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洋  狄维维 《地理教学》2021,(18):38-39
基于2017版课标的要求,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增加了"问题导引"栏目.文章介绍了问题与问题式教学之间的联系,以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的"问题导引"栏目为研究对象,从问题内容与栏目数量、栏目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用好"问题导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材的编写受到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形态的)、哲学思想、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学科特点、教师素养、学生心理,教材建设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教材编写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运用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教材编写方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许多需要研究问题。本文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为例,拟就这些问题,做出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月华  林惠花 《地理教学》2021,(19):40-43,58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大气专题内容为例,采用ISM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新教材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模型,将该知识结构模型与课标要求及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联系,从核心要素、起始要素、结点要素和要素间形成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新教材在重新构建后的教材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地理教师使用教材提出几点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中贯彻气候变化教育尤为必要。地理学科在气候变化教育中承担着传授相关科学基础知识、贯彻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的任务。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给出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几点教学建议:全面理解气候变化科学内涵,深入挖掘教材隐含信息;整合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打通教材前后联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拓展引申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实施气候变化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在落实“双碳”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双碳”为例,从章节编排体系、知识呈现、教学逻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上海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基于问题逻辑的“双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使用NOAA/AVHRR 8KM 1981-2001数据,以及准同期逐日观测气象数据,用GIS与R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插值处理。对贺兰山东西两侧腾格里与毛乌素两大沙漠的南缘带植被覆盖、气候要素的降水与气温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得出不同干湿条件沙漠边缘带植被覆盖状态变化的差异,以及各自生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气候条件中水分条件是决定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土地覆盖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地形条件对植被覆盖的季相差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与植被覆盖相比,低覆盖植被分布面积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揭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整个研究期气候整体趋于暖干化,暖干程度在1999-2000年达到了高峰,随之植被覆盖在2000-2001年达到了最低值。这说明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种时间上的滞后性。从RS与GIS角度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边缘带宏观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方法,为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治土地沙漠化也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玲玲  郑景云  傅辉 《热带地理》2015,35(6):890-894
总结和分析了利用历史文献代用资料重建具有代表性的华南气候序列(包括温度变化和降水/干湿变化序列)的状况,认为华南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存在时间分辨率较低、空间范围宽泛、数据的统一性和可靠性较差,以及缺乏气候变化的相关机制和气候变化周期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应进一步挖掘华南地区高分辨率气候代用资料(历史文献),提升气候变化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覆盖度、加强重建序列的可靠性、增加其周期性和趋势性分析等是解决该地区气候变化研究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已经试行了四年有余。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编写出一套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地理新教材,在这几年中,教材仍在不断地被调整、优化和建构。  相似文献   

10.
陈倩仪  曾玮 《地理教学》2016,(5):4-9,35
本文选取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出版的人教社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知识内容、探究活动和拓展内容三个维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的难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总结分析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韦振锋  王德光  张翀  刘宪锋  张晗 《中国沙漠》2014,34(6):1665-1670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频繁出现沙尘天气,属于生态脆弱区域,而植被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示器,研究其变化对改善西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9—201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以Sen趋势度结合Mann-Kendall检验、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法分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局部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和人类活动抑制植被生长.植被变化强度空间差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温高,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与气候要素相关显著,并且植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时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类引水灌溉弥补降水不足,使得农业植被呈增长趋势.新疆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原因是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会抑制植被生长,人类活动频繁、城市扩建同样会破坏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2.
HP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可以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梳理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对教材中叙述式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作进一步科学性的说明、印证及诠释,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训练其高层次思维。本文例举HPS教育理念在“地球的历史”一课中的应用,以情景导入、课堂探究、知识点小结、学生活动等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础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从而探究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多种呈现方式并重、适合HPS教育理念渗透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何晓丹  高超  徐皓 《地理教学》2021,(17):54-58
海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地理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缺乏海洋通识课程的背景下,挑起了海洋教育的大任.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内容有所增多但内容分散、不成系统,加之在高考中不受重视,海洋教育面临挑战.为突破海洋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困境,文章基于课标与教材,提出设计渔场研学旅行来落实高中生的海洋教育.该渔场研学以大黄鱼由兴盛到濒危再到重生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舟山开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情境探究,由对大黄鱼的认知上升到对海洋渔业的认知,并从中培育学生的海洋素养,最终落实高中地理海洋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不省省市开始使用地理新教材,高中地理新版教材(人教版)在结构体系、版块设计、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为了配合教学内容,适应教与学的需要,教材穿插了很多活动、插图、阅读、案例、问题研究、读图思考等“附件”,这些“附件”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灵活性,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所编写的人教课标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沪版等五种版本教材和人教大纲版选修一教材中,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表述均有所不同。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常会感到困惑与难以处理,尤其是高考复习中必须加以整合教学,更是存在如何以最少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核心内涵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应用图示法进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相邻学科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它是由自然要索与人文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综合体。因此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人口教育等各门课程都与高中地理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联系。教学中有关科际联系的内容及实施步骤是:(1)通读高中地理及相邻学科教材,找出联系的内容,制成“科际联系索引表”,为实行科际联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王雅琪  张琦 《地理教学》2021,(20):20-25,19
本文基于概念图工具CmapTools软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沪教版(以下简称"沪教版")五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水循环"一节内容,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在地理知识涉及广度、地理知识关联程度、地理教材阅读难度三个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人教版在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湘教版和沪教版的知识涉及广度较大,中图版的知识关联程度较深,鲁教版的教材阅读难度较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因材施教",发挥概念图工具在教学中的建构知识体系作用,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一、想说爱你不容易——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教材采用的是湘教版。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中共有活动193处,教材活动之多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活动分“探究”、“实践”、“思考”三类。教材中安排活动的目的除了原来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将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归纳为三种类型: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本文总结了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指向性及其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从数量分布、内容结构和课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中水土保持知识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