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越  刘康  李巍巍 《地理教学》2021,(16):43-45
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后,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文献呈指数型增长,涉及的方向有研学前准备、研学主题设计、研学评价、研学反思等诸多环节,但是关于研学旅行分组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原理,从高中生的职业兴趣出发,遵循组间匀质化和组内差异化的原则,探索研学旅行中效率较高的分组方式.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进入蓬勃的发展期。为理清研学旅行的研究情况,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定量分析了378篇文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学旅行研究按时间可分为无序探索(1996~2012年)、规范起步(2013~2015年)与有序深入(2016~2021年)三个阶段;高产作者及作者合作群体较少;研究热点与国内旅游发展形势及研学旅行国家政策存在关联;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修学旅游形式、研学旅行利益相关者、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推进、文旅融合与研学旅行体验四个方面。研学旅行研究紧跟国家政策走向、聚焦如何促进其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多学科交流与理论升华等应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与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体验学习圈包含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应用四个阶段,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体验学习圈理论与PBL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寻找两者间的适切性,提出基于体验学习圈与PBL教学法融合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理念,并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泰勒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研、展、评”四段式研学课程设计模式,结合五台山地理研学资源,从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研究性学习探索、学习成果展示、全方位评价等方面展示了课程设计过程,以期为研学课程设计及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大致经历了聚焦游学活动的历史学研究、关注修学旅行的旅游学研究、紧跟研学旅行政策的教育学研究和立足本土的研学旅行课程化研究四个阶段。研究重点议题涉及研学旅行的内涵解读、现实困境、实施策略和课程化四方面。为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促进研学旅行持续深入发展,相关研究者应基于教育政策,加强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关照现实诉求,推进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注重协同育人,探索研学旅行的制度研究;拓展研究视野,重视研学旅行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6.
具身学习打破了传统的离身学习范式,呼吁身体回归学习过程,强调身体、环境和大脑的相互作用。而研学旅行作为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其课程思想与具身学习的中心观点高度契合。文章基于具身学习理论,构建了具身学习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活动模式,设计了主题为“走读长江水,品悟三峡情”的宜昌研学旅行活动案例。案例设计以“水”为主线,涵盖了实施水文观测、解读人水关系、识别流水作用三个研学主题,并基于具身学习的视角,进行了研学旅行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生地理研学需求的分析,能够帮助学校、研学机构更加有序地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本文以杨陵第四初级中学和杨凌高新初级中学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在地理研学旅行认知、经历、参与意愿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需求进行比较。以期为城乡中学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在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城乡差异,为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地理研学方案,推动城乡中学地理实践教育活动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研学旅行产品的制定应紧密围绕"旅行"和"教育"进行课程设计,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文章以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现有的研学课程进行解析,并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旅行课程优化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周怡 《地理教学》2022,(6):58-60+35
研学旅行课程结合了研究、学习、旅行三个要素,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和形式。地理实践力既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又是在面对地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文章以雪窦山为例,从确定主题目标、规划路线、设置任务、研学总结与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黄璐  陶琳琳  黄宇 《地理教学》2021,(18):54-57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以博物馆为基础的研学旅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也逐渐受到关注.当前博物馆已经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和资源供应方,并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博物馆研学实践中存在着自行设计开发的研学课程质量不高、主动结合自身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意识不强、有效的博物馆研学课程运行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如何开发具备研究性、科学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研学课程是博物馆研学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稻作文化"PBL课程设计与应用为例,以真实的实施效果说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与研学教育目标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为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开展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皖南地区典型的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了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因素恒等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西递、宏村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的旅游体验因素有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学习认知4种类型;从路径系数来看,案例地研学旅行者的文化认知(0.510)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情感体验(0.340)和审美体验(0.224)次之,学习认知(0.212)位居最后;论文构建的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跨样本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西递、宏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清 《地理教学》2020,(10):44-46,55
研学旅行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在当今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方兴未艾,然而研学的开展却有许多问题有待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文章提出了自然地理研学选线的四个原则与研学方案设计的三个要求,并以重庆铜锣山花溪河谷的综合研学为案例,进行了说明与论证。  相似文献   

13.
张琳娴 《地理教学》2021,(18):46-49
近年来,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已成为常态.本文以四明山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践为例,确定乡土研学的内涵与流程,以乡土资源为载体,探究研学目的地的选择、研学路径设计、研学节点设计及研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多策略辅助、多效能评估的乡土研学组织策略,提供乡土研学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黎槎村、赤水塘村、澄湖村、槎塘村四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回龙镇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进行资源分类与定性评价。归纳开展古村落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核、一环、多点”和“核心驱动、环线辐射、多点贯通”的研学旅行发展空间布局的设想,同步构建古村落研学旅行产品体系与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在地理研学旅行中进行思政教育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在理论上尝试探索出地理研学旅行思政元素的融入机制,在实践中挖掘地理研学旅行中的思政元素,给出合理的思政教育融入策略,为地理研学旅行的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达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内容设计是研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决定研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形式的转变与发展.基于景观叙事理论,将叙事主题、叙事载体、叙事空间等景观叙事要素引入地理研学中,并以"滇越铁路"为例,在梳理其沿线叙事资源基础上进行研学旅行内容设计,以解决研学内容缺少特色、内涵不足与深度不够等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内容,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迅速增加。因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问题,无疑成为研学旅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阵地。但如何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资源,尤其是如何有机结合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研学要素成为困扰很多研学导师的难题。本文尝试使用“四层一体”分析方法,从自然地理要素、生计、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从地理学科视角挖掘和利用研学资源,发现各个地理研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其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必要前提,结合博物馆展品设计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是满足当前县级中小学在本地开展研学旅行刚需的可行途径。利用地理核心素养与县级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之间的契合之处,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解读馆藏展品,并以县级的曲周博物馆为例进行课程设计。经过反思发现,博物馆展品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根本,博物馆科研成果决定研学旅行课程质量,博物馆本应成为区域研学旅行的集散地,博物馆联动促进区域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的研究是当前热门话题,但对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缺口较大。本文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提出研学问题设计要具有情境性、凸显体验性、体现探究性的基本原则,并就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问题设计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