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电导率与温度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在实验室创造代表地球内部不同温度的物理及化学条件,可直接测量物质的电导率,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测量和研究可获得地球内部(地幔)物质传输过程的信息,这不仅提供对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解释,同时也提供了地球和行星内部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大地水准面是静止海洋面(平均海水面)以及假设这个海洋面在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封闭曲面,它既是地球形状的反映,又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的体现.大地水准面被认为是地球重力场的几何表象和重力等位面,也是地球上部圈层的一个物理介面.  相似文献   

3.
上地幔岩石的电性一温度依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电磁方法是地球物理电法的一个主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地用于深部地质构造的研究中.通过大地电磁方法获得地下介质电阻率(或电导率)参数的空间分布可为我们推断深部地质构造从电性的角度提供依据.而这种推断成立的基础主要建立在电性参数与其他物理参数之间广泛而深刻的内在联系上.其中,电性与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因其在深部作用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4.
辞海条目选     
[固体地球物理学]亦弥“大地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一门分科.指研究地球起源和演化、内部构造和组成、物理性质以及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科学.主要分支有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学科.[大地物理学]即“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质构造运动的物理过程、能源以及大陆、山脉、海洋等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10多年来地球内部电磁性质及构造活动产生某些局部地磁异常的观测研究情况,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79年12月召开的全体大会上决定把构造磁学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讨论。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现代地质学基本任务之一是建立地球的物理模型,而且在构造磁学用于可能解决破坏性地球物理现象的预报问题上(如强震发生、火山喷发、海啸侵袭及一些瞬时电磁现象等)更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会议议题中有长期变化异常及其与构造活动区和地壳垂直  相似文献   

