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教学中渗透这一教学理念。本文以“北极地区”为例,探讨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小初高贯通进阶”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以地理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不同学段的学情实施教学,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及依次递进。本文以“天气和气候”主题为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系统梳理小学—初中—高中内容要求以及内在衔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过程和系统连贯的评价体系,以期为制定贯通进阶的教学策略、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的综合。近年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综合“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具身体验,利用乡土地理情境,增强学生身心与环境的交互,探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侯德娟 《地理教学》2024,(4):13-16+21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地理视觉表征的创新与变革。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表征理论对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采用皮尔斯符号学范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形式—对象—概念—认知”四维一体的地理视觉表征结构;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剖析地理视觉表征的动力性、认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五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宇桦 《地理教学》2022,(8):27-29+51
课堂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热力环流”一课的课堂活动为例,分析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6.
朱燕 《地理教学》2021,(6):29-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探究则成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方式。本文以乡土地理“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土地盐碱化,着力探究乡土地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景化教学和实验教学方式为手段,引导全体学生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夏灵  苏迎春  黎明  刘榕 《地理教学》2022,(8):13-16+39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趋势愈加明显。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群文的复杂性,为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需妥善处理地理群文并创新教学策略。“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的群文阅读符合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要求,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本文尝试从地理群文阅读角度,探讨和总结“双减”政策下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阅读兴趣和能力,进而实现“双减”目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概念的整合性和建构性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大概念下的单元整合教学使得课程实践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概念、单元整合教学的分析,以“地表形态的演化”为例,从凝练大概念、构建单元结构、编制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大概念”下单元整合教学构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乡土地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感知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载体。本文以“重庆人口迁移史”作为乡土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依托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龚琳 《地理教学》2021,(24):62-64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区域地理中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学生关注地理国情、陶染家国情怀、走向学科融合.本文结合"井冈山的区域发展"案例,按照"了解地理背景—分析致贫之因—谋求脱贫之策—传承中国精神"的教学思路,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区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杰 《地理教学》2021,(6):25-28
地理核心素养赋予绘图教学新的内涵,新课标新教材改革背景下的绘图教学是教师板图与学生绘图充分融合的体验式学习过程。本文以“海水的盐度”为例,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绘图教学设计。师生绘图始于轮廓位置图,感知地理事实;接着基于示意简图,进行原理再加工;然后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网络;同时利用纵向知识结构图,锤炼学科思维;最后采用剖面图、坐标图等变式图,巩固并检验学习成果。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设计凸显核心素养的绘图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考试评价的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怎样把高度凝练的核心素养植根于课堂教学并将其内化,就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寻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优模式。首先根据核心素养内涵重组课程内容,兼顾学生基础,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基础梳理、深化整合、命题探究、质疑反馈、精讲点拨、提能演练六大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谌建民 《地理教学》2023,(20):14-17
本文提出了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进阶的机制和策略。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升机制包含“两路径”“两载体”和“两保障”,即以地理实践力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课程资源建设与区域共享为路径,以组织机构与信息技术为保障,“指导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学生”的四级主体开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地理实践力活动。地理实践力水平进阶的策略包括:基于情境化课堂教学,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基于校园环境的课程建设,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基于户外活动的课程建设,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吴岱峰 《地理教学》2019,(1):9-13,33
实施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教学是当前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科育人目标认识的深化,体现地理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的。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增强地理教学策略意识,建立地理教学整体观,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地理深度教学,带着对地理学科本质的认识,创造性地实施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浅层次的接触感知走向深度体验培育,需要构建与之相适配的教学模型。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培育的教学模型有三个基本的向度:全情境、问题链和探究活动。本文以“水循环”为例,探讨了全情境的意义向度、问题链的认知向度和探究活动的实践向度下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分析了其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培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锡 《地理教学》2022,(5):34-36
“双减”背景下,需要塑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本文以“发展与合作”为例,从解读课标、创设情境、设计核心问题和学生活动、培养核心素养、情境命题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塑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8.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地理实践活动存在着组织随意、知识碎片、学习浅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基于学科逻辑,建构活动单元”“基于学生中心,优化活动设计”“基于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等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策略,以期排除妨碍地理实践活动推进的各类障碍,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9.
陈茜 《地理教学》2019,(8):29-31,37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概念和地理课程内容之间具有上下位的逻辑关系,因此,遵循合理的学习路径和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的地理概念学习,一方面可实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为建构地理课程框架和设置地理课程内容提供研究样例。  相似文献   

20.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