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不同体色的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2种不同体色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即青壳原螯虾和红壳原螯虾的生理指标和卵巢发育差异,对同规格不同体色的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比较不同温度下同规格的青壳原螯虾生长发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青壳雌虾卵巢处在I~III期,多数为Ⅰ、Ⅱ期,而同规格的红壳雌虾卵巢各期均出现,Ⅱ、Ⅲ期较多。体质量8g左右的虾苗在30d的饲养过程中,红壳原螯虾的增重率仅为青壳原螯虾的67%,青壳原螯虾的脱壳率比红壳原螯虾高出40%,平均脱壳周期比红壳原螯虾短9d。体质量10g左右的青壳原螯虾在水温(28±2)℃,无遮蔽物的条件下饲养30d后体色由青色转为红色,而相同规格的青壳原螯虾在(18±2)℃的水温,无遮蔽物条件下生长30d后体色仍保持为青色。  相似文献   

2.
用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克氏原螯虾,感染后每24 h采集螯虾血细胞。血细胞经与抗WSSV单克隆抗体及FITC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反应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SSV对血细胞的感染,同时记录螯虾累积死亡率及血细胞密度。结果表明,感染WSSV后螯虾1~7 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3.3%,13.3%,16.7%,36.7%,70.0%,90%和100%;1~5 d血细胞被感染比例分别为6.47%,6.93%,10.65%,26.08%和4.94%;1~5 d被感染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7,10.89,11.71,13.77和15.47;1~6 d血细胞密度分别为(7.56±0.30),(5.60±0.24),(4.21±0.30),(1.45±0.26),(1.21±0.21)和(1.14±0.18)×106个/mL,阴性对照组螯虾血细胞密度为(5.34±0.22)×106个/mL。可见,感染WSSV后螯虾血细胞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至感染后第6天血细胞密度仅为对照组的21.3%;被感染血细胞内的病毒量始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感染率时螯虾处于濒死状态,表明血细胞的WSSV感染与螯虾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VE含量的饲料投喂试验研究,以观察其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雌虾增重率、性腺指数、单个虾抱卵卵重、单个虾抱卵数量、单个卵卵重及孵化率均以饲料3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30.42±1.55)%、6.55±1.10、(2.86±0.11)g、(563±18)ind、(5.08±0.09)mg/ind和(45.53±3.88)%。各组受精卵中,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总脂的湿重和干重也以饲料3组最高,分别为(37.23±0.0207)%、(18.55±1.14)%和(31.69±1.04)%。无论中性脂还是磷脂中,各组受精卵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以C16∶0、C16∶1、C18∶1ω9和C18∶2ω6为主;另饲料3组中C20∶4的含量较低,而C20∶5ω3和C22∶6ω3的含量较高。说明饲料中VE含量为(0.0192±0.0023)%时可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的繁殖性能。VE主要是通过提高红螯螯虾受精卵的质量,而进一步提高胚胎发育的成活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最近报道从患病的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虹彩病毒,被暂时命名为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它还能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了探究红螯螯虾虹彩病毒是否能够感染同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螃蟹.选取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粗腿厚纹蟹(Pachygrapsus crassipe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结论证明了红螯螯虾虹彩病毒能够感染中华绒鳌蟹和粗腿厚纹蟹.推测其他蟹类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宿主,这暗示着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对螃蟹的养殖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肉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全长和体长显著增加(20~80g组),雌虾全长和体长显著高于雄虾(60~80g组);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以80~100g组雄虾最大,在60~80 g组中雌虾显著高于雄虾,头胸甲高在规格60 g以上不再有显著变化;腹部肌肉重以80~100 g组雄虾最大,但与60~80 g组雌虾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雌虾出肉率显著高于雄虾(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以80~100 g组雄虾最高,40~60 g组雄虾最低(P<0.05);肌肉灰分含量小规格20~40 g组较高,40~60 g组雌虾最低。红螯螯虾肌肉氨基酸(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规格变大而逐渐降低;在氨基酸评分(AA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cm,体重在(1.82±0.21)g.在25℃条件下,试验设置0、2、4、6、8、10、12共7个盐度梯度.在试验设置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由此可以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在2左右.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也随之上升,Turkey HSD test发现,在对照组、2、4和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明显(P<0.05).超过0~6的盐度范围时,盐度对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识别红斑后海螯虾,然后对海南附近海域(18°30′-19°00′N,111 °30′-112°30′ E)、北部湾口海域(15°41′ N,110°40′ E)和南沙群岛海域(5°20′-5°29′N,110°09′-111°26′E)三个地理群体进行ITS1的扩增测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结果表明所取样本准确;三个地理群体分别得到616-623bp、619bp和614bp的ITS1全长序列,A、G、T、C含量平均分别为22.3%、29.4%、17.8%和30.6%;其中562个保守位点,39个多态位点.ML和NJ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理群体共聚为三个大支,其中海南群体有群体分化.表明红斑后海螯虾三个地理群体分化极其显著,且海南群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亲环素蛋白A(Procambarus clarkii Cyclopllilin A,简称PcCypA)是一种存在于克氏原螯虾(P.clarkii)中高度保守的重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了初步阐明CypA在病毒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qRT-PCR等技术分析了克氏原螯虾在WSSV病毒感染后,PcCypA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感染WSSV后,心脏和肌肉组织中都出现了肌纤维断裂溶解的情况,在肝胰腺组织中出现了脂肪颗粒脱落、细胞空泡化和细胞膜溶解现象。同时,不同组织中的PcCyp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时序差异,以24hpi为界,0—24hpi为注射应激期,在此期间,肝胰腺、心脏等组织中的PcCypA转录表达量均有上调;24—36hpi为应激恢复期,绝大多数的组织中PcCypA转录表达均出现了回落,但在心脏、肌肉、血淋巴组织中出现了上调,说明这三个组织对WSSV感染的响应可能早于其他组织;48hpi之后为病毒感染响应阶段,在此期间鳃和肌肉组织中PcCypA表达量显著提升,而在肝胰腺和精巢组织中却出现表达下调;96—120hpi为感染响应后期阶段,肝胰腺和肠组织的PcCypA转录水平再次上调。因而,可以初步推断PcCypA在病毒WSSV侵染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且在不同的组织中PcCypA的转录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雄虾有四种不同形态:小雄虾(SM)、橙色螯(OC)、蓝色螯(BC)和老蓝色螯(OBC)雄虾;雌虾分为四种:性腺未发育(IF)、性腺成熟(MOF)、抱卵(BF)和已产幼体(SF)的雌虾。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雌雄虾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对罗氏沼虾不同形态雌雄虾所占比例开展选择来间接提高产量,首次对上述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与收获体重的遗传相关进行了评估。记录了罗氏沼虾核心育种群体两代共计40 935尾个体的形态和体重信息,使用父母本育种分析模型和阈值统计模型估计不同形态二分类(0和1)阈值性状在世代间和世代内的遗传参数,并使用两性状模型估计其与体重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差组分估计结果表明,雄、雌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0.12和0.04~0.22。雄虾形态OC、BC阈值性状与收获体重间为低度正相关(0.01~0.43)。雌虾形态IF、BF、SF阈值性状和收获体重性状之间为中等程度相关(–0.61~0.53)。在我国土塘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雌雄个体不同形态阈值性状存在可利用的加性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选择OC形态雄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比例,并不会降低其生长速度;选择IF形态雌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的比例,可能会降低其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设置5种不同背景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以探究背景色差异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存活、体色及栖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56 d后黑色背景色组红螯螯虾体重增长量、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最高,分别为32.66 g、1.74%和76.4%,其次为绿色、蓝色和红色背景色组,白色组最差(P<0.05);黑色和红色背景色红螯螯虾饵料系数最小(3.73~3.80);黑色背景色条件下红螯螯虾体色偏蓝,ImageJ分析表明,黑色背景色组虾壳RGB值中R和G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黑色背景色虾壳虾青素含20.23 mg/kg,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69.34~82.15 mg/kg)(P<0.05);黑色背景色条件下红螯螯虾分布于遮蔽物外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背景色能够影响红螯螯虾生长存活、体色及行为分布,养殖中采用黑色作为背景色能够显著提高红螯螯虾生长存活,改善虾体颜色。  相似文献   

