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它是2046     
正2046,一是个多么诡异的数字,我不了解导演王家卫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电影名。我理解不了王家卫,如果非要我理解他的话,那么我只能说:王家卫是个诗人。有些人尽管一辈子从未写过一首诗,可骨子里他是一个诗人。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诗人要你看完他的诗后似懂非懂,看后产生歧义更好,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诗人会不厌其烦的描绘同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的同位重复了,首尾呼应的手法更受  相似文献   

2.
《山东国土资源》2008,24(1):62-62
历代文人咏唱泰山石的诗文很多,东汉末曹植的《驱车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和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咏泰山石》。曹植赞美:“神哉比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花英。”李白写泰山极顶的奇石:“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李德裕对美石十分喜爱,他写道:“摇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诗人写了一首好诗,大多时候自己心中还是有数的。所以当吉狄马加兄长在电话里告诉我"新写的长诗是迄今为止我的巅峰之作"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大戏好看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当我读完《我,雪豹……》,为之击节的同时,根据过去鲜有的能一口气看完一首500行长诗的阅读经验,以及结合作为去年他出版的诗歌总集特约校对员的特殊经历,不能不赞同诗人自己的说法——是的,这的确是他的巅峰之作,而且不仅如此,它还是当代汉语诗歌在长诗领域最重要的收获和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晚唐咸通十一、十二年,以皮日休、陆龟蒙为代表的诗人群在松陵(今苏州)地区展开唱和活动,仅一年的时间创作诗歌698首.陆龟蒙将其结集为<松陵集>.该诗集主要以皮、陆二人的交往诗为主,间以诗人之间宴饮游戏之作.这一方面是诗人之间情谊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唐末士人的好尚.该诗集的总体艺术成就并不高,但也不乏佳作,诸多咏物篇什体现出唐末咏物诗的特点.从群体之构成、诗集概貌、诗集中的咏物诗及诗人的末世心态等角度对该诗歌群体作一概述.通过对该群体及其作品的分析,透视处在时代交替之际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汉时刘展、阮肇采药在天姥山遇仙的传说。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姥山伐木开径留下的“谢公道”,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的记梦诗……。天姥山的浓厚文化积沉和绚丽山水风光,勾起了千百万人对天姥山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对于天涯海角的向往,一直深减在内心,直到我终于踏上海南的旅程,走近了它。走近游览区的大门,一副对联跃入眼帘,“海南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应该来自张九龄的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细读这句诗,心中缓缓地升起一种柔软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宋诗人陆游(五彩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主要思想是抗金复国,同情人民苦难生活。艺术风格奔放自然,激情洋溢,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小园》一诗曰:“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下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他为抗金报国受到挫折,回故乡后,向邻舍父老学种田,过农村生活,含有不忘国家大事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锦瑟》的主旨是千古之谜。道教、阴阳思想对诗人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认为:《锦瑟》不仅是李商隐悼念王氏的诗,更是诗人与王氏会魂的诗,正是源于结发夫妻间最真诚、最原始的世情感知,才促成诗人创作出这般辞意飘渺、意蕴丰厚的诗。  相似文献   

9.
正"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琥珀》,描写的是一块内含有蚊蚋的琥珀。在李白的诗句中也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很久以前琥珀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正>放风筝是赏心悦目的户外活动,历代诗人也曾以风筝入诗,写下了不少多姿多彩的诗篇。喜欢郑板桥的《怀潍县》,读来有一种花团锦簇的热闹:"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无数风筝漫天飞舞,女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五颜六色的裙子在风中摆来摆去,比蝴蝶还美丽。这首诗惟妙惟肖地  相似文献   

11.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题材不断扩展,元稹、白居易是其中有意识地拓展咏物诗题材的重要诗人。元白咏物诗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食物等8类,题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突出特点是拓展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对时政领域的抒写,形式方面也有突破,采用了寓言诗、一诗咏二物、组诗等表现手法。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的题材开拓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臧棣很注重诗歌语言,他把寻找语言的可能性当作诗歌成立的基本主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大量使用叙事、戏剧化、修辞等技艺编织语言,成就诗篇。在臧棣诗歌有意味的形式之下,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批判。《木匠活》一诗鲜明体现了臧棣的诗歌特色。此诗采用叙事、反讽、戏剧化、比喻、对比等手段描写了虚伪丑陋的现代夫妻生活,揭示出现代人情感、婚姻乃至人生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新罗文士崔致远的诗歌是域外唐代诗歌创作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艺苑之本始"。崔致远的诗歌大多为任高骈幕僚时所作,这些诗歌或是大量记述高骈的英勇战绩,或是应和高骈的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受到了高骈诗歌的影响。崔致远的作品继承了诗圣杜甫咏叹史实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的传统,具有以诗证史的特色。同时,崔致远诗歌中大量化用典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另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风雨桥之所以以"风雨桥"三字行名于世,盖因诗人郭沫若的这首诗和"风雨桥"三字题款。郭老没有到过三江侗族自治县,他在北京看到三江程阳永济桥的照片后大为赞叹,欣然赋诗。这是1965年10月20日,郭老时年古稀有三。从此,新名"风雨桥"盖过了本名"福桥、花桥、回龙桥"。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因其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颂扬黄河,追溯史实古往今来,描写和赞美黄河的诗词数量很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年而经久不衰。唐代诗人王之涣诗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相似文献   

16.
正打开一幅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太行山绵延千里,犹如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中。当地人将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山脉,习惯称为林虑山。唐代诗人高适曾写道:"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诗的大意是,诗人高适渡过今天河北、  相似文献   

17.
正观赏石是国人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石头,尤其是有观赏价值的奇石、美石、雅石,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力的,是大自然无私赐予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百灵鸟"、艺术"小精灵"。可谓:"石不能言最可人"。从石头说开去石头是一首无声的诗。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为讴歌石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一位歌石的高手。他在赞美《太湖石》中娓娓道来:"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相似文献   

18.
<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这首诗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有感的力作,教育了几代国人追求真善美。原崇左市扶绥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梁超学,就是一位仍然活  相似文献   

19.
崇尚清明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在他落难时一个臣子割自己的肉给他吃,但在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时,这个臣子却不要封赏隐居山林。晋文公为寻他而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了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晋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为“勤政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相似文献   

20.
正自古民以食为天,而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蔬菜瓜果,即是在我们辽阔广袤的大地上生长的。作物从土壤中获取养分,通过食物链成为供给我们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并不是每种土壤都适合生长所有的作物。正如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道出了岭南荔枝的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