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岭南园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岭南园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岭南园林形成的地理背景、岭南园林的地域特征及岭南园林的时空发展特征,得出地理环境对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变迁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提出当代岭南园林应以地方文化为底蕴,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布局形式与营造方式对安阳袁林进行考述。研究发现:袁林形制布局"前中后洋",中西杂糅,布局形式在传统装饰纹样中杂以西方样式与形象,但囿于时代的局限,中西方元素未能很好融合;袁林创造性地引入了招标施工与募捐筹款等现代运营方式以及水泥、钢砼等新的建筑材料与结构于陵园营建中,营造方式古今并用,开民国陵墓园林营造风气之先。袁林的布局形式与营造方式体现了在西方现代文明强烈冲击下的清末民初社会的时代特征,对其考述补缀了我国陵墓园林从传统向现代转折的重要节点。自此,传统封建专制的帝王陵寝开始转向现代感怀凭吊的陵墓园林。  相似文献   

4.
杨阳 《中国地名》2012,(8):45-46
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占有重要地位。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自成一种风格。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便是其中的佳  相似文献   

5.
演艺活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造园艺术存在异质同构关系。从园曲同构视角,分别采用空间句法与PAD情绪模型对苏州网师园演艺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的游客体验进行定量研究,进而通过分组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演艺空间与演艺体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网师园演艺空间在园内设置广泛,其自身空间连接度和对周边空间的控制度均较好,常位于局部空间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既非全园交通中心,也不过于偏僻;(2)网师园曲艺表演节奏相对紧张,而器乐表演则较为舒缓;旅游演艺活动的唤醒度与优势度体验呈现出起承转合、欲扬先抑的节奏特征,游客观演感受愉悦度良好,起伏不大;(3)网师园演艺体验的高低潮变化与园林视域空间的收敛与开放过程同步,与园林空间的局部整合度变化相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可见而不可达"特点的园林户外空间是创造旅游演艺体验高潮的理想舞台。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清泉  韩延星 《热带地理》2004,24(2):177-181
西方的许多城市规划理论和学说都探讨了绿地规划模式,中国的绿地规划思想也经历了从古典园林到山 水城市的发展,这些均能给予中国城市绿地规划模式研究的许多启示.文中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实践中的现有若干模式、存在问题;基于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的困境,建议将"立体开发"模式作为高密度城市绿地规划的一般性理论模式,并对应用这一理念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庐山古代文人园林及其题名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的古典园林,按使用性质,一般分为苑囿花园、文人私家园林、书院园林、寺庙园林和庐山上下的风景自然园林。文人园林是指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庐山建造的住宅,怡情庐山绮丽山水而在此筑起别墅式花园以及一些文人在外做官时所营建的官衙花园。园林的主人不少是文学家、诗...  相似文献   