11.
采用3×3因子方法,进行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螯虾f均重(7.03±0.05)g]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4%、27%和30%1和3个脂肪水平(4%、7%和10%),共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为期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  相似文献   

12.
螯虾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也是研究甲壳动物疾病与免疫的一个良好模型.在研究不同组织的功能及受病原感染的影响时,需要了解组织内的细胞数量.但是,目前常用的细胞计数方法仅适用于单细胞悬液,无法用于实体组织.本研究以红螯螯虾( Cherax quadricarinatus)为对象,建立了基于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的实体组织细胞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6%、67.21%,传统形态测量法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77%、82.70%,两种方法均表明其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胸甲及腹部部位;(2)聚类分析将克氏原螯虾5群体聚为两支,上海、河南、江西、湖北群体聚为一支,江苏群体单独聚为一支。(3)地标点法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4%,传统形态测量法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5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克氏原螯虾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且地标点法区分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群体差异性效果显著,这将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选育过程中群体的鉴别及外形特征的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14.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 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胞培养物。我们从四脊滑螯虾中分离提取造血组织细胞后,通过对培养基种类(L 15、Express Five、DMEM),谷氨酰胺浓度(0、1%、5%、10%),胎牛血清浓度(0、1%、5%、10%),以及体外培养温度(20、27 ℃)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HPT细胞在添加1%青霉素 链霉素、10%L 谷氨酰胺、1%胎牛血清的L 15培养基中状态最佳,在20 ℃培养温度下能存活30 d左右。这些培养条件将有利于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原产于南亚、东南亚等地,它是沼虾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并具有咸淡水产卵孵化、淡水养成、杂食性和同类相残的特性。而且,它的营养丰富,虾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8.27%,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8种之多,属高档淡水水产品。 1984年山东省东平县开始引进试养罗氏沼虾,经四年的努力,在亲虾的选择、运输、培  相似文献   