6.
1985年6月12日,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的著名专家马格尼茨基年满70周岁。他从事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工作已经45年,发展了苏联地球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固体地球物理学。他的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地球学科中采用精确的数理方法,从而能把他所建立的地球物理方向摆在严格而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由于马格尼茨基的努力,在列入世界科学先进行列的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其中每项成果均揭示出地球物理学的新的科学方向,其中可以提及的有:分带熔化分析理论;现代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因的研究;根据各基准点计算地球内部温度的方法;下地幔物质熔解成氧化物的学说;地球内部各种极值条件下的物质状态的平衡。马格尼茨基创立了一个学派,他多年的教学活动无疑促进了这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他撰写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等专著驰名于国内外。马格尼茨基主持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物理系地球内部物理学教研室和地球物理学部,领导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室。他是学术刊物《地球物理》(苏联科学院汇报)的主编。 1971年他当选为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主席,他为在一系列科学规划中发展国际合作倾注了许多精力。他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的一个处。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成像为交代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因其能够描绘地壳和上地幔现今流体的分布。这与地质学的研究形成对照。地质学研究出露于地表的中地壳岩石,在交代作用过程中流体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用于探测地壳上地幔流体分布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有(a)电阻率成像的电磁方法和(b)探测地震波速和相关参数如泊松比、地震各向异性的地震方法。对于深度超过几千米的研究,最有效的电磁方法是大地电磁(MT),它使用天然电磁信号作为场源。地壳岩石的电阻率对水溶液流体的数量、盐度和连通程度很敏感。部分熔融和氢的扩散作用也可导致低电阻率。流体和/或水对地震观测的影响可由岩石和矿物物理方面的研究来评估。这些研究表明水的存在一般会降低岩石和矿物的地震波速度。水在含水矿物中以流体的形式存在,或者在名义上无水矿物中作为氢的点缺陷。水可以进一步改变地震属性,如泊松比、品质因子和各向异性。多种地震分析方法被用来测量地壳和岩石层地幔中水溶液流体的原位作用,包括地震层析成像、地震反射、被动震源转换、散射波成像和横波分裂分析等。将大地电磁和地震数据联合起来已被证明是研究活动构造区如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流体分布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地点,可探测到流体从俯冲板块向上扩散并形成水化地幔楔。在陆—陆碰撞带,如青藏高原,在其一重要区域的中地壳深度处探测到广泛存在部分熔融和水溶液流体。这些地球物理的方法也被用来研究保存于太古代和元古代岩石层中的古老板块边界曾经发生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1)
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不断认识、探索、改造地球。地质科普,先从认识地球开始。本文以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球。文章从地球的诞生说起,介绍了地球多灾多难而又顽强成长的童年,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等。地球同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也有生老病死,有始有终。46亿岁的地球虽然还处于青壮年期,但保护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对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和地球生物相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国内近年来地球生物学研究概况之后,探讨了地球生物学和生物地质学的定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地球生物学是由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级学科,而生物地质学则是由生物学和地质学交叉而形成的二级学科,因此,地球生物学所研究的领域包含了生物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列举了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地球生物相是指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的一个地质体的相.讨论了地球生物相、生物相和有机相之间的区别.生境型、生物组成和生产力、古氧相以及埋藏效率是确定一个地球生物相的主要参数.对上述参数作了详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地球生物相的半定量评估方案.推荐地球生物相的二维命名法,每一维分别代表地球生物学全过程中的生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电导率是表示地球内部物质成份与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电导率的横向变化,可以提供与地质构造有关的信息,它对研究地球内部的温度及其分布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电导率的测定和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壳及上地幔的热性质。探测地球内部电导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经典四电极电阻率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法和地磁测深法。经典四电极电阻率测深法在研究大陆地质方面有特殊的意义;大地电磁测深法主要用于大陆上,近年来也用于海洋上;磁测深能够测定地壳上地幔电导率分布的横向不均匀性,也能估算导电体的深度和相应的电导率。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研究程度,取决于磁力仪的疏密程度。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太阳光子辐射产生的光压理论,作者揭示出了自然界存在有如下两种自然现象:(1)揭示了日-地闻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舍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及其存在的证据.阐明了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内的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所需要的能源(力源)不是传统地质学所理解的仅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太阳与其系内行星之间不单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靠万有引力作用所维系的那种家族式的首领关系,而且也是靠太阳辐射的斥力作用形成的"母子"关系.地球自生成以来,主要是靠太阳光子的能量(动量)的"哺育"才"活"下来的,地球目前还生机勃勃地"活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不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只具有行星运动几何学上的意义,它在日一地之间能量(动量)相耦合转换机制中还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它是整个地球能有效地、连续不断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动量)使其能"活"下去而必须具有的最为简单的天然条件.(2)揭示了自然界任一恒星系内部恒星与行星或星际物质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在银河星云系中类似太阳的发光恒星大约就有4000亿颗,在宇宙更是不计其数.这说明宇宙中的任一恒星系内恒星与它系内的行星及星际物质(除暗物质外)之间的能量(动量)耦合与交换主要是靠光子来实现的.光予是宇宙中既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物质.光子不带电,其电荷、电偶极矩和磁矩皆为零,它是一种稳定的粒子,其寿命为无限大.宇宙中任一恒星辐射出的光子可以对外任何可见物体起作用.光子对受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它不但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受体,还把自身的动量(以光压斥力的形式)传递给受体,其斥力方向与恒星与受体之间的引力方向恰恰相反,以阻止行星或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恒星内部凝聚,保持恒星系基本空间构架的相对稳定.由此推知,宇宙中物质之间的(光)斥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闻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和谐一致的自然界.日一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的发现与证实,为自然界星际(恒星与行星)尺度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首次对宇宙中星际间存在的"反引力"作用这一宏观自然现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对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布伦的地球模型 A 和 B 曾被广泛的应用。自五十年代以来在文献上发表的地球模型数量大增,这使得研究者们难于决定倒底选用哪一个模型为好,有时人们从一个模型中选用一些参量,从另一个模型中选用另一些参量,以这种方式选用的结果是自相矛盾的。1971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会议上讨论了这一问题,结果建立了由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成员组成的“标准地球模型委员会”,由已故的布伦教授担任主席。其最初的工作是由几个小组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地球内部温度的分布,控制着地球的发展和演化。地壳内火成岩、变质岩的形成,地热资源及石油、矿产资源的形成,都受地球内部温度控制,其中地壳及上地幔的温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直接通过钻孔内温度、热流的测量来确定地下几十公里深度内的温度分布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是由于钻孔分布的局限性,而且主要由于地形、地下水对浅部数公里深度内地温场的干扰十分严重,往往使其面目皆非,而要完全排除这些干扰又十分困难。作者提出了另一个方法,试图利用地质、地化、地球物理等已有资料,主要是表面的资料来计算深部的温度分布。这个方法已用于浙江、福建等省的地热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大约在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固体地球的研究就从陆地地质学开始了。根据早先就有的诸如阿尔卑斯和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的丰富知识,提出了像地槽(geosynclines)一类的重要概念。大约从1900年以来,在物理学和新技术的帮助下,诸如大地测量学和地震学一类的地球物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产生了地壳均衡说的原理和地球内部分层结构的观点。然而,不管上述各种情况及学科本身已有很久历史,地球动力学仍旧是一个高度推测性的学科(Scheidegger,1963)。  相似文献   

