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国平  杨艺  徐祯  李涛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091-110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范围广、感染人数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以2003年中国非典型肺炎、2009年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2015年韩国中东呼吸道综合症和截至目前的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作为典型案例,比较全球重大疫情的经济影响与各地的响应措施,有助于积极探索更好地应对本次新冠疫情经济影响的政策响应途径。在历次疫情影响下,中国、墨西哥、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经济系统都受到了突发疫情的重大影响。2003年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环比降低1.98%,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墨西哥2009年GDP增长率降至-5.286%,旅游、零售餐饮与猪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韩国2015年GDP增速由2014年的3.3%降至2.79%,旅游业与零售业的市场需求受到极大抑制;美国2020年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滑32.9%,是自194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为此,各国政府积极响应和应对,多策并举减轻疫情对经济系统的短期冲击:一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财政预算,全面支持经济复苏;二是通过为企业提供经营补贴、延缓税收缴纳等举措,减轻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三是通过电商平台、城市宣传、简化签证手续等举措,振兴旅游业和商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各国应当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积极采取减费降税、减少企业负担、扶持第三产业等响应举措,尽快恢复正常的世界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宗会明  张嘉敏  刘绘敏 《地理研究》2021,40(12):3349-3363
COVID-19疫情全球爆发,成为载入史册的一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期间,中国贸易的变化反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和地方贸易的影响,凸显了中国的贸易韧性。借鉴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开展中国贸易韧性的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利用2020年1—12月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贸易数据,对其贸易的整体状况和贸易韧性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对疫情冲击下的中国贸易韧性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① 根据与2019年同期比较,可将中国贸易韧性变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2020年1—5月为抵抗期,2020年6—12月为恢复期。② 在疫情影响下,各省份的贸易韧性具有较大差异,贸易抵抗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包括四川、陕西、江西等内陆中西部省份和河北省,较差的区域主要为对外贸易基础较差、疫情严重地区以及边境省份。而贸易恢复性较好的主要为云南、贵州等内陆省份和疫情冲击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③ 疫情冲击下影响中国贸易韧性的因素是多源的,整体来看最大贸易国疫情严重程度、贸易伙伴数量、本地疫情严重程度因子等对贸易抵抗性解释度最高;对贸易恢复性解释度最高的因子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医药产业状况。除了各维度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增强了贸易抵抗性与恢复性的空间分异性。关于中国贸易韧性格局及影响因素的探讨,对认识特殊事件冲击下的全球化进程和区域贸易韧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构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各级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和全国列车数据,结合交通管控措施解析了中国COVID-19疫情扩散的时空特征和危害性,以及湖北"封省"对全国铁路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的疫情增长过程高度符合Logistic分布;空间上由湖北往东、南方向蔓延强度较大,各省内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通常为省会或经济发达城市.基于交通管控...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姣娥  杜德林  魏冶  杨浩然 《地理研究》2020,39(7):1450-1462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与模式对于防疫抗疫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与应对以及未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时间和空间尺度,从地理学视角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城际空间扩散过程,归纳总结扩散模式,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并在空间上表现出邻近扩散、迁移扩散、等级扩散和廊道扩散等地理模式;地理邻近性、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交通网络、疫情防控管理等因素对疫情的空间扩散具有显著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和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流空间”网络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模式的一种反映,与地理邻近性、社会经济联系的跨区域性及人类活动的时空规律等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期为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也为中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应急风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帅 《地理研究》2021,40(2):310-325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从悲观、中观和乐观三种情景预测了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根据各地疫情严重程度分别用不同情景利用历史数据预测了各省2020年经济数据,随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在悲观情景下,中国经济在2020年仍能实现1.90%的增长,完全有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理论为理解人地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提供了新思路与分析框架.本文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构建气候变化与政策实施双重驱动的农牧复合型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对1952-2017年达茂旗建旗以来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化的阶段、特征、主控因子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乡村...  相似文献   

7.
