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金厂金矿床北部的浅变质碎屑岩带中发现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该带处于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带中,东西延伸数百千米,从已发现的金矿床(点)所具有的特定的层次、相似的构造控制条件、相似的矿化特征、相似的矿体特征、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阐明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指出该带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金厂金矿床位于甘肃西部安西县境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中朝板块(Ⅰ)北山陆缘活动区(Ⅱ)柳园—俞井子裂谷带(Ⅲ)内。裂谷带呈近EW向分布于柳园—俞井子一带,其南北两侧为前晋宁古地块。本区发育一组和柳园—俞井子裂谷带展布一致的近EW向断裂。自N...  相似文献   

3.
新金厂金矿床位于甘肃西部安西县境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中朝板块(Ⅰ)北山陆缘活动区(Ⅱ)柳园—俞井子裂谷带(Ⅲ)内。裂谷带呈近EW向分布于柳园—俞井子一带,其南北两侧为前晋宁古地块。本区发育一组和柳园—俞井子裂谷带展布一致的近EW向断裂。自N...  相似文献   

4.
戴启伟 《贵州地质》1990,7(1):65-70
湘黔金矿带呈北东—南西向。北东起于洞庭湖,南西至天柱—榕江一带。带内基底为浅变质岩系,盖层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有区域性深大断裂.断隆区浅变质岩广布,断坳区盖层发育。不同级次的构造,分别控制含矿带、矿化密集区、矿床及矿体的产出。北东—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着金矿带的产出。俯冲带和深大断裂带相交区,控制矿化密集区的产出.次级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和同方向次级褶皱与北西向断裂交会区控制着矿床、矿点的产出。矿体则受层间剥离构造、小背斜及挠曲、节理群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甘肃南泉银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泉银金矿床位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内北山陆缘活动带南缘,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带中,该裂谷带为铜、金、银、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普查工作,该矿床已估算银资源量约300t.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控制;并大致总结了其找矿方向,初步认为南泉矿区及花牛山矿区结合部,以及矿床深部是该矿床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铁军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3):187-191,205
根据青城子地区金银矿床的产出特征,具有分析了各矿床兼备的控矿因素,从裂谷拉张-沉降-回返收缩整个演化过程及不同时期成矿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有利部位:①大石桥组与盖县组接触部;②区域NW向断裂构造与EW向构造带相交的1000-3000m范围内;③借助韧-脆性变形构造带研究,寻找赋矿有利部位;④新岭岩体周边部蚀变煌斑岩型金矿研究及找矿。  相似文献   

7.
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裂谷带有一套与裂谷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裂谷演化的各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矿作用,形成了相庆的矿床类型裂谷张开和大洋形成阶段形成层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裂谷事碰撞阶段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裂谷阶段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各类(式)矿床的常是构造化各阶段伴随的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和改造的产物,表现为成矿的多阶段和物质的多来源。因此将裂谷构造环境及其化各阶段成矿作用和种类矿床作为一个整体,称之谓闽中裂谷  相似文献   

