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极发草是本研究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作为南极极少的维管束植物成员之一,它在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对南极发草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环境变化可能影响植被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雪英  赵琦  焦雨歆 《极地研究》2008,20(3):258-264
极地维管植物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极地维管植物在结构、生理、遗传和起源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特点、拓殖和起源方式。由叶片超微结构显示出叶绿体突起、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紧密相连等结构特点与植物适应极地环境有关。低温和长日照下糖类和蛋白质积累、酶活性的保持或提高、与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保证了植物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随紫外线和光强度而变化,从而保护植物免受强辐射的伤害。极地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了植物遗传多样性和拓殖方式。南极植物(发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流动主要发生在邻近群体之间,其拓殖方式符合步石模型。北极植物则存在着长距离拓殖。多领域的研究观点表明,维管植物最有可能通过鸟类的帮助而迁入南极。  相似文献   

3.
《南极古生物及其在重建冈瓦纳古陆中的作用》(Antarctic Paleobiology and Its Role inthe Reconstruction of Gondwana)一书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所及植物部(Byrd Polar Research Centerand Departmentof Botany,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著名古植学家 Taylor,T.N.and Taylor,E.L.夫妇合编 ,1 989年德国 Springer-Verlag出版。该书综述了南极最新发现的古生物 ,主要是古植物和孢粉学的研究成果。内容论及南极植物化石与冈瓦纳陆块之间的互相关系 ,结合南极地质发展史 ,尤其是构造和古地理的演变 ,讨论了随时空…  相似文献   

4.
利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植物和表层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元素含量、相关性、富集系数及污染指数等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和植物中的Ni、Li、As、Cs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且土壤中元素的区域性变化小于植物。植物中的Al、Fe、Mn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而对Ca、K、Cr、Ba元素具有较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对重金属元素Cr、Cu、Zn、Cd、Pb富集能力很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u元素存在普遍污染,Cd和As均达到了轻度污染,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5.
南极乔治王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榈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南极乔治王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样品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666、∑DDT和PCBs及油的沾污亦很明显。本文还对污染物质的来源、南极环境样品历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以及世界部分地区的背景水平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3种裂齿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种间的差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裂齿藓属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菹草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菹草是松嫩平原湖泊,水库等渔业水域较重要的资源植物。本文根据1984-1992年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初步报道了该平原区渔业水域菹草资源现状和菹草型渔业水体生态系统特点,探讨了菹草的渔业经济价值,并提出菹草资源的渔业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六种藻类和地衣植物的X荧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南极的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探讨植物在南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在无标样条件下 ,利用微束 X荧光分析法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 6种藻类和地衣植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其中藻类植物有孔石莼 (Ulva pertusa)、海膜 (H alymenia sp.)和大型鞘丝藻 (Lyngbya major) ,地衣植物有筛石蕊 (Cladonia borealis)、喇叭石蕊 (C.fimbriata)和松萝 (Usnea sp.)。研究结果发现 ,不同的藻类植物对各种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 ,在 XRF(X射线荧光 )谱中 ,孔石莼比海膜含有更多的元素 ,象 As、Br和 Rb,Cu和 Zn的含量也较高。在大型鞘丝藻中 ,K比 Ca少 ,Zn的含量较高。在 3种地衣植物中 ,其 XRF谱中的元素种类组成非常相似 ,只是 Mn、Fe、Cu和 Zn等元素的相对含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南极数据管理是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共同关心并且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以新的研究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积极促进国际南极研究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南极数据管理特别规划组在一些成员国和国际机构作出许多主动性努力的基础上把建立和开发南极数据目录系统(ADDS)作为建立和发展国际南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基础建设加以规划。SCAR-COMNAP南极数据管理联合委员会(JCADM)将全面组织和协调国际南极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和ADDS的实施。本文介绍了相关的国际背景,解析了南极数据管理国际框架的构成。在这个基本框架下,针对我国南极数据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初部探讨,提出了便于付诸实际操作的若干方法,并阐述了相应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UV-B exclusion and enhancement of solar radiation on photosynthesis of the two phanerogams which occur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Deschampsia antarctica and Colobanthus quitensis , and the moss Sanionia uncinats were investigated. Data on air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illustrate a drastic seasonal variation. Daily O3 column mean values and UV-B measured at ground level docum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O3"hole" in the spring of 1997, with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UV-B. The grass, D. antarctica , exhibited a broad temperature optimum for photosynthesis between 10–25°C while photosynthesis did not saturate even at high irradiance. The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ies measured in the grass may be one of the features explaining the presence of this species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esponse to intercellular CO2 (A/ci) for D. antarctica was typical of a C3 plant. Exposure to 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B irradiance of 0.74 W M-2 did not result in any significant change in either the maximum rate of photosynthesis at saturating CO2 and light, or in the initial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of Rubisco. (Vc,max). Furthermore while ambient (or enhanced) solar UV-B did not affect photochemical yield, measured in the field, of C. quitensis and D. antarctica , UV-B enhancement did affect negatively photochemical yield in S. uncinata . In D. antarctica plants, exposure to UV-B at low irradiances elicited increased flavonoid synthesis.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UV-B enhancement on the moss (decreased photochemical yield) and the grass (increase in flavonoids) require further, separat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2.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海鸟与种群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1-2002/2003南极夏季期间,对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及邻近区海鸟群落组成与种群分布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本文报道了对该地区三次考察期间记录的海鸟共11科25种。其中,有繁殖活动的海鸟12种,优势种有白眉企鹅(Pygoscelispapua)和黄蹼洋海燕(Oceanitesoceanicus),常见种有纹颊企鹅(Pygoscelisantarctica)、巨鹱(Macronectesgiganteus)、花斑鹱(Daptioncapenis)、南极燕鸥(Sternavittata)和灰贼鸥(Catharactaantarctica)等。  相似文献   

