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东营市拥有未利用土地3013.3平方千米,其中万亩以上成片土地2232平方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9.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东营市拥有未利用土地3013.3平方千米,其中万亩以上成片土地2232平方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9.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对于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存在4种不同看法,各自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一时期中国东部海域沉积演化和地貌变化.根据历史文献和其他论述,讨论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和改道,并研究对海洋沉积和海岸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1128-1494年黄河从来没有全流入渤海,没有交替入黄海和渤海,也不能...  相似文献   

4.
黄河每年输入大量的沉积物进入渤海,入海沉积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对该区的现代沉积作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工程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使用ICP-MS分析方法对渤海中部典型断面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试,阐明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发育特征,结合渤海周边主要河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黄河现代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渤海湾北部沿岸地区沉积物与滦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主要受到滦河物质输入影响;研究区南部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黄河相近,主要接收黄河沉积物沉积;中间部分沉积物应为黄河、海河与滦河沉积物混合,使其稀土元素显示出与各河流不同的特征。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渤海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5.
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新兴城市——东营市正在这里兴建,座落在这里的重要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到处呈现着兴旺发达的景象,大片的滩涂和土地有待开发利用。滔滔黄河孕育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也哺育了这块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并给这里带来无穷无尽的宝赃。然而,水少沙多淤积严重的黄河尾闾却在不断地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给东营市的市政建设和油田开发带来困难和威胁。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使黄河尾闾河道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黄河淡水在渤海内部的水龄变化,能够进一步了解由黄河口排出的溶解性污染物在渤海中的输运时间和分布规律。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型,加入了基于CART(the constituent-oriented age and residence time theory)方法计算水龄的模块,用于计算黄河淡水水龄在渤海的分布以及长期变化规律。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渤海物理场以及黄河淡水水龄在渤海中的分布。模拟结果显示水龄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莱州湾平均水龄为700天,而辽东湾则高达1760天。渤海中部与辽东湾水龄时空分布表现出季节变化,冬季辽东湾水龄西低东高,高龄水自辽东湾东侧入侵渤海中部;夏季辽东湾水龄西高东低,渤海中部低龄水占优。黄河淡水水龄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1998—2003年黄河淡水水龄较高且存在上升趋势,而2003—2007年则迅速下降,此变化主要由黄河入海径流量的改变导致;径流量增大会使淡水水龄降低,反之则会使水龄升高。黄河径流量对黄河淡水水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目标区域黄河淡水浓度和低龄淡水质点在水团中所占的比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变迁概况据历史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黄河直入渤海,按照史籍记载,从公元前132年起,黄河开始南侵淮河流域,直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黄河北徙山东入渤海为止,其历史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表1)。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特征变化及其环境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中南部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受海底地形、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影响 ,具有明显的分区多样性。而黄河巨大的输沙量进入渤海南部 ,其运移和扩散对这一地区沉积物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底质情况的对比 ,说明研究区海底沉积的分布格局受到黄河河口不断向海延伸的影响在最近十几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河口区的底质分布还受到最近几年黄河断流 ,水沙来量减少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戴河的冰     
《海洋世界》2001,(5):28-28
北戴河名闻瑕尔。传说,渤海龙王之子小白龙佩带龙宫奇宝——击水玉带去见玉皇大帝,途中窥视下界,大地一片荒凉、土地龟裂,  相似文献   