8.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堪称中国私家园林之经典。与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位居中国四大名园之首。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刘璐 《中国地名》2014,(9):44-45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距城区十五公里。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办公空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从区位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角度入手,总结了西方早期上述理论体系中办公空间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从办公空间的区位特征、集聚与扩散及其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西方战后在办公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还对西方办公空间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我国相同领域研究的开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西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差异化研究进展及本土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说是生态旅游实现其环境教育责任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其研究和行业发展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解说方程式中资源、受众和媒介3个关键要素入手,依据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学原理、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理论,梳理中西方解说系统差异的根源所在。结果发现:西方受“人地分立”价值取向的影响,保持着生态旅游的“纯自然性”,西方的海洋外向型思维延续了注重空间拓展、关注自然客体奥秘的传统,媒介设计鼓励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强调长期公益性;中国人受“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的影响,接受生态旅游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大陆内向型思维形成了求稳好静的性格,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较弱,媒介的物造形式胜过内容要求,短期功利性突出。最后,本文提出中国生态旅游解说本土化路径,包括确定可行的解说目标、挖掘双重价值的资源、定位受众特征与类型、标准化规范引导媒介设计等。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杨梅园、地瓜山、柑桔园、李园 、普通山地等不同地类毛竹移栽母造林的新竹株数、新竹质量好坏、新竹最大扩展范围、竹鞭的质量及扩展范围差异。从造林的总体质量看,杨梅园、地瓜地坡耕地是最好的毛竹栽植地,柑桔园、李园的毛竹栽植效果也较好,但普通山地造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Malaysia has a complex multiracial population, predominantly defined by three major ethnic groups: Malay, Chinese and Indian races, with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Despite this, the country has a vision to be the most beautiful garden nation, and its National Landscape Policy (NLP) puts emphasis on creating a unique landscape and garden identity. Because of ethn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a garden identity for Malaysia. Henc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isual quality of gardens. Representative images of four well-established garden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Persian-Islamic, English, Japanese and Chinese gardens were presented to the study's respondents through preference photo surveys. Respondents from the three major ethnic groups in Malaysia were asked to rate their preferred garden types, elements and scenes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in Malaysian gardens. The results pinpointed expectations of the visual quality of gardens. These highlighted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ethnic groups in their preferences for the scenes and elements that they sought in gardens. Divers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creating Malaysian gardens that will be accepted by Malaysian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Garden development reveals preferences attached to visual qualities and emphasis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garden users.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文化综合体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由文化景观结构、文化区域结构和文化中心等有机结合而成。本文根据文化梯度概念,运用文化空间演化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粤港澳文化形成的地缘、史缘、族缘关系及其文化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香港区域文化、澳门区域文化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各自特质和风格,通过三地长期文化互动,包括城市建筑、风俗、语言、文学艺术、思想、宗教、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不断交流、碰撞和创新,形成以中西文化交融和三地空间有机结合,穗港澳三个文化中心并立为特征的区域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陈谅闻 《地理研究》1989,8(4):65-71
浙江顾渚紫笋茶是我国唐代就用来进贡的历史名茶,曾有"天下第二"茶之称,声誉极高。本文回顾紫笋茶的历史,阐述紫笋茶的品质,并对紫笋茶的利用和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宁夏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陈忠祥 《干旱区地理》2002,25(4):360-363
发展特色旅游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区域特色分析入手,对其境内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定位。提出了开发利用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思与设计,即:创立少湖为生态旅游的典范,打造沙坡头为大漠风光的缩景,构建西夏王陵为文化旅游的胜地,开发回族风清为中华民族风清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术谱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云刚  安宁  王丰龙 《地理学报》2018,73(12):2269-2281
本文从中西方比较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术谱系特征,对中国政治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以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为背景,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可概括为萌芽期、停滞期和复兴期3个阶段;当前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但仍具有离散的特征。总体而言,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主体包括探讨军事战略、外交政策的“地缘政治学者”和地理学者中关注政治要素的“兼业政治地理学者”,这两者存在部分的交集;在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张其昀、鲍觉民、李旭旦、张文奎、王恩涌等学者为首的几个谱系,但总体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仍然主要受到外源性理论影响,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体系仍不完善,在此背景下的研究共识形成、学术共同体和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仍是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这一思路,本文提出了更为均衡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地理学报》2015,70(8):1351-1360
世界地图的编辑出版一直被认为是文明国家的标志之一。在《中国近代地图志》世界地图篇的编写基础上,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两代近600年间(公元1368-1911年)的25余种代表性世界地图,着重地分析了这些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明清世界地图特色、贡献和作用。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然成就了先于西方完成世界地图之创举;② 受制于多个皇权实施“闭关锁国”保守政策,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呈现出集中于5个相对开放繁荣时段轨迹,即“自主传统、中西融合、康乾盛世、自主创新和近代化发展”时段;③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5个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即“先于西方成图、资料积累丰富、传统制图优势、图文并茂模式、中西融合先河”;④ 诠释了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在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