13.
杨和福 《极地研究》1992,4(3):46-51
本文报道南极海洋冷水环境中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的一种测定方法 ,阐述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海洋环境中 C1- C5年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说明该方法具有正确、灵敏、操作简单、快速及需要样品量少等特点。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在 0 .1 μg/ml以下 ,个别酸如丙烯酸可达 0 .0 0 1μg/ml以下。南极戴维斯站附近沿海 ,1 989年 1月 3日 6 0 m水柱体样品测定结果丙烯酸为 0 .0 0 4 - 0 .0 4 2 μg/ml,其他酸是 0 .1 - 1 .0 μg/ml,说明了该方法完全可满足实际海水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极南奥克尼群岛西部水域南极电灯鱼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0—2012年南半球夏季南极南奥克尼群岛西部水域开展的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本研究对南极电灯鱼的基础生物学,包括体长(SL)、纯重(DW)、体长-体重关系、性成熟度和性腺指数及摄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电灯鱼体长范围为6.3—8.8cm,平均体长为7.51±0.03cm(平均值±95%置信区间);体重范围为3.46—10.13g,平均体重为5.96±0.08g;纯重范围为3.11—8.69g,平均纯重为5.17±0.07g。(2)体重与纯重关系为DW=0.8497TW+0.1623(R2=0.9502),体长与纯重关系为FL=0.0238DW2.6695。(3)调查期间,南极电灯鱼性成熟度处于Ⅰ—Ⅳ级,未发现有Ⅴ和Ⅵ级的个体出现。(4)摄食强度随体长的增加而有所加强,空胃与1级所占比例随体长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es on the Antarctic microalgal diversityand distributions in the freshwater environment ran-ging from snow to large lakes and well-definedstreams are extensive.For instance,studies on thestream microalgal community have been conducted onthe Pervay…  相似文献   

16.
陆钧 《极地研究》1997,9(3):9-15
对南极普里兹湾NP93-2和NP95-1两柱样沉积硅藻进行了定量分析。两柱样分别可划分出3个和7个硅藻组合带。前者的优势种是Nitzschiacurta和Thalasiosiraantarctica,次优势种是N.kerguelensis和N.ritscheri;后者常见的优势种有N.kerguelensis,N.curta,Denticulopsisspp.和T.lentiginosa,常见的次优势种有Eucampiabablaustium,T.antarctica和T.gracilis。利用N.curta/N.kerguelensis比值并结合14C测年数据,可将15000年以来南极气候的变化划分出8个古气候带,其中完好地记录了Heinrich1事件、波令-阿德罗暖期、新仙女木冰期、全新世低温期等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而南极的全新世低温期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Polar Science》2009,3(4):254-261
W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arctic herb tundra vegetation 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y of deglaciation across a range of habitats near H. Arctowski Research Station (King George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Across the three identified environmental zones (coastal, intermediate, periglacial), we quantified the total vegetation cover, cover of the two indigenous flowering plants and bryophytes, age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ve features of the two flowering plant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mosses and liverworts. Analysis of these data supporte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hree environmental zones; however, there were few indications of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b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wo higher plants across the three zones, generally supporting the view that these, and the grass Deschampsia antarctica in particular, are effective primary colonists of recently deglaciated ground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对中山站及毗邻地区的湖泊和冰雪进行了采样。它们的CODMn指数与中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 ,可分为三类 :一类水质所占比重最大 ,大约为56% ,二类和三类分别为 37%、7%。各类水体的 CODMn指数主要为自然源所贡献 ,人为污染不明显。湖水的 CODMn指数是生物生长状况、有机质含量、盐度和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综合体现 ,新鲜降雪样的 CODMn指数指示了该地区的大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19.
李浩敏 《极地研究》1991,3(4):18-23
根据植物化石证据,在早第三纪早、中期,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曾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作者认为,当时南半球各板块的相对位置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洋流的变化,很可能是造成这种温暖气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