10.
黄河输出的泥沙对渤海沉积,特别是渤海南部的沉积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黄河入海河道的变迁,改变着沉积物的供给和沉积动力条件,使河口、滨外区的沉积模式变得复杂化。黄河口滨外区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70m,是一个较浅的海湾。黄海平均水深38m,其中部为水深大于50m的盆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陆地环绕。沿岸河流输沙特征对沉积作用过程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于黄河人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前人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讨论。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性河流。由于黄河尾闾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变迁,纵横摆动于华北平原之上,交替注入渤海和黄海,因此,在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在中国近海沉积中的作用时,必须把渤海和黄海作为一个整体,甚至南涉东海。本文试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概括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海底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55年黄河改道事件在渤海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渤海柱状沉积物中粒度特征及常、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系统分析,揭示了1855年黄河改道事件在渤海中部的沉积记录,探讨了改道前后渤海沉积环境的变化。研究表明,2个沉积物柱样上部的粒度、元素含量特征均明显异于下部,可把两柱样分别划分为Ⅰ类、Ⅱ类两种类型,分别代表了黄河改道后和之前的物质类型。Ⅰ类沉积物平均粒径更细、分选更好,物质组成更接近于黄河沉积物;Ⅱ类沉积物平均粒径更粗、分选较差,物质组成更接近于渤海周边陆域物质;Ⅰ、Ⅱ类沉积物中Ni、Zn、Sr、Ba、Zr等5种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可作为区别黄河物质和渤海周边陆源物质的指标。黄河改道后研究区水动力环境趋弱,同时还使初级生产力下降,并且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由滨-浅海的氧化环境,转变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的弱氧化-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徐东桂 《海岸工程》2009,28(4):89-94
以高含沙量著称于世的黄河,在促进华北平原形成的同时,也在蚕食着渤海。仅千年时间,淤埋渤海造陆1万km^2。进入海洋世纪的当今世界,海洋国土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经济、交通和战略意义重大。黄河下游历来游荡于天津、上海之间,现行流路也只有144a的历史。因此,改道黄河,重新引导泥沙输入黄海;既保护渤海,又在不影响领海的前提下,扩大我国国土面积。不失为两利无害的千年万年大计。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渤海渔业资源渐趋枯竭的原因,以往将其归咎于污染和捕捞过度这两大突出问题。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等入海径流和泥沙的大幅度减少,也是制约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渤海渔业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不应只注重治污、限捕等措施,还应该强调保持一定生态淡水流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是中国大河口三角洲中开发最迟的一片土地。五十年代这片土地还是人烟稀少,芦苇丛生的荒原,而今已是拥有百余万人口,油井林立,全国的第二个石油工业基地。1983年国家正式设置省辖东营市,加速了河口三角洲开发步伐,按照该市近期市政规划,将有大型桥梁、油港、铁路、公路以及石油产品加工厂等十余项大型工程相继上马,不久的将来黄河口三角洲将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化的能源工业基地。为使黄河口规划治理的步伐,与黄河三角洲飞速开发建设相适应,山东省政府及胜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区无机硒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庆祯  张经 《海洋与湖沼》2004,35(3):221-229
1998年9月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试方法对渤海中央海区共8个断面30个站位的无机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渤海无机硒总量、Se4^ 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2.57nmol/L、0.18-0.72nmol/L,平均含量分别为1.31nmol/L和0.47nmol/L;Se^4 /Se^6 比值的平均值为0.68。渤海无机硒的含量与大洋水相当,无机硒主要以Se^6 为主。黄河对渤海的贡献非常明显,为渤海无机硒的主要来源之一。渤海无机硒的平面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沿岸向中央海区递减,垂直分布较均匀,表、底层差别不大。渤海无机硒的分布明显受两个水团的影响:一个是来自黄河的冲淡水,另一个是从渤海海峡北部进入的黄海水团。  相似文献   

17.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良彪 《海洋学报》1984,6(2):272-276
对渤海30多个表层样作了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广泛存在的粘土矿物是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伊利石为优势矿物,平均含量为60%;次之为高岭石,平均18%;绿泥石与蒙脱石为次要矿物,平均都在10%左右.渤海粘土矿物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图式受物源控制,其中黄河的入海泥沙影响最大.海区的水动力特征与地球化学环境(如盐度)也是影响粘土矿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根据粘土矿物的分布与组合特征,可将渤海划分为两个矿物省:辽东湾矿物省与渤海湾-莱洲湾矿物省,而这后一个矿物省明显地反映了黄河泥沙入海后的运移、扩散与沉淀的特征,这对渤海沉积物来源的研究以及了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对它的开发利用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渤海动力环境研究应关注的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渤海动力环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渤海盐度长期变化、年际尺度上变化的成因、过程;与此关联的渤海环流乃至黄海环流的变异及其过程;黄河入海的水、沙变化所引起发的渤海沉积物源汇的再调整等应是未来渤海动力环境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西自冀、鲁交界的大口河口,南至莱州湾畔的小清河口,总面积约为五千四百余平方公里。由于黄河带有大量泥沙流入渤海,造成河床抬高,河口向海延伸。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能适应泄洪排沙的要求,水冲破堤坝,通过三角洲的低洼地流入渤海,形成新的河道。淤积—延伸—摆动—改道,使黄河三角洲的地形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