李涛  李国平  薛领 《地理科学》2022,42(2):244-25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多情景设置模拟COVID-19疫情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政策干预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① 分行业来看,COVID-19疫情对交通运输业的直接影响来自于出行管制,需求锐减和相关限制措施导致行业在短期内增长乏力;租赁与商务服务业需求不会随着疫情管控措施解除而立刻增加,行业复苏有一定的时滞;受其他行业复苏延迟影响,金融业发展的低迷时期会更长;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加速了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其对保持经济稳定的贡献。② 从整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短期内使得北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种管制措施出台和需求萎缩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然而,随着疫情蔓延得到有效遏制和复工复产步伐加快,COVID-19疫情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不利冲击会大幅降低。③ 从政策干预效果来看,解除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限制所引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幅度大于财政对相关产业的补贴;而2种政策组合干预会进一步降低因COVID-19疫情暴发而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经济出现滑坡。模拟结果符合北京市2020年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流动性扩大了传染病波及的地域范围,疫情暴发给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从地方尺度看,区域多元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使其在面对疫情时表现出差异化的脆弱性与韧性特征。针对人与人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类型,基于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性三个维度构建地域传染病暴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美国县域传染病暴发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划分脆弱性地域类型,阐明传染病暴发脆弱性强弱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①整体上,美国县域传染病暴发脆弱性大部分处于较低或低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显著;②自然与人为扰动因素驱动下,传染病暴发受暴露度(与外界社会的联系)、敏感性(个体风险、城市环境、经济保障、社会扩散)与适应性(政府应急、医疗系统与社会保障)三个维度综合影响;③基于传染病暴发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得分,将美国县域划分为10个地域类型,具体解析其脆弱性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程艺  刘慧  张芳芳 《地理研究》2022,41(3):851-866
传染病影响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边境口岸地区是传染病境外输入防控中的薄弱区域。然而,目前关于边境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防控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指标体系构建或定性分析的层面。现有研究中缺乏从地理学视角分析边境口岸传染病的时空演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定量测度与情景模拟有待加强,对中国边境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缺乏精准指导。本文构建了一般意义上的边境口岸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指数(ERI),评估了一般年份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对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不同管控措施情境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了疫情境外输入的高风险口岸。结果表明:①一般年份中约1/5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风险较高,包括瑞丽、二连浩特、满洲里、东兴等,其中中缅边境地区最为集中。②2020年中国边境口岸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呈现空间极化特征,集中发生在满洲里、绥芬河、瑞丽三个口岸地区。③中俄、中哈边境口岸地区是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的较高风险区域,霍尔果斯、满洲里、阿拉山口、绥芬河、珲春5个口岸仍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的较高风险。增强边境口岸管控措施对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效果显著,后疫情时代需积极转变边境对外贸易方式,协调边境发展与疫情管控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的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评估方法,不仅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提供决策参考,更为今后各类传染病境外输入的定量评估和分级分类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及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方叶  王姣娥  王涵 《热带地理》2020,40(3):386-395
航空运输在实现各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恶劣天气等均易对航空网络的连通性造成影响。本研究以新冠疫情为例,从全球航空网络视角探讨新冠疫情对中国国际航空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中国境外通航城市、国际航班、国际航线数量均大幅缩减,航空网络连通效率显著降低,但其空间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东亚和东南亚仍是中国对外主要联系地区,经济联系与贸易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航线停飞对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大洋洲航空网络的连通性影响最大,而航班缩减对中国与东亚、中亚和东南亚航空网络的连通性影响最大。在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仍然是中国对外联系的枢纽城市,且其聚集度在疫情期间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Scientifically assess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containing their negative effects,and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an economy are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The new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has,to date,been effectively contained in China,but the threat of imported cases and local risks still exist.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virus's path of influence and intensity is significant for economic recovery.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refined multi-reg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model,which measures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impacts at different epidemic risk levels in China and simulate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y under changes to supplies of production materials and product demand.The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macroeconomic level,China's GDP will decline about 0.4% to 0.8% compared to normal in 2020,with an average drop of about 2% in short-term consumption,an average drop in employment of about 0.7%,and an average increase in prices of about 0.9%.At the industry level,the epidemic will have the greatest short-term impact on consumer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For example,the output value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will fall 6.3% compared to normal.Looking at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he industrial system,the province most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is Hubei,which is the only province in China in the level-1 risk category.As the disease spread outward from Hubei,there were clear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industries that were impacted in different regions.In addition,simulation results of recovery intensity of regional economies under the two epidemic response scenarios of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and active fiscal stimulus policies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fiscal stimulus policies produces a 0.3% higher rate of gross regional product growth but it causes commodity prices to rise by about 1.8%.Measures to resume work and production offer a wider scope for industria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2.