15.
应意大利 ISMES 公司(即模拟和结构实验研究所)的邀请,以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为团长的国家地震局代表团一行6人于1989年5月14—23日访问了意大利。ISMES 公司是一个从事应用研究的机构,其研究范围包括: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岩石力学、数学模拟等实验研究以及应用于环境问题的工程和地质学。在 ISMES 公司的安排下,代表团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研究院及由该公司管理的一些地震台网。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地球物理研究院隶属于教育部,下设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地磁学、高空物理学等几  相似文献   

16.
行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Planetary geology and geophysics,PG&G)是研究太阳系岩体和冰体表面与内部起源、结构和进化的科学.在过去几年中,加拿大地球科学家讨论并参与了一系列的行星科学研究,如对月球、火星和其他星体的研究,及参与探测宇宙飞船等研究.为此,《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发表特刊介绍加拿大科学家对行星地球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 工作特点美国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家们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 (地球物理、地质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来确定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的状况 ,围绕如何保护环境 ,预测未来地质灾害 ,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开展工作。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地球和水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地质学家 ,同时也包括地球物理学家们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他们研究地球运动 ,试图预报地震与火山会在何时何地发生 ,以及它们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虽然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领域密切相关 ,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的构成、过程和历史。…  相似文献   

18.
辞海条目选     
[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研究地球(主要是地壳)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的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岩石在时间上形成的顺序,即岩石时代的划分;研究各个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环境;阐述地壳的地质构造的生成及其发展的历史;研究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历史.地史学的研究是以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的.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正确组织和进行矿产普查和地质勘探工作.[历史地质学]即“地史学”.[生物地层学]以古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地层的学科.由于生物是不断地演进的,不同的地质年代就有不同的生物群.因此根据地层中化石的特征,就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海洋学等等都是观测的自然科学,都是同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打交道的。必须根根观测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来探讨其规律并研究规律的本质,为人类造福。我们从事于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如果不精心观测,那就象无水之鱼,必然会一事无成的,以地震预报的研究来说,不到地震现场作观测,就会搞无米之炊,什么也突破不了,因为仅凭假定、推导,演算和室内模拟是无济于事的,肯定不了多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数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是20世纪,特别是在其中叶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以物理学、数学和信息科学为依托,并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密切结合;以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介质的属性、结构变异和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这在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量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在人类生活和生存空间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乃核心所在.在研究和探索这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的进程中,首先必须通过地表进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观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进而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反演计算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和其物理—力学过程与动力学响应.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1)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2)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对计算数学的需求;3)地球动力学和数值模拟与计算地球物理学.最后对这些问题和基本导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