红藻纲的海索面目为截然的分界线。两种光谱类型的R-藻红蛋白在红藻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激活转录因子-2(ATF-2)作为细胞内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下游效应分子,参与调控了生物体诸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首次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克隆得到了ATF-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v ATF-2.序列分析表明,Lv ATF-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719 bp,可编码57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特征性的锌指结构和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并且在N端具有两个保守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Thr71和Thr73).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v ATF-2蛋白与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ATF-2蛋白聚为一簇,且与软体动物ATF-2蛋白亲缘关系更近.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Lv ATF-2基因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转录,但在鳃和肠道中转录量较高.此外Lv ATF-2基因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早期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该基因与WSS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对虾应答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本文通对Lv ATF-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为将来研究该基因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首次克隆了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热休克蛋白Sm Hsp47基因。该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 92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18 bp,编码一条长度为40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结果表明,大菱鲆Sm Hsp47基因在肝脏、皮肤、鳃和肠等4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表达量最高的组织是肝脏,表达量最低组织是鳃; 25°C处理6 h后Sm Hsp47在皮肤中的表达量增加150多倍。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Sm Hsp47的his标签融合蛋白,然后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了Sm Hsp47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31种候选蛋白,其中大部分蛋白为参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转换及分子伴侣;此外还包括参与脂转运与代谢、能量产生与转换、细胞骨架、防御机制等过程的蛋白质。从31种候选蛋白中进一步筛选出3种分值较高的蛋白:未知蛋白(uncharacterizedprotein,A0A6A4TFV0)、胎球蛋白B(FetuinB,A0A2U9C388)和胶原结合蛋白(collagen-bindingprotein,A0A2U9B608),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赵艳景  裴波  胡虹  王颖 《海洋科学》2010,34(6):34-38
以新鲜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材料,经水萃取、(NH4)2SO4盐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epharose CL-6B凝胶层析、冻干浓缩。结合SDS-PAGE电泳技术,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初步鉴定各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的定量。结果表明,80%饱和度(NH4)2SO4盐析得到的组分经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凝胶层析得到一个蛋白纯品YC-2,具有2个亚基,大亚基的分子质量为61.23 ku,小亚基的分子质量为45.39 ku,YC-2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06.62 ku,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0.627 g/L时对.OH清除率达99.7%。  相似文献   

10.
11.
肖湘  周樱  王风平 《海洋学报》2003,25(1):138-142
几丁质是海洋中居首位的多糖物质,它是虾、蟹壳的主要成分,同时广泛存在于昆虫外骨骼及真菌的细胞壁中.许多生物包括植物、细菌、真菌和一些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都能够产生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其中细菌利用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作为生活所需碳源和氮源.从生态角度来看,几丁质酶在自然界几丁质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对环境的适应,多种微生物都带有完整的几丁质酶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波破碎技术在1 mol/L HCl-CH3OH 溶液中提取小球藻脂肪酸并酯化,并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鉴定出 C14:0, C16:2, C16:1, C16:0, C18:2, C18:1, C18:3, C18:0, C20:0共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65%.6份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4%~9.84%,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7.0%~122.6%,各种脂肪酸甲酯的仪器检测限<0.3 ng.初步探讨了脂肪酸甲酯在弱极性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13.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体壁经Folch法提取总脂,用HCl-甲醇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总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从黑海参中共分析出28种化合物,包括25种脂肪酸甲酯和3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黑海参体壁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93%,以C16:0(5.49%)和C18:0(4.38%)为主;不...  相似文献   

14.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体壁经Folch 法提取总脂, 用HCl-甲醇进行甲酯化处理, 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总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从黑海参中共分析出28 种化合物, 包括25 种脂肪酸甲酯和3 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黑海参体壁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93%, 以C16:0(5.49%)和C18:0(4.38%)为主;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19%,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33.86%, 主要为C20:1(n-9)(15.9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31.33%, 主要为C20:4(n-6)(19.57%)和C20:5(n-3)(5.86%)。脂肪醛二甲基缩醛含量为7.28%, 表明黑海参体壁总脂中含有较丰富的缩醛型甘油酯。  相似文献   