向云波  王圣云 《热带地理》2020,40(3):408-421
人口流动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与风险扩散。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和各省市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2020年1月1日至3月5日136个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武汉市人口流出的空间关系及其对我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启示。研究表明:1)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了疫情发生与隐性扩散、快速扩散与暴发、扩散遏制和扩散衰减4个阶段。2)研究时间段武汉市人口主要流向湖北省境内以及周边省市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具有地理邻近性和倾向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流入特征。受地理距离、时间成本、社会经济联系、境外输入等因素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一些重点出入境口岸城市的新冠疫情扩散风险较大。3)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人口流出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等级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分为8种调控类型,近90%的城市具有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或人口流入少、确诊病例数低的特征。其中,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境内以及中国重点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防控压力来自人口流入多、确诊病例数高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而人口流入少、确诊病例数低的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其防控的难点在于提高防控对策的精准性。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全球疫情形势反弹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重,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疫情防控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常态。建议针对8种调控类型,从人口流动、交通和资源等引导与管控方面分类提出精细化的疫情防控策略,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公众舆情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卷乐  张敏  韩雪华  王晓洁  郑莉 《地理学报》2020,75(11):2490-2504
COVID-19疫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客观认识疫情期间的公众舆情响应和区域差异,对于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调控和科学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源,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主题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主题抽取和分类模型,识别微博文本中的13个舆情话题,并从数量、空间、时间、内容等方面分析了2020年1月9日—3月10日在湖北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及沿边口岸等重点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公众的响应总体是理性和积极的,但各舆情话题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各区域热点分布中,京津冀以首都北京为中心,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辅以南京、杭州等热点,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两核,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建议应持续加强重点区域的疫情舆情关注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精准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武汉市人口迁出规模指数与武汉迁入到湖北各市人口比例的乘积(MSI)及市内交通强度(TI),建立时间回归模型,分析各市的COVID-19每日新增病例;利用交通可达性及各市GDP比例,建立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湖北省各市COVID-19的万人累计感染率.结果显示:1)基于人口迁徙数据与各市每日新增COVID-19病例构建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康码政策的空间扩散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怡村  汪明峰 《地理研究》2022,41(5):1496-1512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自2020年2月,中国各地政府出于防控疫情蔓延和促进复工复产的目的,相继出台健康码政策,迄今已成为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和经验。本文通过对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市的健康码政策扩散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事件史分析,探究该项首创于地方政府的应急政策迅速扩散至全国范围的时空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① 数字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优越的城市采取健康码政策的反应速度更快。② 邻近城市政府间的“学习”和“竞争”行为会提高健康码政策扩散速度,而省级政府的垂直指导压力所发挥的作用不显著。③ 政策企业家是加快健康码政策扩散的有力推手。④ 各市疫情状况以及与疫情热点地区的地理距离会对健康码政策扩散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健康码政策的扩散动因,为理解公共危机情境下应急政策的制定和扩散机制提供经验总结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均GDP基尼系数及其变化的结构分解,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省17个地市州之间人均GDP差距及其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非农产业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的提高又是推动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缓解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现实选择并不仅仅局限于加快落后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还应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推动人口向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集中,降低湖北省生产与人口地区分布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