8.
桃花-石门金矿带位于秦岭地槽区北秦岭纬向褶皱带的北端黑沟和瓦穴子断裂所夹持的前加里东褶皱带中。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石英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于瓦穴子断裂北侧。矿脉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成矿与岩性、构造、岩浆活动,温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鞠昌荣 《江苏地质》2013,37(2):243-247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东川,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次级隆起——东川块状隆起,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深大断裂所围限。在这个隆起带的内部分布着中元古界昆阳群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外围覆盖着震旦系及中生界、古生界。矿区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昆阳裂谷带,带内褶皱、断裂极其发育,构造对金、铜等矿床的形成、保存以及破坏有着重要意义。小江断裂为矿区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播卡矿田、矿床的分布格局。形成于晋宁期的F3、F4断裂与小江深大断裂平行,组成了脆韧性剪切带,为区内导矿、容矿构造。F10—F21等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喜山期,为成矿后构造,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大型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和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超大型金属矿床理论研究现状,探讨了超大型铜、铅、锌、金和铂族等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认为该类超大型矿床产出的主要全球构造背景为板块俯冲带和大陆裂谷,并论述了不同构造背景中超大型矿床的成因类型、矿床特征、控矿构造和矿床空间展布规律以及裂谷构造垂向分带和不同地史时期裂谷与超大型矿床的关系,对当前研究工作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梅仙铅锌银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3,17(5):606-609
梅仙铅锌银矿田形成于裂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有多来源特征,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并与闽中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出了“三阶段”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南天湾铂钯矿床为例,简述了其地质特征,建立了找矿标志,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并论述了攀西裂谷带铂钯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辽吉裂谷在拱张、裂陷、下沉、上升和挤压消亡过程中,沉积了巨厚的碎屑沉积物,并发生多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变质变形作用及深部的壳幔作用.通过对辽吉裂谷的演化和成矿模式、裂谷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分析,认为裂谷作用为铅锌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富集成矿的场所和有效的热能、裂谷演化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岩浆活动也使得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兰坪 思茅盆地与泰国呵叻盆地同处在一个大地构造带,成矿时代和层位相同,析盐矿物组合类似,母液卤水组成具同源性,兰坪 思茅盆地卤水是自呵叻盆地向北迁移所致;析盐组合变化符合卤水从北向南逐渐浓缩的趋势。呵叻盆地下、中、上盐组所显示的三次成盐旋回中,中盐组在兰坪 思茅坳陷带均有沉积,下盐组在思茅盆地也有沉积,推断该组沉积期卤水浓缩程度低于呵叻盆地,矿石类型将优于呵叻盆地。我国境内找矿有利层位应为下泥砾盐层(相当呵叻下盐组)。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造山带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是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的最重要时段,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成矿作用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根据矿床产出构造位置,将祁连山铁、铜多金属矿床分为4类:大陆裂谷型铁(铜)矿床、岛弧-岛弧裂谷型铜多金属矿床、陆缘裂谷型铜多金属矿床、扩张脊型铜矿床。镜铁山铁(铜)型矿床是新元古代大陆裂谷火山作用过程中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东沟铜矿为晚寒武世大洋扩张脊火山作用的产物;白银矿田铜多属矿床是奥陶纪与岛弧-岛弧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石居里铜矿是晚奥陶纪弧后扩张脊有关火山作用的产物;红沟铜矿则是晚奥陶世陆缘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 ,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 ,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个旧-大厂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锡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个旧-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不是简单的燕山晚期地台环境的“花岗岩岩浆期后气液矿床”,矿区地处三大板块的交接部位附近的个旧-大厂锡矿,前泥盆纪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泥盆纪-三叠纪裂谷作用和锡多金属成矿特点突出。泥盆纪受北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在南丹-河池一带裂谷作用明显,发生了海底喷流成矿,加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改造,形成了大厂锡矿。三叠纪受北东向个旧-兴义-晴隆同沉积断裂控制,在个旧、兴义一带发生的裂谷作用,伴随基性火山成矿、喷流热水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改造(叠加)成矿,从而形成了个旧锡矿。  相似文献   

18.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68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叠加改造,完好地记录了超级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可谓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典型缩影。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复杂的成矿演化,主要表现为:①在构造转换阶段,于元古代刚性基底基础上发育大量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独特的金属组合(Sn-Cu,Sn-Pb-Zn,Fe-Cu等);②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伴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连续发育于陆缘裂谷(Cu)→初始洋盆(Cu-Zn)→大洋岛弧(Cu-Zn-Pb)→弧间裂谷或弧后盆地(Pb-Zn-Ag)→弧-陆碰撞裂陷盆地(Cu-Pb-Zn)等阶段及诸环境;③特提斯阶段的岛弧型斑岩Cu矿被碰撞造山阶段的大陆型斑岩Cu矿所取代;④世界级规模的金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在新生代碰撞造山期爆发式产生。尽管已有的研究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三江特提斯域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成矿面貌,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①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叠加、...  相似文献   

19.
辽吉古裂谷地质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华北太古宙大陆内2.3Ga开始裂解的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于2.2~1.7Ga期间完成拉伸裂陷、沉积堆积、底辟侵入、挤压褶皱、隆升拆离、逐渐消亡的全部演化过程。辽吉古裂谷的矿产丰富,其成矿作用与裂谷的地质演化紧密相关。裂谷拉张裂陷堆积阶段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物源,在不同的古构造和古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裂谷构造体制转换的挤压造山阶段,在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构造热事件影响下,由不同矿源的物质基础或在不同的成矿就位场所,形成不同成因的矿床类型组合;在非造山岩浆活动阶段,岩浆和热液的作用可使某些矿床进一步富集。在裂谷演化结束稳定之后,由于中生代的濒西太平洋构造带横跨辽吉古裂谷,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裂谷的成矿作用不可忽视,古元古代的含矿建造或已形成的矿床都有不同程度的印支一燕山构造岩浆活动热事件的叠加改造。此外,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也在早期成矿物质的基础上新生成一些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20.
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周兵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9,18(2):99-109
梅仙铅锌矿床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系内,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闽中裂谷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控制着梅仙矿床的成矿过程。梅仙铅锌矿床特征的研究揭示其是裂谷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