15.
以龙须菜粗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紫外光谱、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凝胶过滤层析法鉴定多糖的纯度及其分子量,同时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龙须菜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利用蒸馏水、0.3mol/L NaCl和1.2mol/L NaCl溶液分步洗脱,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龙须菜多糖的三个组分G1、G2和G3,得率分别为3.61%、69.26%、18.70%:G1、G2和G3均显示为单一电泳谱带和单一洗脱峰,无蛋白、核酸杂质,分子量依次为21993、48460、61031U;G2和G3的单糖组成主要为半乳糖、3.6-内醚半乳糖及少量葡萄糖;G2糖链通过1→2键与1→6键方式连接,存在非还原末端基及连三羟基,G3糖链则通过1→3键与1→2键方式连接.  相似文献   

16.
以副溶血性弧菌VP-X-3为试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其细胞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以色谱峰的数量、色谱峰高及脂肪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的皂化和甲酯化条件对细菌细胞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皂化和甲酯化条件都对细胞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较低温度皂化处理利于增加色谱峰数量和色谱峰高。甲酯化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脂肪酸,尤其是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高温甲酯化条件下,时间越长,甲酯化效果越差。试验得到较为理想的气相色谱前处理条件:2 mol/L NaOH-甲醇溶液2 mL,70℃水浴10 min;10%(V/V)H2SO4-甲醇溶液2 mL,70℃水浴15 min。此条件下的色谱峰的数量多达29种,色谱峰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条件下的峰高。  相似文献   

17.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25℃,料液比为1︰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9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10种色素组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7 种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筛选出抗菌和体外免疫活性较强的提取物。考察7 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 增殖、脾淋巴细胞增殖、释放NO、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抑菌实验结果表明, 7 种提取物对真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针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抑制活性; 免疫实验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的7 个样品都具有一定的体外免疫活性, 不但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增殖和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还可以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和吞噬中性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为实验原料,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的制备方法。研究重点对鳍藻细胞的破碎、PTX2毒素的提取及HPLC纯化等三个步骤的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与超声波细胞破碎相结合可获得最大的细胞破碎率和毒素提取率,分别为99.2%和81.5%。采用四种有机试剂(甲醇、丙酮、乙醚、二氯甲烷)及三种固相萃取小柱(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Oasis HLB SPE,Phenomenex Strata-X SPE,Sep-Pak C18 SPE)对PTX2毒素进行提取,其中乙醚-二氯甲烷的提取效率最高,达78.2%。在HPLC对PTX2毒素的纯化实验中发现,流动相的pH会影响毒素组分的分离,其中在碱性流动相(含6.7mmol/L氨水的水溶液和乙腈溶液,pH=10.94)条件下,PTX2的分离效果最佳,响应值最高。实验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4.8mm×250mm,5μm)色谱柱,在上述碱性流动相条件下,分离得到纯度为93.2%的PTX2毒素。本研究选定的藻细胞破碎、PTX2毒素提取、及HPLC纯化方法简单快捷,高效易操作,为从大规模培养的鳍藻细胞中制备高纯度PTX2毒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末水条斑紫菜以组织捣碎机粉碎,在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 H 6.8)中反复冻融3次,收集上清液,通过膨化床疏水层析技术分离R-藻红蛋白(R-PE),剩余残渣用于硫酸多糖提取。使用膨化柱分离,粗提液中约17%的藻红蛋白可以被回收,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约12%的R-藻红蛋白得到回收,光谱纯度大于3.2,纯化得率为0.66 mg/g鲜紫菜。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凝胶电泳均显示该藻红蛋白属于典型三峰型R-藻红蛋白。利用藻红蛋白提取后的残渣,每克条斑紫菜可回收到30.5 mg的粗多糖,其中硫酸基含量为21.8%。实验证明,微波辅助抽提与热水浸提对硫酸多糖得率无显著影响。纯化的R-藻红蛋白与紫菜硫酸多糖可用于食品、化妆品添加,或药品、保健品的开发。本文对探索次等紫菜生物质的综合、高值化利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