16.
对虾WSSV人工感染螯虾及其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人工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感染组螯虾3-6d内全部死亡,核酸探针点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鳃、胃、血淋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92%),89%(86%),81%(75%),对照为11%(3%),3%(5%),0(0);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螯虾的胃、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嗜酸性着染,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核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病毒核酸原位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胃、鳃、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照阳性检出率均为0。结果表明:对虾WSSV可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病毒核酸原位杂交是一种敏感特异的病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继1993年全国对虾养殖暴发大面积虾病之后,1994年由于北方沿海提前进入高温期,刚进入6月其各地的养殖虾又相继发病。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的调查表明:截止1994年7月20日全海区(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天津)1402400亩的养殖总面积,发病558580亩,绝产232990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38%和16.61%。其中,辽宁的丹东和山东的东营等地区最为严重,其养殖虾发病面积分别占总面  相似文献   

18.
鼓虾Alpheus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虾体型不大(有的种体长还不到10毫米,最大的也不超过100毫米),多为穴居或与其他无脊椎动物共栖,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泥沙底、碎石下、珊瑚礁的洞穴、海藻管内、某些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体内或体外,都可以找到它们。特别在珊瑚礁环境中,鼓虾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常常较大,是珊瑚礁生物群落的主要成员,因此成为珊瑚礁生态研究者特别注意的一个类群。 鼓虾及其近缘类群,如假鼓虾属Synalpheus,第一对步足特化成独特的螯足,左右一大一小,构造不同。大螯两指有特殊的发声结构,两指骤然合拢时,可动指上的突起打入不动指的臼窝,射出一股强劲的水流,同时发出响亮的爆音,是有力的御敌武器。它们大量成群时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形成相当强的噪声,能干扰水下通讯、声制导武器和潜艇的侦察等活动,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类虾的发声习性和所发声响的性质,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和水声学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 体型较大的鼓虾,有些种在浅海的近岸区形成较密集的群体,如我国北方海区的鲜明鼓虾Alpheus heterocarpus (Yu),日本鼓虾A. japonicus Miers,南方海区的特异鼓虾A. distinguendus de Man 等种,成为沿岸渔业的捕捞对象,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水产工作者也希望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和资源情况。因此,对鼓虾的分类、分布和生态进行研究,无论在海洋生物学或渔业资源开发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西沙群岛鼓虾的种类相当丰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搜集了大量资料标本,正在整理研究。本文是根据南海海洋研究所1974和1975年两次西沙群岛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写成,共描记18种和亚种,其中发现1新种,有14种为我国近海的新记录。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数量最多的是细角鼓虾A. parvirostris Dana,其次是珊瑚鼓虾A. lottini Guerin、突脊鼓虾A. diadema Dana、珠脊鼓虫虾A. seurati Coutiere和牛头鼓虾A. bucephalus Coutiere 等。 另外的调查材料表明,我国南部海区鼓虾的种类很多,远远超过本文报道的数目,其研究结果将另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于南大西洋洋中脊(SMAR)的盲虾Rimicaris sp.虾鳃中的附生好氧菌及厌氧菌进行了富集培养,共分离得到14株低温好氧菌和2个稳定的厌氧富集菌群.通过对好氧菌的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4株低温分离菌株分别属于海源菌(Idiomarina)、海杆菌(Marinobacter)、涅斯捷连科氏菌(Nesterenkonia)、赤杆菌(Erythrobacter)、盐单胞菌(Halomonas)、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嗜冷菌(Psychrobacter)、Mesonia8个属,其中9株属于变形菌门(2株属于α-变形菌纲,占总菌株数的14.3%;7株属于γ-变形菌纲,占总菌株数的50.0%).对2个厌氧富集菌群的16S rDNA文库的39个阳性克隆子进行分析,获得2种基因型,分别为γ-变形菌纲的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β-变形菌纲的嗜麦芽寡营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结果表明,南大西洋洋中脊盲虾虾鳃附生菌类型较为丰富,对于附生菌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盲虾与附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铠甲虾,沈嘉瑞、刘瑞玉著的“我国的虾蟹”中记述二种,1983《海洋通报》中我们报告东海近海的五种,1986《海洋科学》中我们报道了东海深海四种,南海水产研究所1981—1982在南海北部采得六种;它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歪尾派Anomura铠甲虾总科Galatheoidea。体虾形,头胸甲平扁,额角显著,螯足与步足细长,末对步足特殊小,基部具有侧鳃,尾节常有横纹,腹部对称钙化,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