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远—莱州地区花岗岩类继承锆石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镇宽  关康 《山东地质》1999,15(3):24-30
招远-莱州地区花岗岩类锆石SHRIMP研究表明,该区花岗岩类含有大量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3446±2Ma~3114±4Ma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鲁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硅铝核。大量印支期继续锆石的年龄(平均年龄219Ma)与华南,华北克拉通碰撞时代一致,推测这些锆石极可能来自其源岩-华南,华北克拉碰撞造山花岗岩,从而否定了玲珑型花岗岩主要是由胶东岩群交代-重熔形成的传统认识,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中含有较多  相似文献   

2.
湖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SHRIMP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42  
应用SHRIMP锆石U-Pb法获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中的主要岩体形成年龄为:雪花顶花岗岩(432±21)Ma、金鸡岭花岗岩(156±2)Ma、砂子岭花岗岩(157±1)Ma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156±2)Ma。结果显示砂子岭岩体属燕山早期而非印支期;西山火山-侵入杂岩属燕山早期而非燕山晚期。花岗岩中继承锆石复杂,其形成时代为1579Ma、2108Ma和2669Ma,提供了九嶷山地区存在古-中元古代,甚至太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新元古代(912Ma)锆石的大量出现为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碰撞带通过本区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都山花岗岩体是冀东地区最大的花岗岩基,在其周边产有众多与其有关的“卫星”岩体和岩脉。采用先进的SHRIMP定年方法,测得都山花岗岩基的206Pb/238U年龄为(223±2)Ma,其东侧三家金矿区成矿前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22±4)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基和花岗斑岩脉可视为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这种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印支期的花岗岩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显示它是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根据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有关判别图,都山等印支期花岗岩可能属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后碰撞花岗岩。花岗斑岩脉中发现有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表明花岗斑岩的部分源岩为区内新太古代八道河岩群变质岩。都山花岗岩与花岗斑岩脉同时、同源,推测其源岩也有部分为新太古代结晶基底的变质岩。花岗岩与区内金矿化有较大的时差,两者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仅表明成矿晚于早中生代印支期。  相似文献   

4.
在占我国最著名的金矿域—胶北金矿域的金矿储量86.3%的招掖金矿带内,广泛分布的燕山期花岗岩类与金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然而,这些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却是长期困扰地学界的棘手问题,并一直阻碍着有关金矿化问题的探讨。精确的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招掖金矿带内花岗岩类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形成于145Ma(分别为145.9±0.5Ma和144.1±0.8Ma)左右的燕山早期(晚侏罗世)。其中存在年龄为2.7Ga左右的继承性锆石,这显示了这些花岗岩类为壳源重熔的产物,而胶东岩群可能为其重要源岩之一。综合已有资料分析,该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化作用可能发生于100~120Ma区间内。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 Ma 、2518±7 Ma 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3Ma和2433±71Ma变质年龄。这表明该套变质岩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变质时代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结合区域资料,其变质年龄可能代表了古龙岗陆块与位于其北东侧的其它陆块(如佳木斯陆块)碰撞造山的时代,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6.
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1,他引:22  
密云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环斑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是典型 A 型环斑花岗岩岩体之一。锆石的 LA-ICPMS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密云环斑花岗岩形成于1681±10Ma 和1679±10Ma,而围岩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2521±14Ma。锆石的 LA-MC-ICPMS Hf 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代片麻岩来源于亏损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表明2.5 Ca 是华北克拉通地壳重要的生长期;环斑花岗岩中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为δ_(Hf)(t)=~-5,两阶段模式年龄为 T_(DM2)=2.6~2.8Ga,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密云环斑花岗岩侵位于华北克拉通大陆裂解、伸展环境,可能与全球古元古代未期Columbia 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富含继承锆石的过铝质花岗岩一般来源于富铝质岩石(如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因而分析这些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可以像分析沉积岩碎屑锆石的U-Pb年龄一样,提供过铝质花岗岩源区物质中碎屑沉积物物源区的丰富信息。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早侏罗世过铝质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数据,结合拉萨地块已有二叠纪和晚三叠世过铝质花岗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数据,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的继承锆石U-Pb年龄特征(共199个谐和测点)。这些过铝质花岗岩属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中的继承锆石定义了1250~1100Ma(峰值1181±14Ma)和550~450Ma(峰值494±7Ma)2个最突出的年龄群,分别可比于拉萨地块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约1170Ma)和寒武纪火山岩的侵位时代,明显不同于西羌塘、安多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中约1181Ma的继承锆石,可能与拉萨地块古生代沉积岩中的同期碎屑锆石一样,都来自澳大利亚南西部Albany-Fraser造山带和东南极Wilkes等地,而约494的继承锆石,既可能来自澳大利亚西部,也可能来自拉萨地块本地。本文提供了拉萨地块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具有古地理联系的过铝质花岗岩继承锆石U-Pb年龄证据。拉萨地块的研究实践表明,采用过铝质花岗岩继承锆石和古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相结合的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可为重建冈瓦纳大陆北缘其它微陆块的古地理和构造岩浆演化提供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8.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唐俊  郑永飞  吴元保  龚冰 《地球学报》2005,26(Z1):112-114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段威海地区皂埠镇发现锆石δ18O值低至-7.8‰左右的变质花岗岩,对这些低δ18O值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和系统的激光氟化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低δ18O值锆石成因和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①这些低δ18O值锆石以新元古代岩浆锆石为主,但部分岩浆锆石在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δ18O值为-7.08‰的岩浆核锆石U-Pb定年得到的变质花岗岩原岩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60±49 Me和751±27 Ma,变质谐和年龄和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32±4 Ma和241±33 Ma,指示其原岩为新元古代花岗岩并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②锆石δ18O值在局部范围内变化于-7.76‰~5.40‰之间,低δ18O值岩浆锆石表明它们是从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中直接结晶形成,锆石δ18O值的局部变化表明其原岩岩浆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均一性,指示δ18O值岩浆源区物质曾经在地表与极度亏损18O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高温水岩反应。威海皂埠镇地区和东海青龙山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在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和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指示其应具有相同的原岩性质,并经历了相同的变质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极度亏损δ18O的新元古代双峰式基性-酸性岩浆岩可能分布于整个大别-苏鲁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辽宁抚顺、清原地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和 TTG花岗质岩石进行了 SHRIMP锆石 U- Pb年龄测定。角闪变粒岩 L Q0 10 7和 L F0 10 7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 2 5 15± 6 Ma和 2 5 10± 7Ma。角闪变粒岩 L Q0 10 4变质锆石年龄为 2 4 79± 5 Ma。深熔片麻状 TTG花岗岩 L F0 10 6内核残余锆石年龄为 2 5 2 8± 2 7Ma,大致代表了熔融母岩TTG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外带新生锆石年龄为 2 4 77± 13Ma,代表了深熔作用时代。片麻状 TTG花岗岩 L Q0 110内核残余锆石年龄 2 5 5 6± 18Ma,很可能为熔融母岩中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外带新生锆石年龄 2 4 6 9± 19Ma为深熔作用时代。研究表明 ,辽北地区太古宙基底主要由新太古宙岛弧系统火山物质组成 ,不存在以往认为的大范围分布的中太古代穹窿 ,但不排除存在少量新太古宙以前古老物质的可能。辽北新太古宙弧陆碰撞增生型造山带为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晚期吉 (吉林 )—辽 (辽宁 )—冀 (河北 ) (弧陆碰撞增生型 )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壳俯冲时间为2 .5 1~ 2 .5 6 Ga,弧陆碰撞时间为 2 .4 7~ 2 .4 8Ga,总的演化时间约为 10 0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